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植表示臣服之後,陳政也是收到了來自系統的提示‘
“叮,恭喜宿主完成任務,成功守下南嶺關。系統獎勵随機抽獎一次。”
“叮,恭喜宿主完成隐藏任務,運用自己的霸氣和人格魅力降服敵将,系統獎勵宿主特質雄主英姿。”
雄主英姿:能夠有小幅度概率招降和你交戰的敵将。
真的是給力了,雖然概率不大,但是打着打着要是敵将降服了,就能一下子終止戰鬥。
再看看盧植的屬性:年齡,45歲。武力:76。政治:70。統帥:60。忠誠:77。
作為降将,盧植的屬性各個方面都比較平均,不算特别好,但是能有這麼高也算是可以了。
既然盧植降服了陳政,陳政也給了他一個威武将軍的官銜。同時,在盧植的帶領下,陳政收下了南越餘下的六千多将士。
其中的一千名騎兵更是讓陳政大為驚喜,沒有想到居然盧植手裡還憋着這麼一個大招沒有用出來,就敗倒在了韓信的計策之下。
看來古代人就是比較好糊弄,要是換做二十一世紀新青年肯定早就沖上去一頓胖揍了。
可以說這次的戰役,韓信功不可沒,現在得到了南越的兵力補充,南嶺關真的成立堅不可摧的一道關卡。
足足一萬多兵力,哪怕是三萬人的部隊都打不上來。
另一邊,張儀也來到了南甯順利的見到了南甯的君王。
“啟禀君上,南周的使臣張儀請求觐見。”一位小太監禀告了張儀的到來。
“南周的使臣過來幹嘛?”南甯國主有些不解,倒是他手底下的刺史是個明白人。
“啟禀君上,他應該是過來結盟的。”
“結盟?不是說南周,薛國,陳國,魯國四國已經結成了同盟了嗎,那他還來找我們結什麼盟?”南甯的君主有些弄不懂。
但是明白人,一五一十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南周應該是怕在他們大舉進攻南越的時候,我們從他的背後插上一刀。”
經過刺史這麼一說,南甯的君王全明白了。
于是就宣張儀前來觐見。
“南周使臣張儀見過南甯國主。”張儀進來後,立即行禮,舉手投足間氣度不凡,光是這印象就給南甯國主留的不錯。
“不知,南周使臣前來所為何事啊?”國主故意揣着明白裝糊塗。
“我一來是帶着我國君上的誠意前來問候國主,畢竟國後是我君上的親姑姑,論起來國主還算是我南周君上的姑丈。”張儀先是故意拉關系,把兩國的關系拉近。
這番話,果然讓國君很是受用,臉上不自覺就微笑起來。
看見國主的心情大好,張儀趁機說出此行目的。
“國主,我這次來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和您談一談結盟的事情。”
聽到張儀這話,南甯國主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完全沒有了之前的輕松愉快。
他故意皺着眉厲聲的問張儀:“你們南周不是和薛國,陳國,魯國結成四國同盟了嗎?為什麼還要找我們南甯結盟?”
張儀聽到南甯國主的發難卻面不改色,他告訴南甯國主:“國主是這樣的,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唇亡齒寒的故事。”
南甯國主搖搖頭表示沒有聽過。
張儀接着往下說:“相傳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叫趙國的強國,而趙國有兩個近鄰。一個是錢國,一個是孫國。趙國想吞并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錢國。”
但是趙國想要攻打錢國,就必須要先經過孫國。
可是如果孫國出兵阻攔,甚至和錢國聯合起來一起反抗趙國,趙國就沒有辦法來對抗兩國的同盟。
于是就有人給趙王提了一個主意說是讓趙王給孫國送禮從孫國借道,到時候等先消滅了錢國之後在回過頭滅掉孫國。
這樣的建議立刻被趙王采納了,于是就派使者去了孫國送禮,果然收到了禮物的孫國同意借道。
可是這個時候,孫國的一位有遠見的人極力制止國君的行為。
他說:“錢孫兩國,一表一裡,唇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錢國滅亡,我們孫國也就要保不住了。”
可惜目光短淺的孫王沒有聽進去他的話,果然等趙王滅掉了錢國之後。
回過頭,假借借道的名義滅掉了孫國。
而君上現在我們南周和您的南甯也是這樣的關系。雖說我國與薛國,陳國,魯國結為同盟對付南越。
可是如果我們不這麼做,要是反過來被南越滅國了。您的南甯還能和以前一樣保持着安甯嗎?
南越可不比我們南周,我們和您素來有秦晉之好。君上您可要好好想想啊。”
張儀不虧是張儀,三言兩語之間就把南甯國君唬的是一愣一愣的。
就連南甯朝堂上的群臣也是被唬的暈頭轉向,覺得張儀講的有道理。
所以在南甯國主詢問下面人意見的時候,出現了一面倒的情況。
“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臣等謹遵君上之見。”言下之意就是同意了。既然群臣都沒有意見,南甯國主也欣然同意了。
不同于後世,這個時代的人對于盟約是相當看重的,所以一旦結盟,就絕對不會趁虛而入。
一紙盟約完成了,張儀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在南甯國主的盛情相約下,張儀一連住了四天才踏上了回國之路。不過,早在張儀回國之前,他就派人先行回去報告了喜訊。
收到這件喜訊的陳政也是松了一口氣,現在萬事具備就隻差薛國,陳國,魯國的大軍來彙集了。
到時候,諾大的南越就将會成為四國的盤中美食。
等待的同時,陳政開啟了抽獎,隻不過這一次的抽獎就有點邪門了,裡面的獎項也是稀奇古怪的。第一個房中術,陳政看的是一臉懵比,怎麼還會有這東西。第二個是《範蠡商經》是和賺錢有關的,這倒是個好東西,想要國力強盛,光是窮兵黩武可不行,還要有一定
的财力。第三個是錦囊妙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