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我的明末之旅

第三十九章 張豐要造大船

我的明末之旅 五彩貝殼 3486 2024-01-31 01:12

  見張豐說不久有五千斤精鐵過來,趙左林才稍稍放心,繼續彙報道:“老闆,按照您高标準,嚴要求的指示,我們第一批招了兩百多人,全部都是熟練的手工匠人,過兩天他們将來上班。

  張豐道:“兩百多人,不少嘛,居然這麼順利。

  趙左林道:“老闆,您不知道,我們要招匠人的消息一放出去,且還中午管飯,每月有二兩銀子以上的工錢,很多人都跑來了,我們從中挑選了兩百多人,再過一個月左右,我們再準備招兩、三百人。

  小青山兵工廠的最終規模大約有各類技術工匠一千人左右,經過兩次招工,前後曆時一個月左右,基本就能達到一千人。

  張豐道:“這麼多匠人,這些都是寶貝啊。

  趙左林道:“匠人曆來是不缺的,很多匠戶窮得快要飯了,我們待遇這麼好,他們擠破腦袋都想過來,甚至匠戶營很多人都跑來了。

  “匠戶營?

  張豐有耳聞,松江府就有幾個匠戶營,裡面有很多手工藝匠人,這些人,世代相傳,部分匠人還有祖傳的絕活。

  明代沿襲了元代的匠戶制度,将人戶分為民、軍、匠三等。
其中匠籍全為手工業者,軍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衛所管轄的軍器局中服役者,稱為軍匠。

  從法律地位上說,這些被編入特殊戶籍的工匠和軍匠比一般民戶地位低,他們要世代承襲,且為了便于勾補不許分戶。

  匠、軍籍若想若想脫離原戶籍極為困難,需經皇帝特旨批準方可,且身隸匠、軍籍是不得應試跻于士流的。

  匠戶制度有很多弊端,匠戶又要受手工官坐頭的管制盤剝,工匠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進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适應商品經濟展的以銀代役法。

  到了明末,匠戶管理更加松散,或是名存實亡,匠戶隻要每月上交一定的銀子,官府也懶得管理,身隸匠籍者可自由從事工商業,人身束縛大為削弱。

  張豐感慨,這個時代萬般不好,但至少有一樣是比較好的,那就是有很多匠人,鐵匠、木匠更是不缺,還有一些能制造兵器铠甲,甚至是能制造火繩槍的匠人。

  人才就是财富啊,有這麼多的匠人,張豐大大放心,自己的兵工廠很快就能制造出一支一支的火槍,當然,關鍵是要有足夠的,質量比較好的精鐵。

  沒有大量的鋼材,這是張豐感到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

  鋼材啊!

  大量的鋼材!

  這個問題真頭疼,張豐心中想道,這五千斤精鐵用完,不知道還能不能從官府買到大量的精鐵,這五千斤精鐵還是借口自己是團練總兵,需要打造兵器為由買來的。

  另外,官府的精鐵不但貴,而且限量,以後肯定遠遠跟不上自己的需要,五千斤精鐵,隻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長久之計。

  張豐問道:“老趙,你們招收的匠人的時候,有沒有能造船的匠人,能造那種大輪船的匠人。

  雖然不明白張豐為什麼要這樣問,但趙左林還是道:“老闆,真有一些能造大船的匠人,他們是龍頭鋪匠戶營的,前兩天我們招工的時候,龍頭鋪匠戶營就來了很多人,不過,其中很多是造船的,不符合我們的要求,他們失望而回了。

  龍頭鋪是一個地名,匠戶營在龍頭鋪而得名龍頭鋪匠戶營,那地方在上海縣的縣郊。

  張豐道:“那地方不近,走路起碼要大半天。

  趙左林道:“可不是,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聽說我們要招工的,走了大半天,來了二、三十人,但因為他們隻知道造船,我們隻招了幾個木匠活不錯的人。

  造船,肯定是造木船,懂木匠活就不稀奇了,但又有區别,因為人家的重點專業方向是造船,而不是普通的木匠。

  張豐打算建一家造船廠,以後用船的地方多了,尤其是那種十幾丈長的大船,這種大船,有很強大的運輸量,一次性運輸幾百噸,甚至上千噸貨物都不在話下。

  水運,相比6上交通要便捷得多,也成本低得多,就如運送布匹去南京,如果從松江府出,走6路的話,數百公裡,運輸基本憑借馬匹和馬車的明朝,運輸成本高昂。

  但水運就會好很多,從上海至南京,非常的方便,當然,關鍵是你得有船,那種能運輸大量貨物的大船。

  張豐打算造船,先造大木船,運輸自己的貨物銷售到南京一帶,另外,張豐自然不是簡單的造大木船。

  張豐的未來打算是制造蒸汽機,制造以蒸汽為動力的大運輸船,到時跑海運,至天津,甚至更遠的地方都有可能。

  另外,有了強大的海洋運輸能力,張豐可以建設鋼鐵廠,将煤炭和鐵礦運至上海,有了煤炭和鐵礦,就能冶煉大量的鋼材,有了大量的鋼材,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後世的寶山鋼鐵廠,就是從澳洲運來鐵礦石,張豐已經有打算,将來在寶山也建一家鋼鐵廠,當然,鐵礦石從澳洲運送過來有一點難度,即使有蒸汽動力輪船也一樣。

  不去澳洲,去近一點地方,運來鐵礦,張豐的這家鋼鐵廠就能開工,當然,這關鍵的一切都是先必須有大船。

  造船,我要造船。

  心中有這樣的想法,建立一家造船廠的想法就很強烈,即使先期隻制造一些帆船也行。

  于是,張豐心中想道,看來有必要去龍頭鋪匠戶營跑一趟。

  張豐是一個說幹就幹的人。

  第二天,帶着兩名随從(也算是警衛,從兩百多老兵之中挑選出來的),騎馬去了龍頭鋪匠戶營。

  騎馬小半天,總算到了龍頭鋪匠戶,說是匠戶營,其實也就是一個比較大的村子,目測估計住了上千人。

  在村頭下馬,将馬栓在村口的樹底下,張豐就帶着自己的兩名随從走進村子,張豐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村子很破舊,很窮。

  幾名孩童正在玩耍,幾名孩童衣裳破舊,滿臉菜色,其中一名年紀相對大一點,莫約八、九歲的男孩好奇的道:“你們是什麼人?

  張豐微笑着道:“我們找人,找這裡造船最厲害的人。

  “造船最厲害的人。
”男孩馬上歡快的道:“那一定是三爺爺,我帶你們去。

  沒有想道,事情這麼順利,張豐心中一陣高興,這是一個好兆頭,張豐拿出幾個銅錢,“這給你,拿着買東西吃。

  張豐自然不可能拿出一錠銀子,那會吓着對方,幾個銅錢就讓那男孩一陣遲疑,張豐說沒事,男孩才收了這幾個銅錢。

  男孩高高興興,叽叽喳喳,在前面帶路,還不停的說三爺爺造船如何厲害,看得出來,男孩對這個三爺爺很是崇拜。

  “石頭,這是誰啊!

  沿途有人問起來,男孩,也就是石頭大聲的回答:“這是找三爺爺的,我帶他們去三爺爺那裡。

  龍頭鋪匠戶營真的很窮,張豐看到好幾人都是滿臉菜色,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對于張豐,他們隻是好奇,遠遠的看着。

  一處大草廬,大草房之前有竹籬笆圍了一個院子,石頭帶着張豐進入了院子,且大喊道:“三爺爺,有人找你的來了。

  張豐示意自己的兩名随從在院子外面等,張豐随着石頭進了草廬,這是幾間草房,其中一間草房的大門虛掩,石頭顯然熟門熟路,指着這間草房道:“三爺爺肯定在裡面,你自己進去吧。

  說完,石頭像完成了一項大任務一樣,轉身高高興興的走了,張豐則向前,輕輕的推門走了進去。

  一進去,張豐幾乎驚呆了!

  草房裡面比較大,有甚多木工零件,也有很多的木料,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張豐看到一個架子上有很多木船的模型,這些模型大的不過一、兩尺,小的估計隻有幾寸。

  這些木船模型,從雙杆大船到普通小船,樣式各種各樣,林林總總起碼數十種。

  一名清瘦的老人,正在專注的制造一個零件,顯然,這是一個木船模型的零件。

  老人起碼五十多歲,也許有六十歲,頭花白,但精神很好,面色也比較紅潤,衣服雖然比較舊,但幹幹淨淨,整整齊齊。

  張豐有一點不好意思,抱拳帶着歉意道:“老人家,打攪了,我是從松江府而來的張豐。

  老人放下手裡的東西,打量了一下張豐,然後道:“老朽唐建清,不知張公子找我何事?

  張豐并未正面回答唐建清,而是道:“唐老,聽說您是整個龍頭鋪匠戶營造船水平最高的人,我特地來拜訪您。

  唐建清道:“張公子,怕不是這麼簡單吧,有話就直說吧,無妨。

  張豐一笑,“唐老,那我就實話實說吧,我準備建一家造船廠,想請唐老出山。

  唐建清道:“張公子,肯怕你要失望了,老朽已經老了,已經很多年不造船了,你還另請他人吧。

  不願意出山,不對啊。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