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唐朝發明家

第四十九章 罪過不小

唐朝發明家 阿活 2951 2024-01-31 01:12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計策可是費了王浩然大量腦汁的,之前他想在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找計策,可是沒有一條是合适的。
後來還是看到大門上面的八卦鏡才想到物極必反的道理,這才想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計策。
不過這計策風險很大,把自己置之死地之後一不小心就可能真的死了。
當他偶然聽到王府昌開祭壇的事,覺得如此的話,此事便有勝算了,這才堅持讓王府仁答應王府昌的提議。

  不過單單這些還是不夠狠的,面對謝盛興的提問,王浩然才把另外需要加的狠料都抖了出來,回答道:“除了開祭壇謝罪外,我還需要老爹多找一些信得過的人造勢。

  “人手好找,那造勢又得怎麼造勢?
”王府仁問道。

  “簡單,明天開祭壇時,必然很多人圍觀,讓找來那些人在人群中分散開來,等圍觀的人議論得熱火朝天時就喊幾個口号就行了。

  “什麼口号?
”謝盛興饒有興緻的問道。

  “殺了王浩然!

  “這……”王府仁和謝盛興吓了一跳,感覺脊骨發涼。

  “這太狠了吧?
”王府仁深呼了一口氣。

  “沒錯,不過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到時再喊上一些又殘暴又皿腥的口号,沖擊效果會更好。
百姓們雖然對我恨之入骨,可他們的本性還是善良的,面對一個十一歲的小孩遭受如此責難,必然會心生憐憫,如此一來,議論的态度與方向就會轉變,此時再傳出一些有人欲對王家不利的謠言,生意上的困境便解開了。
”王浩然也就在唐朝的時候才敢用這計策,若是在二十一世紀的話,人們或許還會接上話題讨論該槍斃還是勒死比較好呢!

  “此計甚妙!
”謝盛興拍手叫好道。

  “此計确實可行,隻是,生意上的困境是解決了,可八兒你的困境卻依然還在,頂多就是少受一些責罵而已。
”王府仁說道。

  “我的困境沒那麼容易解決的了,不過你們放心,三五年内,我必然可以洗掉身上背負的罵名。
”王浩然自信道,“目前的話,還需謝伯伯幫小侄一個忙。

  “有什麼事你盡管說便是。

  “明天這麼一鬧,相當于把議論都攪渾了,這時就需要另一件事去給議論定向,讓百姓們都知道我王浩然雖然可恨,卻也是可憐之人。

  “那老夫要做的是什麼事?

  “後天謝伯伯隻需讓人傳出與王家退婚的消息,讓這消息在外面發酵幾天後再出面澄清說沒有這事即可。

  謝盛興想了想這麼做可能會引起的結果,這才一口答應道:“這沒問題。

  “要記得此事一定要在開祭壇之後才能傳出,不然,開祭壇時制造的強烈反差給百姓們帶來的沖擊效果會差很多。
”王浩然再次強調道。

  “老夫省得。

  從王府回到家,謝盛興剛走進自家大門,謝晴幽便跑過來拉着謝盛興的手急切問道:“爹,怎樣了?

  謝盛興收起激動的心情,黑着臉回答道:“幽兒,要不我們跟王家退親算了吧。

  謝晴幽急了,松開手嚴厲道:“爹,你怎麼能如此言而無信呢?
你就不擔心别人譴責你嗎?

  “可是這是王浩然那小兒說的。
”謝盛興繼續調侃着自己的女兒。

  “他……”謝晴幽頓時覺得五味雜陳,自己無論是家世還是樣貌,哪一點會配不上王家的庶子?

  “難道他是有什麼苦衷?
”謝晴幽小心地問道,希望他爹能肯定這個猜測。

  “哈哈……”謝盛興看着自己那委屈的寶貝女兒,已經不忍心再調侃她了,笑道,“我的好女兒,放心吧,退婚隻是浩然那小子的計策之一,做做戲而已,當不得真。

  搞半天,原來隻是老爹打趣自己而已,謝晴幽不禁小臉通紅,不過想到王浩然還身處困境,便沒再糾纏這個問題,問道:“那他去不去蒲州?

  “去是要去,不過他要把這裡的問題解決了再去……”

  謝盛興話還沒說完,謝晴幽就急了,說道:“這怎麼成,王浩然他再怎麼聰明,那也隻不過是個小孩,這些問題是他解決得了的嗎?
把這些問題留給你跟他爹不就得了?

  “诶!
我說女兒,你還沒嫁給人家呢,就會指使我這兩個老頭子給那小子做事啦?
”謝盛興醋意大發。

  “爹爹……這不是問題嚴重了嘛?
也就隻有你們大人能擺平了。
”謝晴幽撒嬌道。

  “還真别說,你可别小看那小子了,這事老夫跟他爹都沒什麼好辦法,可這小子卻想出了絕妙的計策,真是後生可畏啊!
”謝盛興正色道。

  “什麼計策?

  “你看着就是了。
這小子有膽識有謀略,還重情重義,老夫的眼光還真的沒得說的!
”謝盛興對這未來女婿贊不絕口,他不想跟謝晴幽說這計策的細節,她若知道王浩然要上祭台行族規的話,還不知道會折騰出什麼事來呢!

  次日,李泰一聽說王浩然要上祭台行族規,連忙跑去找李世民求助。

  聽李泰訴說了來意,李世民亦無可奈何,說道:“此事朕亦聽說了,可是這事朕也不好插手。

  “父皇,這天下不都是您的嗎?
能有什麼事是您不能插手的呢?

  “非也!
民心所向的事,就算是朕也無能為力。

  “可是浩然功勞之高,别人不知道,可父皇您是清楚的啊?
難道就這樣任由他讓他人欺負?

  “朕曾說過,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王浩然所為之事,已惹衆怒,更何況還是百姓們最為關心的糧食問題。
這問題,就算是朕,也是不敢輕易觸碰的。
”李世民想起去年吃的蚱蜢,仍覺得惡心不已。

  看來這父皇是請不動的了,李泰亦不想在這多待,退下後,連忙趕往西市。

  這時祭台上祭祀正在向上天祈禱着,而王浩然在一旁跪着,神色憔悴。
不憔悴才怪呢!
為了這個效果,王浩然可是一夜未眠。
知道古代熬夜有多痛苦不?
沒有遊戲玩、沒有電影看,又不能聽音樂。
什麼?
看書?
笑話!
書向來不是催眠用的嗎?
為此,王浩然隻能泡濃茶喝,差點就要用上懸梁刺股的辦法了。

  聞訊而來的陳俊、韓磊、老黃、何源豐父子等,他們紛紛向王府仁求情。

  “老爺,小少爺還年幼,行族規可吃不消啊!
”何源豐跟随王府仁多年,對王家族規還是有些了解的,最輕的懲罰方式是三鞭,每一鞭都需要鞭出皿絲來才算一鞭。

  王府仁亦不知怎麼跟他們說,隻能搖頭沉默不語。
其實王府仁又怎麼忍心讓王浩然受罪呢?
雖然王府昌說隻是随便鞭打幾下,可是族規的事又豈是他說的算,就算他好心去勸說,但王氏家族的那些老古董可沒那麼好說話。

  之前王浩然也聽王府仁說過族規的嚴厲,不過王浩然還是堅持如此,能不堅持嗎?
他大話都放出去了才跟自己說族規很嚴厲,這叫什麼事?

  祭祀手拿一張告罪書,在香案前神神叨叨的念到:“伏以,罪人王家浩然,深陳往日之悔,羅列其罪,其罪有三。
一為不儉,糟蹋糧食若幹;二為不信,明府教導,本已聽從,然又再犯;三為不孝,其父規勸,充耳不聞……”

  祭祀念完,便把告罪書交給王浩然說道:“在上面畫個押。

  王浩然接過告罪書,卻不見祭祀給他朱砂之類用于畫押的東西,便愣愣的望着祭祀。

  祭祀猜出了王浩然的意思,又說道:“自己用牙齒在手指上嗑出皿來畫押,這樣才能顯示出悔改的誠意。

  (PS:推薦幾本曆史類小說《帶着成都回三國》、《朕的霸圖》)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