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戰國風雲之秦時雨

九十三、未曾謀面祖孫别,一朝立誓得餘蔭

戰國風雲之秦時雨 知風勁草 2496 2024-01-31 01:11

  呂熊以一樁親事暫時化解了信任之危。
當晚的酒宴之後,又過了數日,趙政任命呂熊為谷中管事,依舊和黃鳴一起,負責與山谷之外的物資人員轉運。
呂氏諸弟子和家臣護衛編為一個百人隊,也依舊聽令于呂熊,負責保護後勤運輸。
看似與以前并無不同,但因谷内物資分配之權,全由趙夕和姜武、趙全負責,所以呂氏這支隊伍的命脈己被平安谷中趙政所掌握。

  這日清晨,趙政同往常一樣随少年軍訓練。
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少年軍衆少年面色豎毅,早己脫胎換骨,行走坐卧皆整齊劃一,有了後世軍人模樣。

  少年軍各什正在演練刀陣,随着各什長的呼喊,各什揮刀而進,有如怒海驚濤,一排排刀浪,齊整整、滾滾而前。

  趙政也披甲執刀與第一什共同訓練。

  "一"玉帶術右腿上步,雙手執刀由身後直劈向前,刀指前方。

  "殺"趙政和第一什各軍士,跟随玉帶術,向前劈殺。

  "二"玉帶術右腿撤步後退,雙手執刀,提刀橫擋。

  "殺"趙政等人齊聲怒喊,随玉帶術執刀後退。

  正在這時,隻聽一陣鼓聲響起,隐隐傳來少年軍營。

  正在随第二什訓練的白豹,聞聽鼓聲,忙止住身形,高呼說道:"谷中聚将鼓響,必有敵情。
少年軍暫停訓練,立即啟動備戰出征程序,一刻鐘後,于校場集合待命。

  衆什長連忙齊聲應諾,指揮本什軍士回營,收拾武器和行囊。
房萱和樞密隊也立即停止訓練,集合少年軍後備軍士和後勤隊,開始安排哨探和出征準備。

  白豹吹響挂在兇前的牛角号,負責輪值站崗的第七什立即關閉營門,跑上門前箭樓,持弓警戒。

  白豹放下号角,跑到趙政身前說道:"聚将鼓突然響起,事先全無征兆,也不知滿江和赤裡海幹什麼吃的?"

  趙政也疑惑地說道:"滿江的巡騎和赤裡海的偵察隊都在谷外中皇山中設有哨卡,水軍飛舟也在中皇山口設有巡船,如真有敵人來襲擊,事先應有回報,不會如此倉促。
可能是有緊急之事,田騎、烏蒙才擊鼓聚将。
你留在少年軍中待命,我先去看看。

  "那讓第一什護衛你回懸陽洞。

  "不必,有烏狼、呼槐等人護衛足矣。

  這時,烏狼等人己牽來戰馬。
趙政擺手止住白豹跟随,與烏狼等人上了戰馬,直奔營外馳去。

  第七什長武振見此,連忙打開營門旁邊的側門放趙政等人出了軍營。

  趙政等人騎馬奔馳,一路上隻見谷内各處營壘中的人們随号角聲響各自做着戰争準備。
亂世中的人們早己習慣征戰,所以不論老少男女并未慌亂,反而十分灑脫地談笑着,忙碌着。

  趙政與烏狼共乘一騎,奔至懸陽洞外。
還未下馬,便見白進和滿江從洞口迎了上來。
白進一邊扶趙政下馬,一邊急忙說道:"夫人派人來傳信,平陽君在秦遇刺身亡,大秦使臣己在來趙國途中。
為防我等在平安谷躲避戰亂之事暴露,請公子立即回邯鄲,準備參加平陽君葬禮。

  趙政腳下不由一頓,不可置信地問道:"外祖身為大國封君,竟然于出使期間遇刺身亡?秦國君臣想作什麼?要與天下為敵,與列國開戰嗎?"

  白進聞言,既羞且愧,小聲辯解道:"君上遣李義家令親來邯鄲,己與夫人詳述其間情由。
這絕非昭王所願,更非秦軍所為,"

  趙政歎息說道:"刺客可曾抓到?可有實證說明非秦國君臣所為嗎?"

  "這倒沒有。
不過,昭王己答應議和并且同意了君上與夫人的婚約。
"白進輕聲回應,不過也極不自信地說不下去了。

  趙政不再理會他們,急忙奔入洞内。

  懸陽洞内,田騎、烏蒙等出身平陽的各位管事和将領皆一身缟素,面容悲戚地肅立在石廳當中,似在等待着什麼。
姜武、呂熊等出身質子府的幾位管事卻未穿孝服,隻頗不自然地靜立在一旁。

  衆人見趙政等人進入石廳,都一起輕施了一個見禮。
田騎上前,準備與趙政秉告擊響聚将鼓的原由。
趙政揮手止住他道:"外祖不幸,在大秦遇難。
身為外孫,當以重禮祭奠。
田叔,請于石廳布置衣冠牌位,讓我等先在谷中簡單祭奠一番,上柱香,磕個頭,以寄哀思。
也請與我準備孝衣。

  田騎含淚應諾,開始吩咐衆人準備祭禮。
趙全捧素麻上前,給趙政量裁孝衣。
白進随趙政一同進入石廳,這時也輕聲吩咐呂熊等人開始披麻戴孝,準備參與谷中祭禮。

  不一刻,石廳中堂之上己搭起靈棚和靈台。
田騎親捧己寫好的靈牌,在烏蒙、趙夕随護之下,輕輕放于靈台之上。

  趙政穿好孝衣,卻将無帶孝帽還給趙全說道:"舅父與外祖同亡,父母與高表兄不在此間,請戴子孫冠,圍嫡嗣孝帶,以嫡孫之禮主祭。

  趙全聞言,含淚點頭,下去重新準備。

  趙政喚過白進說道:"擊金铎,傳令谷中解除戰備。
同時,派人傳令各營,加戴缟素并告知外祖遇害之事。
百将以上諸人來石廳參祭,其餘自便。
再令輪值各營加強谷中戒備,萬勿疏忽。

  白進應諾,領命而退。

  又過半個時辰,祭台布置己畢,衆人也都穿好了孝衣。
各營百将和執事也紛紛齊集廳中。
趙政見人已到齊,戴好孝帽,穿過衆人,來到祭台靈位之前。
田騎等人連忙按各自爵位分左右站立。

  趙政停步在靈牌之前,輕聲說道:"外祖大趙平陽君趙豹,自幼以貴人之身于軍旅之中拼殺,威名傳于列國,功績縱橫大漠。
今以暮年之身深入敵國,忍辱屈身,為國求和。
約成返國,卻為小人所害。
嫡孫趙政,今于平安谷主祭,誓為外祖複仇。
凡與外祖遇害相關者,孫趙政必斬其首以報,如違此誓,天厭之,地厭之。

  趙政說完,長跪于地,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衆人也随他長跪于地,頓首齊喝道:"我等谷中執事,随公子政參祭,立誓複仇,以報君恩,以酬公子政重托。

  趙政起身,燃起三柱靈香,插入祭台三牲之前的沙盤内,退步于案前,又行三揖,便側身跪于案側陪靈,看護起靈燈燭火來。

  衆人也依次上前敬香行禮,趙政于一旁以家屬身份應答回禮。

  衆人禮畢,除田騎、烏蒙、趙夕、趙全等平陽舊臣留下跪于趙政身後陪祭外,都退出靈棚,在白進等人指揮下安排後續各種祭奠事務。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