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明年春季之後遠航南洋并同南洋一帶的對手展開決戰,你們有沒有這個信心?這個時候的蕭軒突然向李元詢問道。
李元當然也了解有關南洋的西洋殘敵一些大緻的情況,因此也就信心十足的說道:“有這個能力!雖然近年來南洋一帶的西西洋殘敵規模有了很的程度上的增長,但是按照君上提供的材料,一些真正有威脅的大船還會大多退往了美洲,很難有勇氣跨越這麼遠的距離來到南洋。按照我們的了解,巴達維亞和馬尼拉為核心的荷蘭與西班牙乃至英國等國的的增援力量加上原有力量也就兩萬人左右還算像樣的水手與船隊,大概六七萬噸左右的作戰船隻規模,其中多數都是一二百噸上下的小船或武裝商船,正經意義上的風帆戰列艦加在一起應該也就在一萬幾千噸上下二十七八艘左右的規模,而且面對分别有不同核心心腹地帶的他們,我軍也可以選擇各個擊破的辦法。。。”
蕭軒在估算中也覺得這些擁有船舷挂甲防護的四五百噸左右的艦船如果質量不出嚴重問題并且戰術運用得當,并且還擁有明顯的數量優勢,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即便遭遇到失敗讓這一兩年以來的準備大打折扣或者化為烏有,那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試探自身斤兩和敵軍實力的作用。蕭軒當然沒有信心讓這一支初出茅廬的海軍去西洋或者新大陸對抗西歐海軍主力,但南洋海權确是一個比較好的測試對象。如果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行,并且最終争奪到了整個南洋的控制權,那就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獲得一些關鍵木料來源地,建造西洋海船發展更有戰鬥力的艦隊也就具備了基礎。
“既然如此,那就臨時召集新的海軍部商讨一下光複爪哇和馬尼亞的相關作戰計劃吧!”蕭軒最終下定決心說道。
作戰計劃的首要目标也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距離更近的菲律賓一帶的殘敵。按照内外兩條線上獲取的情報,菲律賓一帶的西班牙人擁有十二艘主力艦,還有一些規格并不算小的武裝商船,兵力也不可忽視,因為一些利益上的沖突乃至聯系,相比巴達維亞,菲律賓群島上的敵情也更為明确:或許是因為海上的威脅太大,此時菲律賓群島上的西班牙海上勢力将三顔寶一帶的力量集中向馬尼拉收縮,形成了一個陸上防禦體系與海上防禦體系相互結合的龐大軍事集群,除了常駐總噸位在三萬噸以上的武裝商船與大型海船之外,還擁有上萬規模的正規陸上力量,陸海總兵力達到了兩萬人之多。
然而蕭軒卻并不願意用兩萬人規模左右的軍事力量來賭博。計劃中跟随艦隊參戰的志願部隊精銳主力隻有兩千人左右,整個艦隊出戰的總人數大概也就在七千人左右,除此以外,就是實際上已經有大明官方控制或者說聯合控制的百餘艘大型海船萬左右兵力為核心的外圍艦隊兩萬人,準備做為用于後續增援和陸上清剿的力量。
鄭家更大的妥協也換來了比曆史上更多一些的利益,盡管規模有限,所擁有的質量還算像樣的火器和火炮也明顯多于曆史。
當然這其中也有三十艘戰船為核心的三千左右兵力随同主力船隊組成萬人規模的主力艦隊展開行動,用于首先尋求同敵軍海上力量的決戰。
此時的西班牙人對于中國大陸方向上的威脅也比曆史要更為重視,崇祯十年春天到來之後,當船團開始在福建一帶集結的時候,馬尼拉也就聽聞到了明軍主力艦隊可能抵達的風聲。
因為當年遠征作戰的時候很多人本就對東方強敵的最精銳力量有了了解,因此這一次并沒有太多的畏戰情緒。這一年以來菲律賓總督下屬的海上力量也做了很多應對爆破火船戰術的準備。而在陸上武裝力量方面則增加了不少優良的鋼制車盾乃至模仿對手的爆破杆,重型擡炮,同當初的應對能力大不相同,因此主張撤往三顔寶一帶的聲音并不強烈。
不過不知什麼原因,負責菲律賓一帶防禦的西班牙總督還是說道:“對手在海上的威脅應該并不是很大,按照情報,那些船隻并不是西洋格局的龍骨戰船,雖然噸位還算可以,但必然無法安排太過有力的火力,在遠海航行也并不辯解。如果敵人打算與我們在白天于海上展開正面決戰那是再好不過了。不過我卻擔心他們首先選擇繞過海上的防禦從其他的方向陸路進攻馬尼拉。同那些東方人那剛剛草創并沒有太多海上交戰經驗的水上艦隊相比,他們的地面力量倒是麻煩一些。。。”
“這并不是太難的問題,海上艦隊主力可以在港灣北面的沿岸等待着他們的到來。同我們相比,他們的遠海經驗還差的遠,即便是這并不算太遠的距離,最終也一定要依托呂松島西面的海岸線來确定馬尼拉的位置。如果他們水上的功夫并不算強,直接就可以讓他們的艦隊還有可能随行的陸戰隊在沉沒在大海之上或者去山林裡的土人們那裡求食了。。。”
馬尼拉的總督最終也沒有反對這種做法,畢竟從可靠消息來看,這一次前來的敵主力船隊應該并不算大。在人數和噸位沒有明顯差距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有東方的海上力量可以在正面擊敗西洋船隊,甚至是像樣一點兒的武裝商船都在這個年代的東方擁有不小的實戰效能。
“交戰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夜間或者快要入夜的時候,盡管我們有了一些準備也是如此。他們的船應該并不十分堅固,交戰的時候也盡量用遠戰手段剝奪他們行動的能力,随後采取炮擊才是最有效的制勝之道。。。”
聽到這些叮囑,率領艦隊準備出征的将領并不以為然:“這些事情我會有應變能力,也會很謹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