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難過地問娘,“俞嬸嬸是不是不要戚堯哥哥了?”
沈檸這樣回答她,“嬸嬸依然愛戚堯哥哥,就像爹娘一直愛着小茹一樣。”
小茹不明白,“那俞嬸嬸為什麼不見戚堯哥哥呢?”
“俞嬸嬸隻是換了一種方式愛戚堯哥哥,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
“可是戚堯哥哥不開心了。”
沈檸無法回答女兒的話。
因為很多選擇無關對錯。
這世上本沒有盡善盡美的事情。
戚堯臨走時對羅铮沈檸說:“我還會回來的,拜托你們不要讓别人欺負我娘。”
沈檸含淚地點點頭。
這個前世殺戮了一生的男孩兒,至始至終,心裡牽挂的隻有母親。
他仇恨是因為母親死了,他殘忍是因為身為科研專家的父親辜負了他們母子。
但是沈檸想告訴他,“戚堯,你好好的,你娘永遠愛你。”
戚堯點點頭,稚嫩的臉龐上是揮之不去的陰霾,還有那沒人能懂的深沉。
臨别時,大安挑了一個鐵皮汽車送給戚堯。
荔枝姐妹也分别送了自己的小禮物。
小茹把一隻自己折好的千紙鶴送給戚堯,聲音軟糯地說:“戚堯哥哥,娘說,千紙鶴可以送祝福,戚堯哥哥,我想把我的祝福送給你。”
戚堯拿着小姑娘送的禮物,冷酷的面容上浮現出幾不可查的笑意來。
戚堯最終還是走了。
俞習娟從家裡沖出來,哭着去追車子。
沒了兒子,她都不知道以後該怎麼把日子過下去。
以前戚堯是她努力活下去的唯一動力,現在這個動力沒了,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像在大海中沒了方向的船,她不斷問自己,該怎麼辦?到底該怎麼辦?
在一片凄風苦雨中,俞習娟哭倒在了地上。
沈檸趕緊讓羅铮将人抱回去。
俞習娟發燒得很嚴重,整個人迷迷糊糊。
沈檸喂了她些退燒藥也不見好轉。
隻聽她嘴裡總迷迷糊糊喊着兒子的名字。
羅愛仙看了不免唏噓,“真是造孽喲,那個負心漢害了娟子一輩子,到頭來帶着兒子就這麼走了,從頭到尾就沒多為娟子想過一分。”
屋裡擠了好多來關心的婦女。
向紅是個暴脾氣,“也就是娟子脾氣好,要是換成我,早撲上去撕了那狗男人的臉,誰要是惹老娘不痛快,我能讓他三代都不如意。”
李嬸說:“娟子真是個命不好的,隻盼着将來戚堯那孩子出息了,能回來接娘去過好日子。”
小茹挨在娘的懷裡,一整天都是悶悶不樂的。
因為她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困惑。
她望着外面的稀薄的雨幕,無聲地喊:戚堯哥哥,你回來吧,俞嬸嬸很愛你。
沈檸見俞習娟最近消沉,決定再緩些日子搬去縣城。
她不能辜負戚堯的托付,得好好開導開導俞習娟。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老五從郵局取了顧嘉葉的信件,信件内容是,恢複高考的主張已經得到了首都那裡的支持。
沈檸拿着信件一口氣跑去知青點通知那幫遠離家鄉的知識青年,讓他們提早準備高考。
好多知青聽到這個消息都懵懵的,對長期消息閉塞的他們來說,都不太敢相信這個消息。
直到看了顧嘉葉寫來的信,他們依舊是懵懵的。
但林定陽對此深信不疑,他明白,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唯一出路就隻有這個,如果現在不努力備考,到時候競争激烈,根本出不了頭。
沈檸呼籲大家提早準備,“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與其成天在這裡埋葬光陰,不如放手一搏,你們說呢?”
知青們紛紛響應,在林定陽的組織下,知青們都自覺地進入了備戰的狀态。
本來沈檸一家人是準備過完孩子們的假期就去城裡,剛好趕上一年級入學。
可是後來沈檸仔細想了想,似乎也沒有那個必要。
大安小茹跟大隊裡的孩子們打成了一片,平日裡還能跟着三個姐姐一起幹活,要是就這麼走了,别說孩子心裡難受,她心裡也不好受。
何況,要是搬去縣裡住了,她也不方便照顧到現在是獨自一個人的俞習娟。
退一萬步講,這裡還有好多事情沒處理好,比如養殖合作社,比如桃油收購,這些她都得參與建設。
所以沈檸就把自己的想法跟羅铮說了一下。
剛好羅铮也是這麼考量的。
在鄉下生活慣了,突然到了縣裡生活,大人小孩都會不适應,而且也沒個親戚照應照應,他就是擔心妻兒無聊。
于是兩人就商議繼續在鄉下過日子一段時間,等恢複高考了再說。
就這樣,一家人決定還是先不搬了。
羅愛仙和何秀芳知道後格外的開心。
沈檸一直以來都是她們的主心骨,要是主心骨一下子沒了,她們心裡也沒着沒落的,現在人不走了,還可以繼續一起把桃油生意搞起來。
而大安小茹終于在下半年正式成為了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跟熟悉的小夥伴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沈檸繼續忙碌着她的事業,以及她的學習。
她會定期給婦女們講講科學養殖長毛兔,并且參與長毛兔養殖合作社的管理,再者就是定期監督桃油的收購。
現在收購的名聲打響了,十裡八鄉的人都會背着桃油來秋水大隊賣。
雖然很多人慢慢都知道了桃油有價值,但是真想像沈檸這樣搞收購,還真沒幾個人能弄,關鍵是沒有運輸和銷售的渠道。
而運輸和銷售,沈檸恰恰都有。
并且還考慮着拓寬銷售渠道。
這拓寬也是依賴于羅铮平日裡出差在外,有空就打聽打聽路子,要是一些廠子有意向,就留個聯系方式,慢慢建立合作關系。
而在顧光鐮的牽線搭橋之下,渠道也在漸漸增多。
這就涉及到資源和人脈的重要性,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沈忠實和呂建設帶着大隊要跟沈檸合作,沈檸拿着跟羅铮商量好的方案去跟大隊談。
這就是一個現代經濟的問題。
沈忠實和呂建設不懂,但是前世一直把生意做大做強的沈檸卻比誰都懂。
生意講究契約精神。
分工合作同樣很重要。
初期跟大隊合作,沈檸願意出錢,大隊出力,以勞動報酬結算。
這樣一來,就可以慢慢地把規模做大,擺脫小作坊的模式。
小作坊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大隊又沒錢又沒渠道,自然是沈檸說什麼就是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