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迫降在明朝

第一百三十一章 突襲開原

迫降在明朝 入夢三千 4317 2024-01-31 01:13

  從鐵嶺城牆被炸毀的那一刻起,八旗軍就明白大勢已去。
有過上一次撤退的經驗,八旗軍迅速向北門逃亡。
隻是這苦了跟随的輔兵,商人和富戶,這些人壓根就沒想到鐵嶺城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内被攻破。
不過想想前兩次,許多人變得釋然。

  八旗軍駐守鐵嶺的是嶽托,因為在皇太極汗位之争關鍵時刻出力甚多,嶽托被委任為鐵嶺方面的最高指揮。
第二次撫順之戰,嶽托重傷,後經多日調養,勉強能下床走路,但身體狀況一直不佳。
皇太極又将九阿哥巴布泰派往鐵嶺,輔助嶽托處理鐵嶺事宜。

  巴布泰善政務,于軍事并不擅長。
清晨收到明軍抵達消息後,巴布泰下令緊閉城門,甚至連試探一番的決心都沒有。
此後明軍瞬間破城,巴布泰大驚,隻好帶着沉疴漸重的嶽托向開原急退。

  八旗軍并不擅長巷戰,加上指揮官逃跑,逃亡的風潮很快蔓延到中下層軍官。
為了逃命,很多人扔下武器,連戰馬也來不及去搶,所有人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快逃回開原。
開原城距離鐵嶺約莫七十裡,大半日就能趕到。
鐵嶺城四周河道遍布,最大的遼河流經開原附近,隻要開原在手,八旗軍可以随時順流而下,重新奪取鐵嶺。
所以一直以來,隻要開原在手,八旗軍有所憑借,認為奪取鐵嶺不過是探囊取物。

  經過兩個時辰戰鬥,鐵嶺城肅清工作接近尾聲,由童仲揆組織的城防部隊将八旗殘餘連根拔起,鐵嶺城重新回到明軍手中。
形勢變化的太快,兩個月前,城内百姓剛剛恢複峨冠博帶的漢化禮儀,結果建奴複攻鐵嶺,許多百姓臨時找辮子續上。
找不到辮子的人,幹脆剃了個光頭。
結果一個月後,明軍又突入城中,許多人頓時傻眼。
不過腦子轉的快的人還是很多,由許多老者組織的歡迎團,向明軍再複鐵嶺表達出善意。
童仲揆也沒多想,而是邀請各位長者組織民夫,收斂大街上的屍體,臨時修繕城牆,幫助明軍維護城内紀律。

  建奴逃跑時焚燒民房,導緻城内濃煙四起,許多原本作壁上觀的百姓不得不投入到救火。
喊殺聲逐漸被走水的呼号聲代替,城内猶如一個大型工地,四處是忙碌的百姓。
鐵嶺經過兩次戰火,已是滿目瘡痍,大部分富戶早已逃離戰亂之地,留下的都是拖家帶口的普通人。
看着十幾處燒毀的民房,童仲揆滿面愁容,現在已經是夏末秋初,再過一兩個月就要飄雪,如果沒有民房安置百姓,不用建奴,憤怒的百姓就會吞噬自己。

  正想着,突然看到沈嘉駕駛着突擊車突突着過來。

  “童叔,我正有事找你商量。

  “小子,我也正想找你商量,你看近百間民房焚毀,在入冬前,我們必須安置好流民才行,你給童叔出個主意。

  沈嘉眉頭一皺,細思了會說:“我們突然奪取鐵嶺,想必建奴來不及将城中物資撤走,先用城内物資穩定民心,安置流民,另外派人調查那些作惡多端,欺壓良善的女真人,抄家罰沒,想必能榨一些油水。

  童仲揆說:“你不怕禦史和袁大人非議?

  沈嘉說:“當然怕啊,不過目前袁大人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那顧得上我們這些破事,再說以穩定鐵嶺為大前提,誰反對那就是跟整個駐軍作對,現在鐵嶺也沒有文官,一切還不是你說了算嘛。

  童仲揆說:“嘿你個臭小子,連我都算計進去了,你身邊有人沒,借我幾個。

  沈嘉喊了一身,過來一名個頭中等,身材瘦弱的男子。
沈嘉指着男子說:“童叔,這是我的營政委,處理這些瑣事應該沒問題,暫且交給你,你盡管安排任務就行。

  說罷,沈嘉回頭看向劉文采道:“劉政委,你留在鐵嶺,執法連跟着你留下,你協助童總兵處理鐵嶺政務,先掃一遍那些鞑子的貴人,富戶,安置流民,修繕城牆,明白沒?

  “保證完成任務!
”劉文采敬禮,沈嘉回禮,倒是把身邊的童仲揆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不知道沈嘉演的哪出戲。

  沈嘉湊過來,正打算和童仲揆商議細節,卻聽到尤世功笑着過來。

  “臭小子算計的真好,建奴還真是栽到你手裡了,幸虧當日在京城把突擊車要了回來,不然今日我們還真是費事,小子,說說接下來什麼打?

  沈嘉環視四周,見閑雜人較多,低聲道:“童叔,尤叔,我們進衙門内談吧,此地不是談話的地方。

  兩人見沈嘉說的鄭重,便知道他又有了新想法。
三人進入衙門,找了一處僻靜的屋子,讓親兵守衛在屋外,這才開始讨論。

  “尤叔,攜帶七日口糧,你帶兩千騎兵與我的一團,走一趟開原如何,不知道尤叔有沒有這份膽量?

  啪的一聲,沈嘉後腦勺又被抽了一巴掌。
童仲揆微微一驚,正要開口,卻不料尤世功罵罵咧咧的說:“他娘的,别給我來激将法,别以為老子沒看過《三國》,說書人在茶館最喜歡講這個,你去撫順看看,誰不知道諸葛亮怒激黃忠的故事。

  見尤世功生氣,童仲揆連忙勸道:“尤帥,别跟這臭小子一般見識,咱先說說開原的事情如何?

  尤世功氣呼呼的說:“打就打,老子有什麼好怕的,鐵嶺距離開原七十餘裡,快馬一個時辰就能趕到,隻是鐵嶺至開原河道衆多,柴河河面寬數丈,水深丈餘,絕非易事。
”說罷,尤世功目光轉向沈嘉。

  “尤叔說的是,我計劃是尤叔帶着騎兵先走,如果能奪取橋梁那最好,萬一不行,緊随其後的工兵連用民船負責架橋,我想問題應該不大。
再者,建奴新敗,大部分殘兵徒步逃往開原,我們隻需要趕在他們前面即可。

  童仲揆想了會,補充道:“我讓參将吳文傑率領兩千步卒與你一同前往,隻要拿下開原,鐵嶺必高枕無憂。

  沈嘉笑了笑,心想童仲揆盯着對面的建奴,卻忘了旁邊的科爾沁蒙古,如今這兩股勢力已經合流,鐵嶺想要高枕無憂,談何容易。

  “如此多謝童叔美意,時間要緊,我們這就安排,在城北會合後出發。

  圓月初升,大地籠罩在銀白色的月光下。
明軍手持火炬,在北門集結完畢。
尤世功十分鐘前就已迫不及待的出發,沈嘉則派出團内的傳令兵,要求撫順駐軍在三日内送一批物資到鐵嶺。
呆呆的看着夜空,沈嘉盤算着一個更大的計劃。
如今突擊車在手,指不定什麼時候朝廷收回,在這之前,沈嘉決定讓突擊車物盡其用。

  向各營發布作戰命令後,由一營和二營,以及工兵連組成的前鋒部隊在李福來的率領下開始出發。
明軍的第一站是城北二十裡處的平頂堡,這是一座軍堡,在幾年前的戰争中早已毀棄。
在此之前,明軍要渡過柴河,柴河上的石橋成為明軍進軍的關鍵。
建奴敗逃,士氣低落,沈嘉幹脆下令明軍舉火而行,故意營造大軍壓境的氣氛。
數千火炬星星點點逶迤百米,在遼闊的夜空下格外壯觀。

  一個小時後,尤世功派人來報,說明軍已奪取柴河大橋,沈嘉大喜。
連忙催促一團提高行軍速度。
抵達柴河後,看到河面上搖搖欲墜的小型石橋,沈嘉為突擊車很是擔憂。
工兵連連長吳化勇是個有心的,他出發前在鐵嶺拆了一堆門闆,渡河後,吳化勇搜集大批渡船,正臨時搭建一條簡易渡橋,以便突擊車渡河。
一個時辰後,突擊車渡過柴河,明軍加快速度,趁黑向開原趕去。

  明軍大搖大擺的追擊搞得建奴人心惶惶。
為了拖住明軍前進的步伐,讓潰兵退回開原修整,八旗軍臨時在平頂堡組織三千餘騎兵,意圖阻擊明軍。
最先抵達平頂堡是尤世功,連續不斷的勝利,使得明軍士氣正旺。
尤世功探清敵人部署後,立即指揮兩千騎兵,義無反顧投入到戰鬥。
皎潔的月色下,殺聲震天,曾經怯于野戰的明軍,突然一反常态,在八旗軍的數次沖鋒下竟然穩穩守住了陣型。
尤世功頗為驚愕,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明軍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随着李福來率領的一營,二營的增援部隊趕來,明軍士氣大振,李福來集中生力軍,一舉撕裂了八旗軍在平頂堡的防禦,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明軍。
久攻不下的八旗軍有些膽怯,攻防易位後,八旗軍試圖利用工事抵抗明軍反擊。
平頂堡城牆早已毀棄,八旗軍隻是臨時修築了簡單的防禦。
下馬作戰,工事防禦起到一定作用。
不過随着李福來的一營壓上,躲在防禦工事後的八旗軍嘗到了手榴彈爆炸滋味。
一團士兵更擅長步戰,沒多久,下馬防禦的八旗騎兵很快在步兵的強攻下,放棄陣地匆匆向北逃亡。

  尤世功趁機組織騎兵從兩翼包夾,八旗軍大敗。
等到沈嘉抵達平頂堡時,尤世功已經散開在五裡之外,四處收人頭。
沈嘉擔心尤世功的安危,與吳文傑商量後,遂率領一團先行出發,盡快與尤世功會合。
而吳文傑率領兩千步卒則押送俘虜,繳獲的物資,繼續向開原行進。

  事實證明,沈嘉的擔憂是多餘的。
連敗兩次的鐵嶺八旗軍,已徹底失去了往日勇氣,而愈戰愈勇的明軍,心态早已不是之前。
連番較量之下,逃亡的八旗軍見到明軍的火炬,往往是望風而逃。
連續數個小時急趕,沈嘉終于在距離開原城十裡外的一處小鎮與尤世功會合,此時已經是淩晨四點。

  一大波明軍突然來到小鎮,安靜的氣氛頓時被打破,雞飛狗跳,人嚷馬鳴,四周一片喧鬧。
這年頭兵荒馬亂的,鎮上的百姓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頭,紛紛躲在家中,不肯露頭。
明軍也不叨擾,布置崗哨和遊騎後,明軍找了幾處柴草堆,将幹草鋪平,躺在街道兩邊開始休息。
喧鬧聲變得時有時無,馬夫們将飼料灑在各處,讓戰馬一邊休整,一邊填飽肚子。
連續數日奔襲,戰馬掉膘掉的厲害,未來的日子可不好熬。

  “老李,你那邊的戰馬如何?
”說話的是一個幹瘦的老頭,他是負責軍中戰馬飼養小吏。

  “劉大人,普遍不好,尤其是沈守備的戰馬,大部分都有舊傷,又經過半月來回作戰,這馬瘦的都沒膘了。
”小吏點點頭,沒有說話,轉身悄悄離開。

  第一次見到一支不擾民的軍隊,小鎮百姓頗為驚奇。
不久由幾位老者組成的代表前來與尤世功接洽。
尤世功累得要死,全部打發給沈嘉。
沈嘉困乏無比,偏偏又無法推辭,隻好硬着頭皮接待。

  “敢問将軍從哪裡來?

  “老丈,我們是大明邊軍,從鐵嶺過來。

  “鐵嶺?
大明?
王師來了,是王師來了!
”老丈眼圈一紅,帶着三分哽咽朝四周大喊。

  沈嘉連忙勸說:“老丈,士兵們都在休息,還請老丈小聲點。

  老丈連忙捂住嘴,生怕吵醒了熟睡的明軍。
很快沈嘉了解到,這老丈姓曹,世居此地,自兩年前開原丢失後,百姓在後金的盤剝下,勉強度日。
曹老丈原以為今生無望再見王師,誰知王師近在眼前。
沈嘉打着哈欠,靜靜地聽完曹老丈的叙說,然後請曹老丈為明軍燒些熱水,弄一頓熱飯,說罷沈嘉讓軍需官奉上一百兩白銀。

  一個偏遠之地,一點熱水根本不值幾個錢,更何況明軍自帶糧食,隻是苦于無人做飯。
曹老丈被沈嘉出手闊綽驚的眼珠子差點掉下來,啥時候明軍吃飯還付過錢了。
曹老丈反複推辭不肯接受,沈嘉硬塞給對他,曹老丈紅着臉接了,趕緊回去與小鎮的百姓商議安排。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