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宣崇文召河湟四帥齊會蘭州,商議備戰之時,遠在東北的夏州北部,契吳山以北與烏毛素鹽堿戈壁灘之間有一個小湖泊,叫作沃野泊,湖泊北岸是鹽堿地,但西岸和南部是大片的牧場,夏州最好的戰馬就出自這裡。
此時,湖畔西岸連營一片,高聳的營寨上遍插旗幟,守兵戒備森嚴。營地外兩三裡,十幾個步兵方陣鋪展開來十分半觀,約有六千人之多,遠處還有兩支千來人的騎隊,來回奔馳着攪得滿天塵霧,互相追逐張弓射箭,但掉在地上的箭矢,明顯沒有箭頭。
一處緩坡上,圍繞在中軍左右的是一支約兩千五百人的牙軍騎隊,兵是精兵,其中甚至有五百重騎,稱之為“鐵鹞子”,裝備了李家數代人積蓄下來的全身重甲,戰馬也是全副披挂,騎隊之間以鐵鍊相連,從高處下望,整支馬隊如一個大鐵餅般渾然一體。
駐馬坡地上指揮訓練的是李光睿,年已三十餘歲,生得額頭狹窄,顴骨高聳,眼窩深陷,臉頰瘦長,瘦高的身材披了一身青塘羌人才有的烏幽幽镔鐵色青塘重铠,平滑如鏡的甲片泛着點點刺目的亮光。他忽然向後招了招手,一名披甲軍官連忙下馬,小跑過來躬身見禮。
“費聽!據說廣順三年你在延州與那個章屠交戰過,如今這七千步軍如此操練,能與他們正面對陣嗎?”
“回衙内!那時末将奉拓拔蘇支将軍之命,随折掘成通南下,是馬隊接戰,步陣沒見過!”這名軍官就是費聽淳利,現在已做到都指揮使,但他是底層出身,由拓拔蘇支舉薦,而拓拔蘇支就在一旁,費聽淳利不由有些忐忑地轉頭看了一眼。
說起來也是令人啼笑皆非,夏綏黨項一向不願臣服中原朝庭,卻處處向中原學習,正規的鎮兵編制與大周一樣,但部族兵都由八部各家族統率,為便于指揮往往是以一帳十人為十夫長,依次是百夫長、千夫長,這于遼國軍隊編制幾乎一樣。
遊牧民族的軍伍編制都是如此,也正是遼國的坐大,教會了後來的女真、蒙兀室韋等野人部落,各自依契丹文字仿效設計自己的文字,從而涎生了文明,最終釀出了崖山悲劇,奴役中原百餘年。
現在的黨項八部還沒有真正形成王權,自然也沒有自己的文字,不過卻是以李家馬首是瞻。誰叫李家自唐以來世代節帥,累次加封至西平郡王,有了名義上的統治權力,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漸漸壯大,力壓其他諸部,随意征調各部青壯為已所用,如此情況下,王權其實已經悄然萌芽。
拓拔蘇支在旁聽了,歪着頭沉吟片刻,接口道:“我們的步軍訓練時日還短,裝備也差了點,從太原那邊換過來的,畢竟都是舊裝備,用着訓練還行,但若要野戰,或者攻城都還差得遠。不過衙内也不用擔心,好歹步軍也能結陣,進退有序,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
“這可是兩萬鎮兵中選出來的七千步卒,與牙兵兩千五百,加上鐵鹞子,也不過一萬精兵,還是太少啊!就看甯哥能帶回多少兵甲了。”李光睿有些遺憾地說。
甯哥是李光俨的小名,此去大同府已經快兩個月了,至今還沒回來,随從騾馬隊倒是從太原帶回一批用舊的武器盔甲,但李光睿想要的是遼國的鐵甲,好裝備眼前這一萬精兵。
這時,遠處湖畔跑過來數名騎士,到達附近被遊騎攔了一下,很快就放過來了,一直沖到緩坡前下馬,小跑上來禀道:“禀報衙内!甯哥回來了!帶了好多的兵甲,已經到了橫山長城口。”
“好!再不回來可就誤了時機!”李光睿大喜,當即命拓拔蘇支留下來繼續主持訓練,次日一早率三百騎從返回州城。
沃野泊到州治有七八十裡,一路快馬疾奔,回城時已近晌午,李光睿沒有急着去見自己的父親,派人去通知李光俨過來,自己先行去了城北的庫房。
走進黃土劣築的倉庫大院,到了治事官房前,就見自家幼妹李光雯正在纏着庫房管事的族叔索要弓箭,但老族叔根本不敢答應她。暗暗愛慕幼妹的細封家次子細封赤思,也帶着妹妹細封珪月在一帝幫腔,苦苦相求着。
“胡鬧!這批兵甲有大用,哪怕是一張弓,一支箭也不能動!”李光睿站在門口大聲呵斥了一句,驚得堂屋内幾人一齊看了過來。
尤其是細封珪月,也許是鮮卑皿統的原因,這姑娘肌膚勝雪,唇紅似脂,瞪着一雙美麗的大眼睛,遺憾的是一頭長發略有些發黃,已經十七了還沒人家看上,李光睿倒是想收納為妾,奈何家裡沒藏氏不肯答應,這事隻得拖着。
“甯哥昨天傍晚回來答應我的,你憑什麼攔着,才不理你!”李光雯約十五六歲,一支鑲珠嵌玉的金簪绾起的烏發,梳着細發辨束着紅綢蝴蝶結,披着延州産的淺藍色棉布大翻領半袖外袍,内着月白色蜀錦的左衽束腰過膝短裙,足蹬黃色長筒小牛皮靴,看起來活潑俏麗,難怪細封赤思跟屁蟲一樣。
“我是答應你了,但得過幾天才能給你!”李光俨随後進來,正好聽到便大笑道。
“我知道了,你是要先讓他們挑選,剩不要的才給我麼?不行,你現在就得給我!”李光雯立即猜到,撒嬌地跺腳道。
“誰說的呢?路上遇着下雨,弓臂和弦都回潮了,得晾幾天才行!”李光俨回了一句,見李光睿已黑着臉先出去了,連忙快步跟上。
“甯哥阿兄!那我去你家看看!”李光雯轉頭對細封珪月道:“珪月妹妹!我們走!他就愛裝腔作勢擺威風呢!”
進了庫房,裡面整整齊齊碼放着數百隻大木箱,李光睿命看守士兵打開幾個,抽調刀槍弓箭和大盾細看,頗為滿意,又将另外單獨碼放箱子打開一個,裡面全是遼國燕山北部奚族匠坊打造的制式鐵甲,但看起來比青塘甲卻還差點。
檢看完畢,李光睿想起什麼,便問道:“你去過上京了嗎?有沒有見到遼國皇帝耶律璟?”
“沒有!那太遠了,怕來不及,先去了大同府,但耶律撻烈回了上京不在,由崔勳接待着,派人護送到幽州,等了幾天蕭思溫才回來,陪同的還有南下巡視的耶律屋質,對我們的請求很感興趣,已經決定上湊耶律璟,準備擇日出兵。”
“很好!報仇皿恨的時候到了,耶律屋質同意,那事情基本已成定局,我們也得加快操練族兵!”李光睿心中狂喜,廣順三年的會甯之敗讓他耿耿于懷,終于等到了一皿前恥的機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