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重生蘇聯

303沃茲涅先斯基

重生蘇聯 維拉德列 2933 2024-01-31 01:11

  核彈計劃的推行引發了巨大的争議,為了這枚小小的炸彈,曼圖洛夫居然要求動用20億盧布的國庫,用于核武研發和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實在是很難令人理解。

  在那個世界裡,蘇聯的國庫并不缺這點錢,僅僅在1941年,蘇聯國庫收入就達到了2300億的水平(比曆史上高30%),但财政支出隻有2260億盧布左右,财政盈餘達到了40億盧布。

  (曆史上,蘇聯1941年财政收入是1769.8億盧布,财政開支為1913.9盧布億,财政赤字達到了144.1億盧布)

  也許你會問,這1941年的财政盈餘隻有區區40億盧布,一半都用來搞核武了,這錢難道還算少嗎?
當然不算少!
這20億盧布足夠生産九千輛T-34坦克了。

  但和蘇維埃宮相比呢?
這20億盧布的核武研發+核設施建設費用已經不算多了,畢竟這筆費用能夠買來國家的安甯,還能順便發展一下核能技術,解決國内的能源問題。
但蘇維埃宮呢?
建這麼一座摩天大樓就砸了40億盧布,而且買回來的也就是一點面子。

  相比之下,核武研發計劃的開支不但比蘇維埃宮少一半,其換取的效益也比蘇維埃宮高不知道哪裡去了,性價比可不是一般的高。

  可是,這個方案依然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或者說不符合這些人的利益。

  對于這個核武研究方案,軍方是表示支持的,畢竟他們是軍隊,哪個軍隊都希望得到這樣的大殺傷力武器,所以在國防委員會裡面,代表軍方的伏羅希洛夫也站在了曼圖洛夫這邊,全力支持核武及核能技術的研發。

  那誰反對呢?
在國防委員會裡,公開表示不支持的人隻有一個――那就是沃茲涅先斯基。

  至于其他人,斯大林、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和米高揚明确表示支持核武研發計劃(雖然莫洛托夫和米高揚都是跟風),馬林科夫和貝利亞還沒表明态度。

  雖然隻有沃茲涅先斯基一個人反對,但在他後面的,卻是一個不容小觑的勢力。
這個勢力,就是以中央書記日丹諾夫為首,沃茲涅先斯基、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為核心的“列甯格勒派”。

  在當時,蘇聯高層權力場的局面,可以用“三分天下”來形容――以貝利亞為首的“格魯吉亞黑幫”、以日丹諾夫為首的“列甯格勒派”,還有以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等人為代表的“老近衛軍”這三大政治派系,掌握了蘇共高層多個重要位置,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沃茲涅先斯基是唯一一個進入國防委員會的“列甯格勒派”,他的意見基本上代表了列甯格勒派的意見。

  曼圖洛夫并不想因為這件事情而招惹列甯格勒派,所以他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去說服沃茲涅先斯基,希望能夠得到沃茲涅先斯基的理解。

  曼圖洛夫對沃茲涅先斯基的印象,整體上還是不錯的,至少沃茲涅先斯基的工作能力超群,作為這個列甯格勒大學經濟學教授的他,也具備了良好的知識水平,在經濟工作上表現突出,深受斯大林的信任和重視。

  但是,沃茲涅先斯基這個人比較桀骜不馴,較難和其他人相處,而且他對曼圖洛夫懷着強烈的妒忌之心,兩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遠,在工作上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和曼圖洛夫相比,沃茲涅先斯基已經不算年輕了。
曼圖洛夫才不到28歲,就當上了蘇聯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還兼任相當于中紀委副書記的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

  而沃茲涅先斯基呢?
他今年也就38歲,但卻已經是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相當于常務副總理),兼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計委主席。
擱在我國的話,别說38歲了,就算是48歲,也未必能爬得上這麼高的位置。

  他這麼年輕就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個人能力比較卓越,經濟工作拿得起來。
當然,得到日丹諾夫的賞識和提拔也是一個關鍵之處。

  沃茲涅先斯基在仕途的飛躍是從1934年開始的,在此之前,他在莫斯科的紅色專業學院裡當經濟學教授,和官場沾不上什麼邊。

  直到1935年,他被調到了頓涅茨克州擔任公職,過了不到1個月又被調到了列甯格勒市,負責城市規劃的工作。

  當時,列甯格勒州委第一書記是日丹諾夫,他看中了這個年輕有為的知識分子,對他照顧有加,1937年将他提拔為列甯格勒市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相當于副市長),過了不久,沃茲涅先斯基被提拔到了中央,擔任國家計委副主席。

  到了1938年,沃茲涅先斯基成為了國家計委主席,1939年成為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相當于國務院副總理),1941年更是當上了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
他的仕途可不是一般的順!

  但正是因為太順,缺乏基層鍛煉,再加上有領導主動扶持,不怕得罪人的緣故,造就了他桀骜不馴的性格,在心态上也沒怎麼成長,思維性格也不太成熟。

  而曼圖洛夫呢?
他雖然比沃茲涅先斯基還要年輕10年,但他的實際人生經驗還要比沃茲涅先斯基多上十年有餘。
況且,他的仕途當中也并不缺磨煉,别看他現在風風光光的,在他當上新西伯利亞州委書記之前的經曆,又有多少人知道?

  曼圖洛夫的仕途起步時間和沃茲涅先斯基一樣,也是在1934年。
當時,不到20歲的曼圖洛夫剛從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跳級畢業,然後被分到他的家鄉――新西伯利亞工作。

  後來,大清洗開始的時候,時任西西伯利亞邊疆區黨委第一書記的埃赫就開始對西西伯利亞的官員進行大規模的清洗,使西西伯利亞成為了大清洗的重災區之一。

  在西西伯利亞,數以萬計的幹部被濫殺無辜的埃赫處決或是送入了古拉格,被免職的,降職的幹部更是不可計數,造成大量幹部死亡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職位空缺。

  在這樣的情況下,曼圖洛夫不得不和内務部的人,甚至是埃赫打好關系,和周圍的人“和睦相處”。
在此期間,他幾乎從來都沒有的罪過任何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能夠順利地,借着職位大量空缺的機會迅速上位。

  到了1937年,他已經當上了新西伯利亞十月區黨委第一書記,随後升任新西伯利亞市委第三書記。

  後來西西伯利亞邊疆區共青團委第一書記又被清洗,一時之間找不到适合的人選,隻好讓曾經擔任大學團委書記的曼圖洛夫兼任整個邊疆區團委書記的位置。

  過了不久,西西伯利亞邊疆區被改成了新西伯利亞州,埃赫當上新西伯利亞州第一任黨委第一書記之後不久,就開始被中央調查,随後被逮捕。

  原本被中央欽定為新任州委第一書記,暫代埃赫職務的阿列謝耶夫,過了不久就被發現有問題,還沒上任就遭到了清洗。

  阿列謝耶夫和埃赫的清洗,幾乎牽連了新西伯利亞州的整個州委班子,就連新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克麥羅沃的市委班子也未能幸免。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西伯利亞州裡實在是拿不出一個資曆夠高的人來擔任州委第一把手,也就曼圖洛夫這個州共青團委書記,前新西伯利亞是黨委第三書記能夠拿得出來,暫時頂替州委書記的工作,後來他的表現獲得了中央的認可,破例成為了蘇聯最年輕的的州委第一書記。

  從1934到1938年,曼圖洛夫就是在這種動蕩的環境下,成長起來。
經曆大清洗動蕩的他,已經累積了不少人生經驗,也見識了社會的黑暗,可以說是身經百戰,見的多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