劉靖輕輕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吹了吹上面的熱氣,喝了一口熱茶,便是對着諸葛亮開口道:“軍師,公孫伯珪的投誠信之事,你應該知道了,既然他主動提出來了,那此事便不是個小事,你覺得我到底該如何對待公孫伯珪才是?”
諸葛亮聽到了劉靖話語之後,略微一忖,便是道:“主公如此謹慎對待這件事,這就表明主公有一個大局之觀,所思所慮定為長久之計,并不像一般的人一樣歡呼雀躍或者得意妄為,這是好事。
不過,要是說到日後如何處置公孫伯珪之事,這個倒真是個難題,因為,自古以來成王敗寇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今天公孫伯珪自知無力與主公對抗,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投誠,這并非是他的本意。
而反觀公孫伯珪這個人,此人能力是有的,可是此人到底能不能做好人臣,這就很難說了,因為他畢竟統領一方已久,以自我為主的觀念,已經深入内心,且屬下故吏也是比較的多,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況且,我們怎麼處置他,這個影響并非隻是當下的,也并非隻是會影響到公孫伯珪一人,所以不管是接納他還是軟禁他亦或者是處理掉他,這都得謹慎而為之!”
劉靖歎息了一聲道:“不錯,此事我之所以如此重視,就是因為他日後的影響較大,而公孫伯珪也是第一個向我歸降的人,我怎麼處置他,會直接影響到後來人的決斷,若是有朝一日,有别的豪強選擇歸順于我,他們定然會參考我如何處置公孫伯珪的!”
諸葛亮聽了劉靖的話語,沉吟半晌之後,方才回答道:“如若考慮到這個層面的影響,那麼我們可以先對其觀察一段時間,封他做個一郡之首,讓他與他那批故吏分開,隻給他留下少數幾個人,先看看他的表現如何,再視其所為做出決斷吧!”
劉靖想了想,點頭道:“軍師的話有理,封他個什麼官很是關鍵,他現在雖然落魄,可是内心仍舊是孤傲的,封他做個郡守,也是給足了他面子,将他與他的部下分開,也是為了他好,以免他再糾集舊部,圖謀不軌,給自己再惹禍上身,哎!我也隻能這樣對他了!”
諸葛亮道:“主公仁慈之心甚重,方才會有此疑慮,若是換做一般的諸侯豪強,早就設計将其毒害了,主公能将其妥善處理,留給他後路,這也是莫大的兇懷了,隻不過日後的路他會怎麼走,那就得看他自己的了!”
劉靖道:“我看就讓他去涿郡做個郡守吧,那裡的人我都熟悉,也大都是我的老熟人,公孫伯珪有什麼舉動,他們也能及時地向我彙報,再者說,那裡的形勢也不太複雜,就讓他去涿郡做郡守吧!”
諸葛亮道:“好,主公所慮極是,那我就着手安排此事,隻是還有一件事,主公得早作考慮!”
劉靖道:“哦?還有什麼事?請軍師直言?”
諸葛亮道:“眼下咱們馬上就要接管冀州,那冀州的刺史一職該由誰來掌控,這是個大事,主公須得早作打算才是!”
劉靖點了點頭,略微一想便是問道:“軍師所言甚是,不知道軍師可有什麼合适的人選或者是建議呢?”
諸葛亮道:“眼下冀州歸屬于咱們,而并州也是将要歸屬于曹孟德,咱們要誰來接管冀州,還須得考慮對并州曹孟德的震懾,須得設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将軍鎮守冀州才是。”
劉靖點頭道:“不錯,不錯,我倒是差點忽略了這點,軍師所慮甚是,甚是呀!”
諸葛亮繼續道:“既然要封個大将來鎮守冀州,還要對曹操産生一定的震懾,那就得選一個比較穩沉的大将,且骁勇善戰的大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這個人要是主公最親信的人才可以!”
劉靖認同道:“不錯,軍師說得對,你就說吧,派誰人來這裡最好!”
諸葛亮道:“我覺得這個冀州刺史非關雲長将軍莫屬,此人勇猛無比,行事作風比較謹慎,且為人穩沉不焦躁,不暴躁,且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主公的結義兄弟,此位置非他莫屬也!
況且如果曹操在并州設立一個大将為刺史,那并州與冀州難免會産生一些瑣碎的摩擦,那人知道冀州由關将軍鎮守的話,也定會忌憚三分,而關将軍對待此等大事,也定會多加小心,決然不會沖動行事的!”
劉靖道:“嗯!軍師說得有理,好,那就讓雲長來接管冀州吧!而剩下的渤海就讓......就讓翼德來統領如何?”
諸葛亮剛要張口說些什麼,隻見他嘴巴張開了,剛欲說話,便是一下子又合并上了,隻見他抱起手來敬道:“主公之安排甚是妥當,這樣一來,主公的結義兄弟就成了主公的左膀右臂,分别替主公看好這兩個入口的門戶,可保冀州無憂矣!”
其實諸葛亮是想直接推薦張燕作為渤海郡的郡守來的,因為張燕此人性格比較沉穩,卻做事低調,不會輕易發脾氣或者動怒,這對于一個郡的首腦來說,乃是必備的因素。
而張飛此人性格暴戾,善沖動,且每每總是喜怒無常,遇到不平事就喜歡以武力服人,這倒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所以諸葛亮本是擔心張飛有這點的不足,不過,既然劉靖已經點出來讓張飛做郡守了,他諸葛亮也不好再說什麼。
因為劉靖每每有事都是參考諸葛亮的意見,這下子劉靖剛做個決斷,你諸葛亮就恒加阻攔,這讓人看來總歸有些不好,再者說,一個郡的郡守與一個州的刺史差别甚大,也用不着諸葛亮如此用心。
因為諸葛亮又是站在劉靖的角度一想,諸葛亮覺得,劉靖肯定是認為,将冀州一州的統領權交給了關羽之後,生怕這張飛攀比,心有不平,方才将渤海郡的郡守一職給了他,這也算是平衡人心的一個手法吧,想到這裡諸葛亮便是不再多嘴多舌。
劉靖與諸葛亮商議完畢,便是給公孫瓒回了一封書信,書信是由諸葛亮代筆的,因為每每遇到書寫公文的時候,總是劉靖身邊的人來替他代筆,先前是簡雍,自打諸葛亮來了之後,則多是諸葛亮代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