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凡事有好的一面,必然就有不好的一面,襄城此舉,站在大多數的群臣和百姓的角度上來講,自然是備受推崇和贊譽。
大家覺得皇家公主,能如此謙恭知禮接地氣,實乃皇家教導有方,是帝後真正把百姓裝在心裡,不讓皇家人有淩駕衆生之上的心裡之故。
這般接地氣,又能這般真心實意為民着想的帝後和皇家人,自然是備受人擁戴。
但反過來,若碰上那等喜歡鑽牛角鑽、以及利益受損之人,對此則會感到極度不滿。
尤其是得利益受損集團,如皇家宗室,以及一衆公主,和有公主的妃嫔娘娘們。
你襄城身為長公主,嫁人的時候第一個拒絕了公主府,陛下還下令讓大家都向你學習,你這樣做是希望皇家所有的公主都像你一樣,以後出嫁都不要公主府?
讓所有的公主都像普通人家的小娘子一般,去恭恭敬敬的孝敬公婆,小心翼翼的讨好丈夫?
不僅是公主和妃嫔們不高興,太上皇李淵也不高興,在他看來,皇家人就該有皇家人的威嚴和特權。
皇家的公主下嫁到朝臣家裡,那是皇家對朝臣的恩寵,這些人不思感恩,還指望皇家的女兒像普通人家的小娘子一般,盡心盡力的讨好他們?
若皇家的女兒日子都過得如此憋屈,世人誰還會不惜一切的都去争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隻是襄城這事帝後兩口子都贊不絕口,他一個不管閑事的太上皇心裡再不舒服,也不好公開站出來和帝後打擂台,隻能自己窩在宮裡生悶氣。
深谙父親心事的永嘉趨機在他面前大力抨擊襄城,她說襄城此舉是踩着皇家的顔面和威嚴來給自己營造口碑,獲取贊譽。
說話永嘉是真的很生氣,她現在已經十三周歲,沒什麼意外的話,隻怕明年就要出嫁了,在她看來,襄城此舉就是故意和自己作對,故意打自己的臉。
她以前是很不把襄城放在眼裡的,覺得襄城很小家子氣,很上不得台面,一個靠着拼命讨好皇後才得了皇帝青眼的卑微公主,能得一門不錯的婚事亦不過是瞎貓碰上了死老鼠。
她萬沒料到的這個她一向不放在眼裡的透明公主,出嫁的時候竟如此高調的來了這麼一出。
永嘉本就對窦奉節這個驸馬不太滿意,現襄城這麼一鬧,難道還想讓自己和她一樣,嫁入窦府之後,連座自己的公主府都沒有,每日晨昏省定,去給窦奉節那個寡母請安?
自從襄城推辭了公主府、并言明嫁入蕭家,就是蕭家媳的言論被帝後宣布出來,同時帝後還下令讓所有公主都向她學習的時候,永嘉就憋了滿肚子的火,若非理智尚存,早在襄城出嫁的前夕,她就沖到襄城的宮殿裡找她的茬了。
李淵雖然知道女兒的話有煽動成分,但架不住他對襄城的選擇确實不太滿意,自然也就不會因此斥責女兒。
不僅如此,襄城出嫁回門後的次日,長孫皇後過來給他請安的時候,李淵就沉着臉不輕不重的敲打起長孫來。
“長孫,襄城拒絕公主府,緻力要求嫁入蕭家之後,便以蕭家媳的身份服侍公婆和丈夫,此舉雖能展現皇家公主的知禮柔善,卻同樣會顯得尊卑不分。”
“要知道古往今來,君便是君,臣便是臣,若君臣不分,尊卑不明,就容易亂了綱紀,朕希望你和二郎莫要因小失大。”待長孫見完禮後,李淵便開口敲打了一句。
他的意思不外乎襄城的事隻能是個例,而不能依此來要求所有的公主,否則,所有皇家的公主嫁出去之後,連座自己的公主府都沒有,要和所有人家的小娘子一般,與公婆住在一起,如此尊卑不分,成何體統?
“兒媳明白。”長孫皇後雖不贊同李淵的言論,卻不能當面違逆李淵,隻能點頭應諾。
她并不認為皇家的威嚴靠的是高高将自己與臣子和百姓區别開來而獲得的。
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想要興盛繁榮,靠的是君明臣賢,是完善合理的律法,若僅僅是靠着所謂的皇家威嚴,就能震懾百姓,世間的皇朝就不會如此頻繁的更替。
當然這種事并不合适與太上皇争論,她心裡明白太上皇如此在意這件事,一來确是覺得襄城之舉,有損皇家顔面,二來麼,自然是擔心永嘉受苦。
為此,面對李淵的敲打,她除了不斷的點頭應諾之外,什麼話都不合适說。
其實不僅僅是太上皇對這件事不滿,後宮裡許多妃嫔,乃至皇家宗室都對此都頗有微詞。
隻不過這些人不敢和太上皇一樣,當着她的面明提罷了。
經過這些日子的冷眼旁觀,長孫皇後心裡明白,想要大力推廣襄城的方法是行不通了。
襄城此舉雖為她自己和皇家帶來了無數的贊譽,同樣,也觸犯了皇家的利益和顔面。
不僅是有公主和公主的母妃們不樂意,李氏宗親們對此有意見的也不在少數。
他們的女兒雖不是公主,卻有許多是郡主,若公主的特權都被取消了,那郡主豈不是更加沒有份量?
“長樂,豫章,你們對你皇姐不要公主府的選擇有什麼看法?”襄城出嫁約莫半月後,李孫皇後将長樂公主和豫章公主召到身邊,開口問了一句。
豫章的生母是個普通通房,生下她之後就過世了,這孩子隻比長樂小一歲,自小養在長孫身邊,雖非長孫的親生女,卻和親生女沒什麼差别。
“母後,站在兒臣個人的立場上,兒臣很敬佩大皇姐的選擇,不過其它的黃姐皇姑們對此不滿,兒臣也能理解。”開口接話的是長樂公主,過完年她就十歲了。
“嗯,你說來聽聽。”長孫皇後意示她繼續往下說。
“母後,您也知道,人生而有惰性和劣根,普通人如此,皇家公主同樣也避免不了,皇家公主自小所受的教育就高人一等,享受着錦衣玉食長大。”
“若在她們長大嫁人之後,突然告訴她要抛去皇家的一切尊榮,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大家心肯定不舒服。”
“雖說大皇姐的做法對皇家的形象大有脾益,但想讓大家因此而心平氣和的接受卻很難,因為人性本自私,在公主們看來,這些好處是建立在折損她們利益的基礎之上。”長樂答道。
“豫章,你呢?”長孫聽完之後,将目光轉到豫章身上。
“回母後,兒臣的想法和五姐差不多,不過兒臣日後若是選了驸馬,願與大皇姐做一樣的選擇。”
“五皇姐所說的确代表了大部份公主的心事,但心臣認為,皇家公主能生在皇家,享受了由皇家帶來無上尊榮,就有義務維護皇家的名聲和利益。”年僅九歲的豫章一臉認真的接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