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甲午崛起

0798同治帝駕崩

甲午崛起 軒樟 2367 2024-01-31 01:11

  慈禧太後自然少不了和慈安皇太後兩個人痛哭一場,同治帝得這種病,兩個人都推脫不了責任,慈安是太過溺愛,比慈禧這個親生的媽,更寵愛同治帝,慈禧則是有意識的放縱皇帝和載澄瞎胡鬧,否則,皇帝想出宮染上這種病,這是容易的事情嗎?

  同治帝和載澄的借口是去視察頤和園工程,但是慈禧太後是什麼人,這種小兒科的借口,怎麼能騙過她?她倒也是的的确确沒有想到會染上這種髒病,否則,慈禧要弄死皇帝,真的是分分鐘。

  兩個人也商量不出什麼結果,大是大非上面,還是得慈禧太後拿主意。

  慈禧的主意,一是拖日子,二是加快步伐,準備另立新君了。

  新君的人選,也不用想,其實慈禧的選擇面非常窄,除了自己親妹妹生的孩子,她沒有至親好栽培了。

  說拖日子,則總還有幾天,不緻于危在旦夕。

  慈安皇太後是什麼都不懂的,“載湉?醇親王的兒子嗎?”

  慈禧太後點點頭,“是啊,姐姐,你想,如果是溥字輩的,咱們怎麼辦?還怎麼接着垂簾聽政呢?這天下,已經這樣了,我要是再放手不管,交給生手的話,這天下,隻怕一年都挺不過去了,我是真想什麼都不管了啊。”

  慈禧太後說的聲淚俱下,惹得慈安皇太後又抱着慈禧好生安慰。“妹妹,這幾年,苦了你了,唉,皇上怎麼會這樣啊?都怪我,什麼都幫不上忙,還沒有看好皇上。”

  “姐姐,你别這麼說,有什麼事情,咱們姐妹一起面對。”慈禧太後也是真情流露。

  實則,曆史上,慈禧對慈安是不錯的,慈安肯定不是慈禧害死的,因為以慈安的能力,不對慈禧皇太後構成一丁點的威脅。

  兩個人說着說着又哭了起來。

  卻沒有想到當天下午,皇帝的病勢劇變,已經進入了昏迷。

  整個宮中都忙壞了,吓壞了,都是瞎忙,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慈禧太後沒有想過要封鎖消息,主要是沒有意義了,她控制着權力,越早解決越好。

  慈禧趕緊派出人去,分頭通知,近支親貴、軍機大臣、禦前大臣、弘德殿行走的師傅以及南書房翰林,紛紛趕到,這時也顧不得什麼儀制了,一到就奔養心殿。

  但見昏黃殘照,斜抹殿角,三兩歸鴉,栖息在牆頭,“哇哇”亂叫,廊上階下,先到的臉色凝重,後到的驚惶低問。

  李蓮英奔進奔出,滿頭是汗。

  忽然,有名太監匆匆閃了出來,低沉地宣旨:“皇太後召見。”

  李蓮英趕緊進入西暖閣,已經跪了一地的王公大臣,兩宮皇太後已經淚如泉湧,都拿手絹捂着嘴,不敢哭出聲來。

  隻聽得李蓮英在說:“不行了!萬歲爺他,人都不認得了!”

  “怎……怎麼辦呢?”慈禧太後結結巴巴地問。

  跪在後面的翁同龢,擡起頭來,看着李蓮英,大聲問道:“為什麼不用靈藥?”

  這個時候,還用個毛的靈藥啊。

  李蓮英和兩宮皇太後心說,牙都撬不開了,就是神仙的藥也不管用了。

  “萬歲爺不行了。”一名太監慌慌張張的過來,跪下道。

  聽得這話,沒有一個人再顧得到廟堂的禮節,紛紛站起,踉踉跄跄奔向東暖閣。

  入内一看,隻見皇帝由一名太監抱持而坐,雙目緊閉,有個禦醫捧着一隻明黃彩龍的藥碗,另外一個禦醫拿着一雙銀筷,都象傻了似的,站在禦榻兩旁。

  見此光景,一個個也都愣住了。

  群臣相見,有各種不同的情形,或在殿廷,或在行幄,都知道何以自處,唯有象這樣子,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有的跪下磕頭,有的想探問究竟,獨有一個人搶上前去,瞻視禦容,這個人是翁同龢。

  這一看,一顆心便懸了起來,他伸出一隻發抖的手去,屏息着往皇帝口鼻之間一探,随即便一頓足,雙手抱着頭,放聲大哭。

  這一哭就是報喪。

  于是殿裡殿外,哭聲震天,一面哭,一面就已開始辦喪事,摘纓子、卸宮燈、換椅披,尚未成服,隻是去掉鮮豔的顔色。

  而名為“大喪”,實非大事,大事是嗣皇帝在那裡?

  大清朝自從康熙五十一年十月間,第二次廢太子允礽,禁锢鹹安宮以後,從此不建東宮,嗣位新君,在大行皇帝生前,親筆書名,密藏于“金匮玉盒”之中。

  一旦皇帝駕崩,第一件大事就是打開這個“金匮玉盒”,但是同治皇帝無子,大清朝父死子繼,一脈相傳的皇帝系,到此算是中斷了!

  “兩位皇太後請節哀!”一直在養心殿照料喪事的榮祿,找個機會到西暖閣陳奏:“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還有大事要辦!”

  這一說,慈禧太後放下“六脈俱脫,酉刻崩逝”的最後一張脈案,慢慢收了眼淚,看着養心殿的總管太監說,“都出去!”

  “是!”太監宮女,一律回避,西暖閣内就是榮祿為兩宮太後密參大計。

  這樣過了半個鐘頭,才見他匆匆出殿,回到内務府朝房,用藍筆開了一張名單,首先是近支親貴: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孚郡王奕譓、“老五太爺”綿愉的第五子襲爵的惠郡王奕詳、宣宗的長孫貝勒載治、恭親王的長子貝勒載澂,奕詳的胞弟鎮國公奕谟;然後是軍機大臣、禦前大臣、内務府大臣、南書房翰林、弘德殿行走的徐桐、翁同龢、李鴻藻,還有個紅得發紫,現在紫得快要發黑的王慶祺,一共二十九個,算是皇室的“一家人”。

  名單開好,榮祿派出專人去傳懿旨,立召進宮。

  這二十九個人,起碼有一半還留在宮内,要宣召的,幾乎全是漢人,滿洲大臣中,隻有一個文祥,因為病體虛弱,又受了這“天驚地坼”的刺激,支持不住,回家休息去了。

  不用說,這是商量嗣立新君。

  倉卒之間,不知如何定此大計?

  亦沒有私下商量的可能,擁立誠然是從古以來保富貴的絕好機會,但卻苦于無人可擁。(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