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重生蘇聯

376戰争補償

重生蘇聯 維拉德列 2561 2024-01-31 01:11

  對于曼圖洛夫來說,要取得政治局的支持,其實并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自從加裡甯(前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去世以來,蘇共中央政治局的人員編制就從12位減少到了11位,從此長時期維持這種單數編制,以确保在所有的投票中都不會出現正反票數相同的局面。

  而在政治局裡,光是“西伯利亞派”的人就已經有了3個,其中包括了曼圖洛夫本人、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安德烈耶夫,還有替補赫魯曉夫位置的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前白俄羅斯黨委第一書記潘特雷蒙・波諾馬連科。

  不過,隻有這3票當然是不足夠的,要讓曼圖洛夫的援助計劃得到政治局會議的通過,至少還得有6票才行,所以曼圖洛夫還得争取多至少3票才行。

  當時,除了“西伯利亞派”的3人以外,蘇共中央政治局裡還有斯大林、貝利亞、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揚、卡岡諾維奇、沃茲涅先斯基和日丹諾夫,加上西伯利亞派的人總共就有11位。

  在此之前,沃茲涅先斯基就已經表明了反對蘇聯援助計劃的立場,而他的“老闆”,也就是“列甯格勒派”的大佬――蘇共中央第二書記日丹諾夫也極有可能會投下反對的一票。
這兩個人基本上已經沒有可能站在曼圖洛夫的一邊,根本不能争取到他們的支持。

  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則不同,這兩個人已經基本上可以肯定會站在曼圖洛夫的一邊。

  伏羅希洛夫雖然在政治立場上并不算堅定,但因為他是曼圖洛夫的嶽父,所以他那票也幾乎可以肯定會投給曼圖洛夫的。

  至于莫洛托夫,他和曼圖洛夫一樣,其實也是這次援助計劃的主要發起者之一。
如無意外的話,他也是會投下贊成一票的。

  不過,蘇聯克裡姆林宮權力場上的變數實在是太多,莫洛托夫會否改變立場仍然是一個未知之數,幸好這樣的可能性很小,至少在現在看來,莫洛托夫站在曼圖洛夫那邊才是最符合他個人政治利益的選擇。

  但就算曼圖洛夫得到了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的支持,也還需要再得多1票才能取得政治局決議中的過半數,使他的議案得到通過。

  那這一票靠誰呢?
其實剩下的政治局委員當中,還真沒有一個能靠得住的。

  日丹諾夫和沃茲涅先斯基就算了,他們倆算得上是曼圖洛夫的政敵,根本沒可能指望他們會站在曼圖洛夫的一邊。

  貝利亞也不用說了,他的人品和節操在整個政治局裡面可是出了名的差,也跟曼圖洛夫不太對路,所以他投反對票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

  至于米高揚和卡岡諾維奇,這兩個人雖然與曼圖洛夫之間的關系不錯,但卻不是能夠靠得住的人。

  自從米高揚進入蘇共核心層以來,他見風使舵,善于投機的作風就已經廣為蘇共高層所知了。
一直以來,他其實并沒有參與過什麼政治鬥争,無論是之前卡岡諾維奇和葉若夫之間的鬥争,還是現在西伯利亞派和列甯格勒派之間的鬥争也是如此。

  以米高揚這麼多年的作風來看,他這次恐怕不是投棄權票就是會找個理由缺席會議了,因為他既不想得罪曼圖洛夫,也不想得罪日丹諾夫和沃茲涅先斯基,所以他不希望在任何一次涉及到兩派角力的投票中投下關鍵性的一票,除非斯大林叫他這麼做。

  那斯大林呢?
他會怎麼選擇?
這個還真的不太好說。

  對斯大林而言,任何有利于國家,有利于加強蘇聯對于其他社會主義政權控制力度的政策他都是會支持的。
但相對于國家利益而言,他更加關心的,還是蘇聯國内的政治形勢。

  但無論斯大林想法如何,曼圖洛夫都總要在事先取得他的支持才行。
一來,斯大林是國家最高領導人,把重要事情交給他拍闆是尊重他和忠誠于他的表現。

  二來,如果斯大林在政治局會議上投下了反對票,就算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波諾馬連科和安德烈耶夫跟曼圖洛夫之間的關系有多鐵,他們都有可能會因為斯大林的關系而投下反對票或者選擇棄權,使他得不到足夠的支持。

  在這樣的情況下,曼圖洛夫不得不叫上莫洛托夫,一起去克裡姆林宮找斯大林說明他們的想法。

  “你們的計劃書我都看過了,無論是從蘇聯的國家利益上還是國際主義精神道義上考慮,我們都是必須要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提供援助,建立經濟互助體系的。
”聽到斯大林的話語,曼圖洛夫和莫洛托夫的心裡都定了下來。

  “但問題是,”斯大林繼續說道:“我們該投入多少資源進行援助,對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比例應該如何制定呢?

  “斯大林同志,”曼圖洛夫說道:“我認為這次援助計劃的分配比例應該以各國的經濟情況作為劃分的準則。
經濟情況越差的國家往往需要得到更多的資源用于發展,所以希臘、保加利亞等經濟情況較差的國家還是應該得到更多援助的。

  對于工業基礎較差的國家(例如希臘、保加利亞),我們應該向他們提供更多的工業設備和工業技術進行他們的工業化建設,除此之外,還要向他們提供一些農業生産機械,幫助他們實現農業機械化,從而提高這些國家的糧食産量,協助農民增收。

  至于工業基礎較強的國家(例如德國、北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對于工業設備的需求其實并不大,我們隻需要向他們提供石油、鐵礦石等工業原材料就已經足夠幫助他們發展起來了。

  斯大林點了點頭,說:“那對于德國、北意大利和羅馬尼亞等戰敗國,應該在援助計劃中獲得怎樣的處理呢?

  在援助計劃中,這些戰敗國的地位是十分尴尬的。
他們一方面要向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戰勝國交納巨額的戰争賠款,另一方面又會接受蘇聯的援助,實際上隻是一場等價交易。

  但這是不是代表德國和北意大利就不會從這次援助計劃中受益呢?
那可不一定。

  “斯大林同志,正如我剛才所說,對于德國、北意大利這種工業基礎較強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隻需要向他們提供一些工業原材料就足夠了。
隻要他們獲得足夠的原材料進行工業生産,他們的工業生産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增強。

  當這些戰敗國的工業生産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就能夠籌到更多的資金和工業品,作為戰争賠款償還給我們。

  至于羅馬尼亞等工業生産能力較差的戰敗國,我們也應該向他們提供工業品和工業生産設備幫助他們進行工業化發展,但同時,他們也需要向我們提供資金和原材料作為戰争補償。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