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蜀漢再起

三國之蜀漢再起 第八章 曹丕之殇(求推薦,求收藏)

三國之蜀漢再起 赤兔愛烏骓 2913 2024-02-19 04:35

  洛陽,偃師縣

  六月北方已進入夏季,熾熱的太陽高挂在天上肆無忌憚地釋放着它的熱量,河水被曬得發燙,大地焦烤得冒煙。

  所有人都在咒罵這個鬼天氣,炎炎夏日實在令人讨厭,許多農夫山民都貓在家裡或樹蔭下納涼,但大批的曹魏公卿、朝臣以及他們的嗣君曹睿卻頂着烈日出現在了邙山附近的首陽山下。

  白色的孝服,白色的靈幡,一眼望不見頭的白色送葬隊伍…………

  一個月前,洛陽的皇帝死去,在位七年,他名字叫作……曹丕……時年四十歲!

  這位魏國的開國皇帝這樣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後宮淑媛、昭儀以下的妃嫔悉遣還家,與其骨肉團聚或嫁人。
墓址選首陽山東丘墟不食之地(沒有種植作物的荒地),因山為體,不封不樹,不建寝殿、園邑,不修築神道;不随金銀銅玉。

  依照曹丕生前的遺願,魏國的君主和臣子們,将他們的大行皇帝葬在首陽山南麓的山坡上,那裡面向陽光,終日不陰。

  這一切都按照曹丕《終制》的要求,簡殡薄葬。

  因此,首陽陵構造極為簡單,钊山為陵,不封土不植樹,也不建陵寝園地,神道等,地表沒有任何痕迹。
陵中建築毫不侈華,随葬品以瓦為主。

  這位魏國的文皇帝,曹操事業的繼承者,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下葬,輕輕的走正如他輕輕的來,化作一抷黃土,長眠在這天地間。

  撫軍大将軍、輔政大臣司馬懿立身土溝裡,注視着曹丕的靈柩緩緩被擡入首陽山山體之内,厚重的孝服壓在身上,汗如雨下,司馬懿卻不管不顧,隻默默杵在那裡。

  鎮軍大将軍、錄尚書事陳群瞧見好友的異樣,略微猶豫,還是踏過雜草荊棘,提步走來。

  “仲達。

  司馬懿未回頭,嘴角抽了抽,喉結上下滾動幾下,嘶聲道:“長文(陳群)啊……文皇帝……就這樣去了……”

  “唉,文皇帝其壽不永,早有預料啊。
”陳群也看向首陽陵,歎了口氣,他能理解司馬懿對于曹丕的複雜情感,人生一生幾十年,知音難覓,知我者何人?
信我者何人?

  别人陳群他不知道,但對司馬懿而言,當是曹丕無疑。

  曹操臨終遺言:懿藏雄豪之志,有狼顧之象。
令曹丕不要重用他。

  但曹丕很欣賞司馬懿,總是回護他,因此而得以提攜。
再此之前司馬懿一直是飲水機守護者,邊場打醬油的存在,也是從那時起司馬懿才真正進入曹魏中樞,曹丕下诏說:“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又诏說:“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
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
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
”(将司馬懿比作自己的蕭何)

  凡曹丕出征,必命司馬懿留守,内鎮百姓,外供軍資。
(相當于劉備去世前的諸葛亮)

  “嗟我白發,生一何早。
長吟永歎,懷我聖考……”司馬懿略帶傷感,張口而念。

  這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時,曹丕感懷其父的《短歌行》,當年曹丕三十四歲,正是年輕力壯的年紀,可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魏太子竟然已經生出華發,未老先衰的征兆已然突顯了。

  司馬懿回頭和陳群1交換了一計眼神,作為當年親曆漩渦中央的人們,他們當然清楚曹丕早衰的背後實情。

  那就是…………儲位之争!

  少年時的快樂時光與後來的世子之争給曹丕帶來的心理陰影形成鮮明的反差,先有曹沖,後有曹植,曠日持久的儲位之争壓迫得這位曹操嫡長子喘不過氣來,雖然最終他還是勝了,可那是以透支身體和精氣為代價的。

  代漢後,曹丕肩負起曹操統一天下的遺志,有一顆匡扶靖亂的雄心,可惜他的文治武功遠不及他的才氣,和無數建安人一樣,繁華的夢想如鏡花水月般消散……

  “文皇帝駕崩,南方很快又會騷動起來。
長文,作為輔政大臣,我們要替文皇帝看好大魏的江山社稷。

  “當然如此,仲達是說西邊會有事?
”陳群毫不懷疑司馬懿的判斷

  “非也,蜀賊國弱民疲,必不敢進犯我大魏,我們應該防患的是………吳賊。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
這個夏天的司馬仲達滿心所想的是不負曹丕的重托,此刻的他挖空心思也不會想到,若幹年後他會親手埋葬這個他曾今守護的王朝…………

  **************************************

  虎步營校場

  此時,校場之中已經布置了坐席與幾案,幾案坐席數步之前還有挂架懸挂着山川河洛圖。

  蒼首皓發的趙雲一直緊随于劉永身邊,此刻微微欠身對劉永道:“自去歲以來,丞相在軍中治戎講武,今日請陛下一觀。

  “善。
”劉永稍颔首,這當然他知道,為北伐作準備嘛。

  待劉永與諸将坐定,一位三十多歲,濃眉大眼的武将大步跨行至山川河洛圖前,向劉永們一抱拳,朗聲道:“臣虎步營左營校尉胡濟拜見陛下!
見過諸位将軍!

  “胡卿,請試講武。
”劉永明白,今日由他給自己講武,示之一笑。

  “諾!

  “引兵深入敵國之地,與敵人沖軍相當,敵衆我寡…………”

  趙雲做于劉永左側,馬岱、吳懿坐于劉永右側,一邊聽胡濟講武,劉永一邊同趙雲談話。
當然,他也想同馬岱、吳懿講話,但相比之下他還迫切渴望多同趙雲接觸。

  除了因為趙子龍英明神武、義薄雲天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趙雲一直握有兵權,趙雲身居中護軍一職,主持中軍武官選拔、監督管制中軍武将。
要知道當年漢中之戰,黃忠名位皆高于趙雲,卻必須由趙雲受符節,他才能領兵出戰。

  況且是趙雲劉氏的死忠,劉永當然要多在他面前表現表現自己,拉攏人心啦。

  “趙公可知胡濟生憑?
”劉永問趙雲

  “胡濟,字偉度,荊州義陽郡人。
其人與丞相相交甚密,為人不避嫌疑,敢于直言。
丞相将他和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并論。

  前世劉永對這個胡濟沒太注意,現在聽趙雲這麼一說有點了然了——這胡濟掌握中軍一營,擺明了諸葛亮親信嘛,後世未聞其名聲,看來多半是德行有餘才幹不足的人物。

  講到胡濟,就不得不說一下諸葛亮的用人和蜀漢三個政治派系。

  曹丕篡逆,劉備稱帝,中國正式進入三國時代,再到劉備駕崩劉禅即位蜀漢的原從集團差不多都死光光了,像張飛、關羽、孫乾、糜竺、簡雍之類,掌權的是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集團。

  這個時期,遍布蜀漢朝堂重要職位的很多都是荊襄人士,相比與益州本地土著——益州世家豪族來講,這些人有一個明顯的标簽——外來人。

  蜀漢是個地方政權,這是否認不了的,沒有廣大地盤來安置所有人,蛋糕就這麼大,可偏偏外來人卻劃走了最大的那一塊。

  一群外來人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掌握生殺大權,身為本地人卻隻能分得些殘羹剩渣,所以後來益州豪族慫恿劉禅投降的動機就很明顯了——甯為大魏一個州,不做蜀漢一個國。

  所以諸葛亮用人多用荊襄人士,多用其德而少看其才。

  當然,劉永也明白這是保持蜀漢統治,維持政治穩定的唯一之選。
任人唯親永遠是主流,任人唯賢隻有在政治地位穩固的時候出來晃蕩一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