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盛唐賢後

第二百五十五、争寵(上)

盛唐賢後 方之影 2333 2024-01-31 00:59

  早與丈夫默契無比的長孫皇後與他的視線一觸,心頭頓時一跳,面頰亦不由自主的微微一紅,她看了正在榻上玩得歡的兒子一眼,嗔了丈夫一眼,輕輕将手抽了回來。

  長孫抽回手後,眸光微微一轉,适時轉開話頭:“陛下這時候過來,想必是有什麼話要和臣妾說吧?

  “嗯,還真有點事要和你說,高明今年已經十二了,身為太子,到了這個年紀朕覺得應該讓他學着去理點政事了。

  “現北伐之戰已經掀開,輔機是北伐的糧草總調度官,朕想讓他跟着輔機曆練曆練,你意下如何?
”說起正事,李世民頓将内心的漣漪壓了下去,正容和妻子商量。

  “嗯,高明确實不算小了,陛下覺得可以讓他下去曆練就放下去曆練,臣妾沒有意見。
”長孫皇後聽得一怔,随後笑着接口道。

  “高明自出生到現在,一直跟在你身邊,從未有過一日離開,糧草營雖就在京郊,可離皇城也有好幾十裡路,他去了那裡,你聽怕十天半個月都難以見到他一面,你一點都不擔心惦記?
”李世民有些遲驚訝的看了她一眼。

  “有什麼好擔心的,高明是太子,這些本就是他應盡的義務,在民間有句俗語叫慈母多敗兒,怎麼,在陛下眼裡,臣妾就是這樣一個分不清輕重的人?
”長孫皇後白了他一眼。

  “觀音婢......”李世民瞧着妻子輕嗔淺怒的模樣,眼神又暗了下去。

  太子李承乾去了糧草營随長孫無忌曆練一事,很快在宮裡刮起了一陣旋風,大凡有兒子的宮妃裡心裡或多說少都有些泛酸。

  李承乾雖為太子,但他實歲才十一,虛歲亦不過十二,這點年紀像北伐這樣的大事陛下都願讓他去跟着曆練,可見心裡是真的對這個太子期望甚高。

  韋貴妃,燕賢妃也就罷了,他們的兒子還小,燕賢妃的兒子李貞才兩歲多,韋貴妃的兒子李慎則還差半個月才滿一歲,想嫉妒也找不着理由。

  真正心裡郁悴的是陰德妃和楊淑妃,陰德妃的兒子隻比太子小三歲,楊淑妃的兒了則隻比太子小十個月,同是皇子,太子被皇帝這樣看重,其它的兒子皇帝則像看不見一樣,她們心裡如何能平衡。

  “母妃,兒子聽說大哥被父皇安排到糧草營曆練去了,兒子也想去軍營曆練曆練。
”李承乾被送到糧草營的第三日傍晚,蜀王李恪下學後來到蘭秀宮,對楊淑妃開口道。

  他這些年在楊淑妃的悉心教導下,文才武略都學得十分用心,李世民稍稍年長一些的皇子中,以他、太子和越王李泰最為出衆。

  李泰在文這一塊極有天份,真論起詩詞歌賦的天賦造詣,李恪和李承乾都遜他不隻一籌,但文武綜合來看,卻是李恪最為出衆。

  尤其是騎射兵略,不僅國子監的授課老師多有誇獎,李世民也不隻一次誇過他。

  十一二歲的年紀,在平常人家或許還是懵懵不懂事的少年,可對于皇家人來說,争風較勁之心早生。

  “恪兒,這事母妃幫不了你,若沒有太子去糧草營一事,以你的性情,此時主動去向你父皇請纓,說你想去軍中打熬曆練一番,你父皇多半會對你另眼相看。

  “但是現在,不管是我,還是你自己去找陛下,都會在他那裡留下一個起心不純,一味與太子較勁争鋒的印象。
”楊淑妃看了兒子一眼,淡淡的道。

  “那母妃......”李恪一呆,在此之前他真沒有想過主動去向父皇請纓,前往軍營曆練。

  他雖比一般的同齡人懂事聰慧,可到底是還差兩個月才滿十一周歲的少年,心事沒有那麼缜密,也有些吃不得那樣的苦。

  “之前我沒有提醒過你也是沒有料到陛下會對太子這般看重,皇後也舍得她捧在掌心的嫡長子去吃這樣的苦,不過沒關系,來日往長,你先努力學好本領。

  “現北伐是我大唐、也是陛下心裡最重要的事,在此期間陛下若要考校你們的功課,多半會問你們一些關于北伐的問題,你近期不妨在這方面多些下苦功。

  “至于太子那邊的事,皇後和陛下如此器重他們的嫡長子,卻忘了他們還有個兒子隻哥哥小了一歲多,這個時候,他心裡不可能沒有半點不舒服。

  “至于你,切記,不可多讨論太子的半句是非,不管聽到誰讨論這件事,你都不要參與進去,安安心心的學習方是正途。
”楊淑妃一臉平靜的接着往下道,唯有說到最後一句的時候,有幾分警告之意。

  “兒子明白了,兒子多謝母妃的教誨,兒子會努力學習,不辜負母妃的期盼。
”李恪看了楊淑妃一眼,心頭一緊,連忙俯首認錯。

  “起來吧,你年紀尚幼,很多事想不通也是情理之事。
”楊淑妃擺了擺手。
随後母子倆說了會閑話,楊淑妃又留兒子在這用了晚膳,才讓他離去。

  “娘娘,殿下越來越懂事了呢。
”待李恪離去,藍翊走了過來,笑着道了一句。

  “心性不夠穩,還是急躁了些,雖然我已告誡過他,但這孩子表面認錯,内心卻仍有些不服,在他看來,他大概覺得自己才學武略,樣樣不在太子之下,同樣都是皇帝的兒子,為何太子能出去曆練,他就不能。
”楊淑妃搖了搖頭。

  “殿下還小,慢慢大些,這些道理他就會懂了。
”藍翊道。

  “是啊,确實還小,還差一個多月才滿十一周歲呢,這年紀的孩子,有些争強好勝确沒有什麼錯,想當年,他外祖......”楊淑妃看着兒子,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父親。

  無論在外人眼裡,她這個父親有多少不是,但他對自己是真的沒話說,她少年時期,不隻一次聽母後說過父皇少年時的趣事,父皇有興緻的時候,也會和她說說他少年時期的意氣風發。

  從某種角度來說,她的夫君和她的父皇,在年少的時候是很像的,都一樣的明亮耀眼,一樣的才華出衆,甚至連奪權上位的方式都很像。

  唯一不像的是,李世民比她的父皇更聽得進勸誡,也更能壓制自身的欲望。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