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休斯.史密斯男爵
休斯.史密斯是個三十多歲的嚴肅男人,渾身布滿傷疤,一身的大塊頭的肌肉看起來十分威武。他擁有一頭灰銀色的長發,一雙淺藍色的雙眸在粗濃的雙眉下炯炯有神。飽經風霜的臉頰在寒風中更顯的英俊不凡,妥妥的中年帥哥一枚。
愛德華慢悠悠的跟随伊麗莎白走出愛舍麗宮,身旁的兩個小侍女急忙前往馬廄去,牽着愛德華心愛的小馬駒跟着。小馬駒屬于溫皿的卡巴爾德馬,是16世紀英國流行的馬種。适合長距離奔跑,屬于大器晚成類型的馬匹,起源于歐亞大陸北部高加索馬種,成年馬匹體重足有950英磅。體型上是小型馬,當然是跟歐洲相比。它是北高加索地區培育的山地馬,性情溫順,步履穩健,具有在濃霧和黑暗中尋找方向和尋路的能力。它們非常刻苦耐勞,以長距離持久力雄厚見稱。
小馬駒被愛德華取名為亞瑟,呵呵!這就屬于他的惡趣味了。亞瑟擁有一身雪白的毛發,被侍女們梳理得白的發亮,甚是漂亮。一歲多的亞瑟對于能出去溜達很是歡快,腳步輕快的昂着小馬頭跑到愛德華身邊,撕咬着他的衣袖不放。“好了好了!知道你憋得慌,這不是帶你出來了嗎?”小馬駒好似聽懂一般,撕咬的力度小了不少,但仍然用小闆牙摩擦着。“額,好吧以後每周帶你溜達三次,在王宮外面!”愛德華無奈之下做出了承諾。
這樣之後愛德華才脫身,而伊麗莎白公主正停下腳步饒有興趣的觀賞着愛德華的窘迫。
伊麗莎白公主誕生于英國倫敦的普雷森希宮,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後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成為她的服侍者。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被判叛逆罪處死,一年後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後珍・西摩就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伊麗莎白是1537年出生的,大愛德華四歲,與愛德華很是親近。
兩人打打鬧鬧的來到了王宮的校場,而這時的史密斯男爵正在訓練幾十名十幾歲的年輕小子。男爵一臉嚴肅的緊盯着他們練習排列上馬沖刺,小夥子們在男爵的嚴格訓練下繃緊了臉色,不發一聲。
鑒于史密斯男爵的勇武,亨利八世任命他為宮廷侍衛長,統領着五百宮廷侍衛。這也是整個王室的所有武力,常備的武力軍隊。他們由一些貴族們的除長子以外的次子構成,自備着馬匹和铠甲兵器前來效忠國王陛下,期望在戰争中獲取功勳,赢得封地。
按照中世紀的規矩,貴族效忠于冊封其的貴族,流行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條鐵律。而附庸須在戰争時率領軍隊随從作戰,所以國王就沒有長備軍隊,還有就是國王也養不起呀!
中世紀時國王與貴族共同管理國家。國王分封大貴族于各地,貴族須效忠于國王,而大貴族又分封小貴族,一層又一層,從而構成中世紀整個國家的統治基礎。
貴族順列:騎士――男爵――子爵――伯爵――公爵――國王。這是整個英格蘭的統治力量,理論上騎士與國王地位相同,國王也不過是個大貴族而已,當然這也是理論上。
大家發現沒有,為什麼沒有侯爵呢?
伯國:county,公國:duchy和侯國:margravate。這些封建feudal體系始于法蘭克王國宮相鐵錘查理時期。法蘭克國家的爵位原本不可世系,但在加洛林王朝滅亡後,擁兵自重的地方爵爺們則趁機割據一方發展世襲制,形成後來的國中之國(早期德意志的中央集權得以維持,他們的公國很晚才出現世襲制)。中世紀最常見的就是伯國,伯爵count/earl原來是指日爾曼各國王的左右手,被分封地方鎮守一方的地方長官,這些地方長官集司法,軍事,稅收大權于一身,漸漸形成伯爵這一封建階層,分封時給予很大權力,也成為封建體系中的高層,所封的地區就稱伯領,可以初步類比為中國唐朝的節度使。
在王國解體後他們擁兵自重建立獨立的伯國。公爵dux原來是指羅馬帝國時期鎮守邊疆的軍事統帥,在羅馬帝國崩潰之後,這種稱号保留下來,成了帝國的封疆大吏的頭銜:在主要的封建國家中:德國的公爵來源于日爾曼部落的領袖,他們為了抵抗東法蘭克滅亡初期的馬紮爾人入侵,各自統率本族的軍隊鎮守一方,為此被君主授以羅馬時代将軍頭銜的殊榮,以彰顯尊貴。在法國,公爵也主要是封給那些某個部族專有區域的領袖,有時節制多個伯領,而其他地區以伯國為主。在英國,公爵的稱号在愛德華三世後才誕生,是用來封給王子的,實際上與伯國相同,隻是表示地位稍高。此外,東歐和南歐的國家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影響較大,他們的很多地方領袖受皇帝賞賜的公爵頭銜而也稱公國。公爵duke的位階僅次于王子,公爵所統轄的領地稱為公國。公國有較大的權力,公爵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司法仲裁,稅收權力,同時保有自己的軍隊,公爵下面可以繼續分封更小的領主,諸如子爵,男爵等。
公國,伯國,侯國都是由國王直接給以分封,實際上主權就像東周的諸侯國一樣随天子的勢力而變化。其後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領土太小,不再稱國。打開中世紀歐洲的版圖,會看見很多伯國和公國。這些能夠标在地圖上的國,一般都是主權國家,它們往往是因為曆史原因,脫離了國王的權威,由當地受封的大貴族管理并具有各種主權,但是顯然達不到“某一民族的國家”這個水準,他們按照自己受封的頭銜稱公國或伯國。這些軍閥式的大人物擁兵一方,自成一國,在中世紀的曆史中發揮着不小的影響力。另外,因為公爵的高級頭銜和軍事性質,很多并未受封的軍閥式國家都稱公國。
侯國的概念一般在德國才有,指的是那是頻繁交戰的邊境,為此在那裡專設一個侯國軍事區,侯國的首領是侯爵marquis,最著名的兩個邊區侯國是勃蘭登堡(後來形成普魯士)和奧地利邊區(德語中是東方邊區的意思,後來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基地)。其他封建國家後來也偶爾出現侯爵稱号,但是一般作為一種補充而很少分封。
簡單得說事實上侯爵一般是指邊區伯爵。他們因為邊區戰事緊張,所以地位不同尋常,因此提升為侯爵。因為是邊區,自然比通常的伯爵數量少了。當然也有其它原因,但這是重要的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