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血色雄鷹

第五十七章 消息

血色雄鷹 寒冬燒刀酒 2261 2024-01-31 01:12

  秦嶺基地,作戰指揮室内。

  基地一把手歐陽龍雲少将,參謀長張亞傑大校,後勤部長王春亞大校,副總教官常子軒少校,副總教官郝昭少校,這些人圍在一副詳細的沙盤前,或眉頭皺起,或凝神沉思。

  參謀部下屬的情報參謀賀文星中尉,作戰參謀王春傑中尉,這兩人正結合沙盤與投影,立體化演示等方法在快速的講解着重要情報。

  “剛剛得到可靠消息,華爾街方面派出了一支打着尋找蒙古大汗寶藏旗号的探險隊,其現已抵達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正在向蒙古東戈壁省前進,預計兩天後可能會出現在賽音山達市。

  情報參謀賀文星上尉手中的指揮杆重重落在蒙古國東南部的東戈壁省,沉聲快速說道。

  ――――

  東戈壁省始建于1931年,位于蒙古國南部,是蒙古國的21個省之一,面積11.5萬平方公裡。
其南面與中國内蒙自治區接壤,國界線有580公裡。
東戈壁省西面接南戈壁省,北面與肯特省和中央省相鄰,東面與蘇赫巴特爾省相連。
政府駐地賽音山達市,距離首都烏蘭巴托約463公裡,下轄15各縣,人口約5.86萬人,可謂是地廣人稀。

  在蘇聯時代時,蒙古東戈壁省便是中蘇偵察部隊交鋒最激烈的地區。

  大約半個世紀前,也就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在中蘇從東到西漫長的邊界線上集結重兵――在遠東地區(環東三省外),在蒙古東戈壁省内,在中亞地區這三個地方集中了數個包括坦克師,空降旅,摩步師在内的多兵種組成的兵團。
不僅對中國東北三省形成了戰略包圍态勢,還對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形成了巨大戰略壓力,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國防安全。

  蘇聯中路集團軍猶如一柄尖刀,其由蒙古東戈壁省對中國發起裝甲集群沖鋒可直撲京津塘地區,憑借地利及武器裝備之優勢,攻占京津塘,掐住雄雞的脖頸切斷與東北的聯系基本是闆上釘釘了。
這支蘇軍部隊嚴重威脅中國國都及東北地區的國家安全,當時的中國多少人為此徹夜難眠,但思前想後卻沒有辦法抵擋蘇軍的裝甲集群沖鋒,因此隻得計劃放棄黃河以北全部領土及打持久戰(拼後勤)的計劃。

  那個年代,戰争一觸即發,形勢對新中國極為不利。

  那可是蘇聯啊,有着人類曆史上出現的最大規模的鋼鐵洪流,有着經曆過二戰皿與火浸染的百萬精銳戰士,這樣一個猶如北極熊一般的巨無霸,就連當年的美利堅都萌生了退意,全世界又有誰會看好當時的中國?

  沒有!
半個都沒有。

  橫亘在中國北方的蘇聯又拿出了自己的那一套戰争模式――先偵查搞情報,再戰争搞破壞,最後實現軍事占領合并領土。
當然,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戰争法則之一!

  面臨這樣巨大的戰略壓力下,中國怎能再讓蘇聯的偵察兵活着回去?
因此,北京軍區不惜靡費巨大也要最大可能的攔截蘇聯偵察部隊,最好能夠将小股蘇軍徹底殲滅!

  蒙古東戈壁省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當時成為了中蘇雙方偵察兵部隊角力的重要戰場,慘烈的厮殺一直持續到珍寶島戰役後才宣告結束。

  随着時間流逝,中蘇對峙結束十多年後國際形勢相對緩和,這片戰略位置對中國極為重要的戈壁沙漠地區,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卻不能産生任何價值,反而對北京軍區産生的負擔越來越大,在八十年代後更是成為了雞肋。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軍區,也曾對這片廣袤荒涼的戈壁進行過多次考察,不僅計劃将這裡作為特種部隊的練兵場,還準備深入蒙古境内搞敵後偵察活動,以便堤防于未然,也算是發揮着這片地區的價值。
但從經濟角度來考慮,與這片地區能夠産生的有限價值相比,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大,也就是現在常說的性價比不夠高。
不對,不是性價比不夠高,完全就是虧本的買賣。
北京軍區需要為戈壁中的偵察部隊提供給養,包括錢糧以及裝備、彈藥等,這些損耗都是非常驚人的。

  也許現在看來,當時駐守戈壁的部隊所需要的那點給養實在是微不足道,但在當時,每向戈壁中的部隊提供一公斤糧食,要花費超過三公斤糧食,沿途産生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
這是因為戈壁荒漠特定的地理及氣候因素造成的損耗率太高。

  再者,随着蘇聯的相對衰落,還有不久後國内政壇出現動蕩(89年),北京軍區終于下定決心撤回了在戈壁中堅守的部隊,停止了這種無止境的消耗,開始集中力量專心搞國内建設,直到今天。

  ――――

  “蒙古的東戈壁省對我國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在此不再多言。
遠東地區傳來的消息稱,這支探險隊是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原為中國的海參崴市)登陸,爾後乘坐專機到達蒙古烏蘭巴托市。
其目的尚且不得而知,但我們不得不防。
作戰參謀處的首要建議是對其進行跟蹤,排除可能存在的危險,并且做好随時将其殲滅的準備。

  王春傑手中的指揮杆從海參崴飛到烏蘭巴托,又從烏蘭巴托落到東戈壁省地區,快速的講出了作戰參謀處給出的建議。

  “第二點建議,要堤防俄羅斯――”

  說到此處,王春傑的語氣也變得十分嚴肅。

  當今世界,中美俄呈現鼎立之勢,中俄聯手抵擋美利堅的侵蝕,這樣的局面早已成為共識。
中俄之間看似稱兄道弟,但國與國之間又哪裡來的所謂‘感情’?
中美俄三方,隻要其中兩方聯手,如無意外,第三方必定會成為失敗者!
例如号稱帝國墳墓的阿富汗,中美等國聯手給蘇聯埋坑,蘇聯在此徒耗十年光陰,财政陷入枯竭,并最終解體。

  中美關系與美俄關系相比較,應該是中美關系顯得更加‘親密’一些吧。
美方人員借由俄羅斯領土進入蒙古,這本身就值得認真思量一番。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