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軍閥

第一百五十八章 廬江二喬(一)

三國之軍閥 奮發的青蛙 5555 2024-01-31 01:13

  随着劉勳被殺,奪得劉勳兵符令箭的韓烈,率軍入城之後,随即包圍了兵營,兵營内的各部将領,眼看大勢已去,紛紛放下兵器,選擇了投降。
廬江城内有劉勳所部一萬四千兵馬,韓烈在收降了這些兵馬之後,随即安排于禁負責收編,對于願意留下的,盡數編入武備軍,不願意的可以返家,并分配田地耕種。

  廬江在江北重鎮,雖然經曆兩月戰火,但府庫卻已經頗為豐盈,光錢财就達到四千七萬,糧食十二萬石,郡城人口四萬,全郡在籍戶口二十一萬,僅比九江少兩萬餘口。

  郡守府議事廳。

  “定公,廬江太守一職由你擔任,丹陽郡尉之職,吾看就讓衛旌接任,丹陽北部尉、春谷縣令一職就讓袁霸接替,你看如何?
”韓烈端坐在主位上,在翻看了一下廬江的戶籍人口之後,他遂放下了手中竹簡道。

  呂岱在丹陽郡尉一職已經幾年,無論是武備軍的訓練,還是丹陽的治安、以及周邊的山越安撫工作,他都做得十分到位,升任廬江太守一職,可謂名至實歸。

  “末将定當不辱使命。
”呂岱聞言,忙起身走到大堂之下,鄭重的行大禮拜道。
下首的袁霸也是一臉欣喜的領命拜謝,他沒有想到這麼快,韓烈就任命他鎮守一方,而且還是軍職和文職一起兼任。

  “廬江周邊強敵環視,江南的孫策,江北的黃祖都是不可小觑,你這擔子可不輕喲。
”韓烈點點頭,對劉晔道:“子揚,廬江郡丞一職由你擔任,以後還要勞煩你多與定公配合,為廬江治下的百姓謀求更好的生活。

  “喏。
”劉晔起身行禮道:“下臣定當做好份内之事,為呂太守做好保障。

  “劉大人客氣了,還請今後多多指教。
”呂岱對于劉晔表達出的善意,自是把姿态放的很低。

  “俗話說的好,将相和,諸事定。
”韓烈開懷一笑,道:“當務之急,汝二人一是要穩定民心,推廣水稻種植,抑制豪強,打擊惡霸宵小,治安不甯,民心難安。
另外,招賢館要開起來,學堂也要辦起來,人才是我們未來大業的基石,絕對不能忽視。

  “喏。
”二人欣然應道。

  “主公,說起賢才,吾一同鄉東城魯肅乃奇才也,昔日吾曾數次寫信相邀,但他卻因為老母在堂,而不忍離開家鄉,如今東城已經在主公治下,吾料他斷然無法拒絕,定會為主公效力,不知主公可否寫一封親筆信函招納否?
”說起賢士一事,劉晔這才想起昔日好友東城的魯肅,這才拍案舉薦道。

  “東城魯子敬,吾聞名久矣,事不宜遲,吾這就寫信,勞煩子揚連日送去東城,吾讓徐盛派快船親自護送你前往。
”魯肅之名韓烈自是聞名久矣,得知劉晔竟然與他是好友,他自然大喜過望。

  “主公求賢之心,古今未聞也。
”劉晔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剛剛舉薦了魯肅,自家主公竟然就讓自己立即上路拜訪,這份急切之心,他除了敬服之外,唯一能做的自然是不辱使命。

  議會結束之後,郭嘉進言道:“主公,丹陽境内山越雜居,呂定公治内兩年多,雖然安撫得當,但大小叛亂依舊每年都有發生,衛旌這個人,我雖然沒有什麼接觸,但子布先生對他考評批注說此人學識廣博,才幹出衆,但性格剛強,缺乏大局觀,不足以擔當大任,如果主公讓他接任吳郡郡尉一職應該問題不大,但丹陽郡的情況複雜,他怕是難以應付啊。

  “奉孝的意思是讓他和步骘對調?
”韓烈笑問了一句,搖頭道:“不可,步子山在吳郡這兩年幹得很好,吳郡相比丹陽确實安穩,但同樣吳郡也是大郡,格局也是不同,若是就這麼讓二人對調,怕是會傷了子山的心,我看還是讓衛旌曆練看看,實在不行的話,咱們再議。

  “那就以三個月為期,春耕前若是山越人沒有大的動靜,那就繼續留用,若安撫不好,山越人必然下山劫掠,主公以為如何?
”郭嘉見韓烈不想傷了步骘的心,遂點點頭道。

  “好,這事就這麼定了。
”韓烈同意的道:“建邺新城已經建造完畢,這次廬江安定之後,吾準備把重心移到建邺,奉孝以為如何?

  “建邺新城有長江天險為屏障,昔日始皇帝帳下術士曾言,金陵有王者之氣,五百年後當有王者興,為此始皇帝為了斬斷金陵龍脈,特挖開秦淮之水把金陵一分為二,還把金陵改名為秣陵城,以此來踐踏這方龍脈之氣,但他卻不知龍乃神物,本就是遇水則吉,所以吾觀如今的建邺新城,不但王氣更足,更具備氣象,而距離相士所言的五百年當有王者興的谶語,如今算來也已經是時候了,如今漢室衰微,草莽并起,主公把治所遷移到建邺,此乃符合天命之舉。
”郭嘉鄭重的表達了贊同遷移幕府治所的觀點。

  “哈哈,奉孝之言,雖然飄渺,但依舊甚合吾意。
”韓烈不以為的笑了一聲,接着道:“奉孝,建邺有沒有王者之氣,烈不知道,但有一點,建邺符合我們的戰略需求,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

  郭嘉遲疑了一下,道:“戰略的規劃,是否可以随着戰局的變化做出調整呢?
先前根據主公的設想,我們的戰略規劃是背靠大江,經營兩淮,向荊州推進,避開北方的袁紹曹操等強大的勢力,積蓄資本。
可如今曹操死于我們之手,中原腹心之地豫州唾手可得,我們何不如借機拿下防守薄弱的青州,以豫州為中心,鞏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四州之地,然而向兖州的曹昂全面宣戰,把袁紹擋在黃河北岸,并伺機與之決戰呢?

  “奉孝你的規劃并沒有錯,但你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的青州、兖州包括豫州三州之地,總人口還不到百萬之衆,這大片土地說白了就是不毛之地,得知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握在手中卻沾惹油腥,豈不是徒增煩惱?
”韓烈面色平靜的反對了一句,接着道:“相反荊州雖然僅僅一州之地,但人口卻多達百萬之衆不說,南郡更是天下有數的望郡,我們奪得荊州,可謂勝過中原的豫州、兖州、青州三州之地不說,還可以避免與河北的袁紹過早進行決戰,又可以把這中原這塊肥肉作為誘餌,誘使北方各方諸侯争奪,從而消耗他們的實力。

  “其次取得荊州,則可向益州推進,這些年來,我大漢十三州,中原各地人口銳減四分之三,向豫州、兖州、青州可謂是十不存一,然荊州和益州這樣的偏安之地,人口銳減不過鼎盛的一半不說,近幾年随着劉表劉焉父子的休養生息,人口反而有所增長,兩大州人口如今可都是超過百萬大關,這樣殷實的大州,如今也就冀州和雍州可比,如我們治下的徐州,如今舉州戶口不過九十萬,這還是因為利城昔日安置的黃巾叛軍所緻,揚州雖說好一些,人口也就剛剛勉強達到百萬之衆,所以要想成就王霸之業,我們應該做的是把更多的人口掌握在手中,而不是争奪那些沒有人口的州郡。

  “還是主公考慮的深遠,吾确實考慮的有欠妥當。
”郭嘉之所以一直把戰略目光盯在中原,自然是受到曆史事件影響,要知道從春秋戰國以來,千年以來的戰争都圍繞着中原展開的,所以大家的目光自是不約而同的盯在了中原大地,而忽略了揚州、益州這樣的邊地,就算是荊州也僅僅是荊北各郡屬于膏腴之地,至于荊南四郡,說起來多是南蠻山越之地。

  “好了,此事就這麼定了。
”韓烈不以為意的罷手一笑,道:“這幾年淩統那小子在哪裡曆練的不錯,這不最近他已經找過我幾次,希望可以到第一線去,你這個名師放不放人啊?

  “公績有勇略,這兩年性子也磨練的趨于成熟,足以擔當大任,若主公想啟用他,吾建議留他在廬江,加強廬江水軍的建設。
”郭嘉顯然對于這個弟子很滿意,毫不吝啬溢美之詞。

  “看來這小子學的不錯,不過,正如所言,廬江乃江北重鎮,長江數百裡水域,留下他一人可不夠,你看我們是否可以在浔陽建立水軍都尉府,讓徐盛來挑大梁,淩統給他當副手,另外正是成立水軍都督一職,讓蔣欽來挑大梁,虞翻兼任參軍長史,董襲為合淝水軍都尉,朱桓為廣陵水軍都尉,這樣一來,長江下遊我們就能形成各個據點,不知奉孝以為如何?
”韓烈走到地域圖前,指着長江下遊自己地盤的幾個重要城池說道。

  “加強水軍建設刻不容緩,吾建議把東萊港的水軍,利城港的水軍都規劃為水軍都督府統一調度,另外可以拟任蔣欽為水軍副都督,蔣欽這個人忠勇可用,也不乏領兵能力,但他還是缺乏全局的戰略觀,擔任全局的統帥還是力有未逮啊。
”郭嘉這個人善于識人,有着敏銳的洞察人心的能力,這點韓烈是絲毫不懷疑的。

  “這事就依你所言,各水軍都尉府兵力編制為五千人,都督府一萬滿編,至于水軍都督人選,我想到了一個人選,這個人奉孝你保證會滿意。
”韓烈決定建立強大的水軍,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想對付孫策,進擊荊州,都必須依靠強大的水軍。

  不過正如郭嘉所言,無論是蔣欽還是徐盛、或者董襲朱桓,他們都是忠勇無雙的虎将,但擔任統帥一職,明顯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哦,主公莫非屬意公明将軍?
”郭嘉細想之下,韓烈帳下勇将雖多,但能夠挑起水軍都督一職的,如今資曆夠,而且有這個能力,似乎也隻有徐晃一人而已。
至于趙雲和太史慈能力雖然有,但這二人都是騎将優勢,統帥水軍明顯是背道而馳。

  “公明乃我軍中大将,烈可離不開他。
”韓烈擺手一笑,賣了個關子笑道:“晚飯時間到了,咱們吃飯,這廬江初定,接下來還有不少事情需要處理。

  為了恢複廬江秩序,韓烈督促呂岱這個新任太守,對于城内的惡霸宵小進行了嚴厲打擊,對于市面上一些豪強也進行了打壓,尤其是故意擡高市價,盤剝百姓的世家大族,韓烈親自命令典韋率領中軍進行了抄家滅族的手段。

  短短的旬日時間,廬江地面那些為富不仁的豪強,個個吓的心驚肉跳,生怕一個罪名落下,招來毀家滅族的慘禍。

  在打壓的同時,韓烈又對那些名聲好的世家大族進行了拉攏,不但宴請了各族族長,還讓他們舉薦有才幹的子弟出仕,為了彰顯他的恩威,韓烈在宴會之上,當場就任命了三家青年士子為廬江郡府的掾史。

  不過當天的宴會上,韓烈宴請的一個人卻并沒有來,事後韓烈把呂岱問道:“喬公今日為何沒有出席宴會?

  喬公作為廬江望族,祖上曆代仕官,幾任廬江太守府邸都對其拉攏并重,而喬公為人向來樂善好施,學識淵博,自家設立的私學,數十年來為廬江培養了大批學子,即便如劉勳那樣的軍閥,也不敢輕易招惹喬公。

  “吾聽聞喬公最近在典賣家産,似乎有意遷居,為此吾還特意派人打探過,若消息不差的話,似乎是因為主公下令斬殺的何氏一族,乃是喬公一房妾室姻親,為怕受到牽連,所以喬公有意離開皖城。
”呂岱如今已經就職,正式接任了廬江太守一職。

  “哦,竟有此事,看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啊。
”韓烈微微一笑,随口笑道:“據說喬公膝下有二女,皆有國色琉璃之貌?

  “未嘗一見,但此事應該不假,此事廬江府上下人盡皆知,不過見過的人卻甚少。
”呂岱忙恭敬的回了一句,心中暗自揣摩道:主公如今正當青年,娶妻也有一年多并未又孕,莫非是看中二女了?

  “這事我知道了,定公你先下去吧。
”韓烈既然知道人家不待見自己,也就沒有繼續追究,以他如今的聲望地位,自是無需跟一個郡望之家糾結不清。

  “喏。
”呂岱作揖應答之餘,忽然又道:“主公,廬江東部出現一群猛虎,為禍不小,臣希望主公可以借于禁将軍帳下神箭手襄助,為百姓鏟除此害。

  “一群猛虎?
”韓烈訝異一聲,不由來了興趣,當下遂道:“這事你不用管了,安排導向引路,明日我當親自前往狩獵。

  “啊!

”呂岱頓時頭皮一麻,對付猛虎可不是說着玩的,雖然知道韓烈勇武,可萬一有個什麼損傷,作為倡導者,必然會受到各方指責,以至于他一時呆愣當場。

  “啊什麼,這事就這麼定了,現在宴席剛結束,我可沒打算讓你留宿。
”韓烈揮揮手,玩味的笑道。

  一臉苦澀的呂岱,也隻能苦笑的走了出去,在走出府門前,正好遇到喝的有些微醉的典韋,兩人也算是老熟人,打了個招呼他,正要離去,典韋見他面有愁色,遂笑問道:“定公,你這可是牧守一方的郡守,升官也不見你請客,為何還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

  “唉,都怪我多嘴。
”呂岱苦笑一聲,道:“這不主公問我為何喬公一家為何沒來赴宴,還提了喬公膝下二女一事,我當時多嘴,就說廬江東部有猛虎,結果主公一下子來了興趣,說是明日要親自去除虎害。

  “嘿,我說多大的事情呢,區區猛虎,何足道哉,定公放心便是,正好我也有一段時間沒有喝到虎骨湯了,還有那虎鞭了,我可告訴你這可是大補之物啊,哈哈……”一臉猥瑣的典韋說到這裡不由放聲大笑了起來。

  “告辭,告辭。
”呂岱被典韋這麼一打岔,方才醒悟到自己似乎說了不該說的話,忙匆匆而去。

  這邊典韋正樂呵着,一旁的值守張奮卻拉了一下典韋的衣袖,道:“典将軍,你聽清楚了沒有,剛才呂太守說主公提到了喬公二女。

  “咋了,有問題?
”典韋瞪着一雙牛眼,反問了一句。

  “典将軍你跟随主公多少年了,咱家主公可是好(色)之徒?
還有你可聽說過主公提到那家女子如何如何?
”張奮這小子心思向來靈活,希望自作聰明。

  “未有?
呃,你的意思是主公對喬公二女有意?
”典韋雖然粗犷,但卻不是榆木腦袋,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道:“那還等什麼,吾這就領兵去把那二女搶過來,正好給主公暖暖被窩。

  “典将軍,此事可急不得,吾聽說喬公乃是郡内大族,光私兵就有數百,我們這樣貿然前去,隻怕會引起沖突,說不定還會引起傷亡,吾覺得咱們應該借喬公今日未出席宴會一事,前去責問,然後趁對方沒有防備之下,一舉把喬公老小給拿下,如此即可免了刀兵之争,也不會傷了和氣不是。
”張奮見典韋竟然轉身就要前往,忙一把拉住他勸說道。

  “就你小子鬼機靈,吾聽你還不行麼。
”典韋一聽,也覺得張奮說的道理,當下二人一合計,典韋便領着帳下一什親兵,連夜直奔喬公府而去。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