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抗戰之神槍俠侶

第二五六章 大英帝國的危機(三)

抗戰之神槍俠侶 加勒比海賊 2411 2024-01-31 01:13

  隆美爾的六個裝甲師直接繞到了盟軍的側後,然後發起了猛烈的沖擊,本來盟軍一次次進攻德軍的防線毫無建樹就已經影響了士氣,突然被德軍從側後兇猛的殺過來,仿佛多米諾骨牌,一下子崩潰了。

  德軍的裝甲師本來就戰鬥力非常強大,而隆美爾這加強版的精銳裝甲師,殺傷力就更加恐怖了,别說盟軍的士氣已經低落,就算他們在氣勢正盛的時候,恐怕也是很難匹敵。

  退路還沒有打通,現在後路居然被隆美爾給抄了,這對盟軍來說,無疑是五雷轟頂的消息,幾百萬大軍救不出來,連救援的百萬大軍也要搭進去了。

  “這就是陷阱,陷阱,德國人設計好的陷阱。
”盟軍指揮部上空籠罩了一片陰霾,但是,幾乎沒有多少人提議再派援軍去救援,因為他們都清楚,再投入兵力,估計也是有去無回。

  倫敦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天坑,被德國人打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天坑,不停的吞噬着盟軍的力量,盟軍指揮部已經對倫敦地區的作戰不抱任何希望了,他們現在隻祈禱能盡可能多的突圍一些部隊出來。

  戰局的迅速惡化,讓盟軍高層很清楚,一旦盟軍投入在倫敦地區的兵力損失慘重,将會迅速的改變英倫三島的實力對比。

  而大英帝國雖然有着廣闊的殖民地,但其本土卻是一個狹小的島國,沒有什麼防禦縱深,根本沒辦法想當初的中國一樣有打持久戰的能力。

  當然,英國還有些南北的縱深,如果下定決定,還是可以堅守一些時間的,但是,這又有多少意義呢?
法國應該比大英帝國更有優勢,而且陸軍還号稱歐洲最強,結果在德軍兵臨巴黎城下時,還沒真正開打,就直接繳械投降了。

  大英帝國保持了高傲,沒有做出和法國人一樣的選擇,誓死保衛首都,結果,整整三四百萬大軍的生命受到直面威脅,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大。

  此時,人們再回想起當初法國人的選擇,也難再嘲笑出來了。

  “英國本土已經不适合防禦,立即抓緊時間撤吧,隻有保存實力,以後才能反擊……”大多數軍事指揮官從軍事的角度說出了自己的建議,這其中不但有美軍指揮官,同樣有着英軍指揮官。

  這也沒有辦***敦保衛戰已經可以确認失敗了,近四百萬大軍,已經是英倫三島現有能拿得出的主力,面對三百餘萬優勢德軍的圍剿,他們的命運幾乎可以預見。

  這近四百萬大軍被吃掉之後,英倫三島已經不可能再拿得出多少實力與德軍進行抗衡了,頂多隻是苟延殘喘一段時間而已,如果不走,就隻能留下來同英倫三島一起毀滅。

  相對于放棄倫敦這個選擇,放棄英倫三島對丘吉爾來說,抉擇起來無疑更難了,雖然他是一個政治家,不是軍事家,但卻非常清楚,留下來隻有毀滅,暫時離開,以後還有反攻的可能。

  4月1日,救援倫敦盟軍的百萬盟軍部隊被隆美爾的裝甲師和防守反擊的德軍的聯合打擊下,全線崩潰,主力被消滅。
德軍宣稱斃傷盟軍58萬餘人,俘虜34萬人。

  在将盟軍的百萬救援大軍消滅之後,德軍徹底的鎖死了布裡斯托爾灣至沃特灣一線,讓倫敦地區的剩餘兩百餘萬大軍幾乎無路可逃,德軍主力也加緊了圍剿。

  面對急轉直下的戰局,高傲的丘吉爾終于做出了放棄本土的決定,也得到了皇室的贊同。

  對于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來說,放棄了本土,他們可去的地方也有很多,有英聯邦國家,也有廣闊的殖民地,還有美國這個盟國。

  英國高層經過讨論,首先否決了流亡到美國的決定,畢竟他們也知道在别人家裡就會矮一頭的感覺,哪怕是這個所謂的親密盟友。

  最終,英國高層選定了幾個合适的目的地,最重要的集中在兩個位置,一個是澳大利亞,一個是加拿大。

  讨論之後,丘吉爾選擇了澳大利亞,因為他覺得澳大利亞的戰略位置比加拿大要重要,同時,東南亞也有着英國不小的利益所在。

  還有一點,在英國人想來,大英帝國已經被德軍打殘了,除了還算保存得稍微好些的海軍,大英帝國已經對大德意志帝國造不成多大威脅了。

  消除大英帝國這個威脅,那麼,德國人接下來的目标,不用想,也會是美國。

  如果大英帝國流亡到了加拿大,和美國做了鄰居,那德軍進攻美國的時候,做為盟友,大英帝國恐怕也不得不全力幫忙了。

  但如果是流亡到了澳大利亞,那情況就不一樣了,畢竟澳大利亞離美洲比較遠,當時候即便大英帝國需要幫助,也不需要全力以赴了,就像現在美國不會全力以赴幫助英國守住本土一樣。

  英國人還覺得,如果美國将德國人的注意力吸引走了,也有利于大英帝國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這也是東山再起的資本。

  當然,流亡到澳大利亞也不會一帆風順,畢竟在東南亞,還有一個小日本在不停的鬧騰,但對于英國人來說,小日本的實力比德國差遠了,而且他們已經占領了東南亞廣闊的區域,再拿吞下澳大利亞,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英國人相信,澳大利亞遲早會是日本人的目标,不過以澳大利亞現有的軍事力量,還不足以抵擋日本人的進攻,還是需要盟軍的幫忙,大英帝國流亡到澳大利亞,也有利于澳大利亞的守衛。

  終于,經過多方面的考量,英國人将流亡之地選擇在了澳大利亞。

  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丘吉爾通報給了盟軍各國的高層,包括流亡在英國的其他國家首腦。

  對于其他流亡在英國的首腦來說,這是英國内部的事情,他們也無權幹涉,隻怪他們自己倒黴,英國這個靠山倒了,他們又要流浪了。

  不過,這些人大多覺得大英帝國大勢已去,盟軍最後的希望隻有美國,所以幾乎都選擇跑向美國了,美國人也大受歡迎。

  對于英國人選擇跑往澳大利亞,羅斯福也不意外,不過,他也沒有反對,亞太地區也有着美國的不少利益,特别是還有一個小日本在鬧騰,美軍現在抽不出空去修理,英國人去了,就交給他們吧。

  既然大英帝國流亡澳大利亞的計劃沒人反對,便迅速的開始實施了起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