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重生蘇聯

359紅色東南亞

重生蘇聯 維拉德列 2300 2024-01-31 01:11

  二戰結束後,世界的局勢并沒有因此而平靜下來。

  雖然德國、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政權已經消滅,但英美資本主義陣營和蘇聯共産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卻在不斷增長。

  這場戰争中,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不但擊退了德國法西斯的入侵,還從德國、意大利等法西斯國家手上取得了大量的資源,在他們的土地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使得歐洲社會主義陣營的實力擴展到一個足以挑戰歐洲,乃至于世界霸權的地步(蘇聯實際上已經是歐亞霸主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法兩國作為歐洲僅存的資本主義大國,開始視蘇聯的崛起為一大威脅。
他們擔心蘇聯會在實力壯大後,揮軍攻入自己本土,推翻自己的資産階級政權,建立一個隊莫斯科言聽計從的社會主義政權,使本國的資産階級失去多年來的統治地位。

  作為德國和北意大利這兩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鄰國,法國雖然忌憚蘇聯的崛起,但他們不但沒敢惹怒蘇聯,反而還縱容法國共産黨等親蘇黨派以合法政黨,甚至是執政聯盟成員的形式存在。

  萬一法國佬激怒蘇聯了,駐紮在德國和北意大利的百萬蘇軍和坦克洪流說到就到,甚至還有可能會搬出核武這個大殺器。
就算蘇聯紅軍不能平推到巴黎,也會對法國造成重大的傷亡,對法國的城市和工業設施造成更大的破壞。

  英國人的做法則截然不同,他們不但無意與蘇聯交好,反而還盡力挑撥蘇聯和美國之間的關系,設法讓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互相制衡,讓美國站在英國的陣線上,作為“自由民主陣營的老大哥”。

  在亞洲那邊,蘇聯成功從日本手中解放了整個朝鮮半島,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朝鮮社會主義政權,還把千島群島、北海道和庫頁島南部納入了蘇聯的版圖裡。

  而華夏的革命勢力也在蘇聯的支持下得到了壯大,黃河以北所有地區都得到了解放,為此後革命戰争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朝鮮半島的統一,避免了曆史上朝鮮戰争的發生,使朝鮮人民能夠在革命政權的領導下穩定發展,不用再受戰争之苦,但這并不代表亞洲這邊就沒沖突了。

  1945年8月,由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會(越盟)趁日本投降,而法國短期内還沒有能力出兵印度支那的機會,在越南各地發起了“八月總起義”。

  全國各地的人民委員會等地方分支很快就取得了當地的控制權,許多地區在下令起義後便立即響應,而城市中的日軍因為已經投降的緣故,對此束手無策,隻能眼睜睜地看着越盟起義部隊攻進來,接管城市的控制權。

  8月13日,越盟名将武元甲率軍攻占了越南的太原市,并且成立了臨時政府,由胡志明任主席。

  過了幾天,越盟成功接收河内的保安隊、警察署等政府機關,并且成功令大量的保安隊和警察投靠越盟,使越盟控制了越南首都的治安力量。

  對此,親日的越南保大帝政府和即将崩潰的日軍并沒有采取什麼有力的行動,使得越盟在各大城市行動時如入無人之境,造就了起義的成功。

  越南名義上的君主保大帝和首相陳仲金無法控制局勢,最終決定讓權于越盟。

  1945年8月20日,越盟領導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宣布越南獨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後來,越南南北分别由英軍和華夏政府的軍隊占領。

  在華夏政府軍的支持下,越南共産黨與越南國民黨合作組成了北越的第一屆内閣,而南部的英軍則逐步把越南南部的統治權“歸還于”印度支那原有的殖民統治者法國。

  英國人這樣的攪屎行徑固然引起了越盟的不滿。

  越盟表示,我們明明是要統一全國的,可這個時候英軍突然登陸越南南部,硬是把半個越南給占了,還把這塊地扔給法雞,你說你這樣幹是不是欠揍?

  然而,在實力上,越盟确實還低人一頭,他們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裝備,更沒有飛機、坦克、戰艦那樣高大上的玩意兒。

  無奈之下,越盟隻好跟法國人談判,交涉有關越南獨立的問題。

  在談判桌上,越盟方面提出來的條件其實很簡單,就是讓越南統一并且獲得獨立。

  但趾高氣揚的高盧雞不但不肯讓越南統一,還不願意讓北越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存在,他們要求北越以法蘭西聯盟的成員身份獨立,而南越則繼續處于法國人的殖民狀态。

  雙方在越南獨立的問題上存在的矛盾根本不可調和。
即便如此,雙方的代表還是在法國共産黨(當時共産黨是聯合政府的一員,同時也是法國第一大黨)的調解下,在楓丹白露宮簽訂了臨時協定,讓越南獲得了短暫的和平。

  不過,法國政府雖然簽訂了臨時協定,但法國臨時政府主席夏爾・戴高樂并沒有遵守條約的打算,他一方面安撫作為執政聯盟成員的法國共産黨,另一方面卻在積極備戰,增派軍隊和重型武器前往越南,還開始在重要據點修築防禦工事。

  法越兩方的對峙,再加上英國在當中的挑撥,使得蘇聯社會主義陣營與美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差,雙方的利益沖突和矛盾也越來越多。

  除此之外,西方國家媒體還開始“揭露蘇聯獨裁統治的真面目”,對蘇聯現存的政治體系進行诋毀,還把蘇聯現在“落後、貧窮”的原因都歸于“斯大林政府的獨裁統治”,把斯大林及其他蘇聯官員塑造成“壓榨人民的集權暴君”,甚至還有媒體要求美國出兵“解放受到蘇維埃獨裁統治的人民,給他們帶來自由和民主。

  無論那些媒體怎麼寫,都無法改變蘇聯強大、統一的事實,也改變不了斯大林及布爾什維克政權在蘇聯廣泛人民心目中的領導地位,也改變不了蘇聯政權帶領全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道路的既定事實,但卻會對東西方陣營之間的關系造成打擊,引發兩者之間的對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