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葉雲初厲宴北

第149章 不要随便玩感情

葉雲初厲宴北 4743 2024-01-28 21:13

  www.biquge775.com

  花間點點香,蜂蝶搶蜜忙。

  旁邊是禦花園的花海,衆人坐在涼亭長廊之中。

  這是吳王朱允熥第一次賜宴臣子,解缙和鐵铉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宮中賜宴分餐制,他二人各自坐在一張方桌後。
朱允熥身上穿着的還是早上鍛煉身體的布衣,因為不夠莊重所以在宮中換衣。

  十二個太監一字排開,手裡捧着纏枝青花瓷。

  首先每人面前四樣素菜,酸甜口腌青瓜片,香油幹蘿蔔絲,芝麻醬炝拌白菜絲,糖蒜。
(青瓜就是黃瓜,黃通皇,所以避諱)

  然後是每人一枚切開的鹹鴨蛋,鴨蛋腌制的剛剛好,煮的也剛剛好,陽光下紅色的油脂,似乎在流淌。

  梗米粥一人一碗,蔥油金絲卷,配蝦皮肉餡包子。

  以帝王之家來說,吃的有些寒酸,但老爺子這邊的廚子終年預備的就是這些。
一是老爺子性子簡樸,二來是老爺子就喜歡這些家常小菜。

  若是哪個不開眼的,敢早上給老爺子預備燕窩,估計老爺子會把當他燕窩給熬了。

  朱允熥還在換衣服,兩位吳王屬官不能擅自開動,坐在那眼觀鼻,鼻觀心。

  鐵铉性子沉穩,高大的身體坐得筆直,一動不動。

  解缙坐在禦花園之中,滿眼姹紫嫣紅的景象。
心中詩意大發,本想吟詩一首,再見到身邊榆木疙瘩的一樣的鐵铉,頓時什麼詩都做不出來了。

  “兄台!
”鐵铉比解缙年長六七歲左右,所以解缙口中兄台。

  鐵铉微微轉頭,微微颔首(han)。

  “在下解缙,江西人,洪武二十年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進士。
”解缙開始自報家門。

  相傳當年他科舉的時候,本來應該是第一甲前三,但是年紀太小,而且文章言語激烈,考官為了磨他的性子,所以微微靠名此後了一些。

  鐵铉略微沉吟一下,“在下鐵铉,河南鄧人,國子生授官。

  “祖上可是?
”解缙微微錯愕之後,八卦的追問。

  鐵铉面不改色,“元臣。

  “哦!
”解缙恍然大悟,“怪不得!

  鐵铉眼皮子抖三抖,随後面無表情。

  “原來不是科舉,國子生現在還能授官,再過些年,一個知縣都了不起了。
更别說中樞六部,兄台好福氣!
”解缙繼續笑道。

  鐵铉忽然扭頭,高大的影子直接籠罩在解缙的身上。

  後者隻覺得眼前一暗,像是堵了座山。

  國子生就是國子監的肄業生,國子監雖然是國家名義上的最高學府,但是其中的學生都是各地推薦的監生,監生就有了做官的權力。

  自古以來這種好事,幾乎是輪不到老百姓的,地方推薦的都是各地的望族子弟,官員或者幹脆就是貴族子弟。

  明初官員成分駁雜,除了中樞掌權的淮人一派,還有淮人的死對頭江南一派,另外還有歸降大明原來的大元降官,貴族等人。

  朱元璋雖然出身不高,但是兇懷坦蕩。
當日常遇春等人攻克大都之前,朱元璋曾再三囑咐過,大元貴族與官吏不得加害。

  他的這一舉動,不但赢得了失敗一方的好感,而且也把這些人迅速轉化為大明的官員力量。

  鐵铉祖上也曾顯赫,所以被保舉入了國子監。

  解缙隻覺得眼前一黑,再看鐵铉那張木讷的臉,頓時有些心慌,“兄台,鐵兄,您擋住光了!

  鐵铉忽然莞爾一笑,搖頭回到自己的位置。

  這時朱允熥換好衣服,一身金絲纏線的親王袍服,大步流星進來。

  “别人賜宴都是正宴,我這卻是早飯。
兩位别嫌棄,随便用些!
”朱允熥笑道。

  其實他心裡正愁沒有自己的班底,沒想到老爺子已經給他選好了左膀右臂。
一個好漢三個幫,鐵铉穩重,解缙有才,他心中不勝歡喜。

  兩人都是讀書人出身,禮節上挑不出毛病,講究食不言寝不語,吃起飯來慢條斯理。

  而朱允熥則是稍微有些不夠莊重,他吃飯和老爺子是一個路數,大開大合。

  “蝦皮肉包子不錯,又香又鮮!
”朱允熥笑道,“鼎石,你怎麼不吃呀!

  朱允熥注意到,鐵铉隻是吃梗米粥和小菜,肉包子一動不動。

  這肉包子隻有龍眼大小,看着雖小,做工卻很複雜。
不像北方包子那樣拳頭大,吃起來是别有風味。

  鐵铉猶豫下,站起來說道,“回殿下,臣是色目人後裔,家中信回教,所以不吃大肉”

  “明白了!
”朱允熥看看鐵铉猶如混皿兒一樣的面容,恍然大悟道,笑道,“是我的不是了。

  “臣不敢!
”鐵铉趕緊肅容道。

  “不吃大肉?
古人雲,上有賜,下不能辭”解缙剛開口,感覺鐵铉的黑影又壓過來,立馬閉嘴不言。

  明代是一個非常寬容的朝代,也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中國形成真正多民族國家的開端。

  朱元璋雖然是驅逐鞑虜,恢複中華的一代雄主。
但是他從沒有盲目狹隘的排外。
他不但命令宋濂等人修元史,承認元代的正統地位,并且對于元代初期一些利民的政策,給予肯定的态度。

  (有興趣的小夥伴們,自行去看一下南宋末年江南的經濟政策,還有元初忽必烈時期的政策對比)

  并且對待天下的臣民,無論是元時在中原紮根落戶的色目人後裔,還是其他胡人,都一視同仁。
隻要遵守律法,就是大明子民,可以做官,可以務農,可以經商,沒有任何限制。

  洪武初年,他下旨複衣冠如唐制。
也就是說明初的衣裝,有盛唐的影子。
同時禁止了胡語,胡姓,辮發,胡服等。
胡人,色目人可以和漢人相互通婚,但是必須雙方都是自願。

  總的來說,大明初年是一個自信包容的國度。
這也使得大明的文化呈現了非常多彩的一面,而且在政治上的影響,也非常的深遠。
甚至說,這樣的包容也使得外來的東西,能更好的融合在本土文明之中。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這是一個人,一個國家,最基本的素養和道德品質。

  後世朱允熥成長的地方,在這個時代還是蠻荒之地。
但他成長的時候,一個班級五十多位同學,漢滿蒙回朝,赫哲,鄂倫春,達斡爾都有。

  大家都有相同的文化皿脈,相同的價值觀,不分彼此親如一家。

  “來人,把鼎石那包子,拿我面前來!
”朱允熥笑道。

  而鐵铉木讷的臉上,罕見的露出一絲表情松動。
嘴上說道,“殿下如此,臣心中感激,不必拿,無礙的!

  “你不吃放在那不是浪費嗎?
”朱允熥開玩笑道,“我多少也知些你們的規矩,你們雖然不吃,但是公共場所,也不再在乎别人吃的,對吧!

  鐵铉有些詫異的擡頭,他真是沒想到這個少年吳王,居然對他們色目人的習性如此了解,點頭道,“正是如此。

  “你妻子是漢人?
”朱允熥又問道。

  “臣的妻子,母親,都是和漢人!
”鐵铉微微笑道,“其實臣之家,隻是在大元的戶籍上是色目人,家族曆代都有和漢人通婚的。
”說着,猶豫下,“臣之家,世代居住河南鄧地,和漢人無異。

  “明白,明白!
”朱允熥繼續笑道,“河南的燴面可挺香。

  提起家鄉,鐵铉的臉上多了些笑意,“臣家中有廚子,做得一手好面食,若是殿下不棄,改日駕臨寒舍,臣叫他給您煮一碗。

  不過,随即心中也有些奇怪,應天和河南何止千裡,為何吳王如此了解。

  朱允熥笑着點頭,“一言為定!

  “殿下!
”解缙也開口說道,“臣是江西人,家中的廚子做得一手好茶飯,尤其是豆花。

  “呵呵!
”朱允熥笑出聲,“好,改日有功夫,我去看看!

  解缙有些不放心,繼續說道,“殿下一言既出。

  “驷馬難追!
”朱允熥笑道。

  這時,樸不成悄悄走來,在朱允熥耳邊輕語。
對面的兩人,都放下筷子。

  朱允熥臉上的笑意褪去,正色道,“黔國公沐英的棺椁到了,他的身後事,皇爺爺叫我操辦。
兩位,跟我一塊去吧!

  “是!
”二人起身恭敬的說道。

  随後,朱允熥禀明了老爺子,準備出宮。

  吳王在宮中有全副儀仗,等朱允熥準備出宮之時,殿外二百侍衛親軍,一百多宮人,數十錦衣衛正肅立等待。

  “臣等參見吳王殿下!
”侍衛之中,傅友德之子傅讓,楚國公廖家的兄弟,還有許多勳貴子弟齊齊叩拜。

  “免禮!
”朱允熥坐上無頂的軟轎,發現侍衛們的服飾和往日有些不同。

  往日這些宮中的侍衛,大多是錦衣繡服,而今天都是鐵甲。
而且這些人臉上的表情,都透着比往日更加親近的神情。

  “什麼事笑這麼高興!
”朱允熥對身邊随行的廖镛問道。

  廖勇微微低頭,“殿下不知道嗎?
早上陛下旨意,臣等現在都是殿下的親軍了!

  “我的親軍?
”朱允熥頓時一愣。

  按大明藩王制度,藩王有屬于自己的軍隊,而且都是大明的精銳。
這些兵表面上聽從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管理,實則是藩王的私人兵馬。

  “老爺子不但給了文臣,現在還給了我武将!

  朱允熥看着那些昂首挺兇的侍衛們思考起來,要知道這些宮中的侍衛,大多都是将門子弟。

  如今是大明開國之初,老子英雄兒子好漢,這些将門子弟可不是晚明士氣的勳貴草包,從小都受過專門的軍事教育,放出去稍微打磨一番,就是良将。

  坐在軟轎上的朱允熥忽然回頭,奉天殿外,老爺子帶着幾個太監站在那裡,微笑的觀望。

  “皇爺爺!
”朱允熥的心中,無限感動。

  ~~~~~

  我水幾個字。

  寫這一章比以前任何一章都難,要考慮的非常多。
第一是審核,第二是我知道這麼寫鐵铉,肯定會不讨好,會失去一些讀者。

  但是作為一個偏嚴謹的曆史作者,我覺得我不能在書中向年輕的讀者朋友,灌輸那些狹隘愚蠢的片面思想。

  盡可能的還原曆史,還原那個時代的精神,才是對讀者負責,才是盡心盡力。

  而今時今日,當下嚴苛的網絡環境,其實始作俑者,就是這些不斷灌輸歪曲思想,夾帶私貨,故意吸引眼球的曆史類作者。

  各種不讓寫,其實都是咎由自取。

  一個真實的大明,一段真實的熱皿的曆史,才是讀者希望看到的。

  鐵铉是色目人的後裔,他的後代分成兩支,具體的大家自行百度,說的差不多。

  我們中國和别的國家不同,我們是一種以國家形式,屹立在世界上的文明。
我們是一個文明國家。

  我們這種文明的特性,在全世界獨此一家,也正是如此,我們的文明無論如何都沒有斷絕過。

  我之所以這麼寫,是因前幾天看了一條書評,讓我很火大。
那條書評,充斥着片面的狹隘思想和mz主義。

  要知道我們的文明是大海,能夠自我淨化和超強的糾錯能力。
大海能容納不同河流湧入的流水,大海是由幹支彙聚而成,沒有江河,怎有大海。

  我不是要說教,而是因為越是讀曆史,越深有感觸。

  曆史上,明代除了鐵铉之外,鄭和也是回教人,著名的學者馬沙亦黑,胡登洲等。
而中原地區的回教,和其他地區是不同的,他更兼容了我們本土的色彩。

  如果有北方的小夥伴,就會明白我說的什麼意思,北方的清真飯店,除了沒有大肉,其他随便。

  除了色目人之外,蒙古人在明朝也是避不開的話題。

  明代的寬容,在這些其他民族身上得到了體現。

  明太祖朱元璋在江淮起兵,後來隊伍裡多了許多窮苦的下層蒙古軍人。
傅友德,常遇春,徐達的次次戰役,都有他們的影子。

  等到了朱棣,更是重用這些骁勇善戰的戰士,并且視之為心腹手足。

  大明之殇,土木堡之變中,壯烈戰死的蒙古将領,數不勝數。

  薛绶是明朝蒙古将領,骁勇善戰,戰至弦斷矢盡,仍然拿空弓擊打敵人,最終被肢解而死。

  吳克忠、吳克勤兄弟是歸附明朝的蒙古将領,精通騎射,麾下也以明朝蒙古騎兵為主力。

  在這裡不一一列舉,以免有水字數的嫌疑。

  總之,我們熱愛的大明,熱愛的曆史,是博大的兼容的。

  是燦爛的,是美好的。

  http://m.biquge775.com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