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千秋

第22章

千秋 夢溪石 4597 2024-01-31 01:12

  春水指法是晏無師賴以成名的絕技之一,十年前縱橫江湖時,他曾憑着這一手敗退過無數高手,連祁鳳閣都會特地用兩句詩來形容這門武功,可見其獨到精妙之處。

  十年之後,晏無師的境界自然隻有更高,而不會更低。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門指法其實是從劍法上化用來的。

  當年晏無師曾有一把劍片刻不離身,後來劍沒了,有段時間他找不到稱手滿意的兵器,不得不以指代劍,誰知卻被他自創出這一門指法,名字柔情萬千,但隻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切身體會到自己面臨的疾風驟雨。

  若換了耳聰目明的人在此,便能看見晏無師的動作分明很慢,很優雅,很輕柔,像隻是要拂去對方肩膀上的落葉,但他的手指卻已化作殘影,甚至令人無法分清其中哪個“影子”,才是他真正的手。

  沈峤是個瞎子,瞎子少了視覺上的迷惑,在另一方面的感官就更加靈敏。

  他感覺到的是泰山壓頂一般,巨大壓力自四面八方湧過來,直欲将人壓扁碾碎,真氣滌蕩,這種壓力又非均勻力道,而是伴随着對方指法,時而肩膀受到重壓,時而脖頸遭遇威脅,飄忽不定,令人防不勝防。

  沈峤整個人都被包裹在對方構築起來的壓力之中,如同置身四面圍牆,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真氣勢如潮水,他退無可退,進不能進,一旦自己的内力消耗殆盡,等待他的就是晏無師的溫柔如春水的手指直接拂在他身上。

  那便隻有死路一條。

  沈峤隻有三成内力,也許還不如江湖上的二流高手,換作平時,這種水平的人,完全不必妄想能在晏無師手底下存活的,但沈峤的優勢在于他現在身負玄都山本身的武功,加上那兩卷《朱陽策》殘卷,雖然時間倉促,未必來得及将剛記下的内容完全化為己用,但記憶恢複意味着他的應敵能力也随之恢複,不至于再像以往那樣完全處于被動了。

  他袖子揚起,同樣以手代劍,比了個手勢。

  這是滄浪劍訣的起手式清風徐來。

  滄浪劍訣也是之前郁藹與晏無師交手時用的那一套劍訣。

  玄都山雖然名聞天下,但門下武功卻不多,劍訣隻有兩套。

  因為祁鳳閣覺得武道至高,與天下許多道理一樣,都是化繁為簡,大巧若拙,所以學再多的招式,也不如将兩套劍訣練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可以收發自如,随意化用。

  清風徐來,顧名思義,起手式溫厚包容,令人如沐清風,沈峤手中無劍,便也隻能并指為劍,這一式之後,終于找回昔日熟悉的感覺。

  真氣自丹田綿綿而起,又沿着陽關、中樞、至陽等穴道而上,至風府凝聚,而後流向四渎與外關,對方重重真氣結為銅牆鐵壁四面八方壓迫過來,沈峤卻也正好将氣勁引至指尖。

  白痕若劍光,這是劍氣。

  劍氣劃出,沈峤随即變招,模拟滄浪劍訣中的“琴心三疊”,指尖連點數下,每一下都正好點在晏無師以真氣“織網”的節點上。

  轟然一聲,煙湧霞聚,星垂珠網!

  若有旁人在此,便可看見兩人中間迸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沈峤目不能視,竟單憑對氣勁的把握,破了對方布下的攻勢!

  從晏無師的攻擊開始,直到沈峤破解,身處其中的人也許覺得過了很長時間,但于旁觀者而言,也許就是眨眼工夫的事情。

  晏無師見狀有些意外,但随之而來的是臉上浮現出更濃的興味。

  他化指為掌,身形飄若浮雲,如魑如魅,又從不同方向印向沈峤,給了他三掌。

  這三掌如山流海氣,淩空傾瀉,磅礴浩瀚,相比之下,晏無師之前的出手仿佛兒戲,直至此刻方才撕下文雅面具,露出面具底下的猙獰!

  三掌,三個方向。

  而沈峤隻有一個人,兩隻手,他不可能同時抵擋來自三方的攻擊!

  沈峤選擇了後退。

  方才晏無師的攻勢被他化解之後,後方就等于沒了真氣的阻隔,他後退數步,然而也僅僅隻有數步,晏無師那三掌已然近在咫尺!

  晏無師再厲害,畢竟隻是人,無法同時印出三掌,中間再快也有先後,隻是因為速度太快了,根本令人分不清先後。

  但沈峤可以,因為他是個瞎子。

  瞎子無須看,而用聽。

  自從受傷之後,他遭遇了許多從前難以想象的苦痛,這些苦痛在記憶恢複之後更成了鮮明對比。

  沈峤也曾彷徨過,也曾迷惑過,更加因為被親人背叛而痛心疾首。

  但此刻,他的内心是平靜的。

  從前的他在玄都山上當掌教,心境也是平和的,但那種平和是從未受過挫折的平和。

  此刻的平和,卻是經曆了疾風厲雨,諸多挫折困境之後的平和。

  驚濤駭浪之後,月上九霄,水天一色。

  無波無瀾,無悲無喜。

  春深階草,秋淺層雲,井映孤燈,月照琉璃。

  他分出了這三掌的前後順序,手若蓮花,瞬間開合,用的分别是滄浪劍訣中的“浪起蒼山”、“日月其中”、“紫氣東來”。

  但如果玄都山的弟子在此,一定認不出這些招式來源于滄浪劍訣,因為在沈峤手中,這些招式變幻無窮,已然面目全非。

  然而如果祁鳳閣再世,他定然能夠看出來,沈峤所用,已經不僅僅是劍招的形式,甚至脫離了劍氣的形迹,達到劍意之境!

  劍為百兵之首,自來為武道推崇,江湖上的習武者,十有*用的都是劍,但這裡頭許多人的劍法,連登堂入室也稱不上,自然更不必說什麼境界了。

  劍有四重境,劍氣、劍意、劍心、劍神。

  能夠以氣馭劍,就說明此人已經達到“劍氣”的境界,這是先天高手都能做到的,沈峤失去武功之前也已經能夠達到這層境界了。

  他的天資極高,從小練劍,二十歲那年就已經突破劍招形迹,入“劍氣”之境,後又得祁鳳閣傳《朱陽策》殘卷,将殘卷中真氣凝練之法與劍氣結合起來,使得自己在劍法上越走越遠,若無意外,領悟“劍意”也是早晚的事。

  可惜後來偏偏發生了半步峰約戰的事情,沈峤落崖,一切戛然而止。

  若不是他體内尚有朱陽策一縷真氣殘餘,得以從頭來過,前半生辛辛苦苦修煉來的武功必然也付諸東流。

  晏無師何許人也,他自然也看出來了,在自己的步步緊逼之下,沈峤非但沒有不支倒地,反而激發出“劍意”的境界,實在令人意外之極。

  然而意料之外,他又生出一絲興奮。

  他時不時逼迫沈峤與自己交手,無非是因為對方身負朱陽策真氣,想通過與沈峤交手,希望從中得到啟發,有助于他提取朱陽策精華,将自創的武功補全。

  所以對手越強,他自然越開心。

  此時沈峤心中一片甯靜祥和。

  領悟“劍意”之後,他的心境也由此進入一個全新世界,空靈澄澈,玄妙難言。

  這片天地很寬廣,海納百川,壁立千仞。

  這片天地也很狹窄,進退方寸,無仗可憑。

  但劍意所在,正是道意所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腳下無地,立步便有地,眼不見光,而心自有光。

  在這樣的心境中,即便目不能視,沈峤也能清晰感應到對方出手的軌迹。

  他靜靜等待。

  晏無師一指點向他的眉心。

  沈峤沒有後退,而是選擇擡手相迎。

  他右手舉起,攤開的手掌正好擋住了對方那一根手指。

  霎時間,金石迸裂,夜幕墜星!

  沈峤隻覺耳邊轟鳴一聲,緊接着口鼻出皿,整個身體不由自主往後飛去,最終撞上一根粗大的樹幹,再重重落地!

  晏無師咦了一聲,卻面露驚異。

  隻因他方才那一招,用上了起碼一半的功力,以沈峤如今的内功修為,就算領悟了劍意,但受損的根基擺在那裡,能夠捕捉到他的出手并擋下來,甚至沒有當場斷氣,已經十分了不得了。

  由此足見此人資質潛力的确驚人,在遭遇背叛的打擊下,居然還能領悟劍意,難怪當年祁鳳閣會選擇他作為衣缽傳人。

  但沈峤雖然沒有死,也沒好到哪裡去。

  他本來不可能接下晏無師這一指,卻硬是接了下來,又加上先前在玄都山上與郁藹那一場交手,此時早已力竭昏死過去。

  晏無師彎腰捏起他的下巴,對方面若冷玉,慘白無光,連嘴唇都沒了半點皿色,仿佛随時都會斷氣。

  但他自落崖重傷之後,十天裡倒有九天都是這樣的面色,眼下也不過是看起來更嚴重一些。

  隻是在這片毫無皿色的慘淡之中,雙目緊閉,長睫若羽,卻别有幾分孱弱禁欲的美感,隻因昏迷過去,更顯得溫順可愛。

  當日穆提婆也正是被這樣的乖巧表象迷惑了眼睛,是以才錯将食人花當作菟絲草。

  不過這朵花脾氣好,平時還總心軟,所以屢屢有麻煩,看上去像是自找麻煩,可他又像是次次都能料到自己心軟的後果,所以總會做好萬全的準備,旁人若因他心軟而小看了他,那才是瞎了眼。

  “你看你活得多累,過得多慘,師父死了,連掌教位置也被人搶走,從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們,不是背叛了你,就是不認可你的做法,你衆叛親離,身受重傷,不得不離開玄都山,一無所有。

  晏無師用最輕柔的語調低聲在他耳邊誘哄:“可你本來不必過得這樣慘,隻要随我入聖門,修煉《鳳麟元典》,我會将我學過的那卷《朱陽策》也傳授于你,屆時别說恢複武功,更進一層也指日可待,比你一個人這樣三五載慢慢恢複,不知要快多少。
到時候,不管你想奪回掌教之位,還是想殺了郁藹報仇,這些都不在話下,你覺得如何?

  此時正是沈峤心志最為薄弱的時候,他昏昏沉沉,身體上無力反抗,心神也是最容易被人侵入的,晏無師的話還用上了魔音攝心,一遍又一遍傳進沈峤耳中,直入對方心田,對他的道心造成強烈沖擊。

  沈峤痛苦蹙眉,身體也微微掙動,晏無師卻沒有松手,還将話重複了兩遍。

  “郁藹聯合昆邪害你落下山崖,武功盡失,你不恨他嗎,沒了武功,沒了地位,連陳恭和穆提婆這等跳梁小醜都敢在你面前蹦跶,你心中當真就一點恨意都沒有嗎,嗯?
難道你不想殺了他們嗎,我也可以幫你的。

  若有旁人路過,還當是兩人親密呓語,情狀暧昧,實際上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晏無師的手愈發用力了一些,捏得沈峤的下巴也起了紅印,隻怕隔天就要淤青,但沈峤的痛苦卻不在于此,而在于那一遍遍如魔音灌耳的話,逃不過,避不開。

  他死死咬住牙關,盡管已經失去意識,但潛意識裡似乎總有一條線牢牢捆住他,讓他不能張口答應。

  一旦張口答應,就會開始失去本心。

  “為什麼不答應,隻是一句話而已,隻要你張口,我什麼都為你做到。

  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若要做,也該自己去做。

  “成為什麼樣的人,快意恩仇不好嗎?
想殺誰就殺誰,再說是他們先背叛你的,你沒有對不起他們。

  沈峤搖了搖頭,嘴角已經開始溢出新的鮮皿,他臉上的痛苦之色也變得愈深,尋常人早已抵受不住這種折磨,可他就是不肯開口。

  有些人不知世間險惡而盲目施加善意,最終累人累己,有些人卻因看透世間險惡,依舊不改初衷,溫柔心軟。

  可人性本惡,果真有人能夠百折千回曆盡坎坷而不改本心麼?

  晏無師輕笑一聲,拭去他唇角的皿迹,手從他腋下攬過,将整個人都抱起來,朝鎮内走去。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