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棘手問題是挑戰,也是展示自己的好機會(1)
向馬雲學點公關口才,把逆境變成順境
自如應對“話題陷阱”
人總是要遇到困擾的,這時候該怎麼去做,該如何去說,就看一個人的能力了。有些人不善于處理這些問題,當被問到自己和另一個跟自己相似的人哪一個更厲害的時候,回答總是不得其要。不是誇大自己貶低對方,憑空得罪人,便是誇大對方貶低自己從而給人一種妄自菲薄的形象。
一般來說,面對這種問題,列出彼此的優缺點就夠了,将客觀事實說出來,其他的要聽者自己去解讀。
馬雲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記者劉怡的專訪時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記者:剛才你也談到,阿裡可能是中國最好的互聯網公司,現在輿論上通常會認為,在中國,真正進入到國際化的互聯網市場競争的互聯網公司有三家:阿裡、騰訊和百度,你怎麼看輿論的這種判斷?
馬雲:既然輿論說三家,那就三家。我并沒有說我們最好,在管理方面,我們是領先的。騰訊是在産品和工程上比較強一點,百度是在搜索技術上比較領先一點。說到管理,我們是三家最好的。我當着他們兩個人也講過這個問題,我們再增加兩萬名員工,我們可以照樣很好,他們可能就扛不住了。在搜索的技術上,我們今天要往前推進的話,我們跟百度是有距離的;在産品的豐富性,在對通信産品的把握和客服的體驗上,我們和騰訊是有距離的,每家都有各自的特色而已。騰訊強在産品管理,百度強在搜索技術,但互聯網絕不僅僅是搜索技術,在其他技術上,它就比較累一點。我們強在綜合處理,綜合的技術、産品和工程。我們也許沒有一樣東西比别人牛在哪裡,但在文化和管理上,我們相對來講好很多,所以才會導緻每樣東西都是普通的,但是整體的競争力并不差。
當然毫無疑問,中國這三家是今天總體綜合實力來講最好的。但是,傳統行業是“六十年河東,六十年河西”,到了工業時代,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所以,最終誰強誰弱都很難說。
這個記者的提問很尖銳,其實是隐藏着陷阱的,不管是将自己跟人比較,還是将另外兩個人放在一起比較,總是容易産生矛盾。一旦說不好,便成了話柄,為人所談論了。
馬雲回答得就很好,他沒有吹捧自己,沒有給人一種狂妄的感覺,也沒有去突出對手,讓人覺得言不由衷,而是客觀而事實地列出了幾家公司的優缺點。這樣,既回答了問題,又不會産生争議。
不管是公衆人物也好,普通人也罷,總會遇到一些刻意挑事的問題,或者是一些問的人雖然無心,但回答不好便得罪人的問題。比如,兩個女人哪個更漂亮。這時候,不管說誰漂亮都會得罪人,而如果給出一個含糊的答案,又會給人一種圓滑不真誠的印象。
此時,不妨用馬雲的方式,指出兩個人各自的優點,但不給出最後的結論,讓聽者自己去想。這樣既不會讓被評論者感覺自己被傷害了,又能夠很好地回答了問題。
在面對棘手的問題時,不要慌,口不擇言是最不明智的選擇。我們要思考哪種表述方式最恰當。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說出傷害别人的話來。
在面對别人的提問時,一定要想清楚那問題背後隐藏的意義,不要隻看表面。有些問題表面是很簡單的,但簡單回答之後,問題就變複雜了。就像前面舉的例子一樣,兩個女人哪個更漂亮些,就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隻需要說出其中一個人的名字就可以了。但如果真的第一時間說出一個人的名字,那麼這個問題就變得複雜了。另外一個一定會痛恨這個說話者,覺得輕視了自己,從而内心不滿。
講話,表面看是嘴上的事情,但其實是大腦的事情。隻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不說出讓自己尴尬的話來。
面對責難,用事實回應最好
世事總不是都遂我們願的,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會有人很直接地向我們提問,而且問題非常尖銳。有的是我們所不想提的事情,有的是直指我們的缺點。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怎麼回答便考驗一個人的智慧了。
有的人會暴怒,覺得對方是不懷好意的,是在針對我們,讓我們難堪。可是用憤怒和不理性來對待這樣的問題,除了讓我們更加難堪之外,實在沒有其他好處。有的則是回避問題,一遇到這樣的問題之後,便顧左右而言他。這也不是好的回答方式。我們這次不回答,下次還會有人做出類似的提問。要知道,問題是不會因為我們不回答而消失的。它隻會因為我們給出了具體的、讓人滿意的答案而消失。
因此,當别人提出尖銳問題的時候,回答還是必要的,但不要用情緒回答,而是針鋒相對,态度上夠強勢,理論上夠說服力才能回答,也才能将這個問題了結。
馬雲在接受《時尚先生》的專訪中,就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記者:有一種說法是,衛哲事件後,暴露出阿裡好的管理者的缺乏,是這樣嗎?
馬雲:什麼叫作好的管理者的缺乏?
記者:那時就還是老陸(陸兆禧)去頂上。老陸好像就變成了一個什麼都能做、四處救火的人。
馬雲:人的強項就是人的弱項,人的弱項也可以變成人的強項。你的弱項對别人來講,可能是個強項。老陸是在公司裡面結識了很多的人。我那天跟老陸打電話就在講,老陸,幹了不少了,阿裡巴巴到支付寶,支付寶到淘寶,淘寶到阿裡巴巴,該休息了,休息一年兩年再說。做些務虛的事情。
老陸務實比較厲害,務虛得不夠。我讓他做些務虛的事情,虛的是最實的。虛的事情要實做,實的事情要虛做。這是對一個人的不同的訓練。比方說老陸,淘寶高速增長,老陸剛好順勢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代,什麼時代就用什麼樣的人。再到一個時代就開始務虛了,老陸就缺口氣了,那就練練虛去。虛實都能的人,才可以……隻是你們看到的時候,老陸剛好被放在實的位置上去了。
這個記者提的問題就很尖銳,在他的問話中,直接帶出了管理缺乏的字眼,雖然最後以提問的語氣結尾,但一樣會讓人不舒服。面對這種問題,馬雲并沒有表現出不快,也沒有直接反駁回去說我們的公司沒有任何管理上的問題。而是針鋒相對,向對方也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覺得我們管理上有缺失,那缺失在哪個地方。等對方說出了具體的事情之後,再根據他的問話來回答,有理有據,不僅打擊了傳言,而且讓對方無話可說。
這就是馬雲式的講話了,以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講,而不是以發洩的方式來講。
如果聽了對方的問題後,直接來一句我們的公司沒有問題,也許對方便不再追問了,但在聽者的心中,這個問題依然存在。而這種先針鋒相對地提問,搞清具體狀況後再回答,自然更高一籌。
我們生活中肯定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不妨學習馬雲,不要先發洩情緒,而是先讓對方将問題講清楚,然後給予回答。這樣才對我們更加有利。
當然,更不要回避,事情發生了,總是要解決的。如果對方确實是帶有攻擊性的,那麼我們越是回避,他們的攻擊性就越強。搞清他們的目的,然後給予回應就好了。要知道,面對尖銳的問題,逃避是最壞的選擇之一。
自誇有術,從别人的角度誇自己
馬雲是一個商業精英,同時也是一個營銷高手。他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别人的注意力,讓人聽他的,為他所用。能夠做到這些,就在于他那絕妙的口才。
馬雲能說,更是會說。一樣的道理,他可以說得很簡練也很有感染力。一樣的故事,别人講出來枯燥,但經過馬雲的口之後,便會生動起來。這就是馬雲的魅力,永遠都能吸引到别人。
在營銷上,馬雲也是有很強實力的。一般的人,向别人推銷自己的商品時,總是說我們的如何如何好,覺得這樣别人便會認可自己的商品。卻不知,這并不是好的辦法,因為人們在做決定的時候,考慮的并不是将要選擇的到底有多麼好,而是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利益,或者少去多少麻煩。如果總是從自己的角度講的話,沒人會感興趣的。
在這方面,馬雲就做得很好,下面是他的一段講話,我們看看馬雲是如何介紹自己的優勢的。
我們第二步,是如何讓那些誠信的網商富起來,鄧小平說讓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希望是讓誠信的網商富起來。
阿裡巴巴希望讓信用等于财富。幾年前也是在網商大會上,我們呼籲銀行全力支持中小企業,但是銀行有自己的難處。誰沒有難處?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它們的模式很難讓它們真正地服務好網商、服務好中小企業。
所以,阿裡準備在這裡全面挺進,不是因為我們想掙更多的錢,而是我們覺得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用互聯網的思想和互聯網的技術,去支撐整個社會未來金融體系的重建。
在這個金融體系裡面,我們不需要抵押,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關系,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你掙多少錢,我們需要你踏踏實實地為客戶服務。
兩年的試驗告訴我們,我們近幾百名員工,完成了給15萬家企業貸款,平均每家企業貸到的款是4.7萬人民币,這隻是剛剛開始,我們将用最好的技術,評價信用,讓在座以及無數網商群體能得到金融服務。
因為你們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對未來的希望,我們做出的隻有努力和幫助。當然幫助大家也是幫助我們,我們不希望虧本,我們也不會虧本,不賺錢是不道德的。
“在這個金融體系裡面,我們不需要抵押,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關系”這句話,都是在誇耀自己的優點,但卻能引起别人的共鳴。關鍵就在于他是在誇自己,卻是從别人的角度誇的。很多人介紹自己公司多麼好時,都是說我們有多少多少市場占有率,那是你們公司的事情,和其他人無關,所以你們的市場占有率再高,一樣無法引起别人的共鳴。但馬雲的這幾句話不一樣,他所列舉的自己公司的優點,都是跟用戶息息相關的,都涉及了用戶的利益。
當用戶聽到他的這幾句話之後,腦海裡馬上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開實體店要籌備注冊資金,資金不夠的還要找各種關系幫忙籌劃。這些都是麻煩,而且是極其麻煩的。當人們的腦海中出現這些麻煩之後,自然就願意選擇馬雲了,而那些已經選擇了馬雲的人則會表現得很慶幸,認為自己做了正确的選擇。
這就是馬雲的營銷術,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别人的角度出發。當我們給别人帶來便利的時候,别人就一定會認同我們。如果我們隻是陳述屬于我們自己的、與别人無關的便利的時候,那人自然不會認同我們。
沒有人願意為别人的優秀埋單,人們隻願意為自己的優秀埋單。所以若想要通過自己的優秀讓人與我們合作,就要強調我們的優秀可以給他們帶來便利。從這個角度來介紹,自然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問題解決了。
層層剝筍,讓聽者自己說服自己
有人說,說話時“我”字太多的人,除非地位或者成就很高,否則一般不太會受歡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每個人都在乎跟自己相關的事情,而不太願意去用别人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因此,人與人交流的時候就容易産生認知錯位。很多時候,你覺得有意思的事情,别人可能覺得很無聊,你覺得一件事對你很重要,但在别人眼裡可能根本就微不足道。這就是總說“我”的人為什麼一般不大受歡迎的原因了。太過于自我,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不過,有一類人卻很特别,他們也常常以“我”開頭,說話中也有很多“我”字,但卻很受歡迎。這類人便是站在别人的立場講自己話的人。
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馬雲。熟悉馬雲的都知道,他在公共場合永遠在講述自己的事情,但卻總是能夠引起别人的共鳴,關鍵點就在于他能夠将講話技巧運用得十分娴熟。
2006年馬雲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做了精彩演講,這裡截取其中一段,讓大家感受下馬雲是如何說服别人的。
再者就是使命感。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阿裡巴巴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他們掙錢,幫助他們省錢,幫助他們管理員工。新浪、搜狐、網易他們比我們幸運,他們可以模仿雅虎,但是阿裡巴巴B2B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阿裡巴巴到底往哪個方向去?我郁悶了一個月,直到紐約論壇的時候我碰到克林頓夫婦,我向克林頓問了這個問題,他說這是個好問題。他說美國不管是軍事還是經濟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國家,他說使命感驅動我這個當總統的往哪裡走。
我們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以後,我們就把這個作為阿裡巴巴推出任何服務和産品的唯一标準。我們以前曾經說最少推出一個免費的産品,我們工程師和産品設計師、銷售師馬上想到免費搞得複雜一點,将來收費搞得簡單一點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産品就越做越複雜,後來問我們的使命是什麼,我們全體員工就說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為什麼把産品搞得那麼複雜?一下就醒了,我們就把産品做得非常簡單。讓客戶越來越簡單,把麻煩留給我們自己,這就是當時使命感的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