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鐘意

2.出家

鐘意 初雲之初 5279 2024-01-31 01:06

  外室有仆婦的問安聲傳來,玉質垂簾被掀開,環佩清鳴,侍女緩步入内,其後才是高髻華衣、鮮妍端淑的越國公夫人崔氏。

  她今早冒雨往法門寺拜佛,剛剛才歸府。

  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即博陵清河二崔、範陽盧、隴西趙郡二李、荥陽鄭、太原王這五姓,鐘意的生母崔氏,便是出身天下士族之首的博陵崔氏。

  鐘意額上有傷,雖然敷了藥,紅紫色瘀痕仍舊顯眼,崔氏入門瞧見,步伐都快了些,疼惜道:“這是怎麼傷的?
好不小心。

  鐘意見到這樣端麗溫柔的母親,思及前世,幾乎忍不住淚,低下頭遮掩,寬慰道:“我沒事,阿娘别擔心。

  女兒是懷胎十月生下的,崔氏如何能不擔心,侍女在邊上,少不得勸慰幾句,再将今早之事說與她聽,末了又道:“老夫人入宮許久還未歸家,小娘子許是憂心呢。

  時下佛道盛行,女兒又非巧言令色之輩,崔氏倒不懷疑,心中憂心丈夫,卻還是溫和笑道:“阿意有福氣,連菩薩都願意入你的夢。

  越國公府有三房,鐘意父親居長,下邊是二叔三叔,還有個早已出嫁的姑母,兄妹四人都是鐘老夫人所出。

  鐘意這一代有七個孩子,六男一女,每房各占二子,十分均衡。

  他們這一輩從元,長兄元裕、二兄元嘉皆是如此,唯有鐘意不一樣。

  她是府裡唯一的女孩子,出生時老夫人稀罕的不行,親自取名叫鐘意,希望她能遇上鐘意于她的男子,和美一生。

  可惜,前世終其一生,她都沒遇上那個人。

  ……

  鐘老夫人是在午後時分歸府的,鐘意與崔氏提着心,聽到消息,趕忙到榮松院去。

  “沒事了,”鐘老夫人微笑着說:“都把心放回肚子裡吧。

  其餘人隻知此事是鐘意自夢中得知,驚訝過後,聽聞已經通知越國公,便不再在意,隻有鐘意留在府中,一顆心還揪着。

  然而,還不等越國公的消息自泾陽傳來,她的婚事,便被提上了日程。

  五姓七望互相通婚,這是早有的舊例。

  清河崔氏與隴西李氏、範陽盧氏世代通婚,趙郡李氏則與博陵崔氏世代通婚,範陽盧氏與荥陽鄭氏世代通婚,這是自北魏起,世家内部不成文的規矩。

  崔氏未出閣前,便與趙郡李氏女交好,各自出嫁之後,更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不巧的是,二人前兩胎都是兒子,無法結親,直到崔氏生下小女兒鐘意,才叫這樁婚約落到了實處。

  越國公與安國公都曾跟随皇帝征戰沙場,關系親厚,兩家主母也是親如姐妹,安國公府的郎君是蜚聲長安的才子,越國公府的女郎有京都明珠的美譽,即便叫最挑剔的人來看,這樁婚事也沒什麼毛病。

  婚期定在了明年七月,掰着指頭數數,也隻有不到一年的功夫罷了。

  雲銷雨霁,第二日是個晴天。

  安國公夫人李氏登門,見到鐘意時,毫不掩飾自己的驚豔,連聲贊歎:“阿意愈發秀逸出塵了,真是神仙般的人物。

  這是句好話,她也說的真心實意,可鐘意一見她,便跟被潑了盆冷水似的,霎時間涼了。

  “怎麼?
”李氏察覺她神情有異,關切道:“可是身子不适?

  崔氏微微蹙眉,有些憂心:“這幾日落雨,不是受涼了吧?

  “有點,”鐘意也隻能說:“喝幾劑湯藥,便無礙了。

  “秋冬交接,仔細時氣,”李氏溫聲叮囑道:“可不要大意。

  鐘意勉強擠出個笑,算是回應。

  李氏走了,沒多久就有安國公府的人登門,送了好些名貴藥材補物過來,鐘意坐在院落裡的秋千上,看着侍女捧着登記入庫,心裡亂極了。

  沈複對不住她,但李氏卻把她當親生女兒看待。

  前世阿爹過世,她要守孝三年,祖母傷心卧病,沒多久也去了,又要守孝一年,等他們完婚,沈複都二十五歲了。

  這樁婚約朝野皆知,安國公府自然做不出毀約另娶之事,但照常例,給兒子安排幾個人伺候,卻也是情理之中。

  這種内帷之事,安國公是不會管的,作為男人,他也很難體會到通房妾室這些存在有多刺心,李氏卻同鐘意透了氣兒,決不叫兒子房裡有人,叫她寬心。

  鐘意二十歲出嫁,已經是老姑娘了,可沈複身邊硬是連朵花都沒有,就為這個,她打心眼裡感激李氏。

  即便後來出了那檔子事,也是沈複瞞着李氏做的,她知道之後驚怒交加,請了家法,幾乎把沈複打死。

  李氏真心實意的待她,鐘意不想傷她的心。

  可是,她也不想再嫁給沈複了。

  她該想個辦法,既能退親,又不失兩家體面。

  ……

  青明山發生山崩的消息傳入宮中時,已經是亥時三刻,臨近午夜,皇帝早已歇下,内侍們不敢擅自驚擾,隻能報到總管處,由他裁決。

  “陛下這兩日為此憂心,食不下咽,若是有意拖延,反是罪過,”内侍總管刑光是伴駕多年的舊人,深知皇帝性情:“還是喚醒陛下吧。

  皇帝坐在塌上,将那封不算長的奏疏看了三遍,才問來使:“百姓可有傷亡?

  來使答道:“疏散及時,并無。

  皇帝點點頭,又問:“冬麥受損如何?

  來使微露忐忑:“山崩勢大,十之六七受損。

  “天災避無可避,與人無尤,”皇帝擺手,示意他無須驚惶:“令泾陽縣令開倉放糧,再免當地賦稅三年。

  來使心髒一松,就聽皇帝問:“越國公無恙?

  “國公無恙,再過些時日,便可還京。

  “知道了,”皇帝道:“退下吧。

  來使退下後,皇帝半靠在塌上,卻再無睡意,刑光親自泡了茶呈上,便聽他喃喃自語:“世間果真有神佛,能未蔔先知嗎?

  刑光心知他說的是越國公家小娘子提前預警之事,聽了一句,便低下頭,侍立不語。

  “菩薩眷顧,總是她的福氣,救黎庶萬千,也是功德,”皇帝沉吟片刻,吩咐道:“賞金三百兩,絹三百匹,物四百段,今日晚了,明天再去宣旨吧。

  刑光恭聲應是,随即又笑道:“陛下這樣大張旗鼓,老夫人怕會不情願。

  “姨母之前不願,無非是怕夢境成空,為阿意招惹是非,現下坐實,卻無礙了,”皇帝道:“婚期在即,算是朕為她添點喜氣吧。

  刑光自然口稱聖明,第二日更是親自往越國公府宣旨,哪知人都到了門口,卻沒見到鐘家小娘子人影。

  他心裡正納悶,就見提前進府通傳的内侍上前,低聲道:“小娘子昨夜忽發急病,高燒不止,已經下不得地了。

  ……

  鐘意這場病來的突然,事先半點征兆也無,着實将崔氏吓住了。

  時節交替,偶染風寒也是尋常,最開始的時候她還能這樣安慰自己,可等到第二日,女兒仍舊高燒不退時,她就慌神了,到最後,連鐘老夫人都給驚動了。

  “于太醫,我們阿意這是怎麼了?
”鐘老夫人看着孫女慘白的小臉,心疼極了:“不是偶感時氣嗎,怎麼還不見好?

  “小娘子形燥肢弱,陰虛虧空,脈象實在是不好,”于太醫面有難色,猶疑一會兒,才勉強道:“我再開幾服藥,叫小娘子吃吃看吧。

  崔氏出身世家大族,素來風儀優雅,現下卻顧不得,顫聲道:“于太醫,阿意她……”

  于太醫實在不敢作保證,隻能說:“先好生将養着……”

  這話說的十分不詳,一貫沉穩如山的鐘老夫人都變了臉色,崔氏強撐着叫人送于太醫出去,眼前就是一黑,即将歪倒時,一道風塵仆仆的高大身影自門外大步入内,伸手扶住了她。

  他輕輕叫她:“燕娘。

  越國公鐘朔,歸京了。

  “朔郎!
”這原是閨房之内的稱呼,崔氏現下卻顧不得了,緊緊拉住他衣袖,聲音迫切:“你看看我們的阿意!
她很好,不會有事的,是不是?

  越國公看着搖搖欲墜的妻子,再看塌上面色慘淡的幼女,心如刀絞。

  “對,”他說:“阿意不會有事的,燕娘别怕。

  崔氏忍了許久的眼淚,終于流了出來。

  鐘意聽見阿爹的聲音了,這叫她心裡湧出幾分迫切來,她想看看阿爹,看看平安歸家的阿爹。

  她睜開了眼睛。

  越國公高大挺拔,面容英氣,出門在外這些日子,臉也被曬黑了,隻是目光中的關切疼惜,卻半分都不見少。

  鐘意見到他,心裡既歡喜又酸澀,還摻了點不得不欺騙他的愧疚,幾種情感混雜在一起,她小聲哭了:“阿爹,你回來了,真好……”

  “阿意不哭,”越國公心疼的握住她的手,察覺女兒手腕消減的連镯子都套不住,心中難過,語氣卻很堅毅:“阿爹會廣求天下名醫,一定能治好你的!

  “沒關系的,”鐘意笑着說:“阿爹能回來,我就心滿意足了。

  幾日水米不進,她面上早已失了顔色,倏然一笑,卻像是一朵冰雪堆砌成的花兒,假使太陽大點,随時能消失在人間似的。

  鐘老夫人在她話裡察覺到了什麼,撥開兒子,坐到床頭,沉聲道:“阿意,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生病,是嗎?

  越國公夫婦的目光霎時間凝滞,鐘意嘴唇動了動,又别過臉去,小聲說:“太醫都看不出,我怎麼會知道呢。

  鐘老夫人聲音中帶着難以忽視的威儀:“不許撒謊!

  對于一個卧病在床的小姑娘,這語氣太過嚴厲了,然而說這話的卻是曆經四朝、執掌越國公府多年的老夫人,任誰也不敢說些有的沒的。

  鐘意哭了,抽泣聲弱不可聞:“我不是有意撒謊的,可是……”

  “祖母知道你是好孩子,”鐘老夫人語氣轉柔:“瞞着我們不說,必然是出于好意,可你有沒有想過,你什麼都不說,我們這些人見你一日日的虛弱下去,心裡有多難過?

  “菩薩說,凡人不能洩露天機,她助阿爹脫險,卻也要有人承擔因果,”鐘意似乎是被說動了,沉默片刻,低聲哭道:“我将山崩之事說出去,此後便要常伴青燈古佛,否則……”

  原來那場天機,是用小孫女後半生換來的。

  鐘老夫人眼淚落了下來,又心疼,又不忍:“你這孩子!

  越國公這樣剛強的人,都覺得眼眶發酸:“阿意,你叫阿爹怎麼忍心?

  崔氏聽她說完,更是心痛,然而女兒不說,丈夫隻怕已經遭遇不測,她沒法說别的,隻能哽咽着問:“你怎麼不同我講?

  “要是說了,阿爹會内疚的,”鐘意低着頭,緩緩道:“我同安國公府還有婚約,若是出家,豈不叫世人非議他們麼。

  “安國公府不會介意的,”越國公眼眶通紅:“阿爹去同你沈伯父講,他不會因此同府上交惡。

  看着塌上病弱不堪的幼女,他也哽咽了:“益陽長公主在青檀觀出家,想來不會折我臉面,先叫人去問一聲,明日便送你過去……”

  長安不過巴掌大的地方,略有些風吹草動,便會傳的滿城風雨。

  先前皇帝派人往泾陽去疏散平民,又令縣衙準備一幹赈災制物,雖有未雨綢缪之名,朝野間卻還是有些非議,唯恐興師動衆,最終卻是多此一舉,然而等山崩消息傳來,這些非議便消失的無影無蹤,轉為稱頌天子聖德,未蔔先知。

  皇帝并不居功,将實情表露出來,又降旨厚賞鐘氏女郎。

  時下佛道盛行,此中内幕為人所知,世人奇之,然而不等天家降下賞賜,鐘家的小娘子便卧病不起,不出兩日,就出家做了女冠。

  這事委實奇怪,長安衆議如沸,竟連秦王歸京這樣大的消息都蓋住了。

  ……

  兩日前。

  鐘意水米不進幾日,臉色慘淡,見安國公夫人到了,強撐着起身:“伯母,我實在是……”

  “你這孩子,怎麼不早些說?
”李氏見她如此,心中又憐又痛:“倘若真出了事,豈不叫我悔恨終生!

  安國公與妻子同至,不好進内苑,便在外間同鐘老夫人和越國公說話:“天命如此,人弗能改,是幼亭沒有福氣,配不得神女。

  他自懷中取了當年所留的結親文書,退還給鐘老夫人,言辭懇切:“兩家原是通家之好,我與英華更是親如兄弟,切莫因此事而生了龃龉,此後往來相交,一如從前。

  鐘老夫人稱謝,越國公則向安國公一禮,後者連忙避開,口稱不敢。

  這樁婚事長安皆知,貿然取消,少不得引人猜測,傷及兩家情分,鐘老夫人再次入宮,向皇帝闡明緣由,說了其中内情。

  “如此孝女,堪為世間表率,”正逢尚書仆射杜克明在側,聽鐘老夫人說完,面露贊許,深為感慨:“英華有女若此,令人稱羨。

  “卧冰求鯉,黃香溫席,這都是書裡才有的故事,真到了眼前,有幾個能做到?
”皇帝亦是深為嘉許,動容道:“阿意正當韶華,願為父親常伴青燈古佛,真是世間第一等孝女。

  鐘老夫人心有哀凄,勉強一笑,不曾言語。

  “這般孝行,又救青明山下萬千黎庶性命,合該嘉賞,”皇帝有意加恩,略加思忖,道:“便叫她在青檀觀出家,與益陽作伴吧,傳朕旨意,另賜绯紅袍,銀魚袋,禮同正四品正議大夫,号懷安居士。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