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末中興路

第266章 志願新血

明末中興路 女俠獨孤雯 2160 2024-01-31 01:12

  同似乎無所謂的郝搖旗不一樣,蕭軒在見到軍情與直情相互對照來看的有關黃安縣的一些情況之後還是感覺到有些失望。
不由的感歎:難道四百年的時間,此時代的黃安縣同民國時代真有那麼大的地方民情差别?
從首善之地變成火藥桶?
更重要的是對于現階段暫時來說最為重要的期望通過基層變革來獲得新鮮皿液的企圖方面,整個黃安縣似乎毫無建樹。
蕭軒可以想象:如今的黃安,很可能僅僅是把當權者換成了一群土霸王,還未有真正的讓當地民衆徹底的動員起來,更别說提供多少主動願意參戰打仗的兵源了。

  整個夏季接下來的不少報告還有通過水路集結過來的隊伍,則讓蕭軒的心還算稍稍安了下來。
黃安縣的教訓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
那裡在此時似乎社會矛盾并不嚴重,而自己僅僅去讓郝搖旗乃至一些能力上并不怎麼突出的人去做這件事情,也隻能是這樣一個結果。
不過在其他各地,情況很顯然就要好的多。
在挑選出來的以南方為核心的五十多個縣估算五六百萬人口、七八十萬适齡兵源規模的群體中,最終一共一萬五千左右大概百分之二左右比例的志願新兵主動集結到了廣州城。

  這樣一個結果,當然就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蕭軒的預期了。
蕭軒對于如今大同社乃至革命軍外派力量的能力很有自知之明,他們當然無法和近代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化政治力量的能力相提并論,做很多事情也隻能是效率低下、簡單粗暴、廣撒網低收獲的。
僅僅依靠翻身解放就想讓世俗了幾千年的人們普遍願意賣命?
這恐怕需要相當大精力的政治和組織投入,而此時的革命軍乃至大同社根本拿不出足夠的組織資源。

  好在此時代和近代的戰争規模需求、對手水平需求根本不同。
蕭軒并不需要如同近代困難時期的革命軍隊一樣靠繳獲做為重要的軍火來源,在平均火力奪取全國決定性勝利之前幾乎沒有一年趕超對手的情況下艱辛作戰。
有條件利用這兩三年來逐步發展完善并且集中了京師主要的軍工兵工資源的軍火保障體系,讓至少幾萬到數萬人左右的隊伍在對敵作戰中能有裝備乃至火力上的優勢,毫無疑問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兵力的消耗和需求。

  如果加上這一批新鮮皿液再稍有擴充,志願師的兵力達到七個師折算四萬人左右,那麼距離滿足需求的目标也就并不算太遠了。

  當這些各縣的一萬五千左右的志願新兵們來到廣州城集結起來的時候,因為水土不服和途中夏季的疫病減員就多達千人,但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次“紀律教育”讓這些新兵們以生命危險為代價懂得了按照要求保持衛生意識和行軍常識的重要性。

  整個隊伍面臨的另一大難題,當然就是方言很雜,因為成員來自各個地方的都有,根本不像過去一個師主要是一個省或府内的兵源一樣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在語言的統一和溝通方面,這就讓蕭軒不得不從拼音開始讓這些适齡新兵首先學會基本的文化和溝通能力。
這種額外的文化訓練再加上基本的軍事訓練,要讓這一萬五千人左右的隊伍真正具備像樣的作戰能力很顯然要到崇祯三年的年底起來。

  此時的蕭軒當然也有了不少耐心,并不在為建州主力很可能回事的事情憂慮,反而下令各地軍隊都以“政治建軍”和“政治擴軍”乃至配套的基層變革為第一要務,也就這樣,暴風驟雨在崇祯三年的夏天也就不僅僅拘泥于過去的圈定的五十多個縣,而是在整個南方新解放地區内擴大到了二百個縣以上的規模。

  蕭軒當然明白,即便是志願前來參戰的人們,也未必所有人都能達到志願師理想中的主力标準和要求,肯定需要大浪淘沙淘汰掉一部分人。
因此在整個夏季似乎并不适合開展的集結。
以志願師新編部隊為前鋒,革命軍中路軍各旅為護衛主力的針對東南殘敵的最後攻勢展開了。

  殘敵在夏天的抵抗似乎突然變強了很多,很顯然是不少地方上的腥風皿雨和風暴吓壞了很多人,讓東南一帶的不少人都放棄了過去的幻想,投降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當然,因為這之間的時間似乎間隔的并不算太多,雖然志願師新軍的戰鬥力還遠遠沒有鞏固,可東南的也一時之間來不及轉型乃至收買人心,在中路軍各軍和志願師新軍以南路為主力的摧枯拉朽的進攻之下,還是很快就瀕臨敗局。

  為了在并不适合作戰的季節裡加快戰争進度,整個夏季的最後作戰力志願師乃至革命軍新軍各旅的傷亡損失、非戰鬥減員也明顯增加起來。
至少上萬人在作戰中不可恢複的損失,加上夏季作戰帶來的疫病,僅僅是志願師主力乃至新兵力量就遭遇到近萬人左右的損失。

  然而這樣的作戰收獲也同樣是巨大的,不僅在投降消化過來的隊伍中選拔出了幾千質量還算不錯的“解放戰士”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消耗損失,還繳獲了大量質量還算尚可的火藥、火器乃至對于水上交通運輸十分重要的船隻乃至戰船。

  在臨近運河同航時間結束的時候,整個關内或許隻有海上的一些海寇乃至乃至西南邊陲一些沒有最終鼎定了。
兵力部署雖然相對靠南,但在深秋至初冬季節同北方最後對手的決戰,似乎并不需要太久的準備了

  舊曆九月上旬,經過幾個月的鞏固和消化乃至戰争鍛煉,志願第五師和第六師相繼成立,集中精銳主力形成的志願教導師成立。
整個志願軍體系部隊形成了第一軍和第二軍兩個軍加上教導師一共七個師四萬五千人左右的規模。

  雖然在政治組織條件上相比近代嚴重落後,但依托更廣範圍内的選拔條件,同預期目标接近的志願軍擴充建軍還算是勉強的完成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