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盛唐賢後

第三百一十、刑法變革

盛唐賢後 方之影 2355 2024-01-31 00:59

  李世民本不是剛愎自用之人,聽了妻子的勸谏,複想起三年前張蘊古呈上的那本大寶箴,再憶起魏征時不時在耳邊敲擊自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

  一念至此,他心頭悔意頓生,覺得在處決張蘊古這件事确實是急躁了些。

  隻因看了權萬紀的一張奏折,又聽了幾個獄卒的證詞,惱怒之下連個申辯的機會都沒給張蘊古便将他給殺了,現在想想,實在有些不妥。

  意識到自己可能犯錯的李世民頓時生出要重查張蘊古與李好德之案的念頭。

  他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心意已決,便立即行動,這一查之下,果然發現諸多疑點。

  根據多方渠道探查遞上來的證據,都證明張蘊古認識李好德不假,但和包庇卻沒有半點關系。

  這李好德确患有癫瘋之症,隻不過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和常人無異,病情一旦發作,便神智不清,胡言亂語。

  也就是說張蘊古呈上來的案情都是實情,他并沒有幹什麼徇私枉法的欺君之事。

  真論起他的過錯,隻不過是在司法部門的釋放令沒有下達之前,他先一步将此事告訴了李好德。

  但因這麼點小錯,就被自己一怒之下給殺了,實在太冤,李世民搞清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之後,心頭既然惱怒又後悔,他先将權萬紀召進來劈頭蓋臉的臭罵了一頓。

  并警告他以後參奏之前,必須要弄清楚原因,不可偏信一面之詞,胡參亂參,權萬紀被罵得腦子發懵,心裡也有幾分委屈。

  他心裡尋思着,禦史本就有望風而奏的權力,更别說他當時還親自看見了這事,派人去查的時候,又确實查出張蘊古和李好德是舊識,他參張蘊古不過是根據自己所得的情報如實上禀。

  至于如何核實這個事情,應該是你皇帝和司法部門的事吧?
怎麼你老一怒之下把人給殺了,現在發現殺錯了,卻是拿我出氣?

  不過權萬紀雖然委屈,面對惱怒的皇帝也不敢辯解,隻能低頭認錯,李世民狂噴了權萬紀一通之後,又召集群臣重議此事。

  “諸位愛卿,你們可知朕今日召諸位前來所為何事?
”李世民看着滿殿的文武大臣,沉着臉開口道。

  衆臣瞧着身上氣壓明顯偏低的皇帝,心頭發緊,同時搖了搖頭。

  “都不知道是吧,那朕就直說了,今日召集你們是為了張蘊古一事,那張蘊古執法犯法理應治罪,可罪不至死。

  “當時朕一時氣急将他立即處決,行事明顯不合章法,可你們這些大臣,明知朕此舉不合規矩,卻無一人站出來勸阻,平日裡,你們一個個都自诩是剛正不阿、敢說真話的诤臣,怎的在這件事上,卻都異口同聲的保持了沉默?

  “是你們一個個都看那張蘊古不順眼,還是你們平日裡所表現出來的耿直和剛正不阿都是假象?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群臣身上,怒聲斥道。

  群臣噤聲,有些人則在心裡默默吐槽,就您當日那怒發沖冠的模樣,即便有人站出來勸阻,也不一定勸得住吧?

  更别提,當時人證物證俱在,誰知道中間還有這麼多隐因啊。

  “魏征,平日裡你是最敢說真話的人,大殿之上,當面頂撞朕的事你也做了不隻一起兩起,為何在這件事上,你卻保持三緘其口?
”李世民見無人吭氣,心頭怒意更盛,将視線轉到魏征身上。

  “此事确乃臣失職,臣有過,請陛下責罰。
”被點名的魏征站了出來,他沒有說任何辯解之詞,直接開口認罪。

  “哼,朕點你的名不是要定你的罪,這事犯錯最大的人就是朕,真要給你定罪,朕自己又當如何自處?
朕之所以把你們都召到這裡,是想通過此事告訴你們。

  “人命至重,一死即不能再生,為此,在人命面前,容不得有任何輕忽,朕希望你們都能牢牢将此記在心裡。

  “經張蘊古一事,朕發現我朝刑法有很大弊端,這一點必需更正過來,在死刑法這一條上,加上一個前提,以後再有判處死刑的,京師之内五次複奏,京師之外三次複奏後才能行刑。

  “你們下去之後,立即着手此事,由三省六部共同修拟,拟好之後拿來給朕複核,有沒有人對此有意見?
”李世民看了魏征一眼,目光又從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等人身上一一掠過,繼續開口道。

  “臣等沒有異議,陛下的提議甚好,臣等下去之後,立即着手去辦。
”宰輔房玄齡站了出來,第一個開口道。

  “臣等附議。
”其它朝臣立即應附和。

  從太極殿出來,在前往中書省的途中,魏征的臉色頗為凝重,與他關系較好的戶部尚書戴胄走到他身邊,笑着開口道了一句:“玄成臉色如此難看,莫非是為被陛下點名喝斥之事?

  “在張蘊古這件事上我确實有錯,陛下喝斥得有理有據,即便陛下要罰我,我也不會有半點怨言,我是在反省,反省自己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何會對此事無動于衷。
”魏征看了他一眼,開口道。

  “哎,說起此事,我等想起來也深感愧疚和不安呐,以前隻聽說過衆口一詞,有罪的也被說成無罪,賢者也能被說成大惡,原本對此還有幾分不信。

  “至少不信在陛下的朝堂之下會出現這樣的事,可它偏偏就發生了,張蘊古确實死得有些冤枉,而我們這些大臣,每個人都要對他的死負一定的責任。
”戴胄也是滿臉的感慨。

  “不過張蘊古的死,能讓陛下産生這麼大的反思,竟生了更改死刑法的念頭,他也算死得其所吧,若能以一已之死,為整個國家所有有冤的犯人争取更多自證的機會,這樣的冤,我魏征也願意受。
”聽完之後,又道了一句。

  剛好從他身邊走過的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聽完,目中同時露出一抹若有所思之色。

  李世民提出的這條死刑法的更改提議,很快被頒布推行下去。

  死刑複奏制度推行下去後效果顯著,司法官員都愈發自律慎行,李世民慎行寬法的作風也天下廣聞,百姓紛紛嚴于律己,世風日益清明,貞觀盛世正式拉開序幕。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