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孫子傳

第90章 三師敝楚周旋緻敵(1)

孫子傳 曹堯德 1961 2024-01-31 01:07

  第十九章三師敝楚周旋緻敵

  翌年,即公元前511年秋,吳分三師以敝楚。
出發前,在吳王阖闾的主持下,孫子于吳廷舉行了高級将領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伍子胥、夫概、伯嚭、專毅、被離等幾位大員。
會上,孫子強調指出,這次興師的主要目的,不是奪楚之屬國,滅楚之軍隊,而是三師以敝楚,多方以誤楚,想盡千方百計,将楚拖得精疲力竭。
當談到為何要采取這一方針時,孫子說,以寡擊衆、以弱敵強的戰争,不可以力争,隻可以智取;不能奢望一舉成功,必須以長期的謀略,離間其與屬國、附庸、盟國間的關系,麻痹其戰鬥意志,疲耗其國力,然後伺機破之。
為了說明這一問題,孫子給大家講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

  從前,有兩個十多歲的孩子到山上去打柴,在山窪的石窟中發現了兩隻小狼,大狼不在,小狼正餓得奄奄待斃。
兩個孩子感到很好玩,便将小狼抱出了洞穴,一人一隻,像對待家裡的小貓小狗那樣親昵、撫愛。
突然,有一隻草黃色的母狼,口中街着一隻野兔,從山坡上奔來。
兩個孩子見勢不妙,各抱一隻小狼,分别爬上身邊高高的白楊樹。
母狼見狀,拼命地往白楊樹上蹿,但它不會爬樹,奈何不了白楊樹上的兩個孩子,急得滿地亂轉,累得氣喘籲籲,張着皿盆大口,耷拉着長舌,喘息不疊。
但它并不甘心,繼續蹿時,蹿了這棵蹿那棵,直累得挪不動步,移不動身,僵伏于地喘息。
東邊那棵樹上的孩子見母狼不動了,用力擰一把懷中的小狼,小狼疼得嗷嗷叫,母狼聞聽,又往樹上蹿。
東邊樹上的小狼不叫了,西邊樹上的孩子又将小狼擰疼,發出尖厲的慘叫聲,母狼聞聲又奔向西邊那棵樹。
兩個孩子在樹上這樣輪番懲罰小狼,弄得二小狼尖叫不止,捉弄得地上的母狼東奔西竄,直至活活地累死在白楊樹下。

  講完了故事,孫子說:“兩個孩子不費一刀一槍,于嬉戲中獵獲了一隻母狼,他們乃今番我等興師之楷模。

  當談到如何對待淮河流域的諸多國家時,孫子指出,不能像楚國那樣武裝占領這些國家,而要親愛他們,與之友好,保護東夷民族的利益,要将這些國家和民族的人民視為自己的同胞骨肉,關心其溫飽,過問其疾苦,為之興利除弊。

  當談到如何戰鬥時,孫子指出,每戰都以消耗和疲憊敵人為目的,要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動,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閃電般地解決戰鬥,切莫戀戰,要力戒拖延和臨戰分散兵力。
要牢牢掌握戰役和戰鬥的主動性,要像疾風流水一樣奇襲敵人,搞得敵人吃不好飯,睡不好覺,草木皆兵,不得安生。
要特别注意戰鬥的靈活性,采取巧妙的辦法,去欺騙、引誘、迷惑敵人。
我們絕不久留一地,行蹤詭秘,來無影,去無蹤,神出鬼沒地改變自己的位置,讓敵人摸不着我們的行動規律。
孫子說大家都見到農夫打場吧?
手中牽着長長的缰繩,缰繩的另一端拴着牲畜,驢,馬,或者是騾子。
農夫立于場心,十分悠閑自在的樣子,随心所欲地移動着腳步,旋轉着身體,牲畜則在外圈拼命地奔跑,倘遇到懶牲畜不肯盡力,則狠狠地抽它幾鞭子,它便不得不奔跑如飛了,久而久之,自然要疲憊不堪!
……今番興師,我們就是要學農夫打場,不過,我們手中所牽的,不是俯首帖耳的牲畜,而是強大的楚國。

  部署妥當,孫子坐鎮鐘吾(今安徽省鳳陽東北)遙控指揮,首先派夫概與專毅将三分之一軍伐夷(今安徽省亳縣東南)。

  半年前,孫子率吳師伐鐘吾與徐,播下了仁義的種子,如今,淮河兩岸已繁花朵朵,碩果累累,人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贊頌吳師的仁義之舉,孫子被傳誦成神奇的人物。
這便是夫概與專毅率師伐夷時的氣候,軍隊在這樣的氣候中行進,猶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蚓鑽土中,暢通無阻。
吳軍所到之處,百姓箪食壺漿相迎,載歌載舞歡送。
每宿一村,農民們紛紛将最好的房屋騰出來,讓吳軍将士遮風避寒;有的自己露宿街頭,将房間床榻倒給吳軍将士,讓他們暖暖身,歇歇乏,以便次日重踏征程。
人們的感情是相互溝通、彼此交流的,這溝通與交流常常是默默地、不知不覺中進行,正所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各地民衆之所以待吳軍将士若親人,是因為吳軍将士視東夷百姓為父母。
他們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
時值金秋大忙季節,吳軍将士不顧長途跋涉的疲勞,争先恐後地幫農民搶收搶種,或收割,或運輸,或播種,一個個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浃背,卻常常連水也不肯喝一碗,許多徐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都誇吳軍是天下最講仁義的部隊。

  連年戰争,連年水患,害得淮河流域的百姓饑寒交迫,苦不堪言,他們雖擁戴吳軍,贊頌吳軍,卻拿不出什麼好吃的、好用的來慰勞吳軍。
《孫子兵法》的第二篇明确指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然而,耳聞東夷人民嗷嗷待哺之聲,吳軍不僅不忍心從他們中間征集一鬥糧食,反而自己勒緊褲帶,将節省下來的糧食周濟掙紮于死亡線上的饑民,圍繞着糧食問題,發生了許多令人泣下沾襟的故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