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戰國風雲之秦時雨

一一三、故傳鹹陽諸音訊,暗指列國是非因

戰國風雲之秦時雨 知風勁草 2722 2024-01-31 01:11

  趙?應諾上前。
趙玉連忙阻攔道:"王叔請暫息震怒,我還有事問他。

  趙章沉吟片刻,這才怒哼一聲,揮手令趙?退下,自己也返身回座。

  此時,李同和趙海己帶着數十武士回來,将書房内外重重封鎖。
兩人回到屋中交令。

  趙勝命令李同說道:"你帶人守在這裡,除了孟氏、趙玉和趙高之外,書房内外之人一個不許離開,也不得與外人接觸。

  李同應命,趙玉也在一旁點了點頭。

  趙勝又與趙章說道:"三哥,你我需立刻入宮,面見大王。
此外,朵爾歡信使也快到了,按理應報到你行人署,你派人去過問一下,如信使到了,直接帶去王宮。

  起章點頭,吩咐了趙?幾句,便和趙勝起身而去。

  趙玉送兩人出去,途中與趙勝頗有默契地相視一笑,相互點了點頭。
趙勝引開話題,引走趙章,将費權留給了趙玉處置,雖然不知是何用意,但确實幫了趙玉一個小忙。

  其實趙勝在看到那玉佩時就知道,秦使派人來找的是趙玉,并非是他們。
他為趙高襲爵,己與趙玉發生沖突,他不介意在這些小事上稍加幫助,緩和一些與趙玉之間的關系。
方才趙玉送客,沖他一笑,這是己經領了情,他一番善意,己得回應。

  趙玉回到書房,招呼李同就座。
趙高見屋中隻剩下自己家人和李同等人,這才敢出聲詢問費權道:"我父祖到底如何死的,你可知道?"

  費權此時坐起身,望了望屋内衆人,不理趙高詢問。

  趙玉含笑與李同說道:"這幾天辛苦李師了,趙玉先行謝過。

  李同先行了一個揖手之禮,說道:"夫人言重。
此乃君上所命,李同不過奉令行事,略盡心意而矣。

  趙姫隻輕輕笑了笑不再與李同寒暄,轉而吩咐春晴道:"去将費君扶起來,松綁賜座。

  春晴方才己有些錯漏,讓趙遠搶了先。
此時不敢再顧男女之防,忙上前解去費權綁縛,扶他坐到一邊的桌案前面。

  趙高、李同等人并不阻攔。

  不等趙高繼續詢問,趙玉端杯遙敬費權道:"害費君受此皮肉之苦,吾之過矣。
吾敬費君一杯,還請見諒。

  費權輕揉雙手,也不理臉上皿迹和傷口,雙手執杯,遙向趙玉舉杯示意,便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又看了看李同和趙高母子,這才回複趙姫說道:"趙使連番遇害,趙國君臣之怒,我感同身受,豈敢有怨。
但這兩起事件确非我大秦所願、所為。
昭王對平陽君的才幹品行十分贊賞、十分敬重。
在兩國和約達成之後,秦國君臣多次相邀平陽君,一同宴飲歡聚。
昭王還當着群臣面前,與平陽君親口議定了子楚君上和夫人婚事。
聽聞平陽君遇害,昭王震怒,親命鹿公徹查此事。
子楚君上更是一直以翁婿之禮相待平陽君,每日請安問候,随侍起居。
得到昭王和平陽君許婚後,子楚君上廣擴府宅。
他那麼沉穩的人,卻每日裡喜形于色,還鬧出了一日三拆府宅這般笑話。
聽聞平陽君死訊,子楚君上既怒且悲,以翁婿之禮,給平陽君辦了衣冠祭。
平陽君死後哀榮,轟動鹹陽,滿朝權貴皆與參祭,無一遺漏。

  趙姫在李義之後,再次聽費權說起這些消息,心中依然悲喜莫明。
她不由抱怨蒼天,為何總是這般愚弄世人,總是在給你一份幸運的時候,伴随着一絲厄運;總是讓人感到一絲希望的同時,加夾着一個絕望。
總是讓人們在悲喜之間掙紮,在得失之間沉浮。

  趙高母子和李同卻是第一次聽到平陽君在鹹陽的消息。
他們剛剛知道,平陽君此次赴秦期間,還發生了這麼多事情。
他們最吃驚的,是趙玉婚事,竟然得到了昭王和平陽君兩人的許可和承認。
那豈不是說,趙玉會成為異人,也就是子楚的正妻。
一但安國君繼位,趙玉就是太子妃,未來的秦王後。
他們驚愕不己,不敢置信地望着趙玉。

  趙玉心中一驚,連忙說道:"昭王酒後亂語,當不得真。
秦國可沒有派人來趙國,向我們行聘問、納采之禮。
何況,即使昭王确有其意,但君父在秦遇害,一番波折之下,我和異人婚事,如何再提。
吾隻怕将來,我母子就是想得到秦國承認都難,終身不得去往秦國與異人團聚了。

  費權也知這些話在此時不宜多談,連忙轉換話題說道:"赢大夫來趙國之前,子楚君上曾專門找過他。
我當時也在場。
子楚君上十分想念夫人,他讓赢大夫轉告夫人,他在邯鄲說過的話,答應過的事情,他會始終記在心裡。
我家公子令我來府中報信之時,也讓我代他表達對夫人的敬意和問候。

  李同在一旁搖頭苦笑,心中暗道:"這費權故意當着我的面說了這些話,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這是要借我之口,來提醒我們趙國君臣,趙玉母子并非普通的質子家眷。
她們是大秦昭王銘記在心之人,是秦國未來儲君子楚無比寵愛之人。
平陽君又是趙國王族重臣。
如此這般,秦國就沒有理由做出刺殺平陽君的事情。

  趙高皺眉問道:"我父祖遇害時的情形到底如何?"

  費權依然搖頭說道:"公子相問這些情況,于情于理,我們都是應當詳細告知的。
但我隻是一名武士,所知不多,不敢胡言誤導了公子。
還是等我家公子到了邯鄲後,親自來告知府上吧。
我家公子赢響是鹿公幼子,是鹹陽城中,人盡皆知的智勇少年。
舉城都稱呼他是天禦使,鹹陽少庭尉。
他身份尊貴,又知平陽君遇害前後諸般詳情。
昭王命他為使臣東來趙國,就是要說清此事,避免秦趙兩國受他人蒙騙,産生誤會。
本來放鄭朱回趙,使團帶他同行,讓他親自查驗了平陽君屍身和遇害現場,親自主持了屍骨火化之事,就是讓他來作個旁證。
但他在臨近邯鄲時又突然自盡。
這真是,唉。
秦趙之和,恐非列國所願啊。

  趙高和孟氏聞言,面色一滞,心中生疑。
趙高望向趙玉,輕聲問道:"姑母,父祖遇害是列國陰謀而非秦人所為嗎?您可相信秦人所言嗎?"

  李同和孟氏也一齊望向趙玉,等她回答。

  趙玉起身,取過旁邊案上那枚玉佩,仔細瞧了瞧,輕聲說道:"父兄遇害,遠在千裡之外,事涉列國紛争。
我們又怎能輕信人言?等秦使來後,且聽且看吧。

  又轉對李同說道:"父兄和鄭大夫之死,迷霧重重。
事情真相影響秦趙存亡,事關天下權屬。
在事情沒有定論之前,秦國使團中的人,萬不可再出事端。

  李同行禮應諾道:"夫人放心,李同知道輕重,定會妥善安排好費使者起居安全。

  趙玉點了點頭,對費權說道:"暫時要委屈你了。
鄭大夫死訊不宜外傳,你必須留在這裡。
不過,生活起居方面有什麼需要,你可向李家令提,他會盡量滿足你。

  費權起身行了一個揖手之禮,感謝道:"有勞夫人看顧,費權感激不盡。
我沒什麼要求,隻是這桌上之物能否還我?"

  趙玉将手中玉佩遞與費權說道:"這本來就是費君之物,你都拿回去吧。

  "多謝夫人。
"費權上前,将桌上物品收入懷中。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