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了我們将作監,原本應該是要把将作監當成一個屬于你的驕傲的地方,但是沒有人料到,最後反倒是你成為了将作監的驕傲……。”孔融說起這些東西,還是免不了有些感慨萬千。
若是有人在幾個月前和孔融說,一個未及弱冠的少年,能夠将此前孔融所認知的将作監的概念徹底推翻,孔融是絕對不可能相信的。
呂野抿了抿嘴,沒有接腔。
“或許将作大匠的這個職位并不适合我,将作監應該是一個富有朝氣的地方,而不是如我一樣,暮氣沉沉。”孔融這樣說道。
在孔融以前的認知之中,将作監是個什麼地方?不過隻是遵從着上頭的命令,做些閑事罷了。
這樣的事情,與孔融心中的志向當然是不符合的。
這個年代的讀書人,心中所想的東西比後世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孔融也不例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這樣的事情才是孔融心中想要去做的事情。而将作監,一個隻負責器物制作與分配的地方,對于孔融而言當然是有着極大的不滿的。
然而當孔融說出那句話的時候,呂野的心裡卻并沒有去想那麼多。而是在思考,如果孔融離開了将作監,那麼接下來的将作大匠會是什麼人。
蝴蝶在某個角落所扇動了翅膀,都能夠在另外的地方引發旋風。
呂野知道自己是東漢末年的那隻蝴蝶,孔融心裡所泛起的那樣的一個想法,或許便是他引發的第一個旋風。
旋風已經準備呼嘯,呂野又能夠做些什麼呢?
孔融原本在将作監之中的存在感便不算太強,未曾安插親信也未曾打壓什麼敵對,一副老好人的模樣。
孔融最後幽幽一歎,也不知道到底是在想些什麼:“很多事情,以後恐怕就都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來管理了……。”
不知道為什麼。呂野看着孔融這幅失意的模樣,覺得有些心疼。
孔融算不算一個有本事的人?
呂野沒有辦法去評論,但是孔融絕對是一個好人。
融三歲,能讓梨。
身為北海太守的時候,敵軍兵臨城下也一樣面不改色。沒有放棄任何一個百姓。
孔融是有志向的。
呂野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大人,祢正平……現在可好?”
呂野突然想起了那位狂士,同樣是因為自己這隻蝴蝶的緣故,那位狂士沒有被曹操給發配荊州,反而是到了舞陽縣去當縣令。呂野想知道,現在的祢正平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孔融轉過頭來:“你認識祢正平?”
“亦是好友。”
孔融的眼睛猛地一亮,祢衡什麼性子作為祢衡忘年之交的孔融當然是心知肚明的。
孔融道:“我與正平這幾日倒也沒多少聯系,隻知道現在的祢正平似乎算是如魚得水……在舞陽縣裡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情。”
聽孔融這麼說,呂野心裡反而有着一絲擔憂。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情?僅僅是這樣一句話,就讓呂野的心裡有些憂慮。
利國利民……,說起來是個很好的詞彙。但是在這簡單的四個字下面,到底藏着多少不可言說的東西。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呂野知道,祢衡肯定是動了一些人的利益,才能夠得到孔融這樣的評價。
會出事的。
能夠被祢衡觸碰利益的人,必然是當地的世家望族,這樣的人,到時候随便去走些路子,使點手段,都絕對可以讓本來就不為曹操所喜的祢衡狠狠的摔個跟頭。
這當然不是呂野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正平兄年關也不打算回來許都?”
孔融道:“本就不是許都人又何談回不回呢。不過他似乎是休沐到初五,期間或許會回來也未可知。隻是暫時還沒有告訴我。”
呂野點了點頭:“那就隻能是随緣了。”
孔融也是笑道:“有緣自會相見!”
……
……
這個時候,慶典也是走過了前奏,來到了開頭。
天日昭昭之下,漢獻帝站在人群的最高點,說着話。
在漢獻帝的身下不遠處,便是丞相曹操。如今的大将軍,乃是冀州袁紹,這個時候當然是不可能出現在徐州的。
除此以外,便是尚書令荀彧,左将軍劉備。
這是呂野第一次看到劉備,那位傳說中的劉皇叔。
賣草鞋發家,愣是憑借着自己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直接爬到了後來的皇帝之位,不管怎麼說,就被這個人都是極強極強的。
呂野佩服不已。
漢獻帝喋喋不休,呂布在他的口中萬惡不赦,曹操則是立下了絕世功勞的好臣子。
曹操一襲大紅袍,立在足下一言不發。隻是偶爾擡頭看看漢獻帝與其他的一些臣子,随後臉上帶着溫和的笑意。
若是不認識曹操,不知道他到底做過哪些事情?或許隻會以為這不過是一位中年鄰家大叔。
隻有知道他身份的人,才知道這個穿着大紅袍的中年人的那些手段有多麼厲害。
漢獻帝終于說到了總結之詞,手裡舉起酒杯:“大家盡興……。”
随後大笑道:“朕,敬諸位……。”
一飲而盡。
“飲勝!”
酒杯倒懸,這位陛下倒是有些氣魄。
然而,底下的場面卻并沒有多大的反應,雖然衆人臉上激動,帶着潮紅,但是并沒有如漢獻帝之前所想的那樣激動。
直到不久之後,曹操舉杯:“與諸君飲勝!”
随後曹仁舉杯:“飲勝!”
下一個站起來的是夏侯淵:“與諸君飲勝!”
曹洪:“飲勝!”
“飲勝!”
“飲勝!”
曹操一飲而盡,麾下諸将亦是一飲而盡。場面上的氣氛知道這個時候才達到了巅峰。
頂上的漢獻帝,面色鐵青,想要發作卻又根本沒有什麼辦法。
曹操受任丞相之後有了開府的資格,麾下實力愈發強盛,這位一心想要複興漢室的陛下,則是愈發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場下,臉色不好看的除了漢獻帝也有幾人。
但是最終依然是就着這樣的一股大勢,喝光了杯中的酒。
曆史大勢,浩浩而來。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