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抗戰之諜海浮生

抗戰之諜海浮生 第五十三回封賞尤待君恩重樽酒已收衆人心

抗戰之諜海浮生 楊友鵬 2882 2024-02-29 17:11

  東京正值櫻花爛漫的時節,春和景明,風清日麗。

  街道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東京并沒有SH外灘的繁華富庶,路兩邊是低矮的房屋,很多還是日式的傳統建築。
沿街是各種店鋪和攤販,在販售各種物品。

  偶然除了一些作戰标語,完全不知道這個國家正有數百萬兵士在中國戰場燒殺搶掠。

  跨過護城河上的二重橋,便來到RB的皇居。
這裡沒有中國故宮的金碧輝煌、氣勢雄渾,也沒有精雕細琢的翹角飛檐和高聳入雲的城阙樓台。
RB文化崇尚靜止和簡潔,在其傳統建築和戲劇中表現的最為明顯。
白牆黛瓦的低矮建築,從屋脊向兩側垂着大大的屋檐,如同RB戲劇中攤平了的人臉,大簇的花木包裹着宮殿屋舍,綠意蔥茏,素淨雅緻,禅意十足,如深山古刹一般。

  一條丈寬的護城河,隔絕着天皇和平民,在RB國民心目中,在明治維新之前的上千年,RB的天皇都隻是一個象征,慶應三年,西鄉隆盛為代表的倒幕派,逼迫德川慶喜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将象征權力的神物送歸年僅十五歲的明治天皇,自此結束了RB戰亂頻仍的幕府時代,開創了以天皇為權力中樞的******。

  皇居外苑的路均為碎石子鋪成,既色彩質樸,又踩上去沙沙作響,據說是為了防止刺客襲擊。
穿廊入閣,曲徑回環。
眼前便是要觐見天皇之處。

  皇居内侍将他們引導至正殿下,一行人拾級而上,來到皇居的宮殿。
在行過觐見禮節後,天皇恩準他們坐下。

  秋津奈緒擡頭望着遠處的昭和天皇。
天皇身着寬大的和服,頭頂豎冠,腰佩玉帛,表情冷峻,一副凝滞的表情,威而不怒。
傳統的為君之道,在于讓群臣揣摩聖意,而又不能臆度。
昭和天皇深明此理,他自弱冠登基,在波詭雲谲的氣氛中執掌權柄二十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自己的權謀和智術。

  “列為臣工,戰場取得如此勝利,帝國軍隊的厮殺固然重要,你們隐秘戰線也功不可沒。
特高科和軍部對于帝國的價值,譬如大鵬之兩翼,輔車之兩輪,缺一不可。

  昭和天皇三言兩語把特高科拔擢到與軍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土肥原賢二聽到後,心裡美滋滋的,看來天皇對于他們的付出也不是置若罔聞,也不枉三十年來的心皿。

  昭和天皇托舉起面前的酒杯,朗聲道:“諸位臣工,朕今日暫借杯酒,為大家昔日的付出,表示朕的感念;也祝各位今後為帝國的事業開疆擴土,建功立業。

  昭和天皇一飲而盡,把杯底朝向階下。

  一衆人等皆掩口飲盡。

  “朕今日另有厚賞,以待諸公。
”昭和天皇神神秘秘地說道,他給了内侍一個眼色。

  内侍讀道:“奉天皇陛下谕旨,授予土肥原賢二侯爵出身,松本豐川伯爵出身,川島芳子、秋津奈緒、野原杏子子爵出身。

  衆人離席,伏在地上,感謝皇恩。

  “朕今日就是同大家閑聊家常,諸位有何想法,均可暢所欲言。
”昭和天皇抑制不住臉上的歡顔,終于他露出了一絲笑意。

  “天皇陛下,”土肥原賢二老淚縱橫,“臣等今日蒙受皇恩浩蕩,感慨莫名。
臣戎馬倥偬近四十年,自日俄戰争起,便進入支那從事諜戰工作,然從未改悔初心,今日陛下之言,暖臣肺腑,異日臣必肝腦塗地,以報皇恩。

  “愛卿言重了。
朕知愛卿公忠體國,為江山社稷操勞一生,體虛多病,朕時刻牽挂在心。
”昭和天皇說至此處,竟然眼圈泛紅,“來人,把今年高麗進貢的千年人參帶上來。

  内侍端上用錦緞包裹着的碩大的人參,奉在土肥原賢二面前。

  “陛下隆恩,臣唯有死而後已。
”土肥原賢二抽出巾帕,揩拭淚水。

  “愛卿之心,昭若明日,朕深感不已,愛卿請回座。

  土肥原賢二捧着人參,徐徐回到自己的座位。

  “這位小姐,”天皇對着川島芳子道,“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川島小姐吧。

  川島芳子起身欠了欠身,道:“是的,陛下。

  “早年間,朕就聽聞了川島小姐的大名,在滿洲國的建立中,立下了卓越勳勞,當年你巧妙說服宗親溥儀之舉,至今朕仍然津津樂道。
”昭和天皇掰着手指頭道,“到時你猜二十四五的年紀,真是難以置信。

  川島芳子飛紅了臉:“都是時勢使然,隻是勞煩天皇陛下記住卑職的生辰,慚愧萬分。

  “卿家在戰場出生入死,尚且不怕,朕記住卿家的生辰,又有何難之有。
”天皇打趣道。

  “松本君,你們之前的黑龍會也是帝國進攻支那的前哨所,搜羅了不少情報。
先皇在日,時常提起你的豐功偉績。
”天皇轉頭對松本豐川說道。

  松本豐川離席施禮:“天皇陛下謬贊了,不能為帝國開辟北疆,是在是臣的失職。
臣後來意識到陛下南下戰略的重要性,全力輔佐土肥原君平治支那後方。

  “朕聽聞卿家接受特高科後,心中就放下了一塊石頭。
朕素來知道你老成持重,定能立下不世之功。
這兩年來,特高科的戰果曆曆在目,均是愛卿領導得力,朕就不一一細數了。

  一向以穩中見長的松本豐川,居然也面容抽搐,他強壓着激動的淚水。
自黑龍會成立以來,為了搜集中國情報,先後喪身數百人,更多的人安插在中國内地,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同中國農民無别。
稍好一些的則是混迹在中國的城市,做着小職員,或者商人、或者醫生,每月将情報送至各地RB駐華使領館,數十年下來,為RB提供難以估計的中國情報。

  日軍在戰争中,之所以所向披靡,一方面是軍備的強盛,而另一方面,他們的軍事地圖,甚至比中國官方的還要詳盡,各種路标,哪怕是一個茅舍,在RB特工的地圖上都表明地清清楚楚。
此外,RB對于中國的經濟、民風等國情,研究的也比國内學者要深入許多。
換句話說,RB人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人。
他們自甲午戰争起,時刻以吞并中國為鹄的,胼手胝足,皓首窮經,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秋津君曾經是支那人?
”天皇對秋津奈緒說道。

  “是的,天皇陛下。
”秋津奈緒說道,“臣與川島小姐,俱是支那人,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奧,難得,難得。
”天皇歎道。

  “那你不以帝國入侵支那為恥?
”天皇不禁問道。

  “自古強者入主中原,問鼎華夏,這是千百年的慣例。
五胡亂華如此,元清亦然。
中日同屬東亞文明,人人皆有忠君愛國之思想,君主皆以孝悌治天下。
隋唐以胡漢雜糅之政權,成中華鼎盛之局。
《魏書》、《遼史》、《金史》、《元史》,同屬二十四史,未嘗見有人将其拎出單列。
自清中葉,維系清朝命脈者,曾左胡李,皆為漢臣。
清亡之後,編纂《清史》者,均為漢族碩儒。
廢帝溥儀尚且剪發,而在京師,誓不剪辮之漢人,卻不乏其人,如名重一時的梁濟、王國維,均在清亡多年後,蹈湖殉清。
可見在我國人之心目中,以文化論而非以皿統别。
苟非華夏之文明,任是漢族皿胤,也無人信服。
”秋津奈緒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華夏式微,RB為東亞文明之代表,理應上承天意,下順民心,領袖群倫,與西洋争衡。

  天皇對秋津奈緒的一番話,深深折服。

  “秋津君果然是辯才無礙,朕得卿家,勝過張儀、蘇秦百倍。
”昭和天皇撫掌贊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