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盛唐賢後

第二十二章 、拜師王通

盛唐賢後 方之影 2231 2024-01-31 00:59

  長孫寬究竟是年近六旬,又被隋文帝親封為國公的人,即便與長孫晟兄弟不怎麼對付,行事卻不會沒有半點分寸和城府,長孫恺年紀雖隻比他大兩歲,輩份上卻是他的長輩,有他在旁,再加上長孫晟有意示弱,今日他想再為難自家這個滑溜的堂弟已無可能。

  既然不能落長孫晟的面子,長孫寬自然不想自己給族人留一個不敬尊長的不良印像,意念落到這裡,長孫寬眸光微微一轉,便笑着對長孫恺開口道:“既是五叔有此雅興,佑寬自當遵命。

  長孫晟眼見長孫寬不再刻意刁難自己,他自不會主動挑事,面對長孫恺和長孫寬詢問的目光,長孫晟微微一笑,開口回答:“我與五叔、二兄一别多年,今日大家難得碰到一起,五叔和二兄又有此雅興,季晟自當舍命陪君子。

  “好,好,不愧都是我們長孫家的得意子弟,今日咱們叔侄幾人定要一醉方休!
”長孫恺見狀不由放聲大笑,待長孫晟見過族裡的幾位長輩和族兄弟之後,他們一行男人便喝酒叙話去了,少了父親長輩在旁,長孫無忌很快帶着幼弟和族中同輩的郎君們打成一片,高氏和長孫二姑娘則留在屋裡與祖宅的女眷們說話。

  吃過午飯,高氏母女好不容易有了獨處時間的時候,長孫姑娘終忍不住拽湊到母親身旁,開口問了一句:“阿娘,我瞧那三房的二伯似乎不太喜歡咱們,這是怎麼回事?

  “此事一言難盡,三房自你祖父那代起就與咱們二房有些嫌隙,再加你二兄的生母乃你二伯母親娘家的堂侄女,有這層關系在,你二伯在感情上偏袒你二兄一些也屬正常。
”高氏嫁入長孫家已有十幾年,對長孫家二房和三房的恩怨多少知道一點,不過她本不是喜歡道人是非的人,這長孫寬又是自家閨女的長輩,她自然不會在閨女面前多說對方的不是,長孫姑娘一臉若有所思的看母親一眼,沒有再繼續追問。

  朝廷遷都一事剛剛完畢,事務繁多,長孫晟身為炀帝倚重的重臣,自不能在家裡休息太久,他在祖宅隻住了一日,次日一早,吃過早飯便攜妻女告辭,臨行之際,長孫恺和他說起長孫姑娘入學的事,長孫氏是洛陽排得上号的世族,族中子弟衆多,不僅有男學,也有女學。

  族裡一般滿六歲的娘子就可以到族中上學,長孫晟初聽之時,頗有些意動,畢竟自家閨女一個人在家有些孤單,若在族裡上學,就能多些玩伴,可他旋即想起自家閨女雖隻有六歲,卻生來聰慧過人,四歲開始啟蒙至今,許多十歲的孩子才開始學的課目她都讀完了,字也寫得比許多十一二歲的小姑娘還好。

  若讓自家閨女去和她同齡的孩子一起上學,根本學不到東西,若讓她和那些十一二歲的小娘子們一起上課,又顯得太紮眼,意念落到這裡,便婉拒了長孫恺的提議。

  “觀音婢,關于你上學的事,我本打算讓你回祖宅的族學讀書,後轉念一想,以你的天賦基礎在這裡和同齡的孩子們一起上課,實有些浪費,為此,為父決定為你挑個好夫子,讓其專門為你授課,你可同意?
“回程的路上,長孫晟将自己的打算說出來征求閨女的意見,至于輔機,陛下把朝堂都搬到洛陽來了,國子監馬上就要開起來,他自然是繼續去國子監讀書,玄同還不滿六歲,先在家裡接受啟蒙即可,等滿七歲周歲再去國子監不遲。

  “二娘沒有意見,一切憑父親定奪即可。
“長孫姑娘聽得十分感動,忙接口道,長孫晟得了女兒的許可,回到家後便四處幫她尋訪合适的夫子,長孫晟知道自己閨女聰慧過人,與一般人家的小娘子不太一樣,有心幫她找個真正有學問,品行又出衆的好夫子。

  隻不過真正的好夫子不管在什麼年代都不大好找,一晃兩個月時間就過去了,長孫晟一直未找到令自己滿意的人,兩月後的某日,舅兄高士廉突然來找他,說山西名儒王通曆遊到了洛陽,可能會在洛陽住上一年半載,讓他将家裡的幾個孩子帶過去,看能否入王大儒的眼。

  長孫晟自然知道王通,此人年紀不大,一身學問卻稱得學究天人,開皇三年,年僅二十歲的王通曆遊來到長字,初見文帝,便向文帝獻湊太平十二策,震驚朝野,文帝大喜之下立即對其許以重任,後因王性格不羁,不适應官場,不過為官數年便棄官回鄉,在家鄉的白牛溪正式開堂授課,到了開皇末年,王通的大名已傳向無數州郡。

  長孫晟實未想到這樣一個大牛居然遊學來到洛陽,并與高士廉相熟,有這樣的機會,他當然不願放過,立即帶着家裡的三個兒女去見王通,王通與高士廉頗有些交情,得他引薦自不會拒長孫晟于門外,不過他在見過高孫晟的三個孩子後,最後指着長孫姑娘開口:“這孩子不錯,頗有靈氣,很合我的眼緣,你們若同意,可讓她随我聽課半年……“

  “同意,當然同意。
”長孫晟一聽,不由大喜過望,兩個兒子沒被人看上,倒是閨女被人一眼向中了,長孫晟對此卻無絲毫不悅,以王通現在的聲望,願收一個年僅六歲的女童為弟子,實乃莫大的榮幸,長孫晟打自内心疼愛自家這個閨女的,眼見她有這樣的造化,哪有不高興之理,就這樣,長孫姑娘成為了一代名儒王通不記名的弟子。

  (備注,史冊上并沒有記載王通是長孫姑娘的老師,此段純屬作者君自己杜撰猜想,作者君想,長孫能成為一代名傳千古的賢後,其視野見識、心兇韬略和學識,總不能全靠自己自學來的,幼年之時定然從過名師,隻是不知道這位賢師是什麼人,作者君根據某些雜文記載魏征、房玄齡等都聽過王通這個年紀比自己還小的大儒講過課,或許長孫皇後也與其有過師徒之緣也說不定,要知道,長孫成為皇後之後,對房玄齡和魏征都是極好的,沒準有同門之誼的原故在,咳咳,純是作者一廂情願的猜測,若與史事不符,望大家勿噴。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