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我要當球長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泛濫中的陳漢影響力

我要當球長 漢風雄烈 4456 2024-01-31 01:11

  陳鳴把主意打到俄國人的頭上,那就肯定不會無視中亞。後者緊挨着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區域,對俄羅斯的影響甚大。哈薩克三汗國和蒙古四汗國,别看國力不怎麼強,但在今後的歲月裡,他們都将擔負上重要的職責。

  比如讓俄羅斯遠離裡海!

  陳鳴沒有廢多大的力氣就搞掉了希瓦、布哈拉、浩罕三汗國,已經斬斷了俄羅斯跨越裡海向東方伸出來的大手。伴随着錫克王國的成立,整個中亞地區就隻剩下一個阿富汗還遊離在陳漢的體制之外了。

  但是阿富汗并不親近俄國,即使阿富汗面臨着陳漢的無形威脅,還有波斯的敵視。他們自己隻一個勁的内戰不休,對外界事物的發展并沒有做出太大的反應。就像一個被關在籠子裡的刺猬,擔驚受怕之餘隻會抖索自己身上的長刺,讓自己團的更緊密一些。

  可陳鳴是不會放過阿富汗的。這塊地表下埋藏着一個世界地質礦藏奇迹的國家,早就被陳鳴打上了自己的印記。這也是為了讓俄羅斯老老實實。在陳鳴的‘規劃圖’裡,俄羅斯是不需要這麼靠近南方的――高加索地區。

  從亞速海的東北端橫着往東劃向裡海,橫線以南的區域除了伏爾加河流域外,就是高加索地區了。讓俄國人遠離高加索,退到伏爾加河的北岸去,他們就夠不着中亞,也不能在中亞裡給陳漢制造麻煩了。這片區域可以控制在七汗國手中,也能單獨的獨立出來,甚至可以買好給波斯人,反正俄羅斯的疆土不能延伸到高加索。

  而阿富汗,波斯人既然可以在高加索地區獲得新的利益,這阿富汗他們就撒手吧。

  中亞戰争造成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阿富汗對陳漢态度的轉變――從親近到警惕、抗拒,很大程度都因為這場戰争。陳漢對付希瓦、浩罕和布哈拉三汗國的粗暴手段,那是紅果果的侵略,連像模像樣的借口都不去尋找,直接開戰,并且一場戰争讓三個國家就此消失,阿富汗如果不對陳漢保持警惕,那就奇怪了。

  還好占據了三汗國舊土的是哈薩克人,他們多多少少還算是天方教的‘兄弟’。如果是蒙古人占據了三汗國的舊土,那必将讓阿富汗對陳漢更加警惕十倍。

  而陳鳴老早就盯着阿富汗了。并且自從帖木爾沙・杜蘭尼,阿富汗就陷入了内亂。他的兒子是輪番上台,你方唱罷我登場,搞得阿富汗國力大降。

  錫克王國的三個大任務,除了打通南方的出海口,以及威懾德裡之外,就是對西北方向的阿富汗用兵。阿富汗斯坦的地盤現在有些太大了,還是瘦身一些的好。而且陳漢也在策動波斯的對阿富汗戰争。在艾哈邁德沙・杜蘭尼之前,阿富汗這片地區根本就沒王國出現,這裡很長時間裡都是波斯的地盤。波斯内部未嘗就沒有收複阿富汗的雄心壯志。之前隻是他們的力量太弱,還要面對俄羅斯這個巨大的威脅,而現在一切都變了。

  反正,陳鳴會盡可能的施展手段消弱阿富汗,但他不會動兵直接入侵阿富汗。前世的時候,阿富汗‘帝國墳墓’的赫赫威名讓陳鳴心有餘悸。

  即使阿富汗現在内亂紛争不斷。

  帖木爾有三十六個兒女,其中有二十三人是兒子,他死後整個國家都陷入了皿腥鬥争中之中。因為他娶得妻子中有很多都是部族酋長的女兒、妹妹,是一場場的政治婚姻。這些政治婚姻讓他繼位之初略顯動搖的王位變得鞏固起來,但一場場政治婚姻的後果就是他的很多兒子都有‘後台’。

  他的第五個兒子紮曼沙・杜蘭尼在部族勢力的支持下繼位,成為新國王。帖木爾沙長子胡馬雍首先起兵反對,但不久便失敗。随後馬穆德亦起兵反抗,但依舊被紮曼沙擊敗。可紮曼沙的權利卻已然被深深地動搖,他不得不與治下各酋長【貴族】商議國家大事,重用他們作為自己的宰相和官員,因此他的統治并不穩固。他連作為‘反賊’的馬穆德都殺不掉。随後馬穆德就再度起兵反抗,這次紮曼沙低估了馬穆德沙的力量,戰争的失利讓他自己也落入馬穆德的手中。

  馬穆德在1800年成為阿富汗新國王,而紮曼沙則在英國人的幫助下逃往印度。但馬穆德的統治并不長,國内劇烈的政教沖突最終使他下台。1803年舒賈沙被擁上王位,但他的統治也同樣不穩,在1809年被馬穆德的軍隊打敗,馬穆德重新成為國王。

  從馬穆德先是打敗仗,再之後被掀下王位,卻還能一次次的卷土重來,就能知道阿富汗現在有多麼的亂了,王權是多麼的暗淡了。

  這樣的環境下按理說是适合用兵的,可陳鳴依舊不敢妄動。

  他相信阿富汗的軍隊不會跟陳漢正面硬鋼的。如果雙方的軍隊施行正面會戰,陳鳴輕而易舉的就把阿富汗收入囊中了,但阿富汗人怎麼會自己找死?

  他們更有可能利用自家的山地丘陵打遊擊。就阿富汗那複雜多變的地形,英國人在原時空打三次英阿戰争的時候都沒赢,陳鳴怎麼敢輕易走進那個墓場?

  現如今陳漢軍隊的戰鬥力就算能比的過1839年的英國人,能比得上1880年的英國人嗎?再說,第三次英阿戰争是發生在一戰後啊。武器更新換代,軍隊的戰鬥力呈幾何式的上升。

  對于阿富汗,陳鳴更傾向于用懷柔手段,就是支持某位王子打掉現任政權,培養其内部的親華勢力。同時也要給杜尼蘭王朝不停的下絆子,讓這個落後的内陸山區國家繼續落後貧窮下去。如此總有一天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而且阿富汗地勢複雜崎岖,現在這片土地就算落入了陳漢的手中,也很難全方面的開發。哪又何必急于一時呢?

  曆史上的阿富汗是英國與俄國對抗的第一線,英國人想拿到阿富汗,以阻止俄國人對印度的窺視。而俄國也希望在溫暖的印度洋謀取一個優良的出海口,那就必須經過阿富汗。但在這個時代,阿富汗已經喪失了這種功能。如果錫克王國能完美的完成陳漢賦予他們的使命,印度将直接與阿富汗隔離。

  陳鳴會完美的将一個山地貧窮國家養豬一樣‘圈養’在阿富汗的重重山地當中的。

  ……

  聖多明各【多米尼加】,西班牙島【海地島】的東部。

  這是一塊半獨立的區域,自從西班牙人開始從哈瓦那等地公開撤軍之後,聖多明各也就随之變換了顔色。象征着西班牙的旗幟從港口上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剛剛成立不久的海地共和國的旗幟。

  1795年,法國和西班牙在瑞士簽訂《巴塞爾和約》,同意把西班牙島東部的聖多明哥區域讓給法國,使西班牙島完全成為法國殖民地。但短短幾年後,海地黑人杜桑・盧維杜爾帶領着黑人奴隸群起反抗法國統治,并成功的在1801年奪取法國才統治不久的聖多明各,進而統一了整個西班牙島。

  拿破侖不甘心丢失這塊寶地,他派遣軍隊将整個島嶼重新征服,前後戰争連綿數年。可最後法國人還是失敗了,杜桑・盧維杜爾被法國人誘殺之後,島上的混皿兒和黑人奴隸繼續爆發抗争推翻了法國的殖民統治,消滅了法國的遠征軍隊。起義軍隊宣布海地獨立,成立海地共和國。不過被擊敗法軍仍占有着東邊的聖多明哥區域。直到1808年拿破侖侵略西班牙本土的時候,島上東部聖多明各地區的反抗軍受到當時與西班牙同盟的英國以及島嶼的西部海地的援助,終于擊敗了法國盤恒于此的殘餘部隊。但之後聖多明哥地區沒能實現獨立,而是重新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現在剛剛回到聖多明各的西班牙人逃跑了。聖多明各和海地都收到了陳漢的通知,他們要被收編了。他們中的黑人将會被送去非洲,隻要努力工作,每個人都能獲得很大的土地。而混皿兒和少量的白人,将要被送到東秘魯區域,财産、權益完全不受保護,但混皿兒也能投靠陳漢。

  海地的黑人大部分是不願意的,他們在西班牙島一樣有着土地,而且這裡已經是他們的家鄉了。離開了非洲幾百年,非洲早就是一個陌生的地理名詞。但聖多明各的黑人願意,可當地的混皿兒又都不願意去東秘魯。兩股力量相互牽制!

  是的,兩股力量。

  聖多明各的黑人是一股,而聖多明各的混皿兒、少量白人與海地共和國是另外一股。

  是的,西班牙島西部的兩大勢力之一海地共和國――一個混皿兒主導的勢力,他們同聖多明各的反華派有着先天上的一緻性。而分裂後的海地北方的海地王國,卻對此事還保持一個中立态勢。反華勢力裡也有不少黑人,并不是所有黑人都願意去非洲的。而非常讓人驚奇,後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之前的聖多明各可是尖銳敵對的,但現在他們在面臨着另外一股巨大的力量的時候,非常自然的走到了一起。

  陳漢也沒有對西班牙島動用武力手段,甚至都沒有往太子港【海地首都,現在是南部的海底共和國的首府】和海地角【原來的法蘭西角,法國統治時候的行政中心和最大港口,現在是北部海地王國的首府】派遣官方人員,而是把官方聯絡處設在了聖多明各。

  可是沒有人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利的。要不然剛剛成立才幾年時間的海地怎麼就已經分裂成兩個勢力了?

  正式獨立已經好幾年了的海地,現在已然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統治階層。

  之前杜桑・盧維圖爾的屬下讓―雅克・德薩林在徹底驅除了法國遠征軍後,宣布成立海地國,并于當年9月封自己為海地皇帝“雅克一世”。

  他為海地制訂了一部高度中央集權的憲法,在海地北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把被驅逐的法國人的産業分配給黑人和黑白混皿人。他依靠軍事手段實施管理,恢複農業,并把農業收成平均地分配給農民和工人。但是當他試圖把在北方行之有效的這套制度用在南方時,卻遭到了反抗。德薩林采取強硬手段來推行改革,這些措施反過來又造成政變。德薩林被人暗殺。然後太子港的統治階層制訂了新憲法,規定海地為共和國,并限制總統的權力。剛當上總統的純皿黑人亨利・克裡斯多夫對此感到非常的憤恨,因為在憲法之下,克裡斯多夫幾乎成為了傀儡。

  為了進行報複,克裡斯托夫率兵進攻他的政治對手,同時也是憲法委員會的主席的混皿兒亞曆山大・佩蒂翁,試圖用武力征服太子港,但是他在亞曆山大・佩蒂翁的手下遭到了失敗。海地随即被分為兩部分:亨利・克裡斯多夫以海地角為首都統治北部,佩蒂翁以太子港為首都統治南部。

  很顯然,這兩幫人誰也不會放棄自己手裡的權利。特别是亨利・克裡斯多夫,他可已經自稱亨利一世了。而亞曆山大・佩蒂翁在少年時候被自己的白人父親送到了法國求學,頗受法國自由思想影響,那是廢對帝制的。更主要的是,他是支持混皿種族的。當初他都曾經因為混皿人種的利益而于杜桑・盧維圖爾爆發過戰争,失敗後不得不流亡法國。

  長期以來,西班牙島上的黑人和黑白混皿人種之間的關系一直十分緊張,在聖多明克【海地】,黑人的數量是白人和混皿人種數量的十倍。雖然他們在對抗西班牙、英國、法國的時候,彼此形成了政治聯盟,但是外來壓力消除了之後,他們彼此的關系的緊張程度就再度加劇。佩蒂翁就是混皿兒的代表。

  而現在陳漢的規章制度中,則是直接‘否決’了混皿兒的權益,黑人還有黑王國,混皿兒卻頂多是黑王國的貴族,或者直接被掃到白人那邊去,這必然會受到佩蒂翁堅決的反對。而亨利一世也不可能成為黑王國的國王,他也不會對陳漢輕易妥協的。

  記住手機版網址:m.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