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軍閥

第一百四十九章 割城換将

三國之軍閥 奮發的青蛙 5103 2024-01-31 01:13

  貂蟬如今與之前相比,雖然少了幾分嬌媚,但卻多了幾分内斂的英氣。
一身灰白道袍的她,滿頭青絲高高束起,滿臉的持重嚴肅,與她那眼角始終散不去的嬌媚,總是有那麼一點格格不入。

  貂蟬這雙眼睛就是人們常說的桃花眼,即便她不想表露出來,可依舊充滿魅惑,讓人不覺被其風姿所吸引。

  韓烈與貂蟬認識的時間,可是一點都不短,但二人之間,卻出奇的沒有擦出任何火花。
這裡面固然有貂蟬的刻意拒絕,也有韓烈堅強的意志力所緻。

  如今張瑤主要在揚州傳教,負責揚州的情報收集,而貂蟬則在徐州周邊傳播天師教教義,同時為韓烈收集有用的情報。

  沛國雖然隸屬豫州治下,但其治所相城,實際距離與徐州邊境相隔不過一百多裡,從彭城入沛國,更是僅僅不到兩日路程。

  所以發生在沛國的戰事,自然也就成為貂蟬頗為關注的情報,為此當得知呂布大軍敗亡而走,唯獨沛國守将鎮守不退時,貂蟬就特意打聽了守城之人名諱。

  為此當韓烈詢問貂蟬,沛國守将之時,貂蟬遂道:“據我所知,沛國的守将乃是呂布帳下将軍張遼高順二人,如今呂布敗逃,生死不知,此二人失去外援,隻怕也未必能夠堅守多久。

  “張遼高順?
确定是此二人?
”韓烈聞言,也不由有些動容,如今他雖然帳下已經有了徐晃、趙雲、太史慈等戰将,可要是真能夠把張遼高順二人收服,那無疑是如虎添翼。

  “應該錯不了,公子莫非認識他們?
”貂蟬見韓烈動容,自是以為是熟人。

  “算不上認識,但這兩個人若能為我所用,大業當平添助力矣。
”韓烈微微颔首,複望着下首的貂蟬,略帶歉意道:“說起來都是一些俗物,卻勞煩蟬兒你奔波,想來實在有些對不住你。

  “公子能夠收留我們姐妹,讓我們可以安心傳播教衆,讓芸芸衆生得以安居,功莫大焉,些許勞碌算不上什麼,公子無需介懷。
”貂蟬表情平靜的與韓烈對視着,從容的回道。

  “你不怪我脅迫你們就好。
”韓烈苦笑一聲,問道:“還是沒有曹操的任何下落?

  “兖州我們勢力沒有達到,所以不是很清楚,但徐州臨近的豫州,青州周邊郡縣,始終沒有任何蹤迹。
”貂蟬搖搖頭,她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所以最近這幾個月,她都一直在追查曹操有關的消息,但自從曹操在廣戚的微水被車胄接應離開之後,就好像人間蒸發了,幾個月來蹤迹全無。

  “兖州不大可能,呂布在兖州不可能不對曹操嚴防死守,而且曹操也沒有投靠任何勢力,看來他應該還是藏在了某地。
”韓烈分析之下,突然道:“琅琊和開陽有沒有查過?”

  “開陽臧霸那邊查的很嚴,我們的人很難打聽到有用的情報,但據我看來,卻不大可能,因為據我們人所了解到的信息來看,殺了曹操父親的兇手張闿,就是投奔了臧霸。
”貂蟬管理情報也有些日子,思維也比之以往要缜密了許多。

  “這麼看來,曹操肯定還是藏在了琅琊,接下來你們要密切監視琅琊太守蕭建的所有行蹤,此人與曹家有舊,曹操很有可能就藏在他的府邸。
”有一點韓烈可以肯定,那就是曹操肯定沒有死,要是他死了的話,他手下的将領謀士不可能都銷聲匿迹,所以隻有一種可能,這批人都跟在了曹操身邊,等待着東山再起。

  曹操的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這個對手,韓烈向來都視為生死大敵,隻要有機會,韓烈斷然不會讓他活下去。

  “公子放心,我這就去安排。
”貂蟬起身應道。

  “蟬兒,出門在外,注意點安全,保重好身體。
”韓烈起身親自送她離開了府門。

  “張奮,傳令東海衆将前來議事廳議事。
”折返之際,韓烈對親兵衛隊的隊率張奮吩咐了一句。

  “孫濤,琅琊你比别人熟悉,不知你可願意出使琅琊,傳達本州命令,讓他一個月内到東海面見本君,否則吾必大軍伐之。
另外,回轉之時,順便給開陽的臧霸送一封我的親筆書信,我還是希望他能夠歸順與我,希望你前往轉告我的誠意。
”韓烈既然有意取泰山、東萊二郡,對于自己上任之後,始終沒有表示臣服的琅琊太守蕭建,他自然要給出一點态度,但俗話說的好,先禮後兵,韓烈讓人給他傳送軍令,就是想再給他一個機會,這次若他再沒有答複,那麼迎接他的也隻能是兵了。

  “喏。
”孫濤如今在韓烈帳下擔任别部司馬一職,留在軍中效力,這是他自己提出來的要求。
王淩眼下也在東海,擔任郡丞,同時他還領着臨淮典農都尉府的職務,不過如今因為東海、彭城、下邳都掌握在韓烈手中,臨淮典農都尉府的防務減弱不少,從邊防之地,轉換成為二線城池。

  不過韓烈也并沒有打算撤銷臨淮典農都尉府,臨淮、利城、鹽渎三城地域徐州腹地,水利便利,土地肥沃,可謂是天然的魚米之鄉,也是種植水稻絕佳之地。

  如今江東地域,為什麼土地不比北方少,産糧卻比北方要少産出七成的原因,主要是适合北方種植的豆麥,在濕潤的南方地域,同是一畝地的産量卻隻有北方四成,這樣的産量直接導緻南方産糧稀少。

  而在農耕為社會主體産出的漢代,生産不出糧食,不僅僅關系生計,對整個社會的經濟,以及人口生養都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雖然如今江淮地區,也有人開始種植水稻,但也因為培植和種植技術原因,産量都很不理想。
韓烈首先在建邺成立典農都尉府,接着在臨淮又成立典農都尉府,都是存有在江東區域培植和種植出優質的水稻的心思。

  農耕時代,隻要有了糧食,無疑就有了人口。
事實上溫飽問題,不單單是漢末一朝的問題,而是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一直都緻力解決的問題,然而實際上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仍然還有些地方存在溫飽的問題。

  如今韓烈統領徐州,揚州大部,區域人口已經超過兩百萬,要全面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就必須培育出新的水稻種植模式,而之所以選擇在建邺和臨淮兩地作為實驗之地,也是韓烈知道後世的江淮區域,是優質糧食産出之地。

  隻要種植的好,一年足以産出兩季糧食,春天種水稻,深秋種冬麥,這樣就可以合理的利用農田,産出的糧食的也會成倍增長,這就是江淮之地的優勢,是眼下乃至後世任何省份都沒有的。

  比如再往南走,過了吳郡的會稽郡治下郡縣,就因為氣候問題,隻能種植水稻,但在漢代因為水稻沒有優質品種,産量底下不說,每年也僅能喊出一季,為此被列為雜糧序列。

  緻力推廣種植新品種的優質水稻,以及合理利用江淮地區的天然優勢,種植兩季糧食,可以說是韓烈這樣具備先知記憶的優勢,别人自然無法理解和看透。

  這其實也是韓烈一心從冀州,投奔徐州而來真正的目的,當初他從東海進洛陽,再輾轉到冀州,發現這個時代,有個緻命因素,就是地雖廣,卻産出稀少,豐年勉強能夠活下去,一旦遇上災年,百姓不說吃飽,就是連活都活不下。

  若是再加上兵禍戰亂,百姓唯一的下場也隻能饑貧而死,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夠幸存下來,這也是漢末以來,人口為何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
往往一場兵禍戰亂,導緻就是整個區域的人口大面積的死亡。

  也是關注到這個問題,韓烈一直都極力關注民生,以及人口的得失,對于百姓的生存,新生兒的獎勵措施,他都十分重視。

  “不過在解決琅琊、泰山、東萊三郡問題之前,我必須前往沛國一趟,但為了不引起袁公路的誤會,此次出行,由骁騎營随我出行即可,我不在東海的時間内,東海政務由漢瑜負責,軍務就有勞徐叔你代勞。
”韓烈不容置疑下達了指示。

  陳珪和徐榮二人如今分别擔任太守為郡尉,是東海實際的掌控人,得知韓烈要去沛國,二人雖然滿腹疑惑,但還是躬聲應道:“喏。

  骁騎營雖然兵力隻有兩千人,但戰馬卻保持了兩千五百匹,多出的五百匹是作為替換和托運食物所用,這次韓烈讓骁騎營随行,一來固然是出于安全考慮,二來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行軍,來訓練部隊的行軍能力。

  這次随行的武将,不單單是太史慈一人,典韋和朱桓都有同行,當然韓烈此次去沛國,可不是跟袁術一争長短的,而是去談判的。

  袁術近來可謂是春風得意,自從沛國境内一戰大敗呂布之後,雖然沛國依舊未能攻破,但豫州刺史郭貢,卻主動投來降表,把颍川郡治下縣城盡數獻給了袁術。

  如今整個豫州,也就黃巾猖獗的汝南和眼前的沛國未定,隻要拿下沛國,那就等于打通了北上兖州,青州的通道,這也就意味着他随時可以北上,所以對于沛國,他也是志在必得。

  起初袁紹那個庶子奪得冀州、占據并州、幽州大部區域時,袁術那可真是眼紅妒忌的咬牙切齒,可如今想到自己即将成就的大業,他自然情緒高漲,野心也随之急速膨脹。

  前次與韓烈盟約,韓烈向朝廷推舉他為征東将軍,如今在袁術看來,征東将軍對自己眼下的名聲來說,已經完全不匹配,這不他已經在開始醞釀,向朝廷讨要大将軍的封号,因為袁紹時為車騎将軍一職。

  雖說兩人是親兄弟,但袁術卻向來不服袁紹,多有嫌忌,先前袁紹任冀州牧、車騎将軍職,無論是實力和地位都高于他,奈何他雖然不服,卻實力不濟,隻得屈從。
可如今他坐擁豫州、接連揚州、一旦拿下沛國,兵力多達十萬,在他看來自己自然不輸于袁紹,自當為蓋過袁紹一頭,擔任大将軍一職。

  大将軍在袁術看來,也僅僅隻是一個過渡,素來有野心的他,其實更想做的是列土封疆,稱王稱帝,但眼下隻是時局還未成熟,所以他也隻能把這點小心思藏在心底。

  随着時間的推移,沛國已經堅守超過三個月之久,氣候也從夏天進入了秋天,近來沛國上空秋雨綿綿,天氣也一下子轉冷了許多,苦戰數月,袁術帳下也是死傷無數。

  傷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一萬,奈何沛國城卻已經固若金湯,甚至有幾次夜裡,因為軍中防備疏忽,遭到城内的奇襲,不但燒毀大批糧草,對士氣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近來連續幾天的雨水,加上氣溫的下降,很多還穿着單衣的軍士,都感染了風寒,軍心與士氣再次受到不小的影響,這自是讓袁術也是大為惱火,負責指揮攻城的幾名将領,都遭到了他的訓斥。

  心情苦悶躲在營帳内避雨袁術,唯一的消遣,自然是美人和美酒,雖說軍中禁止女人和美酒,可袁術作為統帥,顯然不在此列。

  這日袁術正摟着一個腰身細滑的美人嬉戲之時,帳外親兵報道:“主公,營外來了一支兩千人的騎兵,來人說是主公故人,特來助主公拿下沛國城的。

  “哦,有此事?
”本來還頗為不快的袁術,聞言一把推開了懷中的美人,抓起一件長衫披在身上道:“讓紀靈将軍前來,随同前往,吾倒要看看是哪裡來的故人。

  當在營門口見到一身儒服長衫,僅僅腰上挂着佩劍的韓烈之時,袁術還以為自己看花了眼。

  “公路兄多年不見,風采依舊,實在讓小弟羨慕啊。
”韓烈見袁術發愣,遂主動拱手作揖笑道。

  “子揚賢弟,哈哈,沒有想到你竟然來了。
”醒悟過來的袁術,這才恍然行禮,上前打量着與幾年比起來,更顯得成熟英武的韓烈,連連點頭道:“子揚果然是青年俊才,快,快裡面請。

  “紀靈将軍,好好安頓子揚将軍的兵馬。
”袁術說罷,别挽着韓烈手臂,親熱的把韓烈迎了進去。
典韋和朱桓二人,這會也隻是身穿袍服,緊随其後的跟了上來。

  太史慈和張奮二人,則率領騎兵軍士,魚貫而入進了袁術大營。

  這會袁術也不疑韓烈前來有詐,首先彼此是同盟關系,其次袁術眼下大營依舊有近五萬大軍在,這大白天的韓烈想憑借兩千人就襲營根本辦不到。
而袁術對韓烈的人品,還是信得過的,畢竟韓烈可是有仁厚君子的名聲,斷然做不出借此刺殺自己的事情來。

  雖說如此,但袁術對韓烈突然來到自己營地,還是頗為好奇的,這不剛一坐定,袁術就笑問道:“子揚此次遠道而來,不會是真要協助吾攻取沛國吧?

  “當然。
”韓烈肯定的點點頭,道:“沛國肯定是公路兄的,包括彭城國我也可以割讓給公路兄,兖州吾也絕不與你相争。

  “此事當真?
”袁術雙目精光一閃,搓手緩解着内心的激動之色,微皺眉頭問道:“子揚這麼好心,怕是有所求吧?

  “我隻有一個要求,沛國的城内的将領和軍隊,交由我安全帶離。
”韓烈直視着袁術,平靜的說道。

  袁術的目光就這麼凝視着韓烈,企圖從中看出點什麼,好一會才笑道:“沛國守将,有勇有謀,确實是員良将之才,這事我可以答應你,不過給你十天時間,若十天之内,城内的守将願意投降跟你離去,我絕不阻攔,但若是他執意與城池共存亡,城破之際,吾當下令全軍屠戮劫掠全城,以犒賞三軍。

  “公路兄爽快,就依你所言。
”韓烈起身作揖笑道。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