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蜀漢再起

三國之蜀漢再起 第七十章 論三國

三國之蜀漢再起 赤兔愛烏骓 2347 2024-02-19 04:35

  北伐和東吳的問題?

  諸葛亮返身坐下,暗自揣測劉永有意北伐之時約定作為盟友的東吳東西出兵,共擊曹逆。

  待得群臣全部離去,西側殿中君臣獨處,劉永才斟酌開口:“丞相,天下三分,北強南弱,漢與東吳互為盟友,我軍北伐,可否請求吳軍從荊襄、徐州旁敲側擊,牽制魏軍?

  聞劉永言,歎一口氣,諸葛亮才道:“難呐,天下大勢熙熙攘攘,終逃不了個利字。
所謂同欲相趨、同利相聚,漢吳聯合,乃魏賊強勢之下,雙方因互保才連結。

  “孫權雖懼怕魏賊的強勢,卻也不願見到漢室有北複的希望,想要共進退,難呀。

  搖搖頭,諸葛亮還有難聽的話沒講出口,漢吳名為盟友,實則各懷鬼胎,互加防備。
東吳怎麼會幫助漢軍牽制魏軍給他人做嫁衣呢。

  從國家出發,既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唯有永恒的利益。

  這個淺顯的道理劉永當然明白,隻是如果東吳從荊州和徐州出擊全力配合漢軍,那曹真、曹休以及司馬懿這些魏國名将勢必奔赴魏吳前線抵禦吳軍的大舉進攻,而這時漢軍再乘機奔襲潼關,出兵關中,魏軍同時招架兩個強勁的對手,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陷入腹背受敵的魏國勢必難以招架、漏洞百出,則漢軍有可乘之機。

  “丞相也說了,熙熙攘攘隻為利往,東吳之所以不願配合漢軍作戰是因為無利可圖。
那……如果咱們能給出令吳軍出兵的理由呢?
能抛出令孫權大為動心的東西呢?
”劉永狡黠一笑,幽幽的聲音裡充滿了誘惑。

  能給出令吳軍出兵的理由?
能抛出令孫權大為動心的東西?

  諸葛亮睿智的眸子帶着狐疑的味道在劉永臉上轉了個圈,他實在想不通,劉永手中能有什麼待價而沽的東西可以使封建國家、稱王稱霸的孫權動心,冒着為漢軍充當綠葉的風險悍然出兵?

  條件是割地送款?

  漢室自己才巴掌大點地方,國家也不富裕,自己家尚沒餘糧。
更何況,有那說動孫權的土地和錢财大漢早就打得魏賊狼狽逃串了,哪裡還需要東吳的配合。

  美人珠寶?

  開玩笑!
孫權堂堂吳王,地轄荊揚交三州之地,坐擁百萬之衆,會缺少女人和金銀财寶?

  諸葛亮左思右想、蹙眉思慮了很久,仍是沒有絲毫頭緒。
最終放棄了,無奈道:“微臣請陛下示下?

  眼見智若天人的諸葛孔明百思不得其解,劉永臉上也浮起一絲得意,這才婉婉道來:“朕能給孫權的,是一個念想,是一個希望?

  “念想?
希望?
”諸葛亮咬緊牙,恍惚一瞬間,似乎他明白了什麼,可下一秒他又覺得什麼也沒抓到。

  “沒錯!
”劉永幽幽的嗓音不斷在諸葛亮耳邊回響,似循循善誘的老師,将他引向光明的方向。

  “朕請孫權就尊号(稱帝),與漢瓜分魏賊,二分天下!

  沉默………………

  “啊!
”沉默,半饷的沉默之後,諸葛亮竟是仰天一聲深深的太息。
這位四十有五的丞相正當壯年,可他兩側發鬓卻冒出絲絲銀線,這一刻,老丞相百感交集,久久無法平靜。

  天子聰慧敏博如斯,漢室忠臣複再何求!

  君明臣賢,百姓歸心,将士用命,何愁魏逆不能誅滅!
何患漢室不可複興呀!

  劉永提出的勸孫權就尊号,二分天下,就是加深漢吳同盟,将吳國綁上漢軍北伐的戰車。
在強大的魏國面前,漢吳單論一國之力都很難甚至不可能占據上風,可漢吳若真心聯合,傾力相攻,則絕對會讓魏賊吃不了兜着走!

  諸葛亮衷心佩服劉永的宏偉戰略,離席一拜道:“陛下聖明直追烈祖昭烈皇帝,臣謹為陛下賀!

  瓜分曹魏,平分天下,兩方都不吃虧,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一個合則雙赢的局面。

  但靈魂來自後世的劉永知道,漢吳盟約共擊曹魏,瓜分天下實則對蜀漢更為有利,如果漢吳相約出兵,很大可能在荊州、淮南和徐州辛苦作戰的吳軍要給漢軍當炮灰,為漢室作嫁衣。

  因為,别看孫權去年才去江夏找了文聘一回麻煩就認為東吳會在共擊曹魏中占多大便宜。
其實在諸葛亮北伐前,作為南方兩“反賊”中實力、個頭都更強的大頭,東吳一直是受曹魏方面特殊待遇的。

  從曹丕開始,魏國一統天下的策略即是先難後易,先滅吳再取蜀。
誰讓孫權說遣長子孫登入質轉眼就食言而肥,把滿心真誠同渣權交往的曹二老闆(曹丕)欺騙一遍又一遍。
于是,曹丕不顧賈诩勸谏,毅然覺定先揍孫權那臭丫的。

  曹二老闆的算盤是打得響,想着……等哥把碧眼兒揍趴下了,那諸葛村夫還不驚恐萬分,妥妥舉國來降的節奏啊。

  然後魏廷便定下集中兵力南下,對于東吳擺出積極進攻之姿态,壓迫孫吳政權的神經,在西面則擺出烏龜陣,不求開拓,但求保全國境。

  曹丕在在位僅僅六年有餘,就三番五次調軍南征,專心攻打東吳卻對西邊的蜀山蜀水不聞不問就是證明。

  從曹丕駕崩後,孫權帶着五萬人即興沖沖跑去打江夏,就可看得出,魏軍高壓之下孫權神經繃得太緊,趕忙要去找回場子。
那意思很明顯,就算老子打不下石陽,老子也要讓你嘗嘗烽火警鐘的提心吊膽!

  贊歎畢劉永,諸葛亮又細想了想,仍舊判斷劉永計劃的可行性非常之大。

  對于曹丕時期,魏國朝堂關于伐吳還是伐蜀的争論,亦有些風聲傳到他耳中。
諸葛亮很清楚,魏賊之所以選擇主動伐吳除了奢求滅亡東吳之外,還有更深層的一層目的。

  那便是以攻代守!

  要知道,即使是強大如魏國,組織兩道防線,嚴防吳蜀兩國的進攻亦是有苦難言、力不從心。
處處防禦,等同于處處不設防、沒防禦,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對于相較強大的吳國擺出進攻姿态,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對于相對弱小的蜀國擺出防禦姿态,如此,魏國的國防壓力便輕松得多、遊刃有餘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