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孫子傳

孫子傳 第79章 就任将帥懲治腐敗(4)

孫子傳 曹堯德 2117 2024-02-04 18:34

  阖闾想得較為貼切,許多國君,雖然他們五官端正,耳目俱全,但依然是聾子和瞎子,因為他們隻喜歡聽贊譽溢美之辭,“萬歲”之聲盈耳,聽不得半點批評和逆耳之言,因而無人肯在他們面前吐露真情,久而久之,豈不既聾且瞎!
豈但是國君這樣,各級當權者亦多半如此,随着事業的成功,功勞的顯赫,聲譽的擴大,權力的膨脹,他們便漸漸改變了自己的聽覺和視覺。
頌歌擊穿了他們的耳鼓,使他們漸漸變聾;鮮花在他們面前揮舞炫耀,使他們眼花缭亂,輕者視物失真,重者完全失明。

  阖闾請孫子幫他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并策劃如何清除之。
孫子剛正不阿,從不隐瞞自己的觀點,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先引導阖闾回憶那座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殿堂,然後一針見皿地指出,吳國的官場之所以如此龌龊,正是“上梁不正”所緻,亦即是阖闾無道的必然結果。

  阖闾聞言,似有五雷轟頂,一時竟天旋地轉,站立不穩。
他不明白,孫子何以竟出此言,自己縱有千錯萬錯,也不至于成為一個無道昏君。
孫子的話讓他難以理解,難以冷靜,更難以接受。
他不安地在殿内走來走去,時而快,時而慢,腳下笃笃有聲。
不知走了多久,他實在是忍無可忍了,突然立定,調轉身軀,朝向孫子,面有愠色,責問道:“元帥何出此言,寡人不解,請言其詳。

  孫子慢條斯理,但卻是字字千鈞地反問道:“大王莫非遺忘舞鶴于市,殺生送死之葬乎?

  阖闾聞聽此言,蔫了,頭垂至兇前,負罪似的半天默默不語,臉上很快現出了痛悔莫及的神情……

  阖闾有一愛女,名喚勝玉,自幼嬌生慣養,為所欲為。
一次,阖闾正宴請外國使臣,庖丁端上了一盤蒸魚,賓主共食,贊不絕口。
食至一半,勝玉步入宴會廳。
阖闾忙招呼女兒在自己身邊坐下,将盤中剩下的半條蒸魚賜給她。
這已經是有失體統了,國王宴請外賓,哪有女兒上席的道理。
勝玉非但不感戴父王的寵愛,反而怒火萬丈地說道:“王乃以剩魚辱我,我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她涕淚交流,甩袖而下,自缢于後園。
阖闾聞報,痛不欲生,厚葬之于西阊(chāng)門外。
鑿池積土,所鑿之處遂成一湖,即後世之女墳湖。
又開山鑿石,雕文石以成棺椁,用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及“磐郢”名劍陪葬。
殡葬之日,舞白鶴于吳市之中,令萬民随之觀看,并入隧門送葬。
隧道内暗設伏機,男女既入,遂發其機,隧門緊閉,實之以土,男女死者萬有餘人。
阖闾曰:“使吾女得萬人為殉,庶不寂寞也。
”……

  殿内隻有君臣二人,皆默然無語,死一般的靜,靜得彼此聽得見心髒的跳動。
黃昏籠罩了整個吳宮,阖闾的心境似這暮色一樣灰暗。
一抹夕照的餘晖透過窗紗射進殿内,顯得格外殷紅,這大約是吳王心肝俱碎所淋漓的皿滴……内侍走進來,點燃了幾案上的蠟燭,燭光閃耀,殿内一片通明。
不知過了多久,阖闾痛心疾首地說:“殺生送死,實乃寡人之罪,罪不容誅,無道已極!
然木已成舟,生米做成了熟飯,不知元帥有何良策,能贖寡人之罪,懇請示教!
”吳王說着,淚如雨下,其傷心的程度,勝過女兒夭殇。

  堂堂一國之君,竟能夠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過錯,實在是難能可貴,孫子深受感動,坦誠地為之拟定了兩條“贖罪”措施:一是頒诏全國,公開認罪;二是重金撫恤殉葬男女之父母,以表痛悔之誠。

  比較起來,改過比認罪更難,特别是那些有權勢有地位的人,在他們看來,臉面勝過生命。
當然,這不過是虛榮,究其實,這些人最沒有廉恥。
然而,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之後,阖闾終于接受了孫子的诤谏。
孫子對阖闾的勇于改過十分滿意,對輔佐阖闾争霸充滿了信心。

  經過孫子的提議和請求,阖闾支持他微服私訪,視察各級官吏的政績及違法亂紀的罪行,體恤民情,然後制定措施,懲治腐敗。

  從此,孫子的足迹遍及吳地的山山水水,有時他是一個樵夫,有時他是采藥的漢子,有時他是行乞者,有時他是收山貨和湖鮮的商人,有時他是泛舟的漁家,有時他是化緣的道人……

  有人帶領數百名工匠,深入天池山,光天化日之下,将山中的紫楠、黃枟全部伐光,車載船裝,搶運一空,無人敢過問,無人敢治罪,因他的舅父是吳國的司徒叔南陽。

  吳淞江歲歲水患,每當汛期,江水泛濫,毀田園,淹莊禾,噬禽畜,民苦不堪言。
吳中宰牛得勢,不領導沿江百姓疏河道,築堤防,除水患,而說此乃水怪巫東衍興風作浪所緻,并編造荒誕無稽的故事:巫東衍乃一母怪,因無子而煩惱,故而興風作浪。
為慰巫東衍之心,每歲選一三歲标緻男孩,送與巫東衍為子,可平水患。
每年歲初,牛得勢派衙役遍訪吳中千家萬戶,發現有中意的三歲男孩,連同其父母一起捉來邑衙候選,飼以上等飯食,以使孩子們個個白胖。
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亦是吳淞江畔送子的良辰吉日。
是日卯時,全邑男女集于車坊,舉行隆重的送子儀式。
早有人給選中的孩子沐浴更衣,将其打扮得楚楚一新。
巳時一到,将孩子盛于木盆中,順江漂流,直至為風浪吞沒。
送子的現場鼓樂喧天,送子的人們載歌載舞,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及親人則哭得死去活來。
送子所需費用,從民間征斂,用十元,征百元,大部分落于牛邑宰的腰包。
孩子的父母們,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被選中,争相賄賂邑宰,牛邑宰因此大發橫财,中飽私囊,富得流油。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