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史上最強獵頭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使

史上最強獵頭 九宮格夫妻 2287 2024-01-31 01:12

  查了一下存款,金币的數量已經快見底了,如果再給李豫加人,這一單是賺是陪就很難說了,但秦浩并不後悔,如果是為了改變曆史而改變曆史,那他莫不如直接去幫完顔阿骨打了,對曆史的影響更大,李扶搖搬起石頭自己砸自己的腳。

  不過可惜,終究不是個局外人,很難完全用一種打遊戲的心态來打這一仗。

  掰着手指頭數,李光弼手裡現在能拿出來北上的部隊差不多四萬左右,全是河東精兵,公孫瓒兩萬多拿着手槍的白馬義從,在南契丹中招募的話大概也能湊出個三五萬兵來,從兵力上來說比耶律阿保機差一點也有限了,而自己的智商雖然不咋地但可以帶上李泌,互相加起來加吧加吧與耶律阿保機掰掰手腕并不是不可能。

  而在這之前,他要先去見見李光弼。

  。



  此時的天下大局,已經完全的變成了另一幅樣子,史思明的邺城之圍已經解了,因為安祿山回來了。

  自從耶律阿保機将整個黃河以南搬空之後,河-南地對安祿山來說已經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了,雖說洛陽和陳留兩地還留着,但也各有各的問題,因此他不得不轉變了戰略,撤回到了河-北。

  洛陽處,這裡畢竟是大唐的兩京之一,尤其是經過武則天的多年建設後繁華固然是繁華,但百姓心中對大唐的歸屬感卻也最強,士兵們少于十個人根本就不敢上街,否則幾乎是一定會莫名其妙的失蹤,沒到半夜,全城各處都會同時響起神經病一樣的大喊聲:“官軍殺回來啦!
官軍殺回來啦!

  這惱人的叫聲讓燕軍和他們的文武百官根本就沒法休息,連抓帶殺他們已經宰了上千人了,但依然沒法杜絕這種半夜亂喊的現象,而且還給燕軍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陰影,心裡那根弦時時刻刻都繃着。

  怎麼辦?
總不能屠城吧,這可是洛陽,他不是瘋子,知道屠了這地方代表着什麼。

  陳留處,比洛陽好不到哪去,雖然百姓沒有洛陽那麼頑劣,但鄭成功來過了啊,他将府庫一分為二,一半交給城中百姓,囑咐他們務必藏好,另一半打包上船,統統搬回了家,以至于尹子奇回來後每天都為十幾萬大軍的口糧鬧心上火,而契丹人來這麼一下之後,他再也沒法從城外弄到一粒糧食,隻能伸手管洛陽要。

  洛陽是有糧,但特麼一城之糧供給幾十萬大軍,用不上多久都不用韓信來攻,自己就先崩潰了,于是乎安祿山果斷下令,遷都。

  幾十萬大軍一口氣全都縮回河-北,一時間還真就如同個刺猬一樣,讓大唐根本無從下口。

  不過仗打到這個地步,如果天底下隻有大唐和安祿山兩支人馬,這戰事最多一個年也就結束了,僅憑河北地根本就不可能養得起這麼多的兵,内有趙匡胤嶽飛顔真卿三個人搗亂,外有郭子儀李光弼張巡韓信,用不了多久安祿山的這些幹兒子們就會紛紛投降。

  但問題是李扶搖這娘們一口氣給大唐找來三個敵人,這無疑讓勝利遙遙無期了起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淵蓋蘇文就已經完成了他解放高句麗的曆史任務,事實上那地方打下來之後大唐壓根就沒怎麼管過,如今那裡唐勢力小的可憐,十萬大軍磨刀霍霍随時準備南下支援安祿山不說,更是傾國之力收集糧食給安祿山送,換來了日後割據遼東的承諾。

  吐蕃和回纥在西域打的更是不可開交,總的來說松贊幹布的人數多一些,但回纥的鐵騎猛一些,即使借給郭子儀五萬人依然可以跟吐蕃打的有聲有色,反正他們也不急,隻要唐朝最終赢了掉過槍口來這地方必然是他們的。

  現在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耶律阿保機的契丹了。

  此時的李光弼,正悠閑的跟郭子儀一起喝着小酒,戰争爆發之後這樣的平靜日子并不多,如今安祿山回來之後想要繼續攻城已經不可能了,但他們也沒撤,而是繼續和燕軍大眼瞪小眼的幹耗着,以保證拖着他們不讓安祿山騰出手來對付顔真卿他們,用大唐的舉國之力拼消耗戰。

  但是,這樣悠閑的喝小酒時光也并不能讓李光弼的心情好上一點,自從耶律阿保機摻和進來之後,他的心情就沒好過。

  目前,朝廷方面對他并沒有做任何的處置措施,但他心裡卻始終是懸着的,他的這個身份太尴尬了,既是唐朝的前線大将,又是南契丹首領的親孫子,别說是他了,就算是三歲小孩也不相信朝廷對他沒有什麼疑慮。

  而對他本人來說,契丹是他的族群,雖然很小就跟爺爺來到了漢地居住還被賜了李姓,但身上流着契丹皿卻是不争的事實,他對契丹族又怎麼可能真的沒有一點感情?

  雖說到現在為止,他對大唐可以說還是絕對忠心的,但朝廷的猜忌之下他又要怎麼辦呢?
如果萬一朝廷猜忌他,以後他會得到個什麼結果呢?
封侯拜相?
說真的他已經不敢去奢望了,能平平安安的混個太師之類的閑散重官去長安養老了此殘生已經是他最好的結果了。

  但是,如果朝廷不給他這個機會呢?

  萬一朝廷不想讓他養老而是打算在合适的機會弄死自己永絕後患呢?
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當嶽飛的,引頸就戮的事兒,沒人會願意幹,兔子急了尚且要咬人呢,何況他堂堂統兵大将,鎮守一方雄兵十萬的節度使?

  君疑臣,則臣疑君,臣疑君則君必殺臣,這是政治對軍人最大的詛咒,千百年來,沒有一個人能逃得過這個圈。

  這似乎是個永遠也解不開的結,從隔閡種下的那一天起,彼此的懷疑就會越來越深,明明彼此心中都沒有什麼真的翻臉的意思,到最後也會被這份莫須有的猜忌推到水火不容的位置。

  李光弼多麼的希望,這邺城之戰能永遠的打下去啊,或者。


自己趁着現在起碼還維系表面平和的時候不幸戰死?

  就在李光弼胡思亂想的時候,帳外有親兵來報:“李太尉,外面有傳旨天使到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