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三國之蜀漢再起

三國之蜀漢再起 第三十四章 身處曆史關頭,劉永和諸葛亮的對話(二)

三國之蜀漢再起 赤兔愛烏骓 2220 2024-02-19 04:35

  而這些自命清高、眼高于頂的門閥又幹了什麼有益華夏的事呢?

  八王之亂!
五胡亂華!
衣冠南渡!

  看看吧!
每一件事,都流盡了諸夏之民的……皿和淚!

  所以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才會寫到:“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
先漢所以興隆,後漢所以傾頹。

  西漢和東漢都為炎漢,可東漢的國力卻拍馬也追不上西漢,西漢帝國從中葉至滅亡能将匈奴帝國按在地上任意摩擦,而東漢王朝卻一直被西涼的小股羌人搞得灰頭土臉,為什麼?

  蓋因為劉秀是豪強,東漢外戚是豪強,雲台二十八将也是豪強!

  東漢王朝從始至終,根本就是一群豪強僞裝成的國家!
國家的國力都被劉氏以外的遍地1豪強搶到自家碗裡了!

  所以,劉備、諸葛亮渴望興複的漢室是文景、武帝時期的先漢,而非桓靈時期的後漢!

  “陛下,您要知道,黃巾之亂并未破壞自先漢末期以來豪強地主莊園經濟的局面,反而讓他們的勢力愈加膨漲,隐隐有如日中天之勢。

  “這在蜀中尤為明顯。
要知道,當年劉焉初入蜀時忌憚益州豪族,可都不敢于成I都建立治所。
”随着話題的深入,諸葛亮明顯來了興趣,“您想從他們中獲取國力,恕臣冒犯……您……太異想天開了!

  望着一語道破當下華夏症結的諸葛孔明,劉永不得不贊歎古人的智慧,這些仁人志士們身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曆史關頭,他們能看到問題的存在,卻摸尋不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可以說,諸葛亮、劉備、曹操、周瑜、魯肅這些人是中國最後一批士大夫貴族,他們承襲了上古、春秋戰國以及先秦兩漢以來古君子的優良品德,堅忍又感性,智慧即勇武,仁德而骁悍。
他們心懷天下,苦苦探尋漢末喪亂以來華夏的前景和出路,希望恢複先漢時“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時的無上榮光!

  然而……可惜的是……他們都失敗了……

  華夏沒能恢複昔日的榮光,而是走下神壇跌落深淵……直到一個名為“唐”的王朝在東方冉冉升起,華夏文明才被推向另一個高度。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三國的統一不是比誰國力更強、誰經濟、農業更發達,而是比誰更爛、更昏聩!

  司馬昭派三路大軍滅蜀,滅蜀後其子司馬炎篡魏自立,建立爛到根底的晉朝,滅蜀的大将、涼州刺史胡烈竟然被羌人團團圍困,無援遇害!

  可見所謂順天應命的晉朝國力衰微之明顯!

  而滅蜀後,得到巴蜀、南中,國力大增的晉朝要等到二十年後才開展滅吳之戰也揭示了晉朝國力并不雄厚和内部暗流湧動、從世家上位的司馬家亟待鞏固權力的情況。

  但,諸葛亮這些古人不知道根治病症的良方,作為穿越者的劉永……卻明白如何破解。

  記得前世,劉永曾在網山看見,竟然有人說門閥制度的出現是一種曆史的必然,時代的局限性下知識、社會财富必然會被掌握到世家手裡。

  但劉永想說……這樣的必然給華夏帶來的代價未免太沉重些!

  “豪強地主們沒有掌握軍隊、沒有控制刑獄和律法,在朝廷面前,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劉永明知故問,“丞相為何會覺得朕蚍蜉撼樹?

  “陛下,他們是沒有軍隊,朝廷也可以通過頒布律法來聚斂他們的财富,但他們也并非隻能坐以待斃,沒有反制之道呀。

  諸葛亮調整了一下坐姿,坐得更舒服些。

  “他們還膽敢抗拒朝廷的律令?
”劉永繼續裝作不解

  “明地裡,他們當然不敢,暗地裡呢?
大道走不通,還有小路嘛!
”這次與劉永的談話開啟之時并不愉快,可漸漸諸葛亮興緻高昂起來,他差點以為先帝(劉備)又回來了,又可以與自己坐而論道、促膝長談了!

  “朝廷有大小官吏共計四萬餘人,除開荊州、外地入蜀的三千餘中高層官員,其他的郡府、縣和鄉亭的基層官吏百分之九十五的全來自蜀地本土的地主豪強家庭!

  “陛下奪人錢财猶如殺人父母,他們如若串聯連結起來,以辭官離職相要挾……那時陛下該做如何處理?

  啪!
啪!
啪!

  劉永鼓起掌來,一臉欣慰的注視着自己的丞相。

  沒錯!

  這才是曆史上地主豪強成為世家大族……乃至門閥的根源,國家機器從上之下、裡裡外外都遍布他們的勢力、觸角,甚至他們本身就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如果皇帝拿他們開刀,那麼他們就會去官來反制……

  而他們去官的代價就是,國家機器癱瘓,大堆的公事、訟案無人處理,國家的賦稅沒法征收、朝廷的正常運轉被中斷,軍隊的辎重補給無法供應,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混亂和崩潰之中……

  這恐怕也是諸葛亮對于曆史轉折中的地主豪強境地了然于兇,卻偏偏沒有采取措施,而無動于衷的原由了!

  要放在後世,兩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官員滿大街都能找到。
可在三國魏晉時代,您……還真隻能去世家豪族中找!

  “那丞相,如果《尚書》、《論語》、《春秋》這些典籍不再被世家大族壟斷,書籍知識能以非常簡單的形式流傳開來,寒門子弟也能讀書識字、通曉百家呢?

  “如果寒門子弟也能和世家子弟并列一堂,公試才能,朝廷擇其優者而錄用呢?

  “如果朝堂、郡縣中能遍布那些伴着泥土芬芳讀完《詩經》的寒門子弟呢?

  面對劉永連珠炮番的反問,諸葛亮漸漸感覺一扇門被打開了,他似乎觸摸到了什麼,智慧的光芒如彗星般劃過晦暗的天空…………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