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軍閥

第一百六十一章 喜訊頻傳

三國之軍閥 奮發的青蛙 4730 2024-01-31 01:13

  半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十二月的廬江明顯更加的寒冷,寒霜遍地,如玉雕般的冰柱随處可見。

  因為綁架二喬之事,典韋和張奮雖然死罪得免,但活罪卻免不了,兩人各挨了三十軍棍不說,軍職也先後被免除,典韋被降職成為韓烈身邊的親兵軍候,張奮被直接調理,去了呂岱帳下擔任廬江郡功曹一職。

  典韋的中軍校尉一職,由許褚接任,張奮的親兵隊率職務由丁奉接任,說起來張奮擔任廬江郡功曹,比起在韓烈帳下擔任隊率職别要高,但卻遠離了中樞,今後要想再回轉的機會顯然不大。

  不過這半個月來,韓烈屯軍廬江過冬,卻也是好消息不斷,先是劉晔把魯肅請到了廬江,正所謂人的名,樹的影,魯肅不愧為名士。

  此人不但學識過人,更難得是擁有獨到的戰略目光,這點恰恰是韓烈帳下目前最缺少的,在與魯肅見面之後,韓烈就被他豐富的知識,以及獨到的見解而産生了共鳴。

  當天韓烈邀魯肅秉燭夜談,二人因為聊的起興,竟然到第二日的日上三竿方才歇息。
也正是一次促膝長談,魯肅看到了韓烈雄心壯志,同時也讓他認識到韓烈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明主。

  因此當魯肅與韓烈暢談當今局勢之時,韓烈表現出要匡護漢室,成就昔日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的霸業之心時,魯肅撫須搖頭道:“明公立志成就王霸之業本來沒有什麼問題,然大漢已不可複興,如今天下紛亂,誰人不想取而代之?
北方袁紹、關中劉備、關山阻隔,陳兵十萬,這些人不是一下子就能除掉的。
明公當務之急,是鼎足江東,養精蓄銳,以觀天下變幻形勢。
天下局勢如此,隻要明公貿然挺進中原,自然也不會招來袁紹、劉備等軍閥的嫌猜忌恨。
為什麼呢?
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占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号以便進而奪取天下,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

  對于魯肅的這番豪言壯語,韓烈卻是笑而未答,隻是轉移話題道:“吾與建立一支龐大水軍,如今缺一名都督,不知子敬可願意效勞。

  “明公恩待,肅敢不效力?
”魯肅避席而起,拱手道:“然某初至,寸功未立,擔此重任,恐怕難以服衆,還請明公準我在軍中行走,待立下軍功再立不遲。

  “子敬之才,吾知矣。
此事就這麼定了,從今日起,由汝擔任水軍副都督一職,統領水軍軍政之事,佩戴吾青釭劍行走軍中,汝有不服者,可先斬後奏。
”韓烈做事向來不是個優柔寡斷之人,在确認了魯肅的才能後,他便毫不猶豫對魯肅進行了重用。

  對于魯肅擔任水軍副都督,行都督一事,水軍之中要說最不平的就是徐盛和朱桓二人,這兩個小子都是有本事,卻有傲氣十足的将領。

  反倒是蔣欽卻要謙虛的多,在接到消息之後,親自帶着衆将,來到廬江府拜見了魯肅。
韓烈賜予了魯肅佩劍,剩下的事情他自然也就不管了,他相信憑魯肅的能耐,足以讓這些傲嬌的家夥折服的,同理要是魯肅連徐盛、朱桓都折服不了,那麼他又有什麼本事統領水軍,去迎擊劉表的水軍,甚至更強大的周瑜呢?

  魯肅歸順不久,出擊豫州的各路兵馬,也紛紛傳回了捷報,趙雲太史慈率軍出擊汝南,結果一到汝南,就得到汝南大族李通率族人投奔,然而緊接着汝南黃巾頭領,龔都、劉辟、廖化三人又率部兩萬向趙雲投降,接着又有陳到率領義從千餘人投奔而來。

  至此,汝南郡竟然不費一兵一卒盡歸韓烈,不過随後趙雲與太史慈接韓烈鷹信,率軍遷移汝南十萬百姓退回沛國、與徐晃、周泰等部會合,以沛國為北方第一防線,連接彭城、壽春形成犄角防禦。

  而至于豫州的大部分郡縣,拱手讓給了曹昂,而袁術在許昌一線,與關羽率領的關中兵馬,展開了殊死的厮殺,這一場大戰一直持續到來年三月方才結束。

  得知趙雲太史慈在汝南招降了近兩萬五千人馬不說,還拉攏了李通、陳到、龔都、劉辟、廖化五将歸順時,韓烈可謂是大喜過望,随後就傳出鷹信,讓徐晃率本部以及汝南各軍駐守沛國,其餘衆将撤回廣陵,因為他要親自接見陳到衆将,并進行封賞。

  雖然韓烈答應了迎娶二喬,但由于十二月上旬都是沒有吉日,所以韓烈就把婚事推到了正月,為此韓烈在離開廬江之際,便把喬公整個家族的人都遷居去了建邺,因為韓烈已經做好準備,在來年正月便把治所遷往建邺。
這一次韓烈為了充實建邺新城的人口,不但讓喬家遷移,還把廬江另外幾個家族近五千人口遷往建邺安置,同時廣陵也有五千口遷往建邺安置。

  建邺原本就是三縣擴建而成,經過韓烈兩年多的苦心經營,如今已經成為江東大城,總人口已經達到五萬,而韓烈的目标是把建邺建設為江東第一城,所以建邺實際容納的人口基數是五十萬,這兩年多的城池建設規模,正是圍繞這個中心而建造的。

  韓烈率軍回到廣陵休整十日,便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搬遷工作,他給全軍的任務是元日(即過新年)之前完成入駐建邺的搬遷工作。

  雖然離元日隻有不過九日,但韓烈早已經啟動搬遷事情,長史張昭、主薄孫邵、廣陵郡丞徐宣、别駕董昭等留守的官吏,實際上一個月前,已經把主要的一些東西已經遷往了建邺,如今不過是等待韓烈大軍班師,完成這最後一項事務罷了。

  甚至韓烈的家眷蔡琰和糜貞都早一步去了建邺,韓烈在廣陵休整的那十日,實際也不過是等待着趙雲、太史慈、周泰等人率軍回歸。

  大軍集結之後,随着韓烈一聲令下,大軍随即開拔,前往廣陵港碼頭,乘船直驅對岸的燕子矶碼頭,燕子矶碼頭如今建設成建邺城外最大的長江碼頭,不但韓烈的水軍都督府建設在碼頭上,所有的水路貨運商船,都在燕子矶碼頭上轉運。

  韓烈是在蔣欽的五牙戰艦上接見的李通、陳到、廖化、龔都、劉辟以及從東海舉薦上來的潘璋六将。

  兩天一夜的水路上,韓烈在宴請了衆人之後,又分别找了他們六人進行了閑談,看似閑談,但實際上卻是韓烈對他們六個人能力高低,以及人品性格的一次摸底。

  這六個人要說論能力,陳到李通當屬佼楚,廖化潘璋次之,龔都劉辟二人出自正派的黃巾軍,這次他們之所以會輕易投降,主要是張瑤這個昔日大賢良師女兒的身份,促使了二人的投降。
要知道龔都劉辟二人都是太平道的忠實教徒,對于大賢良師張角完全是盲從。

  所以這兩個人雖然能力差一些,但忠誠度卻值得肯定,為此韓烈在接見了二人之後,随即委任了龔都為彭城相,劉辟為彭城都尉。

  之後又任命了李通為沛國國相,廖化為沛國都尉,同時任命了潘璋為東海郡尉,徐榮轉任東海太守,原東海太守陳珪,擔任徐州刺史一職,廣陵太守一職,則有原廣陵郡丞徐宣升任。

  一連串的人事任命,在韓烈抵達燕子矶碼頭時,便即刻生效下發了下去。
李通、廖化等人對于自己能夠獲得如此重任,無不是感恩戴德,紛紛表達了效忠之意。

  對于李通等人是否忠心,韓烈卻毫不懷疑,通過與這些人的深入交談,與之性格的了解,韓烈基本可以确定,隻要自己不倒,這些人都是值得信任可用之才,而這些人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斷然不會輕易的做出蛇鼠兩端之事。

  如今李通等人的投奔,可以說讓韓烈徹底的完成了北方戰略的部署,那就是沿淮河兩岸構築防線,以水軍居中調度,堅決不踏入中原一步,悶頭向南方發展,完成鼎足江東江南,并進一步占領益州,完成他統一半壁江山,再北上中原,或稱霸南方建國立業的計劃。

  韓烈并沒有催促衆人立即上任,而是讓他們留在建邺,過完元日十五再返回各自駐地,好在這次他們南下,都把各自的家眷都帶來了,從今之後,他們的家眷也會留在建邺生活,這點倒不是韓烈主動要求的,而是一種制度。

  作為邊境帶兵大将,家眷留居中樞,這是大漢幾百年來的制度,即便是韓烈不提,李通等人生為邊防大将,這點常識他們也還是有的。

  韓烈率軍進駐建邺之時,作為原先的典農都尉府都尉國淵,别駕吳範率衆出城迎接而至。
雙方見禮之後,向來以天文術數見長的吳範進言道:“白虎現,必有祥瑞,吾料定不出三月,主公當位列三公,然主公卻不該斬殺白虎,因為白虎亦主殺伐,今遭身死,必然引起禍亂,白虎現于山南,此番殺伐怕是應在山越之上,還請主公早做準備。

  “一派胡言,汝一個術士,安敢妖言惑衆。
還不退下。
”長史張昭聞言,卻是勃然呵斥道。

  “主公,吳大人精于推算,絕對不會胡言亂語,還望主公明察。
”國淵見狀,忙出言幫腔道。

  韓烈一身戎裝在身,座下騎得則是那匹渾身雪白,體型健壯高大的爪黃飛電,細目看了眼吳範與國淵等人他,遂對張昭道:“子布先生,進城乃大事,其它事稍後再議如何?

  “喏。
”張昭看了眼吳範,随即與韓烈并辔齊驅的進入了城池。

  經過兩年多的才建成的建邺城,分為内城與外城兩大城區,外城東西縱橫一百五十裡,東至燕子矶碼頭,西過鐘山,充分的利用了建邺的水利與山脈地勢。

  内城與秦淮河水為界限,全部以石頭建造的主體城牆,高達九丈九尺,城牆寬三丈九尺,因為全部的建造材料都是石頭為主體,故又有石頭城之稱。

  外城建有鐘山大營一座,内城建有赤焰大營,兩座大營各自可容納兩萬萬兵馬,同時内城主要是集市,分别有青龍大街,白虎大街,朱雀大街,玄武大街四條寬同樣九丈九尺的街道,其中朱雀和玄武大街是鬧事,街道兩旁是林立的商鋪,足有一萬八千間店鋪,足以容納十萬人居住。

  青龍大街主要是官府以及官吏住房,白虎大街則是赤焰營軍士出入之地,四條街道可謂泾渭分明。

  韓烈的中郎将府就建立在青龍大街的最頂端,左邊是靠着秦淮水的城牆,右面是高聳的鐘山山脈,風水地理可謂極佳,這将軍府可是吳範親自選定的地址,用他的話說這裡就是龍脈的龍睛所在。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韓烈大軍進入建邺外城之時,他便率領三軍在鐘山腳下,祭拜了鐘山神靈,進入内城之後,他又在白虎大街邊上的祭祀之地,祭拜了天地神靈,進獻三牲。

  隆重的祭祀典禮,由吳範主持,從巳時末一直持續到申時正,足足持續了三個多時辰方尺結束,雖然在寒冷的寒風之中跪拜了幾個時辰,但随時的官吏甚至三軍将士卻沒有一個人有半點的不耐煩。

  相反每個人都無比的虔誠,三叩九拜的大禮,數萬人動作整齊而一緻,讓整個場面看起來莊嚴和肅穆。
這樣的數萬人的大祭祀,韓烈都是第一次舉行,面對如此嚴肅的場景,韓烈整個心靈一下子似乎都得到了某種升華,那一刻他分明感覺到天地之中,似乎有無數的眼睛都在盯着他,渴望得到他的親睐。

  經過穿越之事,原本不信鬼神的他,卻已經對天地之中那神秘莫測的事務,産生了一種敬畏。
以前他也祭祀過,但想今日這般隆重盛大的祭祀,他沒有舉行過,所以并沒有什麼感覺,但今日他卻分明感受到祭祀所帶來的神秘力量。

  不動聲色的舉行過祭祀之後,韓烈遂下令犒賞三軍,并在将軍府宴請了建邺所有三百石以上官吏。
韓烈自然是攜帶着夫人蔡琰和糜貞出席了宴會的,宴會上喬公帶着二喬姐妹也出席了宴會。

  不過由于喬公晚來了一會,所以韓烈并沒有見到二喬,而韓烈先行離席的原因,是因為接到碼頭上傳來快報,說是程昱歸來了,但因為一路舟船奔波,他已經患了重病,得知這個消息的韓烈,隻是馬不停蹄帶着郎中疾奔碼頭而來。

  蔡琰本來就是一個大度的奇女子,從小博覽群書的她,知書達理,賢良淑德為本性,為此在得知韓烈離席,而二喬姐妹已經與韓烈有婚約在身時,她自是熱情相迎,充分展現了主母的風範。

  糜貞雖然平時有些小性子,但見到國色天香,性格溫婉柔和的二喬姐妹時,她早已經沒有了嫌忌,反而一見如故的拉着二喬,妹妹長,妹妹短喊了起來。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