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總裁笑道:“好了,你去休息吧,明天你啟程的時候,我就不送你了,預祝你在德國能夠取得外交成績。”
曾紀澤見陛下訓示完了,急忙道:“謝謝陛下。”
萌總裁看着曾紀澤離開,内心一陣波瀾,雖然稍微知道一點曆史的走向,但是現在華國的舵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華皇其實并沒有和曾紀澤說太多的實質内容,他不想說的太細,綁縛曾紀澤的手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沒有必要強加自己的習慣給别人。
稍微說一下大概的方向,統一一下認識,這是華皇今天找曾紀澤的主要目的。
華皇對于定遠級戰列艦,還是心生向往的,這是他目前能夠得到的最強大的工業産品了。
如果不是擔心阻礙華國自行研發軍艦的速度,萌總裁甚至想再多訂購兩條,或者四條,他估計,即便是要訂購八條軍艦,德國人應該也會接下這筆訂單,一百多萬英鎊,甚至二百多萬英鎊,這麼大的訂單,将極大的刺激德國造船水平的進步,沒有人能夠拒絕這種誘惑!
但是如果訂購太多,華國在最近幾年的研發經費,肯定會受到壓縮,所以,華皇确定了四條這麼一個數目,這也是華皇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原先的曆史中,從硬件上說。
“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直到大戰爆發前,仍然是亞洲軍艦當中令人生畏的軍艦。
兩艦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鐵甲堡式鐵甲艦,各裝12英寸大炮4門,裝甲厚度達14英寸。
黃海大戰中兩艦“中數百彈,又被松島之十三寸大彈擊中數次。而曾無一彈之鑽入,死者亦不見其多”,皆證明它們是威力強大的海戰利器。
日本以此兩艦為最大威脅,歎其為“東洋巨擘”,直到戰時也未獲得達到此等威力的軍艦。
當然,兩艘戰列艦雖然是當時最先進的,後世也提出了很多缺陷。
戰列艦首重炮的威力,定遠号的兩座主炮一座向左一座向右,中間被高聳的上甲析隔開,在艦首根本沒有火力重疊區,隻有在日本艦隊排成很長一串從北洋水師跟前經過,才有可能一座打頭一座打尾,充分發揮兩座雙聯裝主炮的威力,但這樣的機會是很罕見的。
德國設計師設計定遠号時出現的緻命錯誤,無論敵艦隊出現在哪裡,定遠号都隻能發揮一半火力。
如果把形同雞肋的艦首副炮去掉,将前甲闆削平,前桅杆後移,定遠号的兩座前主炮的射擊區就大大增加了,而且在前半球基本重疊,戰鬥時無論艦首對敵還是側面對敵,定遠号都可以充分發揮火力。
而且定遠級如此設計主炮台,主要就是為“鐵甲堡”的裝甲帶集中布置的原因,大大減少裝甲重量,以适應當時的蒸汽機動力。
如果按照前無畏艦的設計,整個裝甲帶将基本貫穿整艘戰艦,軍艦的噸位将遠遠超過一萬噸,蒸汽機将無法提供足夠的動力,軍艦的造價也将高的驚人,最後航速恐怕也隻有十節出頭。
因此,定遠級鐵甲艦是當時的德國海軍科技水平集中體現。
前無畏艦的設計還根本不實際。
這些,華皇到時候會在确定定遠艦方案的時候,會向德國人提出來。
至于重型巡洋艦,輕型巡洋艦這些,還有小型的炮艦,魚雷艦,華國現在已經有能力研發生産了,雖然可能生産出來的質量不如德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但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必須自己生産,不能因為質量問題,就讓别人生産,這種必要的學費,還是要交的。
在原本的曆史中,甲午戰争中能拿得出手的清朝軍艦,其實也就隻有定遠艦和鎮遠艦了。
倭寇五艘軍艦圍攻沒有彈藥的定鎮二艦,幾乎抵近射擊,半個小時,沒有任何戰果,如果大東溝海戰10艘都是定遠鎮遠?那倭寇還有擊沉軍艦的戰績嗎?沒有戰績何來大東溝海戰倭寇勝利?
沒有倭寇的勝利誰會去挑定遠鎮遠的毛病?
瑕不掩瑜,華皇給予曆史上的定遠艦和鎮遠艦,很高的評價,是腐朽的清王朝不行,不能将過錯算到裝備上!
所以,不能因為戰役失敗了,而把問題都歸咎到定遠艦和鎮遠艦的頭上,這是不符合曆史的。
定鎮二艦之後,倭寇的軍艦沒有被複制,反而是大炮巨艦的定鎮二艦被改進成“無畏級”軍艦,進而出現“密蘇裡”“衣阿華”甚至是倭寇的“大和”“武藏”等等。
相反倭寇的“吉野”等被抛棄,是海軍将領集體弱智?
還是定鎮二艦的強大防護和幾乎兩炮擊沉“松島”的戰績?
還或者是薄皮大餡的英國的“胡德”也被德國“匹斯邁”兩炮擊沉?
反正所有的國家海軍,除了沒有錢養不起的,幾乎都仿照定鎮二艦,可見定鎮二艦的思路是對的!
十九世紀這個時候的工業水平,雖然日新月異,但是巨艦重炮的思路是無可替代的,因為科技不允許。
大家都有導彈了,當然是更高效,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性價比更高的巡洋艦要适合未來海軍,但是十九世紀怎麼可能有導彈?
甚至在海軍将領眼裡,大東溝海戰都可以“不以成敗論個英雄”,日本人沒有瞧不起北洋水師,甚至在事後很多年,都沒有瞧不起,腐敗的清廷,不是戰艦。
定鎮二艦如果将火炮全部指向前方,那就是5門,而這五門火炮,可以同時對單個軍艦的前後左右全炸,借用狙擊手的話叫“一槍擊中目标”,而海軍炮兵的話叫“我方炮火已經覆蓋敵艦”。
如果定鎮二艦使用開花爆破彈,5門齊射擊中倭寇軍艦的前後左右中,倭寇還能向何方機動躲避?
這就叫“炮火已經覆蓋敵艦!”
是可以用數量彌補海上風浪射擊的精度不足!用數量彌補敵艦運動時射擊的精度不足!
當然,華皇會提出重炮都統一由華國自行研發按照,華國的造炮技術已經得到了檢驗,單單從技術層面看,已經不落後于德國人。
大東溝海戰時定鎮二艦為防止像濟遠一樣被飛入炮罩内的彈片反複殺傷,撤掉了4門火炮的炮罩,這樣不但擴大了4門12寸巨炮的射擊角度,而且方便海風吹散射擊時産生的硝煙,便于再次瞄準。
而且克虜伯也有很大的仰角,磨盤樣式炮台可以360度轉動,向任何角度射擊,當然除了另一座炮台遮擋和兩座炮台之間的裝甲指揮室,除去這些,幾乎沒有不可能的射擊方向。
至于側向射擊一個飛橋厚度有限遮蓋不了多大射擊角度,而裝甲指揮室則是斜着建造,更不會妨礙4門炮加上前後副炮射擊,不拆除也可完成幾乎360度射擊,定鎮二艦根本不妨害射擊。
無需拆除。減少定鎮二艦原本可憐的火力配置。
所以,即便是華皇到時候會提出改進的建議,也隻是微調,華國現在有自己的專業造艦團隊,隻是整體工業水平跟不上,才不得不委托他國來建造。
在原本的曆史彙總,大東溝海戰是掩護陸軍登陸,陸軍登陸未完成。
北洋水師就要擋在倭寇前面,哪怕是用身體,也不能讓倭寇發現登陸的陸軍,否則陸軍就有可能在倭寇密集的炮火下全軍覆沒。
而戰鬥打到最後,隻剩下定鎮二艦,讓倭寇圍攻,堅持吸引倭寇,當然倭寇也叫嚣要“擊沉定鎮二艦”用5艘軍艦圍攻,結果是白扯,倭寇的信心重創,抵近射擊,倭寇的信心全無,定鎮二艦沒有炮彈,停止運動。
等死半個小時!倭寇也沒能擊沉,倭寇變成了絕望!
所以倭寇被迫撤退,就是倭寇的所有彈藥打光,定鎮二艦也還沒事,倭寇也看見定鎮二艦,無法擊沉,跑路,所以強大的防護能力決定了無敵定遠小組掩護陸軍登陸成為戰場柱石。
超勇揚威木頭外鐵皮,不管怎麼打都是要沉的,緻遠經遠(原産地英國)被4艘軍艦30多門火炮圍攻,欺負死。
而定鎮二艦則被5艘軍艦近一個半小時圍攻,沒事!
可見設計優等,甚至還創造了擊傷松島等戰果,而倭寇的三景軍艦320火炮都幹什麼了?轉動系統卡殼,火炮卡殼,甚至轉彎都不敢開炮,怕把自己掀翻了。
英國那時還隻能造“吉野”緻遠經遠等。
甚至後面的薄皮大餡“胡德”,還敢和俾斯麥大炮巨艦叫闆?
除非提前使用了航母。
巨艦重炮的思路沒有問題。
華國一直在悄悄的研發潛水艇,各種戰列艦,巡洋艦,都在研發,在科技這一塊,華國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但是都等到華國自己有能力建造才擁有戰列艦的話,華皇等不及。
說北洋水師訓練不過關,事實上,同期的北洋水師的訓練水平遠遠高于日本人。
這一點,從雙方是射擊命中率上面就可以看出來。
後世的日本防衛省一直保存了一套黃海海戰中日本軍艦受損情況圖。
這套圖是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後,日方對參戰軍艦受傷情況所做的繪圖記錄,從中可看到:日本參戰各艘軍艦不僅都大量中彈,且幾乎集中在煙囪、水線、艦尾等要害位置。
說明北洋水師作戰英勇,且火炮射術很準,但日本軍艦一艘都沒被擊沉,這其中的原因,已不是北洋水師軍人自身所能解釋的。
表面看,是北洋水師彈藥效力低下,透露出的真正敗因則是一支近代化海軍沒有一個近代化的國家和社會給他們支撐。
關于李鴻章拒戰保艦的說法,李鴻章為什麼在開戰時不願與日本艦隊進行海上決戰?
1891年夏,北洋艦隊第二次訪問日本時,北洋水師總兵劉步蟾即觀察到,當時新添了松島、嚴島、橋立“三景艦”的日本海軍火力已經超過北洋水師,他迅速告知丁汝昌、李鴻章“北洋水師購買軍艦、更新舊炮已刻不容緩”,因此,李鴻章立即向朝廷上了一份十萬火急的奏折,指出:“……新式快放炮每六分鐘時可放至六十出之多,其力可貫鐵數寸,實為海上利器,由此可見,李鴻章、丁汝昌、劉步蟾等海軍将領完全清楚“戰術火力決定海戰勝負”這一常識,而黃海海戰的失敗結局,也證明了他們的判斷力非常準确,這也解釋了李鴻章為什麼在開戰時不願與日本艦隊進行海上決戰、隻想做“猛虎在山之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1)日方的炮彈發射數量20~10倍于北洋水師!
根據現有的材料,北洋水師所使用的架退炮射速要遠遠低于日本的速射炮,而且當時大口徑後膛炮發射藥與炮彈是分離的,更加降低了定遠鎮遠大口徑架退炮的發射速度,以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12點55分開戰後一小時内雙方實際參戰軍艦為基準,經過反複計算後發現:清日雙方100毫米主戰火炮的理論發射數據為,日軍聯合艦隊為46242發,北洋艦隊為2368發,雙方的射速比是18.76:1。顯而易見,對于雙方整個艦隊而言,日方的100毫米以上主戰火炮發射量幾乎是清方的20倍。
海戰的核心是日軍“第一遊擊縱隊”4艦與北洋水師6艦的炮戰,盡管日軍“第一遊擊縱隊”4艦與北洋水師6艦的總噸位之比是14784噸對14136噸,雙方的100毫米口徑以上主戰炮之比是38門對28門,數量比為1.4:1,看上去似乎相差不大。但經過詳細計算發現,雙方在關鍵的一個小時裡“掄圓了打”,理論上的發射數量之比卻是驚人的13990:1248,射速比為11:1。
也就是說,日方的主戰炮火力11倍于清方火力!
當天的14點22分左右,北洋艦隊的“廣丙”和“平遠”兩艦趕到時,“超勇”、“揚威”兩艦已經被擊沉,以後一小時内雙方火力射速的理論數據為:日方可發射46242顆炮彈,中方可發射4080顆炮彈,火力射速比是10.89:1,日方的軍事火力依然是中方的10倍有餘。
盡管實戰過程中雙方的發射數量小于理論計算數,但雙方火力懸殊的狀況不會改變。
北洋艦隊的“超勇”、“揚威”兩艦沉沒後,日軍的“第一遊擊縱隊”4艦又先後同北洋艦隊的“緻遠”、“濟遠”、“經遠”、“來遠”、“靖遠”、“廣甲”6艦纏鬥。
結果,北洋艦隊兩艘被擊沉、兩艘逃逸、兩艘重創擱淺。
2)日海軍炮彈的炸藥威力是北洋艦隊的炮彈炸藥的100倍!
日軍不僅發射的炮彈數量十幾倍于北洋水師,而且炮彈的威力也遠大于北洋水師。
這秘密就在于雙方炮彈用的“炸藥”不一樣,北洋水師用的是落後的“黑火藥”,這是現代鞭炮用的火藥(發射藥是黑火藥鈍化之後的粟色火藥,開花彈裝藥是黑火藥),而即使是這種裝黑火藥的開花彈裝備也極少,大部分是當年購艦時英德船廠所随艦贈送的,北洋水師所配備的大部分還是不能爆炸的實心彈,這種實心彈彈體内常配以沙石增重,是完全以自身重力和沖擊力來攻擊對方軍艦。
而日軍所使用的炮彈全部為填裝新式的“苦味酸”炸藥的開花彈,其威力是“黑火藥”的100倍。
具體說,黑火藥的威力隻有硝氨炸藥的10分之一,硝氨炸藥的威力隻有苦味酸的10分之一,也就是說1斤苦味酸相當于10斤硝酸氨或相當于100斤黑火藥!
由此可知整個艦隊交戰,北洋艦隊損失5艘,而對方1艘未沉,就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北洋艦隊擊中日艦不少炮彈,就是打不沉一條,原因無他,炮彈威力太小了!
北洋水師成軍之時,正是世界海軍技術戰術大發展大躍進的時代,可以說一年一個潮流,不亞于後世的電腦更新換代的速度,蒸汽鐵甲艦該如何用于海戰,各國流派甚多,而軍艦技術,火炮技術也是日新月異,北洋水師由于成軍之後,因種種原因(滿清視北洋水師為李鴻章這個漢人的武裝),未再添一艦,至開戰時已經與日本聯合艦隊的武器裝備存在了訓練無法彌補的技術差距,而開戰後所采用的橫隊迎敵,也是根據所裝備艦船的火炮配置所事先設計的。
事實上,北洋水師的訓練水平要遠超聯合艦隊,這從雙方火炮命中率即可見一斑,傳統的觀點總是籠統的從清朝腐敗無能,體制落後解釋,完全無視19世紀海軍技戰術的發展曆程,可以說北洋水師的官兵并未被公正的評價。
當然,十九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期,華皇不信英國人已經有了建造航空母艦的水平。
華皇一直不是很瞧得上英國人的海軍力量,要不是德國人被幾次三番的暫停,不允許發展海軍,二戰的德國海軍不會這麼弱,即便這樣,人家德國人的二戰海軍也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