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戰國風雲之秦時雨

146、完璧歸趙得賢相,奈何歲月不饒人

戰國風雲之秦時雨 知風勁草 3258 2024-01-31 01:11

  夕陽西下,懸陽洞廳中燃起了燈火。
田騎與趙政告辭,回了自己的洞窟。
趙政心情低落的吃過晚餐,去了少年軍營地。

  他在路上不斷的回憶曆史,比較着春秋時代和漢唐盛世,他十分悲哀的發現,與春秋時代相比,沒有任何一個封建朝代敢言盛世。
春秋時代那種開放和包容,那種給予百姓的權力和自由,隻有後世新中國可以相比。

  在春秋時代,平民可以堵着周天子大門讨債,逼的周天子自築高台躲個清靜,這是債台高築的由來。
百家學說興起,學子和士人們在列國行走,享受着後世大學生到公司應聘一般的待遇。
管鮑之交,高山流水,人們之間的關系清淡如水。
重耳和孔子周遊列國,有如後世的政治難民,沒有人将他們打殺,關押。
專諸,聶政,雖然是刺客死士,卻都是忠烈感人。
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沒有人敢欺壓過甚,因為每個百姓都有武器,随時都可以成為武士和士兵。
春秋戰國的曆史,有着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性情中人,卻少了許多皿腥,多了幾分慷慨激昂。

  是什麼讓華夏的子民漸漸失去了個性,失去了皿性,彎下了腰,屈下了膝蓋,變得麻木不仁,見小利而忘義?

  是皇帝的權力,改變了這一切。
是這個不受約束的權力,壓仰了一切。
對比歐州和日本的曆史,趙政心中漸漸有了答案。
大一統的思想,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武力談判和肉體毀滅的方式,是一切悲劇的開端。
趙政昨天講了秩序,今天,他決定講一講社會利益階層的劃分,如何調和各階層的利益矛盾,達成中庸妥協。

  在趙政忙着理順平安谷和少年軍中各項事務的時候,孝成王趙丹對秦趙之間的關系也漸漸有了決斷。

  平陽君趙豹和下大夫鄭朱兩任趙國使臣先後離奇死亡,使秦趙兩國的關系更加錯綜複雜。
各位大臣的意見又分成了戰與和兩派,但十分奇怪的是,以前主戰的平原君趙勝,上卿虞信等人變成了主和派,而以前主和的禦使大夫樓援和安陽君趙章等人反倒成了主戰派。
趙丹本來就不是善于決斷的人,在經曆長平之戰的失敗後,他更加謹慎小心,不敢輕下決心。

  看到他整天愁眉不展,寝食難安,宣威後田芬提醒他道:"你父王臨終前交待你的話,都忘記了嗎?"

  趙丹雙目一亮,輕聲言道:"戰事問廉頗、趙豹,内政問趙勝、樓援,列國外交問蔺相如。

  田芬歎道:"你是如何做的呢?"

  趙丹面色一紅,喃喃自語道:"問錯于人啊。
"他向母親行了一禮道:"多謝母後提醒。
丹兒知道該怎麼做了。

  "哎。
國家危難,而老臣零落。
聽說蔺相國的身體也堅持不了太久了。

  趙丹懊悔的說道:"蔺相國因上黨、長平之事,憂急于心,一病不起。
我早該去探望他啊。

  "現在也還不晚。
要論及對天下局勢的把握,對人心的掌控,蔺相國堪稱翹楚,少有人及啊。
他與秦昭王,還有過數次交鋒。
完璧歸趙,渑池議和,是秦昭王就任秦王以來,少有的幾次挫敗。
他一定能幫你分清局勢,作出決斷。
"田芬有些悲傷的說道。

  趙丹點了點頭,辭别田芬,輕車簡從,直奔相國府而去。

  聽說成王趙丹前來府中探望,病重不起的蔺相如讓兒子蔺天行代他出迎。
等蔺天行出去迎接成王趙丹,他又與其他子孫交待道:"成王來訪,必有國事相詢。
我心願己了,你們可以去為我準備後事了。

  衆子孫愕然痛哭,不知如何是好。

  蔺相如揮手止住他們,輕聲說道:"君子不壽。
我也早該追随先王而去了。
你們都退下去吧。
記住,我死之後,你們一定要将我葬回故裡,借機離開邯鄲。
千萬不要貪戀權貴,留在邯鄲繼封襲爵。
切記,切記。

  衆人黯然點頭,緩緩退出屋外。

  蔺天行引領趙丹進入房中。
蔺相如掙紮起身,想行禮問侯。
趙丹急忙上前相扶,止住他道:"相國不必多禮。
聽聞你病情加重,早想前來探望,奈何國事繁雜,拖延至今。
趙丹有愧,還望相國寬恕。

  蔺相如掙紮不過,隻得在趙丹和蔺天行攙扶下,倚靠在榻案上。
他精疲力盡,無力的咳嗽了一陣,這才略微平複了氣息,輕聲說道:"有勞大王挂念了。
老臣行将就木,多謝大王前來探望。

  "相國不必悲觀。
相信吉人自有天相,您的身體會好起來的。

  蔺相如輕輕搖頭,"大王不必相勸。
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
我之所以沒有咽下最後一口氣,是放心不下趙國,有愧于先王啊。

  趙丹聞言,雙目微紅,心中愧恨不己。
"相國不必自責,長平之戰,錯在寡人,錯在寡人啊。
"說完,趙丹垂首掩面,悄悄擦拭了一下眼淚。

  蔺相如輕歎一聲道:"成事不說,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大王也不必介懷于心。
秦強而趙弱,我們能苦守至今,己十分不易了。

  蔺相如又揮手對蔺天行和趙丹的随從、親衛說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我有些不佞之言要與大王說,你們都先退下吧。

  趙丹回身,與衆人輕輕點了點頭。

  衆人見此,忙行禮告退,出了屋中,關上了房門。

  等衆人退避,隻剩下他們兩人。
趙丹執起蔺相如左手,輕聲說道:"平陽遇害,鄭朱身死。
皆不知因由,也不知何人所為。
秦人說是列國陷害,安陽君等人又相信鄭朱遺言,說是昭王陰謀。
秦趙兩國是戰是和,我該如何決擇,還請相國教我。

  "呵呵。
這決不是秦昭王所為。

  "為何?"

  蔺相如長歎一聲,"昭王此人,睿智、堅忍,寬容、性直,又明析世情,透視人心,極善用人和納谏。
是可比于堯舜的明君啊。
從他以往行事來看,他都是甯直不彎,善使陽謀,而非陰謀。
否則,他也不會幹出綁架環王之事了。

  "是嗎。
"趙丹覺得蔺相如僅憑這些就判定不是秦人所為,有些武斷了。

  "呵呵。
其實,平陽、鄭朱到底為誰所害并不重要。
大王也不必為此糾結和憂心。

  趙丹一驚,連忙問道:"這是為何?"

  "是陰謀也好,是陽謀也罷,凡事都有目的。
害平陽和鄭朱之人有何目的?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派平陽出使秦國,也有我們趙國的目的。
明白了這些,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趙丹若有所思,卻依然有些迷惑。
他探詢般的望着蔺相如,等他繼續解答。

  "長平戰敗,我們要保證趙國的安全,必然要與列國相交。
這其中最要緊的目的有兩點。
一是拖延秦軍進攻的時間,以利備戰。
二是尋求列國支援,以補實力之不足。
依我來看,這兩點不難達成。
秦攻上黨,戰長平,我們與秦軍相持三年,雖然大敗而回,但也重創了秦軍,削弱了秦國的國力。
而東方列國,也都有了唇亡齒寒之感。
沒有趙國和三晉阻擋,他們将直面秦軍危脅。
而吞并了三晉,秦國必然實力大增。
一增一減之間,列國如何選擇,不難判斷。
加害平陽君和鄭朱的人,他的目的,我覺得也有兩點。
一是擔心趙國投降秦國,或者趙國為了求和,割地納款,損失過重。
二是擔心秦國戒急用忍,與趙國達成和約,休養生息,積蓄國力。
其實這兩點也可歸于一點,就是破壞秦趙合約,促成秦趙兩國繼續帶傷交戰。

  蔺相如一口氣說完,咳嗽不止,疲憊的靠在案榻上喘息。

  趙丹聽完這些,心中迷亂漸止,一邊替蔺相如撫背順氣,一邊輕聲說道:"相國的意思,是要明裡與秦議和,暗裡與列國求援?可秦王和列國如果發覺此事,我們豈不危矣。
到時候,列國會恨我們與秦國勾結,拒不援救,而秦王又會說我們背約,全力來攻。

  蔺相如輕聲說道:"不會。
大王可以先表現出急于和秦國議和的态度,條件怎麼屈辱,怎麼損耗國力,就怎麼談。
再讓平原君将這些條款私下透露給列國使臣。
列國擔心趙國投降,必然急于送給趙國好處,來拉攏趙國。
大王再想辦法讓秦國使臣知道列國的态度和給趙國的好處。
秦國必然也會在和談中讓步。
最後與秦國達成和約,再将真正的和約交給列國來看。
這樣,列國也就不擔心趙國投降或實力大損了。
我們最初的兩個目的也能達成了。
但要小心防護秦使的安全。
我擔心,有人急于促成秦軍攻趙,謀害秦使,嫁禍趙國。

  趙丹心中決斷已下,點頭說道:"相國放心。
寡人知道該如何做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