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軍閥

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磐投降

三國之軍閥 奮發的青蛙 4924 2024-01-31 01:13

  戰場上的戰鬥在劉磐狼狽撤退之時,基本已經結束。
魏延故意受傷把自己當變成了俘虜,傅肜被太史慈刺傷擒獲,王威也沒能幸免,同樣落入了太史慈手中。
而先前押解出來交換的馮習張南二将,則再次被抓,成為韓烈的俘虜。

  眼下戰場之上,隻有趙雲與黃忠還在捉對兒厮殺,雖然黃忠略顯下風,但卻卻依舊守得嚴密,顯然要想分出勝負,不再打上個一百回合,怕是不可能了。

  “黃忠将軍,劉磐已經日薄西山,汝如此武藝,何必愚忠于此,若就此放下武器,歸順我主,拜将封侯亦不過是遲早事情。
”趙雲龍膽槍猶如蛟龍出海,快若閃電,所刺之處,無不是槍影層疊。

  “休要多言,自古隻有戰死的将軍,沒有陣前乞降的将軍,今日有死而已。
”黃忠回顧左右,見自家兵馬已經潰敗,四面合圍的騎兵以及韓烈等一幹将領都圍了上來,冷喝之餘的他,卻并沒有露出絲毫怯意。

  “良禽擇木而栖,黃将軍如此不識擡舉,那也休怪我不客氣了。
”趙雲眉頭輕皺,驅動戰馬快速的移動了起來,圍繞在黃忠周身快速的發動了攻擊,那銀白色的龍膽槍,一時化作一片怒海狂嘯,一會猶如寒蛇吐信,每一擊都切中要害,端正是犀利霸道。

  黃忠沒有想到趙雲與自己苦戰多時,竟然還有生力,吃了一驚的他,揮刀一個回旋斬,隻見一面刀芒在黃忠身前閃現,形成了一道厚實的刀盾,把刺殺上來的槍影給紛紛擋了下來。

  “當!
當!
當!
”镔鐵之聲不絕于耳,但二人卻都沒有松懈,一波接一波的槍招,猶如行雲流水般從趙雲手中演化而出,黃忠為了振奮自己的鬥志,不由的怒吼連連的揮舞着手中的鳳嘴刀。

  “吃我一刀!
”黃忠在守了二十招之後,趁趙雲收縮之際,反手便是一刀斬下,淩空斜劈而下的刀芒,若是被斬中,趙雲自頸脖之前兇位置,勢必直接被斬裂。
看那股如狂風巨浪般落下的刀芒即将落下之時,趙雲正要舉槍強行迎接之時,卻見黃忠長刀一收,拍馬竟然脫身而出,與趙雲一下子拉開了十餘步的距離。

  “哪裡走。
”趙雲見狀,哪裡會遲疑,驟馬便追了上來。

  “嘭!
”一聲弓弦的響動,緊接着便是一箭迎面射來,早在弓弦響動之時,趙雲便暗中戒備了起來,這會見到迎面射來的箭矢,他敏捷的一個閃身,縱馬錯身躲避而過。

  “再吃我一箭。
”黃忠拔馬馳騁之際,反手又是三支連珠箭射出,馬背上的趙雲,一把喝住戰馬,手中長槍一揮,化作一道槍影的龍膽槍,生生把射來的三支箭矢給擊的粉碎。

  “休要暗箭傷人,許褚來也。
”一旁掠陣的許褚見狀,随即拔馬而出,直驅黃忠而來。

  黃忠昨日與許褚大戰過一場,雖然彼此武藝在伯仲之間,單打獨鬥自然不懼,可黃忠如今與趙雲大戰近兩百個會合,無論是戰馬還是他自己的氣力都已經消耗大半,若是在于生力的許褚厮殺,不用想黃忠也知道結果。

  但這會他卻避無可避,因為許褚是迎面沖殺而來不說,而且戰馬的速度飛快,根本不是黃忠座下疲憊力竭的戰馬所能比。

  “殺!
”既然沒有生路,唯有有死而已。
黃忠沒有遲疑,手中鳳嘴刀上來就是一記搶攻,面對如山崩地裂般罩下的刀芒,許褚也是暗吃一驚,他可是來阻攔生擒黃忠的,而不是拼命來着。

  為此許褚第一時間選擇了退避三舍,揮刀一擋的許褚,錯馬與黃忠交錯而過,以為賭赢了黃忠,還沒來得及高興,許褚反手一刀刺出,帶着一股森冷寒氣的刀芒,噗嗤一聲刺穿了黃忠戰馬的屁股,本來就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戰馬,受此重創,一個趔趄,轟然倒在了地上,把馬背上的黃忠直接甩飛出了三丈之外。

  摔下馬背的黃忠,措手不及之下,倒地之時,被摔的一陣頭暈眼花,飛馬沖來的趙雲趁勢舉槍一拍,擊打在黃忠後腦勺處,直接把他給拍暈了過去。

  “拿下。
”随着一聲令下,昏迷了過去的黃忠,直接被沖上來的軍士捆綁着押解回了營地。

  華容縣衙大堂。

  連甲胄都沒有脫的劉磐,盯着堂下跪着李嚴,滿臉怒容殺氣的吼道:“李嚴你個叛徒,有何話要狡辯,本将軍今日就讓你死個明白。

  被壓迫着跪在地上的李嚴,神情從容而又淡定,面對劉磐的疾言厲色,他微微仰頭直視着劉磐,道:“站在将軍的角度立場上,我李嚴确實算的上叛徒,可站在三萬軍士以及華容近萬百姓立場,我李嚴問心無愧?
将軍你為了報私仇,在明知不敵的情況下,硬是拖着數萬将士的命,與你一起赴死,這難道是為将所為嗎?
大将軍韓烈乃是陛下親封,平亂安民乃是職責所在,劉荊州自刎而死,這是他身為臣子的失職,你身為從子,報仇也沒有錯,但你錯在不該讓數萬将士百姓陪你一起報仇,這豈是于國于民有利之事?

  原本理直氣壯的劉磐,被李嚴這麼一反問,反而有些啞口無言了起來,愣神的他,癱坐在了席子上,有些茫然看着李嚴。
好一會,他才歎了口氣,看向左首的習祯,道:“文祥,你也認為我錯了嗎?

  習祯自從随劉磐出兵以來,由于劉磐為人頗為謙和,彼此自然建立了不錯的交情,但對于劉磐要硬抗韓烈大軍一事,雖然他沒有反對,但内心之中還是不看好的。

  當初他的本意是想勸說劉磐率軍退回武陵郡,以武陵郡為據點,伺機等待局勢的變化,但奈何劉磐卻堅持要在華容與韓烈一戰,以至于讓武陵郡落入了孫策手中,導緻如今隻能困守華容這樣的窘迫局面。

  “将軍,月有圓缺,海有漲退,劉荊州昔日單騎入荊州,以一己之力,平定荊州,坐享荊襄九郡,手握雄兵十五萬,天下莫敢小觑,可奈何他卻坐失良機,困守荊州,這才有了今日局面。
正如李正方所言,汝身為族子,報仇可以理解,但讓數萬将士與你一道殉葬,這卻是仁者所為呢?
”習祯斟酌了一番,徐徐的勸說道。

  “哈哈,看來我确實有些異想天開了。
”劉磐仰頭大笑一聲,目視文聘道:“仲業,傳我将令,三軍集結,立即殺奔敵營,吾要與韓烈一決生死。

  “将軍,我軍新敗,士氣低迷,這個時候出戰實在不妥。
”面對劉磐嚴厲的目光,文聘遲疑了一下,回視着劉磐,沉聲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哈哈,這才是仲業你真實的想法吧,罷了,罷了,将士們因為信賴我,才願意為我賣命,吾不能因為自己私仇,而讓他們與我陪葬。
”劉磐慘然的大笑一聲,從懷中拿出兵符遞向文聘道:“仲業,你拿兵符号令三軍,向韓烈投降吧。

  “劉将軍,大将軍以仁義著稱四海,今大公子與二公子都安好的在襄陽生活着,大将軍許諾過他們一生榮華富貴不說,還承諾過隻要他們願意出仕,定會量才錄用。
劉将軍将才難得,切不可灰心喪志,當今漢室垂危,天下亂象已現,各立為王,各自為政,已經成為常态,有志之士,當侍奉明主,掃平六合,匡護天下,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定,方為大丈夫所為。
”李嚴見劉磐失去鬥志,一副厭世之态,遂挺身而起,慷慨陳詞道。

  劉磐的年紀也并不大,今年還不滿三十,少年時代便在軍中曆練的他,雖說年紀不大,但卻在軍伍之中整整待了十年,可以說是個十足老行伍了。

  以前在他的眼中,作為将軍自然是帶兵為主,至于其他什麼東西,從來都不在他考慮之中,而與之并肩作戰多年的黃忠,這些年都在為兒子求醫,心也根本不在琢磨人事以及時勢方面,這就造成了劉磐對于時勢缺乏足夠的認識,可以說他完全就是個純武夫。

  面對李嚴這一番激昂話語,劉磐雖然不至于有醐醍灌頂的感覺,但卻也還是讓他的眼神中閃現出了一絲光彩。
但也僅僅如此而已,遲疑了一下的劉磐,道:“給正方松綁吧,有勞汝轉告一聲大将軍,善待我部将士,善待荊州百姓,善待我劉氏族人,吾也就沒有遺憾了,即便将來到了地下,面對叔父之時,吾也可以坦然面對他的詢問了。

  “劉将軍深明大義,大将軍必然不會失言。
”李嚴深深一拜,由衷對劉磐升起一股敬意。

  “将軍,文聘無能,實在無法擔當此重任,請讓某随你一道卸甲歸田,從此就在這華容隐居吧。
”文聘慚愧的一拜,把劉磐要求他領兵出降的主意給推拒了。

  “仲業不必如此,你乃大将之才,就此埋沒,豈不可惜?
”劉磐擺手慘然一笑,道:“你們一道出城吧,我也收拾一下,去驿館暫住,等待大将軍發落便是。

  文聘還要待說,習祯搖了搖頭,與李嚴、韓玄等人一道走了出去,文聘見狀也隻得轉身跟了出來。

  “文将軍,這是大勢,非戰之罪,你就不要迂腐了,大将軍乃當世明主,它日必有一番基業,汝定然不會為今日的舉動而後悔的。
”李嚴拍了拍文聘的肩膀,寬慰着勸說道。

  “吾身為大将,上不能報效主公,下不能安民,又有面目見故人乎?
”文聘苦澀的一笑,強打起精神,召集三軍,下達了開城獻降的命令。

  近三萬将士,聽到這個命令時,士氣為之一衰,有人甚至恸哭而起,以至于整個大營籠罩在一片哀傷的氣氛之中。

  但大勢如此,即便所有将士們都不忍就此放棄武器,但在軍令與現實的壓迫下,卻不由他們不屈服。

  韓烈大營門口,見到在營門口迎接的韓烈一行江東将領時,一臉羞愧的文聘下馬,躬身行軍禮道:“敗軍之将文聘,率衆歸降大将軍麾下。

  “文将軍快快請起,你我同屬大漢臣屬,何來拜将之說,又談何歸降?
原本就是一家人,今後仍然是一家兄弟,不分彼此。
”韓烈托其手,揚聲喊道:“将士們,歡迎你們回家。

  “回家?
”文聘沒有想到韓烈竟然對自己的歸降,給出了這麼一個評價,驚愣之下的他感動的握着韓烈的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韓烈自問道。

  “對,就是回家,歡迎你們回家,今後荊州揚州都是我們彼此的家鄉,不分彼此的同飲一江水的兄弟。
”韓烈鄭重的點點頭,一手攜文聘,一手攬着李嚴的手,放聲唱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随着韓烈的放聲高歌,三軍将士齊聲響應,朗朗熟悉的詩歌聲,一下子就拉近了将士之間的心意,也極大的振奮了軍心士氣,尤其是還在忐忑的荊州兵馬,當看着那江東軍士,給他們送上的白面饅頭之時,在感激之餘,雙方之間的陌生隔膜,一下子再次拉近了起來。

  安撫好軍心之後,韓烈看罷李嚴遞上的劉磐寫的信函,沉吟道:“華容暫時由你先負責接管起來,對劉磐要好生照顧,不可有絲毫怠慢,待我處理完軍中之事,會親自登門拜訪他,至于他去留等我見過他之後由他自由便是。

  “喏。
”李嚴沉聲應道。

  韓烈并沒有移軍進華容,而是就地整編了劉磐各部人馬。
拿下襄陽的時候,韓烈就在醞釀改革兵制,而任命徐晃為荊州都督,統率左武衛軍就是他的第一步。

  這不這段時日以來,他就一直在思考兵制問題,同時郭嘉和荀攸也參與到了其中,經過這些時日的不斷完善,韓烈擴編建制的計劃基本已經可以完成。

  劉磐所部兩萬八千四百人,經過整編之後,兩萬七千人被收編,淘汰的一千四百人,有部分是想回家的,有部分是有舊傷,剩下的兩萬七千人,與趙雲統屬的左營人馬合編為右武衛軍。

  右武衛軍的滿編人數為五萬,與徐晃的左武衛軍人數持平。
而韓烈的計劃就是在自己屬地中,建立六大軍号,左右武衛隻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将會整合東萊張遼的部隊,以及徐州的人馬,成立左威衛軍。

  而統軍一級的将領,皆授予都督一職,并加将軍封号,将軍乃是虛銜,都督方有領兵作戰的權利。
赤焰軍作為韓烈的起家部隊,依舊會保留下來,但會分化為三個軍府。

  分别是中護軍府,中領軍府,中監軍府三大軍府,而拟定的将領人選,則是許褚為中護軍将軍,典韋為中領軍将軍,高順為中監軍将軍。

  而赤焰軍最高統帥則是韓烈,赤焰軍的人數暫時定制為兩萬人馬。
同樣水軍也将分為兩大軍号,不過暫時韓烈并未公布,這些編制都是初步方案,具體實行,則要荊南戰役結束之後,才會貫徹落實下去。

  以至于趙雲現在也隻是右武衛軍的将軍銜,而沒有加都督職務。
不過在整編劉磐所部人馬的同時,韓烈也一一對擒獲的劉磐部将進行了安撫勸慰。
在得知劉磐投降,韓烈親自面見拜訪之下,魏延、張南、馮習、傅肜、王威諸将,先後表達了效忠之意。

  唯獨黃忠沒有表态,但他也沒有一口拒絕,而是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面見劉磐。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