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史上最強獵頭

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兵與募兵(上)

史上最強獵頭 九宮格夫妻 2380 2024-01-31 01:12

  嶽飛這種人,不管他的政治智商多低,但最少有一樣好處是尋常将領所媲美不了的,那就是嶽家軍對他的忠心。

  了解這段曆史的人都知道,嶽飛這人最愛幹的就是撂挑子,動不動就跟趙構耍脾氣辭職,按說正常情況下趙構開心還來不及呢,可偏偏每次他要辭職趙構都不得不恭恭敬敬的把他給請回來,說不出的憋屈,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嶽飛對嶽家軍的這份掌控。

  曆史上趙構不是沒試過派人接管嶽家軍啊,這種動不動辭職威脅的員工哪家的董事長也不會喜歡,但不管是誰去接管,壓根連門都進不去,從士卒到将校該幹啥還幹啥,壓根就沒人鳥你,最後實在沒辦法隻能是趙構捏着鼻子把嶽飛給請回來,因此嶽家軍這個叫法雖然并不出現于官方文字,但民間卻也有這麼叫的。

  因此,對嶽飛給出的承諾這些大兵無不相信,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一下子踴躍報名的人多的不要不要的。

  所謂永業田,是朝廷府兵制的基礎,平日裡操練朝廷不發軍饷也不承擔糧草,全由士兵自己籌集,但相應的,每個府兵也會得到相應的永業田作為保障,免稅作為補償,立功者還會增加田産的數量,隻有在大戰之時才會發一些軍饷和絲綢作。

  這就是關中雄兵的根,而到了武媚時期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再加上這女人為了鞏固權力用出一招必殺技寒門天下,表面上是給中小地主以進身之階,但同時也将府兵制給破壞了個幹幹淨淨,關中雄兵威風不在,大唐這才進入到外重内輕的格局,這些節度使什麼的才有了跟中央叫闆的底氣。

  而要想平定安史之亂不至于躺着,關中雄兵的重建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正好經過這一場戰亂中原人口銳減,中小地主破家的尤其嚴重,正好将空出來的土地轉交給大兵,重現貞觀雄風。

  當然,這屬于整個大唐的基本政治制度,屬于架構的底,想要更改恐怕也不是這麼容易,這種事兒嶽飛是不管的,反正交給秦浩和李豫就是了。

  而嶽家軍的表現也比想象中要踴躍的多,秦浩還是太小看了土地這東西對古人的吸引力,自五代十國以來,不管土地富裕成什麼樣也再沒有恢複過府兵制,而宋朝更是大力的提高了文人的地位,天下百姓失田者比例比唐末都要高得多,不是吃不起飯誰願意當兵?

  而到了南宋時期,尤其是南宋初期,嗯。



怎一個慘字了得啊,能有十畝不用交稅的土地,這是什麼家庭啊!
就是秀才公也不一定有這待遇啊!

  因此,背嵬軍八千騎兵幾乎全員都表示了要跟嶽飛赴湯蹈火的決心,要不是秦浩厚道給趙構留了兩千,南宋就沒騎兵可用了。

  而其他軍種也差不多保持了一半一半的比例,也就是說十二萬嶽家軍,跟着走的人數最後超過了六萬,看着庫拉拉花出去的金币就連現在暴發了的秦浩也忍不住的一陣陣肝疼。

  。





  唐朝。

  安頓好嶽家軍之後秦浩第一時間就飛來了長安來跟李豫商量改革的事情,之前雖然倆人也提過,但用現在的話來講,李豫隻是原則上同意,具體怎麼做好需要好好詳細的商議。

  翻開曆史課本,所有漢人能打的朝代都是府兵制的,秦朝最猛,直接就是軍功封爵制,後來這個制度被廢掉以後幾年的功夫百戰百勝的大秦帝國就被滅了,後來的漢朝和初唐,以及明朝前期都是标準的府兵制,一直從頭到尾使用募兵制的隻有大宋,嗯。



戰鬥力什麼樣就不說了。

  這其中又以唐朝最為典型,因為唐初是純粹的府兵制,李隆基時期則變成了純粹的募兵制,就是這麼徹底,當然了,結果似乎也挺徹底的,從所有鄰居都管自己叫爸爸變成誰特麼都是自己爸爸,心酸啊。

  募兵制雖然看似招募了職業軍人理論上應該比義務兵更強,但在古代,軍事素質這東西其實隻要熟悉陣法和武器的操作其他的還真差不了多少,府兵制最大的優點并不是給國家省了那麼點軍饷,而是他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士兵的積極性,如果将國家比喻成一個公司的話,府兵制相當于大家都來當股東,募兵制則定點兒給你發工資了事,嗯。


有時候還發不上。

  因此,募兵制的時候打仗前将領最喜歡說一句話就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到了府兵制時期完全不用說這個,府兵制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聞戰則喜!
府兵們成天就琢磨一件事,特娘的還能去打誰呢?

  因此初唐時期經常有這種情況,大唐老大趾高氣昂地問周邊的小弟,咋的,是不是不服,小弟說,大哥我服了我老服了,大唐說,你說的一點兒都不真誠,找打!

  經常給人一個錯覺,特娘的唐初咱們咋這麼多敵人呢,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百姓們成天琢磨哪能找着敵人,敵人不多才見鬼了,在府兵制的體制下,三年不打仗全國從上到下都特麼癢癢。

  一人參軍全家免稅,殺敵立功還有田産賞賜,(死了收回)如果能立大功勞甚至還會封爵位,如果不幸戰死也不怕,因為屬于你的那塊天自動歸你家裡其他人,相當于國家用一塊田買你的命。

  這好事兒,誰不盼着打仗啊,對不識字不能靠科舉的窮苦人來說,打仗是他們唯一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的途徑,而募兵制之下權利集中到文官手裡,土地集中在小地主手裡,砍多少個人頭也沒法升職加薪,不如領導一句話管用,打起仗來不轉身就逃已經是俺們夠意思了。

  所以,很悲哀的一點,自從大宋以來漢人就進入了士大夫公治的時代,文官大量掌權,府兵制幾乎不複存才,明初的時候有一點,但後來東風壓倒西風,依然變成了文官政治,各衛所名存實亡,哦,或許錦衣衛是個例外。

  而咱們的敵人卻越來越強,從契丹之後每個草原民族都擁有完整的政權,人家可是地地道道的府兵制,打仗不發軍饷,強到啥算啥,為了家裡老婆孩子的口糧仗打的老有積極性了,于是從安史之亂開始一直到共和國建立,除了明初的時候稍稍崛起了一下子以外其他時間基本上全是被動防禦和挨打。

  而秦浩如今既然穿越了過來,就一定要在根子上徹底的解決這個問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