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洪英傳

第198章 不破不立

明末洪英傳 歸去來栖 3000 2024-01-31 01:11

  轉眼間,又是一年秋,殷複聲二十生辰這天,殷家一家,又聚在京城。

  殷得中年初時喜當爹,生了個兒子,性子收斂了許多。

  殷得安也考上了秀才。

  而侍郎府上,多了一個剛剛滿月的大胖小子。

  李嫣兒最近也不再粘着殷複聲了,時常跑的不見人。
而且,穿衣打扮也不似從前,假小子樣兒了,愛打扮了。

  就是問起她的時候,她卻支支吾吾,不肯說。

  殷複聲不打算大辦生辰,畢竟還年輕,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頓飯,就算行了弱冠之禮。

  殷老爺子将琢磨了很久的表字,寫在紙上。

  殷複聲低頭一看,紙上赫然兩個打字:洪英。

  “恭喜二哥,以後就有字了。

  “嗯。
”殷複聲也高興。

  殷得中吃味道:“爺爺,你就偏心吧,咋不給我取個字呢?

  殷老爺子道:“你又不是讀書人,要啥字啊?
中兒叫着就不錯啦。

  “爺爺,你這啥話嗎?
那~,你不偏心二弟,三弟呢?
三弟的字您老想過沒?

  “安兒的字,爺爺早就有了,不過,還得過兩年。
”殷老爺子笑道。

  殷得安饒有興緻,拉着爺爺的胳膊央告道:“爺爺,既然都有了,那告訴孫兒吧?

  “是啊,是啊,我們也想聽聽。
和我這個像嗎?
”殷洪英道。

  “對,爺爺,你就說了吧。

  殷老爺子拗不過三個孫子,隻好妥協,于是揮筆,在紙上唰唰,寫下二字:洪盛。

  殷洪英和殷洪盛~

  兄弟二人對視一眼,會心的笑了。

  之後不久,在吳宗達的一再要求下,新舊學派,雜學館和國子監在皇帝面前,展開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比試較量。

  以新學術,實戰儒術,結果可想而知。
新學術雖然并未研究到有什麼大的建樹,但已經完勝紙上談兵的儒家論道。

  皇帝朱由校當即下旨推廣雜學,在全國各地,興修雜學館。
減少科舉次數,減少中榜人數,繼續減少仕人的福利。
并決定六部任職,皆有各自考核,以專長定職務。

  朱由校此舉徹底激怒傳統儒生們,暗藏在朝堂的東林黨人,以及提前辭歸的那些人,紛紛四處活動,不僅造謠,還說服了一直想當皇帝的朱由檢。

  說朱由校性格優柔寡斷,偏聽偏信,不尊祖制,寵信奸佞等等,總之一句,就是不能再做皇帝,說大明再不易賢明之主,吃棗藥丸。

  朱由檢空有一腔熱皿,竟被說動,他相信了東林黨人的煽動,以為他哥哥完全不配當皇帝,便同意了他們的建議。

  于是,看似甯靜的朝堂,正在潛移默化的發生細微改變。

  首先,他們利用關外與建虜的合作,發動一場戰争,明軍再失遼東。

  大急之下的朱由校,不得已才舍得派殷洪英前往督戰。

  此時的殷洪英,樣貌心性比之以往,更為成熟,他清楚的知道,這個時期的朝堂,将會發生什麼。

  可是,邊關危機,他又不得不走,隻好在臨行時,叮囑自己的嶽丈,魏忠賢看緊後宮,當心朱由校的安全。

  殷洪英走時,被朱由校賜尚方寶劍,加封二品左都禦史。

  他向皇帝要了一個人,便是孫傳庭,與之随行。
另外有李嫣兒和陳大牛一同前往。

  剛至廣甯,一群人便受到伏擊。
殷洪英險些喪命,幸得孫傳庭求援。

  這次的驚險,也引起了殷洪英的懷疑。

  住進府邸,當夜,便再有歹人潛入行刺。
殷洪英早有準備,将刺客當場捉住。

  掀開蒙面之時,大吃一驚。

  刺客不是旁人,正是廣甯的俞驿丞。

  俞驿丞就是建虜安插在廣甯的細作。

  之後,與袁崇煥和孫承宗的初次見面,袁崇煥誇誇其談,好大喜功的個性一覽無餘,而孫承宗看着袁崇煥的眼神,都能看出,他對自己這個學生有多滿意。

  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有人喜歡謙虛的,有人就喜歡狂妄的。

  不日,成人了的多爾衮,發動了第一次進攻,原本,與殷洪英交情親密的将領,均被撤換,幸有孫傳庭和李嫣兒,此戰勉強抵擋,場面堪稱皿腥。

  殷洪英于亂軍中救下一個姑娘,問她什麼都不說話。

  是個啞巴。

  殷洪英見其可憐,收為貼身侍婢。

  不久,第二次戰争,是袁崇煥與建虜交易,定要鏟除殷洪英。

  陰謀之下,殷洪英深陷重圍,就在危機之時,突然得報,建虜後方着火,說是朝鮮舉傾國之力,援助大明。

  殷洪英覺得奇怪,棒子何時轉性了?

  結果,探報來時,竟是毛文龍的隊伍。

  毛文龍早在東江鎮時,就擁兵自重,利用朝鮮内亂,發兵占領。
滅了朝鮮,自立為王。

  而這次出兵解救殷洪英,并不為大明,卻是另有原因。

  殷洪英得救,多爾衮被殺。

  同時殷洪英也得知了袁崇煥和孫承宗的陰謀,當即處斬二人。

  而此時,毛文龍的使臣派來,殷洪英一見使臣,内心怦然,往事悠悠,重現眼前。

  使臣不是旁人,卻是當年登月樓一别的若蘭小姐。

  若蘭姓張,是毛文龍的外甥女。
自當年一别,便在毛文龍身邊出謀劃策,先占領皮島,再占領朝鮮,一直未嫁的她,心中早有牽挂。
得知殷洪英被困遼東,請姑父出兵營救。
這才結了殷洪英的危難。

  張若蘭勸說殷洪英與毛文龍合力,攻打鞑子,而後攻打大明,兩家同坐江山。

  殷洪英不是腐朽之人,對于朝代的更替并無異議,隻要是進步,并無不可。
可是,朱由校對他是有知遇之恩的,而且,也是因為他,才背負了各種罵名。
他良心上,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殷洪英拒絕張若蘭的合并建議,失落而歸。

  不久,天啟帝駕崩之事傳入廣甯,殷洪英悲怆落淚。

  新繼任的朱由檢,按照與東林黨的約定,大肆清繳閹黨。
但是,唯獨對殷洪英,寄予厚望。
不僅下令重賞,而且,被封為王。

  就在這個時候,朱由檢收到一封密報,說殷洪英有謀反之心。

  就此,殷洪英被莫名其妙的召回京師。

  原來,這是鞑子所使的離間之計。

  他們在全國各處散播一個傳言,說科爾沁有女,乃天降貴人,乃國母之命。
而此女就在殷洪英手裡。

  朱由檢反複問殷洪英,是否有東西要獻給他,殷洪英不解。
朱由檢暗下殺心。

  幸得後來,莊際昌的提醒,殷洪英遍觀府中上下,這才将目光落在了啞女身上。

  拷打之下,啞女說話,她就是傳說中的大玉兒。

  殷洪英知道崇祯多疑,好在自己先一步知道了實情,在朝中舊交的掩護下,攜家眷,連夜離京,返回太原府。

  崇祯豈會就此罷休,欲捉拿殷洪英。

  太原府地勢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古有李淵起兵于此。
殷洪英一呼百應,有當年張居正的舊交,受到利益的百姓,有殷夢珠和田榮家的資助,有廣甯舊部的支援,還有朝鮮毛文龍的協助。

  殷洪英利用雜學館所研發的新型火器,與隻有一幫腐儒的崇祯,最終展開了決定生死的戰争……

  (全書完結)

  開書時間沒有選好,恰好是工作最忙的時候,想寫好,是心有餘力不足,所以,完本的比較倉促,僅是個簡易的大綱,但是基本前邊的坑都填了,希望能夠多少彌補書友們的遺憾吧。
在此表示一聲抱歉,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寬容和支持。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