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甲午崛起

甲午崛起 【1243去西班牙王國】

甲午崛起 軒樟 4708 2024-02-09 18:04

  在華皇前往西班牙王國之前,伊藤博文在和随從開會。

  “過去這段時間,我們在歐洲的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華國的實力比起我們日本來,還是要強出一頭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松懈。”伊藤博文雙手按在大腿上,一臉凝重的道。

  “是,大人。”一衆随從一起低頭。

  伊藤博文接着道:“華皇的目的已經非常明确,想要拉攏一個歐洲次強以上的國家作為其靠山,以抗拒英國向華國下達的限期退出我日本九州島的限令,這是其一,另外,他們還想找到購買軍艦的國家,發展海軍,海權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都至關重要。華國現在努力的方向,同樣也是我們日本應該努力的方向。我和天皇陛下溝通之後,決定向英法購買軍艦。我們的資金有限,所以,在購買軍艦的同時,還要設法阻止華國的購買軍艦計劃,要不然,他們的資金充足,我們将在一開始就落後于華國的海軍。”

  “是,大人。”随從們的表情也都凝重起來,伊藤博文說的不錯,雖然現在對于日本的外交形勢是很好的,有英國和法國人在背後支持,但是沒有等到華國真正退出日本,誰也不敢松懈。

  “和華國的競争,包括外交和軍事購買計劃兩個方面,這些,都關系到我們日本帝國的命運,甚至存亡,所以,擺脫諸位了。”伊藤博文深深的一鞠躬,“我們絕對不能輸給華國。”

  衆人一起還禮,“絕對不會輸給華國。”

  “森山茂,你說,這次和華國軍備的競賽,會對我們日本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伊藤博文在散了會之後,留下了森山茂。

  “亞洲的勢力本來就是以華國為首,華國現在又在華皇的帶領下快速崛起,華國現在和英法的關系不好,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德奧系國家,所以,我們來到了柏林,能否獲得德國人的支持,或者說不讓華國獲得德奧系國家的支持,這對于我們日本這次的外交來說,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森山茂回答道。

  “說的很好,目前歐洲的勢力,的确是分成兩大部分的趨勢,我們已經取得了英法的支持,現在就看我們在德國問題上,能否争赢華國了!德國的權力主要在德皇威廉一世和宰相俾斯麥先生的手中,俾斯麥是一個很不好說服的人,我已經和他打過交道,現在,隻能看是否能夠說服德皇威廉一世了,這個八十多歲的老皇帝的想法,對于我們和華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伊藤博文有點咬牙切齒的道。

  森山茂對伊藤博文是熟悉的,看見他這幅樣子,就知道伊藤博文要用手段了,擔心的問道:“隻怕得德皇,不方便用我們結交列強國家大臣和貴族們的那些手段了吧?德皇已經八十多歲,既不會看重錢,也不會看重女人。”

  伊藤博文冷哼了一聲,“記住,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不看重錢的人,小人物,看重的是小錢,而大人物,看重的就是大錢!”

  “是。”森山茂低頭附和道,但是内心,還是不太贊同伊藤博文的看法,身為德皇,需要多少錢才能夠買通?一國之君,肯定是以本國的利益至上的吧?

  在英法已經和華國關系不好的情況下,其實對于德奧系的列強來說,和華國打好關系,肯定是有益的,這也是森山茂對于伊藤博文想通過接見德國的上層來阻止華國外交的做法,感到困惑的原因。

  “準備一下,我們馬上出發,我要親自去求見德皇陛下。”伊藤博文站起身來,“給我準備一百萬馬克的見面禮。”

  森山茂吓得身子往後一仰:“什麼?先生,一百萬馬克?”

  日本外交團這次在歐洲大打金元外交的攻勢,其實已經超出預算了,再拿出一百萬馬克來,這要多麼大的勇氣?而且,國内會支持伊藤博文的做法嗎?

  伊藤博文冷峻的點了一下頭,“我知道你想問什麼,國内的事情,你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向歐洲的銀行,以日本帝國的名義借款,記住,隻有赢了華國,我們才有活路,不管出多麼大的代價,這都是值得的。”

  “是,先生。”森山茂深深的一鞠躬,站起身來。

  19世紀以來英國和法國關系怎麼突然變好了?

  法蘭西斯,路易十四,拿破侖和英國都幹過很多次架,更别提百年戰争的深仇大恨了,英國也搞了好幾次反法同盟。

  但拿破侖敗了後,法國怎麼就再也沒和英國打仗了,還加入了神聖同盟,之後就和英國一起幹滿清,幹露西亞,幹德意志,并且成為好基友。

  兩個相鄰的世界超級大國,怎麼說好就好了。

  不管滿清還是其他地方的殖民都隻是小打小鬧。

  克裡米亞戰争也隻是大陸均勢政策的表現。

  真正改變英國國策的,是摯誠協定。

  以後世的角度來看,這是英國外交的妥協之舉,法國外交的勝利,德國外交的失敗。

  使得整個歐洲走向戰争,走向毀滅。

  英國奉行“大陸均勢,光榮孤立”政策。

  在歐洲大陸上,誰都不能比誰強。他永遠反對歐洲大陸的老大,聯合二三四五六一起反對老大,這是英國人的國策,放在世界範圍内看,英國人也同樣是這樣的政策。

  所以華皇經常認為英國人沒有做大哥的氣質。

  在英國人崛起之前,當時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是法國,所以七次組成反法同盟來擊敗拿破侖。

  拿破侖失敗後,俄國的哥薩克騎兵是第一個攻入巴黎,所以俄國自稱“歐洲憲兵”,為所欲為。

  英國很煩惱,隻好聯合昔日的敵人法國,一起讨伐昔日的盟友沙俄。

  英國從伊麗莎白一世開始的國策,作為海洋國家的英國,國際政治的最高追求就是“光榮獨立”,獨立于歐洲之外,誰在歐洲稱霸就像打地鼠一樣來一錘子,做一隻離岸平衡手。

  擊敗拿破侖後,沙俄成為了當時的歐洲憲兵,所以英國當然要把矛頭調轉,與法國交好。

  同樣的曆史還可以類比一戰之後英國對德國的綏靖政策,一樣也是出于一種離岸平衡的考量。

  用德國人的話講,英國與誰結盟都不會出于真心,隻是在歐洲找一個替他擋子彈的人罷了。

  英國要維持大陸均勢。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19世紀以前,無論是太陽王還是拿破侖,法國都是一頂一的歐陸霸主,牛逼到奧普俄攢甭兒到一塊兒都不一定剛的過。

  拿破侖可是對英國玩過大陸封鎖政策的!

  到了19世紀中後期,法國慫了,普魯士開始牛逼,不叫普魯士了叫德意志了。

  所以英國人覺得該換個盟友了。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說白了就是在這段時間内英國的世界霸權得到了真正的确立。

  以至于沒有國家希望同如此強大的英國開戰,包括法國。

  光榮孤立英國并不直接使用自己的實力,而是把其作為砝碼,壓在歐洲大陸外交的天平上,讓他國出力,自己在後面壓陣,力圖保證均勢。

  應對英國的這種做法,明智的做法是歡迎英國的支持,争取和英國拉近關系,而不是對抗,這當然也包括法國。

  華皇在前往西班牙的路途中,一直在想着這個問題,隻是當華皇發現英國人已經将華國視為他們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威脅之後,華皇不再對于和英國人靠攏,抱有幻想了。

  否則,華皇不希望走到這一步。

  華皇同樣很難理解英國人一再的縱容德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也在設想着,德國最終是不是能夠支持華國在亞洲同英法勢力的競争?

  19世紀德國崛起的那些年,英國在幹什麼?

  19世紀後半葉,英國在其巅峰期在做什麼?

  從1850年代克裡米亞戰争之後,英國就沒有幹預過歐洲戰争。

  從普丹戰争開始,當時可能還排老四的普魯士僅7年就打敗了老三(奧)和老二(法)。

  為什麼英國在德國剛成型的年代沒有幹預或制裁德國呢?

  讓德國坐大反而間接導緻一戰帶來巨大的損失和英帝國的衰落。

  華皇覺得英國人滑稽的可笑。

  軍事層面上,海軍英國當然無敵。

  陸軍,英國作為老大,從1866年後膛槍大顯神威到1871年德國成立,這5年應該足以追上軍事發明了。

  法理層面,有黑爾戈蘭這種争議領土,找借口應該不難。

  而且在普魯士和丹麥的糾紛中英國出面調停未果,那麼這也算日後扶持丹麥收複失地的理由吧?

  威信層面,英國作為老大卻允許1878年在柏林舉行巴爾幹問題會議,這難道不是反而助長新生德國的威望麼?

  18世紀打出第二百年戰争的英國在維也納體系确立後,在歐洲也就隻打了一場克裡米亞戰争。

  梅特涅一手促成的神聖同盟維護穩定的能力非常強,英國逐漸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幹涉歐陸内政了。

  而且,當時的有識之士已經預見到,未來真正重要的歐陸大國是俄國,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能跟它一較高下,那可能是大洋彼岸的美國。

  所以英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目标,其實是防止俄國擴張到打破歐洲均勢的地步。

  整個19世紀的世界政治格局基本都是英俄大博弈。

  英國在19世紀初就認為俄國會威脅到它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但當時英俄要攜手對付拿破侖,所以這一時期的博弈主要是間諜和商人,沒有發展為實際戰争。

  1838年開始,兩國在中亞到西亞再到東歐的一長串戰線上發動了一系列戰争,雖然這些戰争不一定是英俄兩國直接作戰,但其主要目的都是控制當地緩沖地帶的國家。

  這些戰争包括:1838年,俄國-波斯VS阿富汗,英國VS阿富汗(第一次英阿戰争),到1842年,英國撤出喀布爾,雙方都未達成戰略目标。

  1853年,為防止俄國控制土耳其海峽,英法發動克裡米亞戰争。

  1856年,俄國鼓動波斯進攻阿富汗,威脅印度。

  英國随即對波斯宣戰,迫其停戰。

  1857年,印度發生大起義,英國在中亞擴張勢頭有所收縮。

  1865年,俄國控制塔什幹。

  同年,俄國支持阿古柏在新疆獨立,英國随即通過奧斯曼帝國試圖控制阿古柏政權。

  英俄都獲得了在該國的大量權利,直到左宗棠将其消滅。

  1868年,俄國控制撒馬兒罕。

  1878年,俄國向阿富汗再度派出使節團,英國也要求阿富汗接受英國的使節團。

  被拒絕後,英國發動第二次英阿戰争。

  英國在兩次工業革命和君主立憲之後一躍成為世界NO.1,在列強當中有着最多的殖民地和4億臣民,主宰着世界。

  這時候一家獨大,世界主題是和平(大國)與奴役(小國)。

  然而在普法戰争之後由幾個德意志聯邦組成的德國突然一下牛逼了起來,一下打破了歐洲的平衡,加上它在過去沒能搶到多少殖民地,因此對英國并不服氣,并想要打破當前的平衡,并與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土耳其組成同盟;而英國為了保住其世界老大地位,便拉攏了法國、俄國等組成協約國,制衡德國同盟。

  雙方都進行了瘋狂的軍備競賽。

  利益瓜分不均導緻的敵對情緒導緻瘋狂的軍備競賽,使得雙方神經都高度緊張、劍拔弩張,一有風吹草動都會選擇先下手為強,拔刀相向。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華皇感覺自己的腦子都想得有點疼了,反複在計算的目的隻有一個,英國人會不會直接軍事打擊華國?

  站起身,來回走了幾步,長長的歎了口氣。

  華皇想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德國會不會無視英國的壓力,和華國友好?

  在歐洲轉了大半個圈子的華皇現在認為,不最終取得德國的友好态度,其他德奧系國家很難把橄榄枝扔過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