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軍閥

第一百四十七章 陶謙病逝

三國之軍閥 奮發的青蛙 4715 2024-01-31 01:13

  壽春城乃九江郡治,一度為揚州州治所在地。

  自從與孫策聯手,攻破廬江郡之後,袁術已經占得揚州治下的九江和廬江二郡,而如今已經被孫策掌握在手中的豫章郡,表面上依附在袁術勢力範圍。

  加上豫州的陳國、沛國、梁國一部分區域,袁術的勢力在這個時候,已然達到頂峰,治下人口多達二百萬之衆。

  袁術年初之時,因與曹操争奪許昌之地,不但大敗而逃,還丢失了南陽故地,一路逃竄到淮南,原本袁術以為自己再無進取中原的機會,所以把全部盡力都投到揚州,企圖在揚州建立一方賴以生存的基地。

  可結果他剛剛行動,廣陵的韓烈就先後奪取了吳郡和丹陽二郡,而他在廬江郡一戰中,險些損兵折将,要不是與孫策做了一個交易,得到孫策的援助,他隻怕再耗費半年,也未必能夠攻取廬江。

  不過攻占廬江之後,繳獲的大批财貨物資,卻讓他大喜過望,利用這筆錢财,他大肆鑄造兵器盔甲,強行征召了勢力之内三萬青壯男子,編入了軍隊,使得他的軍隊一下子膨脹到近八萬之衆。

  若是單以兵力而論,眼下徐揚二州,韓烈、孫策、袁術三方自然是袁術一家做大,總兵力比韓烈和孫策總合還多,可論起戰鬥力,袁術頂多也就比目前尚弱小的孫策略勝一籌而已。

  與韓烈所部,卻要遜色一籌,當然要是雙方死磕的話,韓烈也斷然不可能完勝袁術,畢竟蟻多咬死象,八萬武裝起來的大軍,要是正面決戰,隻要陣勢不亂,就足以發揮出強大的殺傷力。

  如今袁術任命了大将劉勳為廬江太守,統率一萬五千兵馬,防備荊州方面劉表的勢力,在塗水布置三萬兵馬,既有進取之意,也有威脅韓烈之意。

  同時袁術還在合淝布置了一萬兵力,拱衛長江北岸的防務,同時在陳沛之間布防了兩萬兵馬,防止來自兖州方面的威脅。

  壽春則留守了一萬五千人馬,作為禁衛之用。

  袁術布防塗水兵馬之時,正是徐州戰役剛剛結束的時候,而當時并未接到曹操戰敗消息的袁術,自然沒有想到韓烈會大勝而歸,為此當消息傳到壽春之時,袁術就傳令了塗水大營的紀靈,讓他不可輕舉妄動。

  以至于紀靈在塗水白白錯過機會,得以從韓烈從東海撤軍而回。

  随後,袁術又接到消息,兖州易主,曹操兵敗失蹤,很有可能已經死于亂軍中的消息,也傳到了袁術耳中。

  雖然這條消息一時無法确認,但卻讓袁術大喜過望,他與曹操從小就認識,雖然嘴上不屑曹操的出身,少年時代還經常數落曹操,但随着年歲的增長,曹操表現出來的氣度,卻由不得他不承認自愧不如。

  為此許昌戰役之後,他主動退出了南陽,南下揚州,把豫州大片土地讓了出去。

  但對此他自是不甘心的,而如今得知曹操很有可能死了,兖州都易主了,而豫州原來曹操的地盤,自然也就成了一盤散沙,為此當接到這個消息之時,袁術就像貓抓撓心,一連派了十幾路探子,前往颍川、汝南、梁國、魯國等地探查曹軍消息,同時命令駐守在沛國一線的大将張勳,做好戰備準備。

  雖然有心侵吞豫州之地,但袁術又擔心韓烈會攻擊自己,就在此時,韓烈卻遣派步骘為使者,來到了壽春。

  得知步骘來意,袁術大喜過望,在歡迎宴會上,有些迫不及待的袁術開口詢問道:“據說曹孟德已死,不知此消息可屬實?

  “曹操是不是死了,某無法給明公肯定答複,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曹操在兖州的勢力以及徹底瓦解,呂布自領了兖州牧,然呂布一反複小人兒,安得竊取州郡之位,是故我主預舉薦明公為豫州牧,領征東将軍,共同伐呂,為陛下收複豫兖二州,不知明公意下如何?
”步骘放下手中的竹箸,平靜的作揖回道。

  “此話當真?
”袁術瞳孔猛地一縮,情緒激動的差點騰身而起,要不是下首的長史楊弘輕咳提示,讓他醒悟了過來的話,他顯然已經失态。

  “我主素來有仁厚君子風範,豈能言而不信?
”步骘慨然應答之餘,遲疑道:“不過近來明公屯大軍與塗水,以至于江淮謠言四起,說明公予以讨伐我主,故我主心中難安啊!

  “塗水兵馬,純屬巡視,絕無冒犯廣陵之意,請子山先生務必轉告子揚将軍。
”相比廣陵,或者區區丹陽,豫州之地,乃至征東将軍一職無疑對袁術有緻命的吸引力,以至于他當場就解釋了起來。

  “如此自然最好不過。
”步骘欣然一笑,舉盅道:“某代替主公敬明公一盅,我主要我轉告明公,說甚是懷念酸棗會盟,共伐董賊歲月,希望能夠與将軍再次并肩作戰。

  “哈哈,子揚有心了,此盅吾當盡飲。
”袁術大笑着舉盅一飲而盡。

  雙方可謂一拍即合,很快步骘便于袁術達成盟約而回,而袁術屯在塗水的大軍,也調離豫州前線而去。

  步骘走後,袁術長史楊弘,别駕閻象進谏道:“韓子揚乃東海蛟龍,主公與之相盟,不可不防啊。

  “二位無憂,吾豈會沒有準備,不說吾在合淝尚有袁胤的一萬精兵,另外我已經派人舉薦孫策擔任揚州刺史一職,既然他韓子揚大方,舉薦孫策接任孫堅破虜将軍一職,吾何不做個順水人情,讓他插入揚州亂局呢?
”袁術雖然驕奢無德,然他絕非一個愚蠢之輩,與韓烈盟約,共伐豫州兖州乃大事,這點他是拎得清楚的。

  但揚州他也斷然不會讓韓烈就這麼安穩的把持,所以把孫策拉出來,攪亂局勢,自是他下的一步妙棋。
他舉薦孫策擔任揚州刺史,而不是統管軍政大權的揚州牧,也是别有深意,刺史隻有監察權,而沒有管理權,也不過是名義上的長官,這就是典型的攪(屎)棍作用。

  袁術出兵兵力空虛的豫州,韓烈為遵守盟約,也是親率赤焰軍中營和骁騎營二部,号稱五萬兵馬出奔廣陵,一副北上兖州征讨架勢。
而實際上韓烈這次率軍出廣陵,實則是掩人耳目的舉動,因為僅僅帶了太史慈的骁騎營,以及典韋的赤焰軍中營,還有朱桓的别部加起來也不過七八千人馬。

  内部韓烈卻任命了郭嘉為征南都督,統率赤焰軍大将,徐晃、趙雲、周泰、于禁四營兵馬,以及吳郡東部尉淩操共一萬五千人馬,秘密奔赴錢塘,對揚州最南端的會稽郡展開了收複之戰。

  會稽乃揚州地域最大的一個郡,區域橫跨千裡之遙,與南方的交州相連,境内山越各族盤踞其中,導緻民風彪悍,叛亂起伏不定。

  王朗一介文人,入主會稽郡也不過半年多時間,但他卻在這塊複雜的地方站穩了腳跟。
王朗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站住腳跟,得益與他重用了會稽名士虞翻、阚澤、魏騰三人。

  虞翻字仲翔,乃會稽餘姚人氏,此人不但是會稽世家子弟,而且才名顯著,少年時代便聞名縣裡。
王朗到任之後,聞其名親自邀其出任郡中長史一職。

  阚澤,字德潤,會稽山陰人,家少貧,但卻刻苦讀書,最終學有所成,被縣裡舉官,後虞翻聞其名,與之相交頗厚。
虞翻出任長史,便舉薦阚澤之才,王朗親自會見之下,也是大感驚奇,遂任命他為山陰令。

  山陰乃是會稽郡治所在,山陰令實則是會稽治下縣府之中職責最重的縣城。

  魏騰字周林,乃會稽望族子弟,然而此人聞名郡縣,卻不是因為家世,而是因為為人剛直而學識著稱,被人所津津樂道。

  此人原本就是會稽功曹,王朗上任之後,為拉攏其為自己所用,随即提升其為功曹史,為諸曹之長。

  王朗本身就是因才具聞名,治軍或許不行,但理政顯然是他的強項,這不到任之後,他就極力鼓勵農桑,平息市價,嚴查貪官,加上虞翻等人協助,會稽(政))治)氣象為之一新。

  文人智政,武人平天下。
雖然王朗在會稽頗有政績,但在打擊豪強,整頓軍備方面,卻做的遠遠不夠,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王朗的文治必然會獲得認可和更高的升遷,但如今漢末亂世,他一個文臣,占據高位,可謂懷璧其罪也。

  而王朗還有一個弱點,因為是書香世家子弟出身,所以他對武人頗為看不起,常常有輕視之意。

  先前虞翻曾為他舉薦同鄉餘姚董襲,說此人有勇略,乃可堪大用的将才,然王朗卻聽說董襲才漁夫出身,不但長相粗鄙,而且乃是餘姚一帶有名的漁霸不說,還因為常年在海邊與海魚打交道,渾身魚腥味,故對董襲頗為不喜,連面都未見董襲一面。

  董襲雖然是漁夫出身,但卻是餘姚一帶的魚販頭子,因為其身懷武功,加上為人豪爽輕利,喜好結交豪傑之士,故在餘姚周邊數縣頗有人望,手下聚集了四五百亡命之士為其效命。

  對于王朗的輕視,豪爽的董襲卻是一笑,對憤憤不平的帳下弟兄道:“王景興一介腐儒,豈配為某之主乎?

  董襲這一番話傳到王朗口中時,王朗對其更加不喜,認為其有犯禁行為,遂命餘姚長拘捕董襲,然餘姚縣尉乃是虞翻兄長虞蒙,此人素來與董襲交厚,得知此消息時,他立即派人先行通知董襲避城而出。

  為此當郭嘉統率赤焰軍各部人馬,平定占據錢塘的許昭,借口許昭餘部逃竄會稽郡,而兵進會稽之時,得知此消息的董襲,随即率領跟随他的一幫兄弟,投奔到郭嘉軍中而來。

  郭嘉為人雖然有些傲氣,但在大事之上,他卻能夠恪盡職守,此次被韓烈委以重任,越過衆将擔任征南都督一職,他自是深感責任重大。

  為此對于第一個前來投靠的董襲,他不但大開中門相迎,在與之一番交談之後,便委任其為别部司馬,統率私人部曲,協助前軍徐晃所部,直驅會稽治所山陰城。

  董襲起初沒有見到韓烈,還多少有些失望,和輕視赤焰軍上下,然而在面見過徐晃、趙雲、周泰、于禁四将之後,他身上那一點自信,卻一下子被消磨殆盡。

  因為他發現,自己與這四人一比,無人是武力還是謀略,亦或者統軍才能,竟然無一勝算,這個認識也深深讓他對于還未謀面的主公韓烈,由衷的升起一股好奇與仰慕之心。

  當赤焰軍大軍抵達山陰城下之時,焦急之下的王朗,忙把虞翻等人召集到郡府:“諸位,韓子揚名為漢臣,實為漢賊也,如今他無辜犯我州郡,吾身為漢臣,斷然不能屈從與賊,是故吾決定舉兵堅守,不知諸位可有禦敵良策?

  山陰城牆雖然尚算堅固,但郡兵卻不過萬餘人馬,而且武備松弛,又無統兵之将,匆忙堅守,在虞翻看來,無疑是螳螂擋車的舉動,為此他勸說道:“韓軍以讨賊而來,兵馬強盛,以山陰弱小城邦抵抗,實為不智,莫如棄城退守前往南部尉衙門召集人馬,在座計議不遲。

  “不戰而逃,豈是人臣所為,吾意已決,當親往城頭鼓舞士氣,堅守城池。
”王朗這會卻犯了書生意氣,絲毫不顧勸告,拔劍而起慨然喊道。

  對于王朗執意對抗韓烈兵馬的進攻,無論是虞翻還是阚澤、亦或者魏騰都不看好,但見王朗心意已定,三人也隻得默然。

  大軍屯于山陰城外的郭嘉,也沒有想過王朗會投降,不過就在他準備下令建造器械攻城之際,董襲面見郭嘉道:“郭都督,山陰城外的護城河,乃是引用的會稽山溪水而來,吾知道在城東水道下有一道口子,可以潛入城中,吾願意率領帳下軍士今夜摸如城中,趁勢搶占東城城門,接應大軍入城。

  “元代此計若成,當屬頭功。
”郭嘉大喜道。

  是夜,董襲率領四百三十名部曲士卒,偷偷摸如了山陰城東門時,城中守衛松懈的軍士,被董襲所部打了個措手不及,僅僅一刻鐘時間,東城城門邊被董襲所奪。

  早已經在東城埋伏的赤焰軍将士,當即蜂擁而入,直驅山陰城。
睡夢之中的王朗,被驚醒之下,幸得家中部曲護衛,連夜帶着家眷,逃奔出了城池。

  待天亮之後,僅僅付出百餘傷亡的赤焰軍,就占領了山陰。
随後,郭嘉便再次調兵遣将,對會稽治下的各縣城派出兵馬展開接管。

  郭嘉在會稽作戰順利推進之時,已經率軍抵達東海郡的韓烈,卻因為陶謙的病逝,而下令全軍在東海,為陶謙發喪。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