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孫子傳

第25章 峄山觀景泰山覽勝(5)

孫子傳 曹堯德 1885 2024-01-31 01:07

  藍天下,青石上,一株蒼松,植根于岩層砂石之中,傲然挺拔,蓊郁墨綠。
無肥沃的土壤,無人澆灌,無人施肥,有的隻是幹旱,酷暑,嚴寒,風霜,冰雪,但它卻傲蒼穹,壓群雄,這是怎樣的骨氣和品格啊!

  上古時候,帝俊縱子作惡,十日并出,炙烤着大地,莊禾焦,草木枯,百姓如熬似煎。
英雄的羿挺身而出,不俱帝俊的淫威,援弓搭箭,射落九日,其中的一顆墜于峄山,形成了日石。
田書教育孫子以羿為光輝榜樣,不畏強暴,為民除害,解民倒懸。

  子母洞、母子石、慈母石、稚子學步石、昆仲石、姊妹花石、夫妻石等,都是田書對孫子進行倫常教育的好教材,母子情牽,兄友弟恭,姊妹并蒂,夫妻恩愛。
美滿幸福的家庭是一面明鏡,它反映着整個社會的風貌,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縮影。
不僅如此,家庭還是每一個社會成員栖息生活之地,是撫育英雄豪傑成長的搖籃,因此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萬不可掉以輕心,等閑視之。

  仙人橋是由三塊巨石相依、相擠、相抱而成,下臨萬丈深淵,雲霧蒸騰,陰森可怖,令人望而生畏,非勇者不敢趨前,然而已近古稀之年的田書,卻攜孫往返于橋上,以培養孫子的大無畏精神。
事實雖然并非像神話傳說的那樣,步過橋去便是瓊瑤,然而世上事,非勇者和意志堅強者,則難以達到理想的彼岸。

  兩塊巨石相對,頗似蟋蟀,正鼓翅蹬腿,呲牙振須,欲拼個你死我活。
莫怪蟋蟀生性好鬥,世上萬物,人類也在其中,無時無刻不在争鬥之中,勝者生存敗者亡,此乃千古一理。
草木鳥蟲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萬靈之長的人類呢?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階級,一個國家,不做好拼搏的充分準備,等待它的隻有滅亡。

  虎口石,雙耳豎起,巨口張開,吞雲吐霧,不可一世。
田書攜孫闖虎口,拔虎牙,好不快哉!

  天梯,自天垂挂而下,雲霧缭繞,随風飄擺,英雄騷首,懦夫卻步,田書祖孫,一老一少,攀援而上,曆艱涉險,終抵峰頂。

  這一切,旨在培養田武不畏、不懼、不怯的勇敢精神,砺其志,鑄其堅,鍛其韌,磨其鋒。

  擎天柱石,不怕天塌,天塌賴以柱其間。
英雄獨立石,不懼霹靂,雷霆萬鈞,巍然屹立,巋然不動。
巨鲸吞天石,吞天噬日,猶覺腹空……這便是祖父對田武的要求,是田武自我塑造的典範。

  登峄山,培養了小田武極濃的登山興緻,他感到一山一石,一水一澗,一草一木,俱都有深情厚意,給人以啟迪,示人以哲理,它們是人類的良師益友。
他急如星火。
逼爺爺即刻帶他去登泰山。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于華夏的東方,以五嶽獨宗的盛名稱譽古今。
它地處中原東側,盤亘于齊魯大地,東臨黃海,西襟黃河,雄偉壯麗,氣勢磅礴,風光旖旎,乃華夏之神山,天下之大宗,“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是它的特色。

  泰山之陽,有中、東、西三條大溪谷,形成天然的登山道路。
中溪之路是登山主道的東路,田書攜孫一路登來,石級盤旋,林蔭夾道,峰回路轉,深颦瀑溪,風景秀麗優美,文物古迹衆多。
初登山,山谷開闊,以人文景觀為特色。
中天門以上,山谷狹窄,山勢陡峭,以自然景觀為主。

  白鶴泉,白鶴盤旋翔集,泉水噴湧,一瀉千裡;仙人洞内居仙人,降福賜瑞,風清氣爽;回馬嶺下馬停蹄,舍鞍馬而苦攀援;步天橋,下臨深淵;鷹石澗,巨石如鷹;玉液泉,泉水解治百病;蛟龍石,石紋如龍;斬雲劍,斬雲為雨;雲步橋,山勢險峻,飛泉清溪,雲霧彌漫,人行橋上,如入仙境;迎陽洞,洞頂凝露如懸珠,用器皿承接下來,叫“石乳”,甘甜清冽,可解渴充饑;迎陽洞北,兩峰對峙,萬松挺立,故名“對松山”,這裡古松層層疊疊,蔭翳蔽日,松風泉韻,不絕于耳,山風乍起,則松濤轟鳴,如巨浪拍岸;南天門如天上瓊閣,山間雲霧出沒變幻,南天門在雲海中時隐時現,環道如銀河下瀉,天然成梯,好一個登天的詩情畫意攀雲梯,登南天門之難,正如後世有人所描述的那樣:“仰視天門,(yǎo)遼如從穴中視天。
直上七裡,賴其羊腸逶迤,名目環道,往往有繩索,可得而登也。
兩從者扶挾,前人相牽,後人見其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人矣。
所謂磨兇掩(yǎn)石,扪天之難也。
初上此道,行十餘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
蹀蹀據頓,地不避濕暗,前有燥地,目視而兩腳不随。
”然而,當你登上南天門後,白雲為你擦拭熱汗,山風為你清心滌慮,滿目空翠,疲勞頓失。
岱頂上的奇觀甚多,諸如天街、象鼻峰、白雲洞、圍屏峰、懸石峰、虎頭崖、犬觀峰、天柱峰、日觀峰、月觀峰、探海石、舍身崖、丈人峰等,但最令人心醉意迷的還是旭日東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和碧霞寶光。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