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大唐寒族

第九十章 早朝開始

大唐寒族 李小三皮 2238 2024-01-31 01:11

  站在大殿裡李哲才真正的體會到古時候大臣上朝是多麼的不容易,反正從起床到來到大殿這段時間李哲都是迷迷糊糊的,不是沒睡醒,而是很機械的被老妖精領到了大殿上。

  哈氣連天的李哲不由得罵起後世拍的電視來,電視據裡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皇帝端坐于龍椅之上,聽取下面大臣的彙報,天天如此。
大臣皇帝無疑都是很辛苦,根本沒有休息啊!
其實真是的曆史不是這樣的,一開始我們的皇帝大人并不是每天都要上早朝的,至少在漢代還是每五天才上一次早朝的,有丞相總覽朝綱的日子,皇帝大人可沒有那麼大的工作量,在不上早朝的日子我們的皇帝大人雖說還是要上班的,但和上早朝的日子相比,不上朝的日子皇帝大人的上班時間相對會自由一些。
到了唐宋時期,由于丞相的職能被更多的賦予到皇帝身上,我們的皇帝大人就開始必須要每天見固定的人群才能工作,這樣我們皇帝大人才開始了每天披星戴月上早朝的日子。

  李哲看看同樣哈氣連天的大臣們不禁替一個人叫起屈來,那就是後世大家家喻戶曉得一個壞蛋,周扒皮。
作為萬惡舊社會吃人不吐骨頭的代表,李哲覺得周扒皮真的是被冤枉了。
周扒皮的故事發生地是在遼甯瓦房店市,遼甯那個地方比北京都更靠北,冬天夜晚的時長那是沒話說的。
人民群衆合法毆打周扒皮的依據是——賣身契上明文規定:雞叫就得起床幹活勞動。
要知道萬惡的舊社會沒幾戶人家有電燈,日落了看不見你還不得收工回家睡覺。
沈陽冬季平均日照時間是十一個小時。
理論上說周扒皮的長工要在這十一個小時裡得完成起床、吃早飯、幹活、休息、吃晚飯等一系列活動。
試問現在正常上班的同志們,現在給你們的福利有這麼好嗎?
作者本人以前工作的時候就是六點起床,晚上六點到家,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是這樣子才對。

  可惜李哲還沒在心裡給好人周扒皮平反呢,就被老妖精得意洋洋的帶着和衆大臣見面了,見到老妖精打招呼的人李哲就叔叔伯伯喊一通,挨個的見禮。
老妖精真的是得意了,拉着李哲挨個朝衆大臣介紹。

  “自家的後生,老哥哥兄弟們多多的照顧就好,哇哈哈哈,處默的兄弟,自家的後生,哇哈哈哈。
”李哲心說,還要不要臉了,臉皮咋就這麼厚呢。

  老妖精像是向世人炫耀自己的寶物一樣拉着李哲亮相,李哲很郁悶,拿眼睛看向自己認識的大臣顔老先生,希望老先生趕緊打救自己。

  可惜顔老大人站在那裡閉目養神,黑須飄飄像一尊大神,可惜是睡神。
李哲感歎顔老大人的演技,拿個小金人不成問題。

  沒有咒念的李哲隻好吧唧一下嘴巴子,幹熬吧。

  還好,李哲的苦難沒有經曆多久殿外就傳來了內侍那高亢尖銳的聲音,聽的李哲渾身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但那确是李哲的福音。

  “陛下駕到。
”高亢尖銳的聲音在黎明的大殿裡都有了回聲,“駕到,駕到……駕到……。

  随後就見李二大皇帝穿一身明黃色的龍袍大步走向了龍椅,而後轉身坐下。
離得很遠,李哲看不清李二大皇帝的表情,但是李哲能看到李二大皇帝在龍椅上那略顯肅穆的身影,還能感覺到他那略顯彷徨的心情。
李哲暗暗歎了口氣,擔心,李二大皇帝到底還是擔心了。

  李哲知道自己最近的表現使得大唐的勳貴們擔心了,同時也使的世家門閥對他充滿了警惕,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古人成不欺我啊!

  李哲知道大唐最大的冶鐵作坊就是窦家的,也就是太上皇李淵的老婆窦皇後的娘家,李二大皇帝的母親就是窦皇後,窦家也就是李二大皇帝的姥姥家。
李哲知道,煉鋼小高爐是到了交給朝廷的時候了,很可能就是交給窦家。
李二大皇帝對窦皇後的思念之情很可能轉嫁到窦家去,對窦家照顧有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說了,窦皇後對李二大皇帝的影響可不僅僅是懷念那麼簡單。

  李二大皇帝對于自己的母親那是及其尊敬的,他熱愛自己的母親。
雖然窦皇後去世的很早,但這不妨礙他懷念自己的母親窦皇後。
再說了,窦皇後那可是一位傳奇的女性,有着很深的政治頭腦。
窦氏對于李世民的影響是深刻的,又是多方面的。

  李母聰慧,有政治頭腦,她的高超的政治眼光,開闊了兒子的視野。
李世民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與幼年受母親的深刻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正像他自述的:“朕爰自幼年,夙秉庭訓,豈徒學聞詩禮,因令匡定家國。
”根據史料,世民離開故鄉到太原後,曾從張後裔“受《春秋》”。
此外,幼年所有有關政治文化知識,都是在“唐王洞”裡,由母親教授。
他是在母親的教育下,立下了“匡定家國”的大志的。

  李世民亦對自己的母親懷着一種超常的愛。
生他時,母親難産,幾乎送了命。
從懂事起,他就記得母親是怎樣把他放在樹蔭下,自己冒着烈日的暴曬,在别人收獲過的農田裡一個一個揀拾麥穗養活他的情景。
他知道,在所有兄弟姐妹裡,母親最疼愛的是聰慧而體質特弱的他。
母親怎樣帶他去舅家,抱他坐在巨石上玩耍;在昏暗的窯洞裡,如何一筆一劃地教他寫字,怎樣一句一句教他念書。
在他多次患病時候,母親絕對衣不解帶、沒黑沒白的護理着他。
有了危險,母親如何帶他逃難,最遠甚至跑到了約二百裡路外的長安,在荒僻的崖洞裡躲藏起來。
最後,在母親臨終時,又是他在身邊陪伴。
史書記載“自母寝疾,朝夕侍側,不能衣冠。
所進湯藥,必先嘗之。
及殁,哀傷過度而消瘦;杖而能起。
”……他與母親在艱難的歲月裡,真是相依為命啊!
母親在他的生命裡留下了永恒的烙印。

  李哲很委屈,我也有母親的,隻是不在這裡而已。
這倒好,還沒出多少剛呢就都來惦記了,都不是好人啊!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