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盛唐賢後

第二百零四、封後(下)

盛唐賢後 方之影 2569 2024-01-31 00:59

  “父皇嚴重了,兒子不敢。
”李世民垂眉斂首的站在李淵面前,一臉惶恐的接口道。

  “不敢?
你還有什麼不敢的?
啊?
你先是在玄武門,不管不顧的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現一朝登基,更是把手都伸到了朕的後宮。

  “你可知道,你所放出去的那些人都是什麼人?
她們都是服侍過朕,服侍過朕的嫔妃們的人,雖不曾受過朕的寵幸,名義上也算是朕的人。

  “可你,你問都不問朕一聲,一下子把人放走這麼多,導緻朕和朕的嫔妃們喝口茶,采個花什麼的都恨不得自己動手,你......”

  李淵大概是真氣昏了頭,氣得說話都口不折言,連李世民射殺建成和元吉的帳都翻了出來。

  直到李世民霍然擡目,父子兩人的視線撞到了一起,他才想起,現在他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後面更難聽的話才嘎然而止。

  “父皇,請聽兒子解釋,這事呢,說起來确是兒子處理得急躁了些,不過要說起宮裡的娘娘們連個伺候的人都沒有了,兒子覺得過了。

  “兒子讓内監核實過人口,咱們宮中共有八百二十三名太監,宮女五千六百餘人,宮中的太監和宮女一起共有六千五百多人,兒子放走了三千二百餘人,現還剩餘三千三百餘人。

  “這其中父皇和各位娘娘身邊的人手,兒子一個沒有動,各局緊要位置上的宮女和太監兒子也一個沒動,照理來說,放出去的這些人,是不至于影響到父皇和各位娘娘的生活問題的。

  “當然,若真有影響,兒子會想法子彌補,盡可能的做到讓父皇和各位娘娘滿意,說起來,兒子行此下策也是無奈之舉。

  “父皇知道,自隋未至今,天下戰亂了十幾年,人口削減無數,現我大唐大片土地荒蕪,人煙稀少,若不想辦法盡快增添人口,于我大唐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而想要增加人口,就得讓适婚男女都能婚配,可這些年戰亂下來,無數婦嬬死在逃亡途中,導緻現在的男女比例失調,很多百姓娶不上妻子,放這些宮女回家,可以幫着解決許多問題。

  “以父皇的英明,想必能理解兒子的苦衷,至于父皇和諸位娘娘覺得人手不暢,影響生活,兒子想,這主要是宮裡現沒有主事人之故。

  “萬太妃娘娘覺得她已退居太妃之位,若再插手後宮之事,于禮法不合,主交出了代領後宮之權,而兒子登基之初,因諸時纏身,一時未來得及封後,導緻後宮無人接管。

  “不過這問題很快就會解決,孩兒立決定于三日後,進行封後大典,冊立觀音婢為後,觀音婢的性情為人父皇也是知道有,有她打理後宮,我相信宮裡的一切宮務她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條。
”李世民看了李淵一眼後,才接着解釋。

  李淵被李世民喜怒莫辨的看了一眼,被憤怒沖昏了頭的腦子已經清醒過來,知道這釋放宮女了事已成定局,自己若繼續拽着不放,就是自讨沒趣。

  意識到這一點的李淵心頭一片悲涼,他頹然垂下眼臉,朝李世民揮了揮手:“罷了,好話壞話都被你說了,朕也沒什麼好說的,你下去吧。

  李世民瞧着父親的臉色,有心安慰兩句,最終什麼也沒說,隻朝李淵行了個禮便轉身離開,他理解父親的心情,可這種事他必須做,哪怕要擔上罵名。

  “陛下,你臉色這麼差,可是父皇為了那三千宮女之事訓斥你了?
”李世民回到後宮之後,就來到了長孫所在的院子,長孫見他臉色不好,不由出言問了一句。

  “觀音婢,我是不是真的有些過了,玄武門的事,還有父皇的退位,這些本就很對不起他,我原已打定主意,登基之後,一定要生好孝敬父皇,不惹他生氣。

  “為此,我登基的時候,他不肯讓出太極宮,讓我在東宮登基,我也毫無怨言,結果我這剛剛登基,又做出了這樣的事......”李世民輕歎了口氣。

  “陛下,你現在君,凡事都需要站在為君者的立場來考慮,當天下和孝道不能兩全的時候,你選擇了對百姓更有益的事,這沒什麼錯。

  “至于父皇那邊,就交給我吧,我會代陛下好生盡孝,盡心照顧,盡可能的讓父皇能擁有一個舒适的晚年。
”長孫伸出手掌,輕輕握住丈夫的手,接口道。

  “我知道你有這樣的本事,父皇也一向對你贊不絕口,隻不過經此一事,父皇的心裡肯定有了疙瘩,待你統領後宮之後,他的那些妃嫔們,多半會借顧找你麻煩。
”李世民回握着妻子的手,道。

  “陛下,如果我連這麼點事都處理不好,又有何什麼資格擔任一國之後,天下之母?
”長孫絲不在意的嫣然一笑。

  時年八月二十,李世民通過中書省,頒發诏書,封長孫為皇後,八月二十一,長頭戴十二樹鳳钗,小花如大花之數,并兩博鬓;身着裡朱外青的祎衣,着鳳冠,由女官攙扶,走進承德殿。

  長孫的相貌無疑是十分出衆的,隻不過她性情内斂,在外人面前言行舉止皆十分謹慎低調,在朝官員見過她的不少,可大多數的印象都停留在秀美溫柔,娴淑端良,知書達理這些詞上。

  直到她今日穿上鳳袍,帶上鳳冠,一步步踏入承德殿,直面衆人的時候,衆臣才突然發現:原來福德閨容堪當時間貴婦典範的皇後竟長得這般美麗!

  世人都用牡丹國色來形容風華無雙的美人,今日在朝的大臣都是見過大場面的人,美人一生也見過無數,但風華氣度能與眼前女子一較高下的還不曾見過,唯有這樣的女子,才當得起一聲牡丹國色吧?

  許是長孫的樣貌給衆人帶來的視線沖擊太大,諾大的承德殿除了步步走來的長孫,竟沒有一人發出聲音,大家都這麼直愣愣的看着她。

  直到帝座上的李世民輕咳了一聲,大家才緩過神來的,回神的禮部尚書立即開始宣讀封後诏書:朕惟德協黃裳,王化必原于宮壺,有妻長孫氏,貞靜持躬,雍肅持身,度娴禮法,慈著螽斯,敬章翚翟,系出祥鐘世族,毓秀名門,外可代朕教化為百姓,内可事同政君,特冊以寶印,立為皇後,賜号文德......

  長孫雙手交合,躬身謝恩接印,随後起身,擡步朝帝座上的皇帝走去。

  李世民滿臉驕傲的看着步步朝他走來的風華無雙的女子,等她跨過台階,來到帝座前的時候,他起身相迎,牽着她的手,一同面對文武百官,接受百官朝賀。

  身着黑色冕服的李世民與鳳袍加身的長孫站在一起,百官的目光落在這兩人身上,心中不約而同的浮出一個念頭:龍姿鳳貌,天合之作似乎就是眼前這對帝王夫婦的最佳寫照。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