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軍閥

第一百七十三章 是龍也給我盤着

三國之軍閥 奮發的青蛙 4752 2024-01-31 01:13

  面對韓烈犀利的目光,郭嘉和荀攸對視一眼,由郭嘉先開口道:“劉表座談之客,遲早必為主公囚徒也。
孫策,骁勇而具備膽略,此人若任其做大,勢必成為掣肘也,嘉以為當務之急,理應趁此機會,大軍壓境,奪取長沙,逼迫孫策在桂陽城下決戰,以達到一舉殲滅他的目的。

  “奉孝所言有理,劉表不過是徒有虛表之輩,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留之不過苟延喘息而已,然孫策兄弟,在逆境中成長,奮發圖強,若不早圖之,必然會養虎成患,所以攸贊同奉孝之意。
”這一次兩位軍師可謂是難得的意見一緻,顯然二人都看到了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孫策,已然有龍虎氣象。

  “二位軍師之言,雖然切合實際,然烈卻認為,此時恰好是最好剪滅劉表,一勞永逸的奪取荊州的時機。
”就在郭嘉與荀攸都認為韓烈會同意他們的主張之時,韓烈卻否決了他們的提議。

  “二位且聽我說完。
”韓烈擺擺手,沉聲道:“孫策是猛虎不假,但也僅僅是一頭猛虎而已,二位可能不知道,孫策有一弟,名孫權,字仲謀,此人身具才略,昔日孫文台曾言,此子乃孫氏麒麟之子,可那又能如何呢?
正所謂時勢造就英雄,人定勝天,不管孫氏兄弟如何受天命眷顧,誰讓他們遇上了我呢?

  “因為我會讓無可匹敵的軍威,告訴他們,在我的面前,是龍也得盤着,是虎也得給卧着,否則迎接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
”韓烈豪氣的大手一揮,面色威嚴的道:“張允孤軍深入荊水,正是吃掉他的最好機會,吃掉張允之後,咱們再用張允兵符,把劉磐文聘等軍中大将調來,趁勢一舉拿下。

  “如此一來,南郡的劉表軍隊就會盡入我們之手,到時咱們再借張允或者劉磐旗号,一路疾奔襄陽,詐開襄陽城門,若此計成功,荊州腹心之地,則盡入我手,到時咱們在集中兵力,往荊南推進,把孫策兄弟一步步趕到交州,讓他們狠狠的區交州禍害去吧。

  “若是主公此計成功,料來不出一個月,劉表必然成為我們的階下囚矣。
”荀攸思慮之下,卻也不由有些認同其韓烈的觀點來了。

  郭嘉坐在火爐旁邊,伸手烤着炭火他,卻敏銳意識到韓烈似乎對孫策兄弟明顯有着放其一條生路的感覺,為了确認自己的想法,他遂試探的道:“交州雖說被中原視為洪水猛獸的不毛之地,可據我所知漢初先秦大将趙佗,曾經在番禺建國稱王,王位的傳遞一直到大漢孝武皇帝方才亡國,加上大漢數百年的開發,交州如今的人口隻怕超過百萬不說,有些繁華之地,隻怕已經不下荊南諸郡。

  “主公若是驅趕孫策兄弟南下,豈不是放虎歸山,讓他們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嗎?

  “東山再起?
這事可沒那麼容易,奉孝難道不知交州如今乃是士燮兄弟的天下?
士燮兄弟幾人,各占郡縣,自立太守,已然把持了整個交州的軍政大權,與割地稱王沒有什麼兩樣。
孫策兄弟都不是甘于人下之人,隻要孫策兄弟投奔過去,我們隻要堵住五嶺出口,時間一長,二人必然有一番龍争虎鬥,到時無論誰勝,他們必然要向我臣服,否則我就會派大軍壓境,讓他們感受到危機感。

  韓烈淡淡一笑,道:“不過有一點,奉孝你預感并沒有錯,對于孫策兄弟,吾确實有心放他們一馬,不是因為我對他們有好感,而是昔日孫文台将軍對于有恩,袍澤之情,吾不敢相忘。
雖然因為立場不同,無法避免刀兵相見,但烈也不想有一日舉起屠刀斬殺了孫策兄弟。

  “驅趕他們去交州,既是給他們一條生路,同時也是給他們一個機會,你們也應該知道,交州治下的日南郡,如今被南邊的林邑國占領,而九真郡一部也落入扶南王國之手,大部分則被真臘王國占領,這二郡之地皆是我們漢族先輩們開疆擴土打下來的,如今卻落入了異族之手,烈實在頗為不甘心,但奈何中原紛亂,烈也不可能遠征萬裡,而我驅趕孫策兄弟去南方,既是給他們活路,也是希望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在南方廣袤之地,建立我大漢的王庭,把我大漢的輝煌傳播四海。

  “主公深謀遠慮,吾等不及也。
”得知韓烈的這番深謀遠慮,荀攸郭嘉二人敬服之餘,也算是明白了韓烈為何要放孫策一馬的用心,很明顯對于孫策兄弟,韓烈并沒有太大的敵意,開戰也不過是迫于時勢如此,而把他們驅趕去南方,讓他們去南方建立屬于漢人的王國,建立漢人的盛世王朝,總比把南方廣袤的土地,讓給那些野蠻的東南亞異族蠻子要強的。

  在定下對待孫策兄弟的策略之後,韓烈随即召集衆将來到大帳,道:“公明、子龍、仲康你們率領赤焰軍立即出發,奔赴荊關一線截住張允的船隊,記住不得放一人一船過去。

  “喏。
”徐晃、趙雲、許褚三人欣然領命而出。

  “傳令烏林道的太史慈,向荊關靠攏,務必趕在大軍抵達前攻下關卡。
”緊接着韓烈又安排丁奉派人給太史慈送去了軍令。

  “公奕,留下五千人馬留守赤壁大營,水軍其餘各部立即出發,沿荊水追擊張允。
”韓烈目光看向蔣欽吩咐了一聲,又道:“老典,大營由你留守,但所有事務,必須由二位軍師抉擇,汝不可自作主張。

  “喏。
”蔣欽典韋忙起身作揖應道。

  兩個時辰之後,韓烈登上蔣欽的魚龍号五牙戰艦,與蔣欽一道,督率一萬五千水軍兵馬,進入荊水水域,向正在朝江陵進發的張允所部追擊而去。

  由赤壁走陸路,雖說比華容去江陵要遠,但從華容走水路前往江陵卻是逆流,船速并快不了多少,赤焰軍所部兩萬餘人馬,在徐晃、趙雲、許褚三人的統率下,日夜兼程,僅僅用了兩日路程,就趕到了荊關。

  而率領騎兵早一步抵達烏林道的太史慈,則由于距離荊關更近,所以在接到快馬送來的消息之時,太史慈第一時間便率軍奔赴了荊關。

  荊關是先秦時代的楚國建造的一道關隘,故又稱為楚關。
經過歲月的轉移,如今這座關隘,早已經失去了原先的軍事作用,現今不過是作為荊水中遊的一座補給集鎮而已,由于水利發達,這座擁有數千人口的小鎮,倒也是頗為繁華。

  荊關并沒有兵馬駐紮,集鎮上不過百餘名差役以及地方鄉老管事,為此太史慈率領的骁騎營殺到時,關内的百姓民壯沒有絲毫反抗便乖乖舉起了白旗。

  荊水正是從荊關之下流過,看似把一座高聳的大山當中劈為了兩半,一道碧綠的玉帶從中間穿插而過。
在占領了荊關之後,太史慈當即征調了地方的民壯以及鐵匠,争分奪秒的砍伐樹木,并且在荊水兩邊的大山上堆放了大量的石塊,以及打造橫江鐵鍊,在荊水之上設置起了障礙物。

  徐晃三人率領的兩萬赤焰軍抵達荊關之時,僅僅比張允提前了半天時間,若不是太史慈事先的布置,這一次的阻擊,很有可能失敗。

  而後方追擊張允的韓烈與蔣欽率領的水軍,也在進入荊水水面不久後,因為五牙戰艦龐大的船身而擱淺,無奈之下,韓烈蔣欽隻得換乘樓船,方才得以繼續前行。

  張允率領的水軍部隊,是在正午時分抵達荊關水域的。
迎着暖和的春陽,躺在穿透胡床上的張允,身上蓋着一件虎皮大氅,微微閉目的享受左右兩名侍女的揉捏按摩之時,突然因為船身的一個颠簸,一名正站在他身前揉捏服侍的侍女身子一個趔趄,重心一個不穩,一屁股正好坐在了張允臉上就壓在了張允臉上,把正在假寐的張允驚得猛然睜開了雙眸。

  “賤婢,你莫非要謀殺我不成?
來人拖下去砍了。
”被侍女衣裙蒙住頭顱的張允,掙紮着跳了起來,驚恐大怒之下的他,狼狽的滾落在了船頭的甲闆之上,方才掙脫着站了起來,憤怒之下的他一腳就把跪在地上磕頭求饒的侍女給踢翻在地。

  “啪!
”就在那兩名侍女被撲上來的軍士押解着要離開之時,一陣狂風吹來,竟然一下子把船頭上的大纛旗杆給吹折斷,手臂粗的旗杆與旗幟滑落落下,又湊巧蓋在了張允頭面之上,又把張允搞了個手忙腳亂。

  “混帳東西,還杵在哪裡做什麼,還不把帥旗挂起來。
”張允大怒喝罵着一幫手忙腳亂的軍士,冷冷返回了船艙,聞訊而來的劉先,見到張允時,見他竟然滿臉煞氣,不由倒吸了一口氣。

  “劉長史,剛才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我怎麼有種不好的預感啊。
”張允看了眼劉先,心頭掠過一絲心悸的他,不由遲疑的問道。

  “帥旗無辜折斷,此乃不祥之兆,此去江陵尚有二百裡,隻怕前途未必會太平啊。
”劉先斟酌了一下,卻沒有說實話,作為經學大師,他對易經黃老之學也有所涉獵,從剛才張允的面相來看,劉先幾乎可以斷定,張允隻怕是劫數難逃了。

  “吾有近兩萬大軍在手,哪敢宵小敢來,吾必然叫他有去無回。
”張允面色一沉,話語剛落下,前方的突然傳來一陣陣鼓号之聲,緊接震耳欲聾的喊殺之聲緊随而至。

  “嗖嗖嗖……”下一刻即便躲在船艙内的張允,也聽到了漫天傳來的破風箭矢聲,笃笃笃的箭矢随即便落在船艙之上,有的則直接射入了船艙之中。

  “起火了,起火了……”凄慘的嚎叫之聲,也随之在各船之間上演而起。

  “怎麼回事?
”張允臉色蒼白看着落在窗戶上的火箭,在風勢之下燃燒而起時,不由有些懵了,好一會才有些失色的責問了起來。

  劉先也沒有想到,伏擊會來的這麼快,吃驚之下的他,拿起一面盾牌,拉着張允喊道:“将軍,快,到船艙下層躲避。

  “放滾木!”荊關山隘之上,許褚眼看着張允的船隊已經徹底陷入火箭的射擊範圍之時,而前頭的船隊也進入了攔江鎖鍊之内,神情專注的他,随即下令把堆積在山道上,早已經浸滿火油的滾木,點燃推進了荊水之中。

  密集的火油滾木,排山倒海般滾進了河道,瞬間就形成了一片火海,緊接着前方的張允所部船隻也随之被點燃。
初春的江面之上,寒風呼嘯,風助火勢,片刻時間,偌大的江面之上,便飄蕩起了滾滾的濃煙,接連數裡的船隊,便接二連三的燃燒了起來。

  荊水寬十七八丈,水深之處深達兩丈,淺的地方卻不過三尺左右,張允船隊上的水軍将士,眼看着大火燃燒了起來,為了活命,紛紛從船中跳進了河水之中,撲騰着在冰冷的水面上争相逃命。

  張允在親兵的護衛下,第一時間跳上了一艘艨艟鬥艦,然而很不幸的是,由于将士争相逃命,原本隻能乘坐三五人的小船,最後一下子擠上了數十人,一下子反而把船隻給壓得一個側翻,直接把張允壓在了水底,直接就給淹死在了水中。

  船上上的劉先,由于是文士,剛才卻未能搶過張允的親兵,滞留在船上的他,反而僥幸的逃過了一劫,直到戰鬥結束之時,躲在燃燒過半,已經快要下沉的船角的劉先,方才被率領水軍趕來的韓烈所部救起。

  這一次伏擊,無疑是一次完勝,張允所部一萬六千餘人馬,有六千餘人喪生,一萬人被生擒俘虜,而韓烈所部死傷不過三百多人,大部分死傷的軍士,都是在打撈敵軍是,遇到風浪翻船而死傷的。

  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勝利,一來是出其不意,二來是利用了荊關兩側險要地勢,三來是敵将張允沒有絲毫準備,這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随行的張允部将,陳生張虎二人在逃跑時,也被蔣欽率領的水軍所殺,呂介則明智的選擇了投降,而獲救的劉先,在得知伏擊的人馬竟然是韓烈的江東兵馬時,驚歎之餘,也不由歎道:“大勢去矣。

  随後在韓烈親自接見,好言撫慰之下,劉先感韓烈禮遇之情,遂表示了歸順之意,并把張允的兵符令牌呈送給了韓烈。

  “始宗,襄陽現今有多少兵馬?
若是我率領一軍詐開城門,可否能否一舉攻下襄陽?
”韓烈在接見劉先時,撫玩着手中的張允兵符,正色的詢問道。

  劉先遲疑了一下,在确認韓烈并不是玩笑時,遂道:“襄陽城外有五萬人馬駐守,統軍大将是蔡瑁,不過營中平時都有副将蔡中和蔡和統率,内城尚有一萬五千人馬,由劉表親兵組成,除了劉表的虎符,誰也無法調動這支兵馬,将軍若是要拿下襄陽,詐開城門顯然達不到目的,依我看來,要想奪取襄陽,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消滅或者接管城外的兵力。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