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姝謀

第494章 藍妃娘娘的東西

姝謀 瀟騰 4940 2024-05-18 22:37

  次日一早,天才蒙蒙亮,逸王府的主院便傳來一聲驚呼,接著候在偏院的大夫太醫們都被請了過來。

  經過幾位太醫的診斷,確認君逸身上的毒已經擴散至四肢百駭。

  詢問過之後,原來是剛剛下人送上來一碗藥,君逸喝完整個狀態就不對了,聽到這話,侍衛立馬把和這藥相關的人全部都捉拿,關到了一邊。

  還沒有問出結果,主院這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不容樂觀。
太醫們看著都嚇得不行,就差把無力回天四個字說出口了。

  正在幾位太醫一籌莫展,準備找一個皮實的人進宮稟報的時候,逸王府的管家走了過來,撲通一聲跪在了幾位太醫的面前……

  一炷香後,王太醫匆匆忙忙的走急道入了宮。

  彼時,皇帝剛剛起床洗漱好,準備上早朝,便見得錢公公來報:

  “陛下,王太醫入宮了,說是有急事面見陛下,像是逸王府的狀況不容樂觀。

  皇帝一下清醒過來,臉色看著很不好,一揮手:“傳。

  王太醫進門,面色凝重,看了一眼皇帝,又看了一眼皇帝身後伺候的宮人,皇帝立馬揮手,“你們先下去。

  “是。

  宮人退下,王太醫言簡意賅把逸王府的事情說了一遍,看皇帝面色越來越沉,才補充了最後一句:

  “陛下,那碗藥現在還沒有查出結果,隻不過眼下最緊要的,是逸王殿下的性命。

  微臣已經用了珍藏的解毒丸,最多隻能保住逸王殿下十二個時辰的性命,若在這十二個時辰之內沒有找到解藥,逸王殿下必死無疑。

  皇帝怒道:“讓陶緻遠找到下毒的人,既然有人下毒,那必定有解藥。

  王太醫搖頭:“不,陛下,這種毒名叫三秋,是用十餘種毒物提煉而成,而解藥需要找齊這十多種毒物,且按順序入藥,否則便是毒上加毒。
這種毒幾乎沒有解藥,哪怕找到制毒的人,十二個時辰裡也幾乎湊不齊。

  皇帝聽完,眉頭緊皺,“所以這毒無解,老三必死對嗎?

  王太醫低頭,“照理來說是如此,不過眼下,陛下或許能救。

  皇帝看過來:“怎麼說?

  你什麼時候也學了那些人的拐彎抹角,有什麼話一次性給朕說清楚。

  王太醫:“陛下,微臣進宮時也受了逸王府老人所托,老管家說,當初的藍妃娘娘曾經留下一瓶救命的藥,還請陛下看在逸王殿下是藍妃娘娘親生兒子的份上,求陛下賜藥。

  對面的皇帝聽完,整個人僵住,一臉震驚,目光從王太醫挪到了窗外,眼神中全是復雜的情緒。

  他有多久,沒有從別人口中聽到藍妃兩個字了。

  似乎是有些不可置信,他問了一句:

  “你剛剛,說的是誰?

  王太醫低著頭,沒有看皇帝:“陛下,是藍妃娘娘。

  皇帝頓了許久,又問:“是誰說的?

  王太醫:“逸王府的老管家。

  皇帝腳下有些虛浮,扶著一旁的桌子踉蹌的往前走了幾步,然後在椅子上坐下。

  藍蕪的醫術他是知道的,藍蕪留下的這救命的藥,他也是精細藏好的。

  若是旁人來問他萬萬不會給,隻是這人卻是君逸,而且還那麼多人知道了這件事,他要如何找一個理由,既能不交出東西,又能在明面上說得過去。

  他不知道這瓶藥為什麼逸王府的下人會知道,現在也沒有時間讓他多想。

  王太醫:“陛下,微臣是不信這個說辭的,傳言當不得真,所以剛剛微臣一來,並沒有說這件事,不過到底受人所托,又情況緊急,不敢耽誤才出言。

  微臣認為,這瓶所謂的救命的藥,別說沒有,就算有,過了那麼久,藥效怕是也沒有了。

  皇帝向王太醫看過來,聽到這話面色稍霽,正琢磨著接下來的話怎麼說,就又聽得王太醫開口:

  “隻是,微臣不信,逸王妃卻信了,若不是府中離不得,又見微臣入宮,逸王妃這會已經見到陛下了。

  逸王妃昨日才嫁入逸王府,今日便出了這樣的事,心中一定接受不了,又對逸王府老人之言深信不疑,怕是不肯相信微臣的隻言片語。

  還請陛下給微臣一道手諭,好安撫逸王妃,不然,微臣見著,逸王妃是不拿到藥不罷休了。

  聽著這話,皇帝原本想出口的那句“都是謠言,這裡沒有這種東西”的話,一下便咽進了肚子裡。

  看逸王府的樣子,是篤定他有。
若逸王府的人真的求到了宮門前,那場面實在是不好看,更何況,逸王妃是蘇綰寧。

  皇帝後背莫名有些涼意,每次和蘇綰寧打交道,後果都不好。
想到六月那場大雨,又想到蘇綰寧有可能入宮求藥的行徑,皇帝頓時頭痛起來。

  他昨日特意沒有去,就是為了不和綰寧打照面,若對方為了救君逸執意入宮或者做出什麼事情,他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皇帝一時心中十分憋屈,一想到這件事是君恆或者君策的手筆,對他們生出了好大的意見。

  皇帝在屋子裡踱步,目光看向一旁的架子,電光火石間已經做了決定。

  “東西確實是有的,你且拿去,救人要緊。

  說完,在王太醫詫異的目光中,他叫來了錢公公,讓錢公公從一旁的架子上取下一個精緻的桃木盒子,遞給了王太醫。

  王太醫不敢耽誤,鄭重接過盒子:“陛下,人命關天,微臣先行告退。

  皇帝揮了揮手,眼神卻帶著一絲無奈,再一回頭,便連王太醫的影子都沒有瞧見了。

  王太醫是這樣的性子,直來直往,慣常也不會說好聽的話,他也習慣了。

  但是現在反應過來,他突然發現,剛才他一句話都沒講,便把東西交了出去。

  想到王太醫說的那些話,皇帝皺了皺眉,若不是王太醫向來如此,而且欺瞞他要到這瓶東西對王太醫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他幾乎都要懷疑王太醫是不是被誰給收買了。

  一想到藍妃的東西被取走,皇帝心裡一時說不出什麼滋味。
無比復雜。

  隻是,這樣的情緒沒有持續太久,甚至很快就被打消。
因為宮人來報,君恆和君策在宮門口打了起來。

  皇帝聽到消息的時候,手上端著茶杯剛剛喝了第一口,聽完心中震驚,一下把手中的茶杯一摔,大殿中傳來砰的一聲,而後是皇帝的怒吼:

  “出息啦了,打架?
呵,在宮門口打架?
他們怎麼做得出來的?
平時暗地裡爭強好勝,你爭我奪也就罷了,居然敢給朕在宮門口打架,他們的教養,都被狗給吃了嗎?

  皇帝氣得不行,由著宮人替他穿好了朝服,往大殿上而去,一路上皇帝面色憤憤,在琢磨著要怎麼治這兩個兒子。

  金鑾殿上,朝臣們看著皇帝過來,齊齊跪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一揮手:“平身。

  兩個字,語氣裡帶著滿滿的怒意。

  連最遲鈍的大臣都能聽出來,皇帝今兒個心情不好,大家一時不知所措,誰也不敢上前往槍口上撞。

  皇帝在龍椅上坐下,目光直直的看向底下的君策和君恆,隻見二人都低著頭,他冷哼一聲:

  “怎麼?
頭要鑽地?
把頭給朕擡起來?

  底下知道內情的大臣都不敢動作,其他沒看到的大臣不明所以,紛紛把頭擡了起來,就看見皇帝的目光望著君策和君恆的方向,一起順著看過來,這一看不由得傳出一陣驚呼。

  隻見君策和君恆二人,臉上都掛了彩,一個左眼烏青,一個右眼烏青,一個頭發散落一個衣襟淩亂,一看就是二人發生了強烈的肢體衝突。

  君策忍住心底的情緒,對著首位上的皇帝拱手,“父皇,兒臣知錯。

  一旁的君恆聽君策這麼說,也趕忙站出來,“父皇,兒臣知錯。

  皇帝看著他們倆這模樣,冷哼一聲:

  “哦,你們說說,你們錯哪兒了?

  君恆和君策一下噎住,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模樣。

  剛剛他們進宮的時候,剛剛碰到王太醫急急忙忙出宮。

  又有太醫急急忙忙入宮。

  君策和君恆都察覺到了事情不對,君策拉住入宮那太醫詢問。

  太醫把逸王府的事說了一遍,急得都快哭了:“二位王爺,快放微臣去吧,逸王殿下病危,微臣得入宮稟報啊。

  君恆聽完立馬察覺到了不對,不僅是君逸的事情在他的意料之外,還有就是,在這個當口他聽到了這個消息,而且周圍還有不少官員都看到了。

  他瞪著君策,“你故意的。

  君策放了那太醫,沒有理君恆,面色凝重。

  照理來說,他們這時候應該先去見皇帝,這不僅是國事,還是家事。
原本不知道也就罷了,但現在知道了,卻不能無動於衷。

  這件事,他們二人心中都有鬼,不敢在這個時候去面見皇帝。

  君恆氣極,剛剛他一下馬車就被君策拉住了,還被迫知道了這個消息,他不知道君策要做什麼,但是心中明白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被君策擺了一道。

  不去,不行。

  去,也不行。

  偏偏君策還在一旁不痛不癢的說著風涼話。

  新仇舊恨疊加在一起,君恆當即就忍不住君策揍了一拳。

  便有了宮門口打架那一幕。

  這一架,君策是有心搞事,君恆又半點虧都不吃,這一架算是動了真格,二人誰也不讓,搞到最後卻不想這場面如此難堪。

  到了上朝的時間,二人也不必去見皇帝,直接上了金鑾殿。

  皇帝:“怎麼?
打架都打成啞巴了。

  二人低著頭,都沒有要說話的意思,倒也不是不說,不過是支支吾吾扭扭捏捏,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的模樣。

  皇帝冷笑了一聲,“哼,既然你們不知道說什麼,那朕便問問你們,老三中毒的事情你們都知道吧?

  “是,父皇,兒臣知道。

  君恆:“父皇,兒臣也知道,昨日兒臣就在現場看了個全場。

  皇帝盯著他們,“誰下的毒?
你們知道吧?

  這一問,君策和君恆都有些慌,不過君策更擅長隱藏,沒有太多的表現在臉上。

  “回稟父皇,兒臣不知。

  君恆:“兒臣也不知。

  二人低著頭,不敢擡頭看。

  君策料到皇帝會不喜,隻是他原先做的打算是,反正人已經死了,皇帝再不喜又能如何。

  按照原來的計劃,君晟死,他悄無聲息的弄死君逸,再用證據光明正大的讓君恆入獄,到時候一切已成定局,哪怕皇帝懷疑,甚至發怒,都沒有關系,隻要明面上他能說過去,他就是最後的贏家。

  隻是誰能想到,事情最後變成了這個樣子。

  君晟好好的,君逸雖然中毒,但還活著。

  死了的事情容易辦,活著的事情才最難。

  這一回,他讓君恆和他打架,主要是為了試一試皇帝的態度,對他們爭鬥的容忍度,還有他和君恆,皇帝的態度可有偏頗。

  昨夜裡,林老問:發生那麼大的事皇帝沒有傳他和君恆入宮是什麼意思。

  他也想知道。

  皇帝看著他們無動於衷的態度,怒吼一聲:

  “朕告訴你們,若老三沒事便好,若老三有事,朕頭一個就拿你們倆開刷,你們一個都跑不了。

  大殿上落針可聞,皇帝把氣都撒在了君策和君恆頭上,一整個早朝,什麼事都沒討論,隻皇帝把二人罵了個狗皿淋頭。

  其他的大臣就在一旁聽著,一句話也不敢說,看皇帝這樣子就知道是真動了怒的。

  皇帝罵累了,直接揮了手:“散朝。

  而後看都沒再看君策和君恆,回了禦書房。

  讓他氣憤的,並不是幾個兒子之間的爭鬥,而是他們爭鬥得太沒有水準,這樣的心性手段,如何能坐穩這江山,管好這朝堂。

  他氣的也並不是二人打架,而是氣憤二人打得太幼稚,居然像個三歲小孩一樣,半分長進也無,這樣的人如何做大周之主。

  這兩人他都寄予厚望,所以更多的情緒是恨鐵不成鋼,他們太讓他失望了。

  皇帝回到禦書房,案台上摞著兩摞高高的奏折。
他在一側的椅子上坐下來,台前正擺著一本似乎是他前幾日看的奏折,按住不發隨意放在一側的。

  裡面的內容是某個大臣推舉立大皇子為儲君的奏章。

  皇帝又看了一遍,心中沉思,君晟作儲君的可能性。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